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川普歐洲政策轉向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憂慮增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2/19 第58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川普歐洲政策轉向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憂慮增
最近僅3公尺 中菲南海空中對峙
歐洲緊急峰會 法提議在烏駐軍 德義波西拒絕
會談結束俄烏戰/CNN:川普恐照單全收俄條件
美達美客機翻覆 至少18傷
立陶宛爆發禽流感 多國限制家禽進口
俄烏停戰美俄首會談 建磋商機制
川普團隊「貿易鷹派」 引爆不滿
23位藝術家登巴黎首都藝術展 綻放台灣創作能量

焦點新聞
川普歐洲政策轉向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憂慮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十七日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認為歐洲盟友須承擔自身安全責任,而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則仰賴盟友共同牽制,推測美國未來政策重心將放在印度太平洋地區。

「經濟學人」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為題,探討川普對歐洲政策轉變將如何影響亞洲。報導說,川普可能在俄烏戰爭中放棄烏克蘭,引發歐洲憂心美國不再擔任安全保障者,而最有可能遭受中國軍事霸凌的國家更擔憂,一旦俄羅斯戰勝烏克蘭,北京恐更加肆無忌憚。

以台灣為例,歷屆政府認為,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獲勝對於嚇阻中國犯台至關重要,但「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慮如今更迫切。「經濟學人」特別提到,台灣「聯合報」社論警告,台灣在美中賽局恐成為棄子,日本「日經新聞」社論也直言「別讓美國決定烏克蘭命運」,川普對維持自由世界秩序的冷漠「令人遺憾,只會進一步削弱外界對美國的信任」。

然而,在檀香山防衛論壇上,美軍將領與安全官員強調強化亞洲盟友的重要性。一名南韓與會人士推測,美國若與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問題達成協議,或許可以專注於嚇阻大陸。

文章指出,不少美國人將俄羅斯視為敵人,認為只要歐洲盟友認真看待防禦問題,有辦法自行應付。然而,大陸是美國唯一無法單獨應對的強大對手,必須仰賴盟友共同牽制。

大陸軍演恐為備戰提供遮掩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巴帕羅上將警告,中國正走上一條「危險的道路」。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種種大規模且愈來愈複雜的軍演並非單純演習,而是「入侵演練」,甚至可能為備戰提供「遮掩」。經濟學人認為,因應這類威脅,重要的是美國與盟友和夥伴更加緊密合作。

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上周在布魯塞爾表示,歐洲盟友必須承擔自身安全責任,美國今後優先要務是對抗中國,因為中國「有能力和意圖威脅我們本土和印太地區核心國家利益」。

北約盟國積極助美勢力平衡

北約盟國意識到這個趨勢,近年積極展現他們能幫助美國維護太平洋勢力平衡。加拿大一艘軍艦十六日通過台灣海峽,引發中國強烈不滿;法國航空母艦戴高樂號目前正與美國海軍及區域夥伴進行聯合演習;義大利航艦卡富爾號去年也曾駛入印太,英國一艘航艦也計畫今年重返印太地區。

然而,川普政府似乎對這些行動不以為意;赫塞斯私下告訴歐洲盟友,他們應該堅持保衛自己的區域。

在川普第二任期初期,白宮訪賓包括日本首相石破茂及印度總理莫迪,這似乎意味美方持續注重印太地區。

美對台灣外交用語趨於強硬

與此同時,有關台灣的外交用語似乎也趨於強硬。川普和石破茂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反對任何藉由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過去用語中並沒有「脅迫」一詞。美國國務院網站也悄悄刪掉「不支持台灣獨立」表述。

經濟學人提到,如果必須做出艱難抉擇,巴帕羅明確指出美國優先要務:「如果一百年前你要選擇世界的重心,那會是在東、中歐一帶;如今毫無疑問是在印太地區。」

   
最近僅3公尺 中菲南海空中對峙
編譯周辰陽/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聯社十八日報導,一架解放軍海軍直升機在南海一處爭議海域,飛到距離菲律賓一架巡邏機三公尺內,促使菲方飛行員用無線電警告,「你們飛得太近了,你們非常危險」。

這架共軍直升機試圖驅逐一架菲律賓漁業及水產資源局的塞斯納凱旋式螺旋槳飛機,將其趕出陸方宣稱擁有的黃岩島(台灣稱民主礁,菲律賓稱帕納塔格礁)上方領空,美聯社記者和機上其他受邀外媒目睹了卅分鐘的緊張對峙。

當時天氣多雲,菲方飛機繼續低空圍繞民主礁巡邏,解放軍直升機則在上方近距離盤旋,或是飛到左側。

菲方飛行員一度透過無線電告知解放軍直升機,「你們飛得太近了,你們非常危險,危及我方機組員和乘客生命」,「保持距離,讓你方飛行器遠離我們,你們正違反聯邦航空總署(FAA)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制定的安全標準」。

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和漁業局發出聲明表示,儘管中國侵略性升級行動,他們仍致力維護菲方在西菲律賓海(即南海)主權、主權權利和海洋管轄權。

解放軍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南部戰區發言人田軍里表示,菲律賓一架「C-1208」型機昨未經中國政府允許,「非法」闖入中國黃岩島領空,還顛倒非黑白,散布虛假敘事。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依法依規」追蹤監視、警告驅離,菲方行為嚴重侵害中國主權,嚴重違反國際法和中國法律相關規定。

   
歐洲緊急峰會 法提議在烏駐軍 德義波西拒絕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歐洲八國、歐盟及北約領袖十七日齊聚巴黎舉行緊急峰會,共商烏克蘭情勢和歐洲安全。一名了解峰會情況的官員透露,法國提議在未來烏克蘭停火線的後方而非停火線上,駐紮「保證部隊」;不過,德國、義大利、波蘭和西班牙表態拒絕。

金融時報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主導召開會議前,曾和美國總統川普通話。而英國和瑞典則先後表達願在戰後出動維和部隊協防,英國首相施凱爾也證實下周將前往華府會川普,並在回國後與其他歐洲領導人進一步會談。

這場歐洲峰會僅有具軍事實力的國家參與,分別為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丹麥代表,以及北約秘書長、歐洲理事會主席等。

然而,德國總理蕭茲認為,鑒於目前俄烏戰爭仍在進行,討論部署軍隊「極不合適」且「言之過早」,更直言「有點被惹惱」,稱「這是在錯誤時間針對錯誤議題進行不全面的商議」。

知情人士透露,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對於派兵烏克蘭維和猶豫不決,稱這是各種選擇中「最複雜、最不可能見效」的作法。

西班牙在峰會前就持質疑態度,外交部長阿爾巴雷斯表示:「目前沒有考慮派遣部隊到烏克蘭。和平仍然遙不可及,這只有一個原因:(俄國總統)普亭。」

此外,儘管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波蘭增加國防開支並在歐洲安全問題採取強硬態度,但總理圖斯克表示,波蘭不準備派遣軍隊。

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持開放態度,稱「願討論任何不同選項」,比如派遣部隊。

   
會談結束俄烏戰/CNN:川普恐照單全收俄條件
編譯廖振堯、季晶晶/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俄兩國官員十八日於沙烏地阿拉伯會談關於結束烏戰等事項,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會談排除歐洲及烏克蘭參與,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先前的發言、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方透露的訊息,都讓人擔憂川普正遠離美國的傳統盟友轉向俄國總統普亭,不管普亭提出什麼協議他都可能接受。

報導指出,川普上周宣傳俄羅斯而非西方的外交政策立場,加劇外界擔憂。如川普似乎同情普亭入侵烏克蘭理由,還呼籲讓俄國重返七大工業國組織(G7)。俄國二○一四年因併吞克里米亞而被踢出該集團。

在十四、十五日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范斯猛批歐洲民主,還在德國大選前幾天會見極右翼「另類選擇黨」領袖,震驚歐洲,清楚表明川普政府有意推動民粹主義運動。

川普政府發出的混雜訊息也讓人們懷疑,他將同意與普亭達成「承認其非法入侵的協議」,再強迫烏克蘭接受。美國防長赫塞斯上周曾說,烏克蘭想奪回所有失土以及加入北約「不切實際」,儘管大多數現實派都承認,烏克蘭無法收回失土,但川普仍因與普亭通話、失去籌碼而受批評。

分析家說,普亭樂見這一切,意味俄國國際孤立地位結束,還有機會談判協議、鞏固他的領土利益;川普引發的北約內部分裂,正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外交目標之一。

一些西方媒體痛批美國「背叛」烏克蘭。不過,專欄作家瑞格生在半島電視台發表評論指出,放棄一直是美國處理與烏克蘭關係的可能結果,川普也不是該負責的人。背叛烏克蘭的是那些允諾讓烏國加入北約的人,烏克蘭因此與俄羅斯作戰,並拒絕在一場贏不了的戰爭裡妥協。

過去三年,西方國家提供武器並制裁俄國,已達到能力上限,繼續這些昂貴的支持也不會改變戰局。更何況俄羅斯是核子強權,西方國家會節制其回應,不能無限期繼續支持烏克蘭的美國,遲早要削減軍援。

   
美達美客機翻覆 至少18傷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達美航空旗下航班十七日在強風中降落加拿大多倫多時翻覆,整個機身上下顛倒,造成至少十八人輕重傷,所幸無人死亡。

這架達美航空子公司奮進航空營運的CRJ900客機,編號四八一九,從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飛往多倫多皮爾森國際機場,於十七日下午三時卅分發生事故。這架飛機是由加拿大龐巴迪公司製造。

機上共七十六名乘客和四名機組員,至少十八人受傷,幸無人身亡,其中三人傷勢較重,包含一名兒童。

有人在社群上傳客機降落時翻覆影片,只見飛機著陸的部分在跑道上擦出宛如火龍畫面,同時竄出黑煙。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乘客尼爾森表示,全程並未察覺任何異常,但飛機降落時「撞擊地面,非常猛烈,然後開始橫向滑行。」他當時看見「從飛機左側冒出巨大火球」,機艙內彌漫燃油氣味。

飛機停下來時,許多人尖叫逃脫,倒掛著解開安全帶掉落在飛機天花板,從出口逃生,機場當局出動灑水車不斷朝殘骸灑水。

失事原因有待調查。多倫多皮爾森國際機場表示,上周末暴風雪讓機場積雪超過廿二公分。十七日當天機場颳起強風,失事班機降落時風速達每小時六十五公里,事發後機場關閉九十分鐘才恢復起降。

北美今年已發生多起空難。美國陸軍一架直升機一月廿九日在華府與一架客機相撞,造成六十七人罹難;此外,一架救傷專機一月卅一日墜毀於賓州費城,造成七人死亡。

   
立陶宛爆發禽流感 多國限制家禽進口
維爾紐斯19日專電/中央社
立陶宛1月底爆發H5N1禽流感疫情,超過25萬隻雞遭撲殺。立陶宛國家食品和獸醫服務局表示,包括台灣等數個國家已針對立陶宛的家禽產品實施進口限制。

位於立陶宛西部克萊佩德縣(Klaip□da)希路特(□ilut□)市的一家蛋雞養殖場,於1月28日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導致近3萬雞隻死亡。官方懷疑病毒可能來自波蘭,但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台(LRT RADIO)昨天報導,立陶宛國家食品和獸醫服務局(VMVT)副局長布紹斯卡斯(Paulius Busauskas)表示,由於禽流感疫情,日本、吉爾吉斯共和國和法屬玻里尼西亞已通知立陶宛當局,分別對克萊佩德縣以及當地區域的家禽實施進口限制。

布紹斯卡斯進一步指出,台灣不採用「區域化認定」原則,已撤銷立陶宛的「自由國家」貿易資格,立陶宛全國範圍的禽類產品都無法出口到台灣。

VMVT於1月底確認禽流感疫情後,希路特市已實施為期兩週的地方緊急狀態,撲殺養殖場的25萬隻雞,並進行持續至少1個月的清潔消毒工作。

   
俄烏停戰美俄首會談 建磋商機制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十八日分別率領代表團在沙烏地阿拉伯會晤,雙方同意盡快指派代表洽談俄烏停戰,並改善雙邊關係。

這是美俄高層官員首次就俄烏停戰舉行會談,也是兩國近三年最廣泛談判,可望為美國總統川普和俄國總統普亭潛在會晤鋪路。會談地點為沙國首都利雅德迪里耶宮,白宮國安顧問沃茲及川普的中東特使威科夫也與會,俄方另有普亭的外交顧問鄂夏柯夫列席。開場時,沙國外長費瑟和國安顧問艾班坐在美俄代表中間一同合影。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十八日會後發表聲明,美俄雙方同意建立磋商機制處理雙邊關係問題,採取必要措施讓美俄各自外交使團運作正常化。布魯斯說,一通電話和一場會議尚不足建立永久和平,「今天我們向前踏出重要一步」。

布魯斯並說,雙方同意各自任命高階團隊,開始商討盡快結束烏克蘭衝突路徑,其方法須為持久、永續且各方都可接受。雙方也同意為未來合作奠基,前述合作將事關美俄共同地緣政治利益,以及俄烏停戰後的經濟和投資機會。

這場會議只有美俄兩國參加。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會後說,「在這裡沒有人被排擠」,這些會談「對美國、對歐洲、對烏克蘭、對全世界而言,可能會出現一些非常正面的事情,但首先要從結束衝突開始」。關於對俄制裁,他說,歐洲也會在某個時候參加談判,為了讓衝突結束,「衝突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同意並接受」,各方都必須讓步。

俄國外長拉夫羅夫說,雙方同意解除「外交使團障礙」,包括限制銀行轉帳至大使館。他說,雙方將盡快任命代表,開始烏克蘭問題的解決程序,並重啟在各個領域的合作。

俄國塔斯社報導,普亭外交顧問鄂夏柯夫稱這次四個半小時會談成功,雙方論及普亭和川普會晤條件,但二人會晤不太可能在下周登場,目前未有具體時日。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八日抨擊,這場會談討論烏克蘭,烏克蘭卻未參加。他先前說,烏國不會接受基輔未參與的談判結果。

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普亭說過他準備必要時與澤倫斯基談判,但也再度質疑澤倫斯基身為總統的正當性。烏克蘭原本應在去年春季舉行總統大選投票,但烏國憲法不允許在戰時改選總統。

佩斯科夫並說,俄國不會阻止烏克蘭加入歐盟,但重申反對烏國加入北約。

   
川普團隊「貿易鷹派」 引爆不滿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多位共和黨籍參議員對川普團隊「貿易鷹派」的強勢作法相當不滿,尤其是川普的貿易與製造業特別顧問納瓦羅,因而正準備以人事任命權抑制貿易鷹派的勢力,將加速同意其他貿易首長的任命案,讓川普能聽取更多官員的建議。

川普1月上任以來,已在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與貿易代表提名人葛里爾等貿易首長正式就職之前,就先宣布多項關稅措施,尤其以主張關稅最力的特別顧問納瓦羅為首要幕僚。納瓦羅在川普的鋼鋁關稅、以及對其他國家實施對等關稅等政策,都扮演要角,財長貝森特雖建議川普採取較審慎的作法,但川普似乎並未接受。

議員特別擔心川普全面提高鋼鋁關稅,且未提供豁免程序,將遭外國報復,傷害美國農產品出口,提高製造業成本,並且推升通膨。

白宮說,政府官員的立場與川普的貿易政策立場,包括不提供豁免程序,但消息人士承認川普與納瓦羅關係密切。

參議員提利斯表示,「這是我們必須同意貿易代表葛里爾任職的原因」,「關稅雖能帶來稅收,但必將因為市場封閉而大打折扣」,因為外國政府會對美國出口品課徵報復性關稅。

共和黨參議員雖不期待葛里爾會對保護主義有所退縮,但希望他會為關稅政策引進一些法律與經濟考量,例如豁免程序,並提高關稅措施的合法性。威斯康辛州選出的參議員強生表示,「我認為威州許多民眾將經歷痛苦。我希望政府能減輕痛苦」。

川普與納瓦羅表示,避免關稅之道不在於豁免程序,而是在美國製造產品。但參議員卡西迪表示,許多產品國內供應商根本拿不出來,包括工廠所需的中間產品及設備。

   
23位藝術家登巴黎首都藝術展 綻放台灣創作能量
巴黎18日專電/中央社
由法國文化部支持的巴黎首都藝術展今天開展,台灣史上最大陣仗參與,共23位藝術家受邀,展現文化底蘊。台灣美術院向中央社表示,台灣民主讓作品不受限,文化越扎根在地,就越能走向國際。

由法國文化部、法國國家博物館、巴黎市政府、4大藝術沙龍等單位共同發起的的國際年度藝術盛事「首都藝術展」(Art Capital)18日於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正式開幕,展至22日。

台灣今年史上最大藝術家陣仗,共有23位藝術家經遴選受邀參加,包括台灣美術院的19位成員,以及藝術家郭豫珍、陳君瑜、張哲嘉。

旅法30多年的藝術家吳炫三則直接獲法國泰勒基金會(Fondation Taylor)主席拉里爾(Jean-Fran□ois Larrieu)邀請,展出作品「米歇爾與父母」(Michelet ses parents,暫譯),傳達南島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用舊木板肌理創作,呈現木板特有的陳舊、殘破美感。

吳炫三向中央社表示,自小在台灣宜蘭鄉下長大,成長於南太平洋,是來自南島的藝術家。年幼都跟原住民族友人在大自然裡玩耍,如今創作主題多以南太平洋為主。

「因為南島文化就是我的營養,大自然就是母親的味道。我是台灣培養出的藝術家,台灣的大自然、土地給予了我養分」。吳炫三說,他出身農民世家,至今保持本性和初衷,且即使旅外30年,仍與台灣保持深厚連結。

連續近20年參與盛事的吳炫三向中央社解釋,活動是「以畫會友」,「這個展覽參加者很多,許多藝術界、收藏家、藝文機構人士會來,在此能看到彼此的作品。這裡提供機會,可能讓你碰到伯樂;有些美術館找我,也是因為他們在此看過我的作品」。

首度參與的台灣美術院19件作品一字排開,深具台灣特色。作品吸睛,許多人都停下腳步欣賞。

文化部參事、台灣美術院院士梁永斐告訴中央社,台灣美術扎根本土,同時吸收國外養分,揉合傳統與現代。「參加首都藝術展除了國際交流外,也著眼藝術產業,希望把台灣畫家的精神和符號傳達至國際,當然也盼旅法的台灣人能來接觸看展」。

同為國美館館長的梁永斐指出,做外交時文化要先行,比較有穿透力,「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民主國度思想是開放、多元、不受限制的,這次呈現的作品也都是有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越在地就越國際」。

例如林欽賢寫實古典主義的「當靈感來臨時」,或陳香伶透過黑暗中鮮紅刺繡嫁衣來象徵女性壓抑與奮鬥的「烈愛」等。梁永斐的「樂之頌」為書法作品,跳脫傳統技術框架,接軌西方藝術語言,用篆書的型而寓以意,形成抽象語彙。

台灣美術院執行長黃進龍則告訴記者,台灣美術院2010年成立至今15年,目的除了促進藝術發展外,推動國際交流與台灣能見度也是努力方向。

他說,美術院作品常在外國展出,卻首次來到巴黎開拓新土,「在藝術之都呈現台灣,盼把台灣特色和藝術能量帶到國外交流,讓大家看見台灣文化」。

黃進龍解釋,「我們從小受台灣傳統文化薰陶,用自身美學基礎呈現看到的物件,就帶有台灣文化的背景和特色。就如我的『櫻紅春意』,雖主題好似日本,但櫻花在日本有神聖性,大多都是工筆樣式;但對我而言它就是花,詮釋自由度不同」。

巴黎首都藝術展創立於1884年,受到法國總統及文化部的支持與保護。作為法國年度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此展覽是法國公共藝術事業的核心部分,也是全球重要國際藝術沙龍之一,每年吸引約4萬名觀眾參觀,備受藝文界推崇。

   
整座城市就是藝術品!走入西班牙建築與藝術交融的生活美學
每一回旅行西班牙,當陽光灑滿伊比利亞半島,雙眼所及,每一座城市都彷彿跳起了一場建築與藝術的圓舞曲。在我的旅遊感知中,西班牙的古蹟與藝術文化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走進生活的美麗,更是創造力與美學的巔峰之作。

台積電打賞紅包 盤點發財股
台股於2025年開市以來,受AI源頭需求因技術性問題將放緩的傳言困擾,導致以台積電為首的先進製程與CoWoS供應鏈個股股價表現受挫,不過在台積電1月16日盤後舉行法說會,公布2024年第四季及全年獲利,以及預估今年首季財測及全年資本支出概況下,終於掃除市場看壞AI景氣的傳言,並重振市場對台股AI供應鏈的信心指數。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