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青山/我的義母

家庭鮮活報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1/01 5467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家家有本經 青山/我的義母
吉兒/愛我就夠了
無雲/多多同理,海闊天空

  家家有本經
青山/我的義母
青山(台中市)/聯合報
我的義母。圖/Dofa

一歲我已經會走路,媽媽餵雞時我追著母雞咕咕叫。隔壁王阿姨家的來福生了一窩土狗,媽媽挑了一隻小黑,我抱著小黑坐在大石上,她在旁邊織著粉藍色毛衣,笑瞇瞇量我的肩寬、手長,這是過年要穿的小外套。

長大之後,跟媽媽描述當年場景,她驚訝於我有一歲多的記憶。等不到過年穿那件小外套,我生病了,是腦膜炎。

因病,我的四肢無力,脖子軟軟的頭老是往右偏,在醫院住了好長一段時間,兩個屁股因頻繁打針肌肉硬邦邦的,當然,也花光父母的積蓄。那是民國六十五年。

出院後我得重新學走路,個子比同齡的小孩小,又乾又瘦。媽媽怕養不活我,帶著我到廟裡求觀世音菩薩收我當「契子」,也就是認觀世音菩薩當義母,祈求神明幫助她苦命的女兒,平安健康長大。一擲是聖筊,祂允了。脖子戴著紅色香火袋,媽媽說妳的義母會保佑妳。

每個月初一、十五媽媽到廟裡拜拜,農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則會帶著我與鮮花、蘋果(那時蘋果還很貴)到義母面前燒香拜拜。她閉著眼睛、雙手合十、嘴裡念念有詞的說著一長串的話語,我問媽媽我要說什麼?她低頭跟我說:「請義母保佑妳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讀書順利,要大聲講,知道嗎?」我知道,講太小聲,怕祂聽不清楚。

一場大病影響我的腦袋發育,照現在的說法是「生長遲緩」,我聽不懂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作業寫得歪七扭八,體育課大都在樹下玩泥土,美術課卻是我的最愛,老師常常將我的圖畫貼在公布欄供同學欣賞。

義母聽到我說的話了,老師有稱讚我呢!

直到國中畢業,考試成績都是從後面數來三名內,身高也是前面數來三名內,爸媽不在乎我的成績,畢竟能順利長大已是萬幸。我還是習慣跟義母報告我的日常,可以讓我長高一點嗎?再聰明一點就好。

高職讀了擅長的美工科,有天突然發現老師講課的內容我聽懂了,高二健康檢查身高一百六十八公分,竟是女生第三高,畢業成績是班上第三名,義母實現了我的願望。我果然講得夠大聲。

四樓佛堂供奉著觀世音菩薩,一炷清香、清茶三杯,我還是喜歡跟祂說話哪!


吉兒/愛我就夠了
吉兒(新北板橋)/聯合報
向來深思熟慮的爸爸提議:「寶寶五年級了,妳可以學學妳阿姨一樣找點事情做呀。女人要自己經濟獨立才好喔,半天的兼職也不錯。」

身為家中獨女,又是高齡產婦,覺得自己年齡較大,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比其他年輕的媽媽們已經少很多了,不想再讓孩子幼年就得開始慢慢學習社會化,便義無反顧離開如魚得水的職場。幾年下來,雖有無數快樂的親子時光,但個性急躁的我卻也常為了小事怒罵孩子,有時甚至體罰,如今回想真感懊悔!幸好我家寶寶個性陽光,度量也大,罵完哭完後就央求親親抱抱。

我曾想,假如還在上班就好了,或許就不會總把注意力放在到處要求他的細節上,那他便可以有更加快樂的童年生活。有回我擔憂地問他,媽媽有時對他太兇,會不會讓他很抑鬱、不快樂?他反問我愛不愛他?我立刻大聲回應:「當然愛囉!」他搖頭晃腦假意思考一番,堅定地說:「五個字。」我疑惑了,哪五個字?他一如往常憨厚撒嬌地笑:「愛我就夠了!」

那個瞬間,我有如觸電一般。謝謝你,親愛的寶寶,讓我覺得不枉此生。有你,真好;有你,就夠了。


無雲/多多同理,海闊天空
無雲(台北市)/聯合報
好友賢賢半年前退休了,她滿心歡喜地住回娘家,盼望好好照顧臥病在床的老父。

再次見到賢賢時,她卻愁容滿面──與外籍看護同處一個屋簷下,語言不通、在照顧長者的觀念與習慣上也格格不入,每天面對大大小小的衝突,她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

順著這個話題,我們聊起了我家的印尼姑娘阿敦。

阿敦健壯結實,抱起婆婆毫不費力。比較讓人煩惱的是,她性急貪快,做事總是粗枝大葉──換尿布時粗手粗腳,為婆婆更衣時經常前後或裡外穿反;協助進食時,也屢屢因為求快而導致老人家嗆咳。同處的最初幾個月,我們也常為了照顧上的細節而關係緊繃。

有一次,阿敦動了個小手術需要休養。我代班幫婆婆餵食、更衣和換尿布,這才發現照顧一位失智又無法動彈的長輩需要多少體力與耐心,不到一天的時間,我已經腰痠背痛、精疲力盡了。

此後,我在為婆婆備餐或添置衣物時,常常會參考阿敦的意見,儘量烹煮入口即化的食物,並選購富有彈性、方便穿脫的衣褲。對於阿敦一些粗心或省事的作法,在無損老人家健康的前提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乾脆自己動手調整了。

相處久了,漸漸發現阿敦的許多長處。她愛乾淨,經常將老人家抱上抱下地清洗或整理,婆婆因此不曾有過尿布疹或褥瘡。病人難免有些突發狀況,阿敦也總是在第一時間內告知我們處理。七年來,明朗率真的她早已融入我們,成了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同為照顧者,外籍看護往往需要比雇主付出更多的體力與耐心。在磨合的過程中,多多同理她們,雙方在情緒上都會比較舒緩,雇主本身的壓力也會減輕許多。至於語言的問題,不妨利用谷歌翻譯、圖片或比手畫腳;當溝通獲得改善,彼此也都感受到對方的善意時,一切自會海闊天空。


  訊息公告

跨國企業CEO鄒開蓮 在人生高峰轉場
2020年,55歲的鄒開蓮離開待了20年的雅虎公司,那年,是鄒開蓮生命的關鍵轉折—她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母親離世、和青少年兒子關係緊繃;同時,疫情使她哪裡都去不了,日夜和家人待在家,終於有時間與空間好好和孩子過生活。

半夜睡覺腳抽筋超困擾 原來與4大因素有關!
不少民眾曾經在睡覺時突然腳抽筋,劇烈疼痛讓人從夢中醒來,若發生頻率過高,影響到睡眠品質就要特別留意!到底為什麼會有抽筋的狀況?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分析,抽筋通常與四大因素有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No.478 辛卡米克IP聯名考古主題特展初階成果評量、南科考古館的左鎮動物群、打造史前館無障礙展廳環境建置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1/01 第4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辛卡米克IP聯名考古主題特展初階成果評量

博物館頻道

  南科考古館的左鎮動物群

博物館頻道

  打造史前館無障礙展廳環境建置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古玉謎團大解密

  本館將臺灣玉的奇幻旅程教具箱,翻轉成為有趣好玩的古玉謎團大解密實境遊戲,讓民眾透過遊戲的方式,於史前館內進行探索及解謎,參與者將在遊戲過程中,拿著史前館精心製作的道具,依據指示及題目,到館內各個地方找尋解謎的線索,透過邏輯推導及團隊合作,將了解臺灣玉器的加工方法、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分類,以及帶四突起玉耳飾的海外大冒險,進而了解到臺灣的玉器,在史前時代作為舶來品,到東南亞各地進行海外貿易。歡迎對解謎及古玉謎團大解密有興趣的民眾預約。

文•圖/史前館

 


 

  當考古人員將日常工作以屁貓圖像角色出現在展場裡,又會帶給大家哪些不一樣認識考古工作的可能性呢?來看「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特展的初階成果。

  在南科考古館搭乘電扶梯時,可以看到距今50萬年前的「左鎮動物群」化石模型,感受到穿越時空的歷史。為什麼會在臺南出現這些化石群呢?這要從地質說起。

  史前館著力友善平權,因為展廳更新機會而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安全通行」以及「便於使用」以利於使用者便利交流的情形下,來看史前館做了哪些努力。

 
 

辛卡米克IP聯名考古主題特展初階成果評量

文.圖/康芸甯


民眾自發性網路社群平台打卡宣傳情形。

一、緣起

  史前館自2021年起首度與臺灣社群平台高知名度插畫家辛卡米克合作,設計製作多款考古主題內容,並率先於卑南遺址公園舉辦「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及「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運用圖像角色IP(Intellectual Property)以深入淺出方式進行考古學展示及教育推廣。

  「考古•工具•人 ft.辛卡米克」特展藉由屁貓考古隊演繹田野發掘人員,介紹考古田野工作流程及不同作業階段所使用工具,隨著貼近人心的貓咪扮演考古隊員角色,讓觀眾彷彿親臨考古發掘現場,也更能產生興趣,進一步閱讀和理解展示內容。

詳全▲TOP

 
 

南科考古館的左鎮動物群

文•圖/楊小青


臺灣島在構造上由花東縱谷、屈尺-雙冬-潮州及山前逆衝三條主要斷層區分成四個地質單元

  坐落於臺南科學園區的南科考古館,為了讓觀眾進展示廳之前能夠先感受臺南史前環境的時空脈絡,考古館在廊道左右兩側外牆裝置了象徵著臺南史前環境的地層堆積。觀眾從一樓乘坐手扶梯通過黑色玻璃建構的方管廊道,在電扶梯左側是5000年來南科遺址的文化層堆積及重要出土文物的意象,右側則是距今50萬年前的「左鎮動物群」化石模型。期待觀眾在進入展廳前,能透過兩側建築外牆的地層模擬裝置,感受穿越時空的歷史感。

  「左鎮動物群」最早在1932年由當時臺北帝國大學教授早坂一郎在臺南新化丘陵地區發現,這裡是臺灣產出哺乳動物化石數量與種類最多的區域,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哺乳動物化石產地之一,對於亞洲大型哺乳動物的演化、亞洲生物地理變遷以及更新世亞洲生物遷移等問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訊。

詳全文▲TOP

 

 

打造史前館無障礙展廳環境建置

文•圖/劉少君


展廳的無障礙坡道

  博物館無障礙環境設計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涉及層面極廣,且具有環環相扣的特性。多數人談及無障礙設計,多半只討論硬體,然而論及博物館領域的展示設計時,不但需要考慮硬體方面的無障礙,更不應忽略軟體的方面;如若學習是博物館教育目標的一環,則軟體的內容就是達到此一目標的核心,如此也才符合共融的精神。

  友善業務承辦人員對於友善服務的想像若趨於單一,加上手邊能夠運用的資源有限,如果沒有積極爭取預算就難以提供適切服務。史前館友善平權小組藉著此次展廳更新的時機,在籌備期間盡可能排除困難,逐步邁向友善環境的願景規劃與實踐。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斷裂與銜接:博物館與賽夏族織藝回返之路特展
    時間:2022/10/25(二)∼2023/2/28(二)
    地點:康樂本館-第2特展室
  • 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
    時間:2022/10/1(六)∼2023/2/28(二)
    地點:康樂本館-第1特展室
  • 復返:土地的節奏【mihumisang 米呼米尚】海端駐地創研計畫特展
    時間:2022/11/4(五)∼2023/1/29(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 直擊!博物館後臺特展
    時間:2022/11/18(五)∼2023/5/7(日)
    地點:南科考古館-特展廳
  • 「考古•工具•人之都市考古傳說」特展
    時間:2019/11/12(六) ∼2023/2/28(二)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藝文展覽館B棟(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1年11、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