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聯合報社論/對川普搶晶片的指控,政府要有勇氣辯駁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2/18 第59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不支持台獨」的刪加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對川普搶晶片的指控,政府要有勇氣辯駁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面對川普時代的世界觀
民意論壇 美刪「不支持台獨」 換湯不換藥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USAID之秋月茶室
連署挺罷免 作家意在得利
美中AI爭霸 我何去何從
超徵稅收 應先顧身心障
投資教學環境 確保孩子受教權
新光三越氣爆…有效與真誠溝通 防堵危機擴散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不支持台獨」的刪加
黑白集/聯合報
美國國務院更新官網「美台關係現況」內容,刪去「不支持台獨」字句。外交部表態,「歡迎展現正面立場」;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則說,這是「突破框架」。不過,這真的是「正面立場」、「突破框架」,還是別有所圖?

相同的事,三年前拜登政府也曾做過,當時綠營反應如出一轍,大讚「美國對台立場重大轉變」。但一個月後,國務院官網又把「不支持台獨」悄悄加回。而且不管如何刪加,美方都說「立場沒改變」。

比起拜登政府,川普對外政策更「簡單粗暴」,不再用「民主價值」當包裝,而是以「美國利益優先」出發。近來更以關稅為武器,發動對全世界貿易戰,台灣亦未倖免。川普政府忽然「改文」,不無讓美中台關係虛懸之意,使自己能周旋其中,獲取利益。

民進黨「求獨」,大陸「反獨」,眾所周知。川普政府「刪不支持台獨」,陸方必想方設法,要美方將話「加回去」。賴政府則必傾盡全力,盼勿再重演「刪了又加」歷史。刪加之間,兩岸各得付出多少代價,恐怕才是值得推敲之處。

何況,即使白紙黑字「支持」,也未必可信。至於「不反對」與「支持」,更非等號。當年美國也曾信誓旦旦,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堅決抵抗俄羅斯到底」,如今卻全拋諸腦後。望文生義,又有何用?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對川普搶晶片的指控,政府要有勇氣辯駁
社論/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下令檢視貿易夥伴的「不對等」措施,再度點名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要求將產線遷至美國,並揚言將對我晶片課稅。賴清德總統為此召開國安會議,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呼籲以合作促進多贏。外媒則傳出,白宮要求台積電以入股方式與英特爾(Intel)合作,台積電仍在評估。

川普大打關稅戰,除破壞全球貿易秩序,自毀美國民主平等精神,也勢將導致貿易夥伴轉向。台灣近年對美國貿易順差激增,半導體出口暢旺,確是主因之一。然而,這是台灣晶圓品質與競爭力優越所致,怎能說是台灣「搶了美國的生意」?如果英特爾產品傑出,又何需擔心生意被偷走?尤其,台灣進口美科技產品的關稅稅率多半很低,如果川普大談「對等關稅」,卻對台灣晶片加徵「百分之百關稅」,那有何「對等」可言?

美國近年晶片競爭力衰退,說穿了,主要是經濟政策揚棄製造業所致,導致產業大量外移,從而造成生產鏈破碎。此外,美國工程師及工人因勞動意識高漲,缺乏隨時待命解決問題的工作精神;這對於要求絕對精準、廿四小時不停工的半導體廠而言,都是競爭力脆弱的因素。台積電的亞利桑那廠,比在日本的熊本廠早一年半開工,卻晚了一年半才完工,即說明了一切。

川普指控台積電「搶了美國生意」,是一廂情願的說法,過度簡化了產業科技、經營策略及市場競爭的因素。美方若不細究其中原因,一味動用關稅和外交蠻力施壓,要讓美國重返榮光,恐怕只是空思妄想。因此,賴政府面對川普的指控,不能一味屈從,而應委婉嚴肅地提出說明,讓美國和其他台灣晶片用戶明白其中原委。否則,若只想用大量軍購來換取美國對晶片鬆手,恐收不到太多功效。畢竟,「台灣偷晶片」已成川普的民族情結,他不會善罷甘休。

台積電目前可能面對的情勢有三:一是輸美晶片被課以重稅,二是亞利桑那廠加速發展先進製程,三是與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廠商合資,共同籌建新的晶圓廠。對台積電而言,輸美晶片被加徵關稅其實相對容易應付,即使加徵百分之百關稅,也應能順利轉嫁。

至於亞利桑那廠部分,去年開始量產的第一廠,生產的是四奈米晶圓;二○二八年即將完工的第二廠,則預計將生產最先進的二奈米和三奈米晶圓,此外,更新的第三廠,已在規劃之中。問題在,拜登任內透過《晶片法案》批准的六十六億美元補貼,目前僅十億美元到位;川普則威脅,台積電若不將產線遷至美國,他將取消後續補貼。如此不守承諾的作風,當然極不合理,賴政府應協助台積電向美方據理力爭。畢竟,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生產的已都是先進晶片,川普還要強勢片面壓榨,是很失格的作法。

至於台積電如何與英特爾合作,則是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兩家公司製程截然不同,台積電「接手」英特爾的管理,並無意義。若由台積電和英特爾聯手高通等另組新公司,各家能不能產生共同的新目標,則在未定之天;而台積電則須冒營業機密外洩的風險。總之,這一條路變數最多,也未必實現川普想要的「美國製造晶片」大業。

台積電的晶片全球「獨霸」地位,目前面臨險峻考驗;最終應該如何選擇,唯有該公司知道如何衡量利弊得失。亦即,賴政府切勿越俎代庖,代台積電向川普作出任何承諾。政府該做的,是釐清川普指控台灣「搶晶片」的謬論,不要讓台灣晶片業百口莫辯。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建構面對川普時代的世界觀
社論/經濟日報

川普颶風襲向台灣,在貿易夥伴關稅「公平與對等計畫」的總統備忘錄中,再度指控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並威脅「如果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賴總統因此召開國安會議討論因應之道,提出三點應變策略:與美國合作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全球供應鏈民主夥伴倡議、兩岸關係維持「三不變」,並聲言堅定地與民主國家站在一起,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這三大策略顯示賴政府的世界觀仍停留在拜登時代,並未掌握川普的思考框架與戰略主軸,也缺乏符合現實的國際宏觀視野,無法應對川普帶來的新震撼。

川普唯美國利益是從,看待他國端視其有利抑或有害美國,殊無價值同盟、理念相近、親疏關係與敵我陣營之分,甚至欺善怕惡,先對無抗拒之力的倚美國家下手。他已挑動的關稅貿易戰役,顯示他將關稅戰武器化,徵收高關稅以構築其保護主義高牆,迫使他國接受美國索求,或者移轉關鍵產業供應鏈在美國投資生產。

賴總統所謂「印太願景」、「供應鏈民主夥伴」以及兩岸關係「三不變」,在川普看來是「前朝」的謬誤。印太戰略是明日黃花,供應鏈只有利美或不利美之分,沒有民主不民主的界線;至於什麼「三不變」,對台灣除了收收保護費或者拿來和中國大陸交易之外,現狀維繫與否與美國何干?他在意的是你編列的國防預算夠不夠?向美國繳交的保護費足不足?何況這幾年美中在西太平洋的軍事中,強弱態勢已急速變化,美軍對解放軍各項軍武發展快速十分忌憚,川普對台海議題的關注焦點大不同於拜登。

面對川普2.0,台灣主要的壓力與挑戰,一是國防預算高低,二是關稅高低與貿易平衡,三是台積電(2330)帶領半導體入美。

台灣對美貿易順差近年急速成長,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去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前年的478億美元,大幅增加55%,成長幅度居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之冠,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總體排名全球第六。川普必然死盯不放。他近日宣告的「對等關稅」將影響台灣傳統產業,關稅戰勢必對台灣出口貿易與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衝擊。

其次對於台積電和半導體產業,從拜登到川普基於美中地緣政治對抗、提高供應鏈自主的考量,決意掌控半導體晶片製造產業。川普希望台積電加速並擴大落地美國,甚至傳聞要台積電技術移轉英特爾,以利重振美國晶片製造業,因此保護台積電,避免關鍵技術流失,更讓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技術,成為台灣在美中晶片戰爭中的最大考驗。這不是賴政府一句「協助產業赴美投資」簡單的話可以應對,更不是一昧「媚美」、「舔川」即可護衛台灣的產業發展前景。

賴政府應對川普衝擊,因應策略仍然是舊思維,缺乏明確而有力的策略方案,看不到維護台灣主體利益的積極主張,相對於強硬以對的墨西哥或者拒簽礦產協議的烏克蘭等國,賴政府缺乏有讓步又有堅持的硬氣,遠不足以保護相關產業及台灣整體的利益。

川普為一世霸主,習慣吃軟不吃硬,尊重強力、強勢與強硬者,不敢為所欲為,但鄙視弱者,吃人絕不手軟。對川普的要求,斷然拒絕固然行不通,全然配合更將全盤皆輸。無論是國家安全還是產業維護,都必須有所堅持,保留反制餘地,否則換不到安全保障,也保不住「矽盾」,避免像烏克蘭一樣,成為美國的「棄子」。

最重要的是要審視平衡戰略的必要性,面對川普颶風,連美國的盟邦,包括歐盟、英國與日本,多尋求改善對中關係,以為制衡與出路。賴政府如果依然故我,附從美國到底,絕非明智之舉。

   
民意論壇
美刪「不支持台獨」 換湯不換藥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新北市)/聯合報
川普政府上台後,首度在國務院官網上修改了對台政策用語,把原先被視為定風錨的「不支持台灣獨立」在文字表述中抹去。此舉一出,立即引爆各方反應,主張/支持台獨的朋友大喜過望,主張未來兩岸統一的朋友則是擔心憂慮;但若就美國過去五十年的中國政策發展史來看,這個動作只能說是換湯不換藥。

原因很簡單,回頭看看這次修改版的對台政策用語中,出現了一個上回沒有,但其實很早就出現在美國對台政策中,卻又時隱時現的概念用語—「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法」。美國在兩岸議題上的政策概念,常在兩個語句中切換:一是台灣未來的前途需經台灣人民的同意,另一則是兩岸未來的前途需由兩岸人民共同解決,而在兩個說法切換的條件則取決於美國的利益。而就冷戰結束後的歷史來看,這個利益的坐落點大抵是在「兩岸永久/長期分離但台灣不獨立」的狀態,因為這涉及到美國在亞太是否有動武意願的問題。

早在一九八二年雷根總統時代,華府與北京簽訂八一七公報,對台打擊甚大,因此雷根私下同意了包括「不推動兩岸談判」的對台的六項保證,但當時的國務卿舒茲對外公開表達,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將要「培育」一個有利於兩岸接觸的環境。

但自冷戰結束後,美國的政策開始出現變化,一九九一年七月,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就在美國賓州大學的公開演說中表示「台灣的分離認同已然明顯」;後來接任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的李潔明更公然表示,在台灣問題上,中共的主權觀念「過時了」。彼時,整個台灣支持一個中國與未來統一的民調,支持度大抵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到了柯林頓總統時代,李登輝強要訪美,引發九六年台海危機,美國為安撫北京並壓制台北,於是開始出現「兩岸未來的前途需由兩岸人民共同解決」的說法。到後來認為北京強勢,美方本身出現平衡者的角色,於是出現「台灣未來的前途需經台灣人民的同意」的說法。

到了小布希時代,美國政府內部分裂,主體是由小布希本人所領導,另一部分則是由副總統錢尼主導,在九一一事後出現的整合後論調中,美國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的說法於焉出籠。至於何謂「現狀」,按彼時美國亞太助卿凱利在國會證詞的說法是「由美國來定義」。至此,美國在所謂對台政策中所使用的各種名詞,粲然大備矣!

其實,美國對台政策的最終底線在於美國在對台問題上,是否願出兵/動用武力,以及動用武力到何種程度。這從當年最接近戰爭的八二三砲戰中,美國的動作就可以看出。至於當下的川普政府,正致力於整頓美國軍方、整頓國防部、整頓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整頓中央情報局、整頓美國所有情報單位,這種情況下,出兵台海有可能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USAID之秋月茶室
林一平/聯合報
二○二五年一月,川普簽署命令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資金,此舉引發廣泛討論。一九五一至一九六五年間,台灣曾獲得約十五億美元的美國經濟援助,這些資金促進了台灣的產業發展與經濟建設,為「台灣奇蹟」奠定了基礎。然而,為何川普會在此時做出凍結資金的決定?有觀點認為,這與USAID長期以來的官僚化與人員冗增有關,反映出該機構運作的低效。此問題不禁讓人聯想到電影《秋月茶室》(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中對官僚體制的諷刺。

《秋月茶室》改編自派翠克(John Patrick)一九五三年獲得普立茲獎和東尼獎的百老匯舞台劇,劇本基於史奈德(Vern J. Sneider)一九五一年的小說。該電影曾入圍第七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由葛倫.福特(Glenn Ford)、京町子(Machiko Ky□)和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等知名演員主演。影片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諷刺了二戰後美國對沖繩的占領及其美國化進程,其中白蘭度飾演的沖繩翻譯薩奇尼,以其機智與幽默,巧妙調和了美軍與當地文化之間的矛盾。

電影故事的主軸圍繞菲斯比上尉展開劇情,敘述他被派往沖繩的托比基村,肩負推行美國化計畫的重任。他的上司普迪上校指派當地翻譯薩奇尼協助完成任務。然而,在薩奇尼與當地藝伎蓮花的影響下,菲斯比逐漸了解村民的真實需求,並開始質疑美國化計畫的合理性。最終,他決定順應民情,改變計畫,並帶領村民建立了當地喜愛的茶館。諷刺的是,儘管普迪上校最初指令拆除茶館,但隨著劇情發展,局勢翻轉,皆大歡喜,茶館最終成為美軍成功推動民主化的象徵。這一過程深刻指出美國官僚體制的荒謬與矛盾。

影片中,菲斯比上尉儘管奉命執行「美國化」計畫,卻發現軍方的僵化指令與當地民眾需求脫節,這種脫節不僅揭露了官僚體制的弊端,還引發了一系列可笑的衝突。《秋月茶室》的情節與今日現實中USAID面臨的問題不謀而合。

川普凍結資金的決定,或許正是對USAID長期官僚化的回應。USAID一直被批評存在官僚主義、效率低下等問題。機構內部人員過多,行政成本過高;繁瑣的審批流程影響資金的及時發放;對當地實際情況的了解不足,使得援助項目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這些問題與《秋月茶室》中菲斯比上尉所面臨的困境相似。

《秋月茶室》以幽默詼諧的風格對官僚體制進行諷刺,指出其荒謬與矛盾,更引發了人們對國際援助問題的深刻思考。至今,國際援助仍然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徑。美國應從《秋月茶室》中汲取教訓,反思國際援助體制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讓國際援助真正惠及需要幫助的人。

(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連署挺罷免 作家意在得利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有逾二百名台灣文學創作者發表聲明,支持罷免「不適任的立委」,「直到不適任立委停止摧毀台灣文學」。愚見不同。

受村上春樹推崇的美國德裔作家馮內果在《寫作是從事一種娛樂行業》說道:「你永遠不會靠寫作為生,若這樣會害死自己,但不意味不該寫作,其原因與該上舞蹈課一樣;又如豪華晚宴時正確使用餐具,此關乎優雅。」他進一步闡述:「藝術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讓生活容易忍受的、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從事藝術,無論水平好壞,都是讓靈魂得到成長的方式。」

在野黨依憲法刪減預算,若連署者為法學家,假設能法理精湛,尚情有可原;文學家狗拿耗子,所謂何來?且文學巨擘尚且認為寫作不能謀生,為何要慷納稅人之慨豢養文人?知名文藝家「窮而後工」,可從沒聽過「沒有補助就沒有好作品」。綜上三者,連署者意在得利,而非淬鍊靈魂。

或問,刪文教預算,不是違憲?對比憲法本文,憲法增修條文載明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優先」編列,但數額改為沒有「最低消費額」,立法精神是減少浪費,作家們卻抵制刪除預算,不是與憲政精神相左?前開憲法增修條文明定司法院預算不能刪除,今參與連署作家們強要文人預算、不能刪除,企圖超越司法機關,豈非妄自尊大?且補助文教,依行政法「新主體說」屬於「公法」行為,如何撥放?補助何人?皆須公開、公平、透明。試問,連署者自己有無透過公司,向國庫吸血,賺得盆滿缽滿,卻排擠困苦百姓?綜上三者,連署作家以文亂法,殆無疑義。

遙想一九九○年代錢穆逝世,幾年前余光中辭世,寶島文史大師皆屬「明月已盡」。今見連署方知,夜珠不來,暗淡無光,無怪乎「百鬼夜行」。

   
美中AI爭霸 我何去何從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聯合報
DeepSeek自中國農曆年突襲西方以來,這股氣勢銳不可擋。這幾天,「中國國家隊」抓住這股浪潮,習近平邀請大陸頂尖科技企業創辦人及高層代表,約見DeepSeek與阿里巴巴等巨擘領導者,討論中國AI科技創新發展戰略。

不管是用黑天鵝或原子彈等效應,來描述這次DeepSeek對西方突襲,都可以看出,這個生成式AI真有兩下子;討厭中共思想控制文本的人,勢必對此程式有所批判或訕笑,但「中國式」的AI起飛,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以下從AI強權的獨佔性、開源軟體創造的價值,以及人腦工程師與電腦晶片的結合協作等三個方面,來分析DeepSeek對AI思維的新啟示,並探討其對AI技術未來發展的可能前景。

當前,AI技術的發展主要由少數美國科技巨頭主導,形成了技術壟斷的局面。這幾天馬斯克還開天價想收購Chat GPT被拒絕,可見而知AI的戰略地位。然而,美國這種獨占性可能導致技術壁壘、數據壟斷以及創新受限,進而影響全球AI生態的健康發展。中國急起直追,DeepSeek冒出頭來,還有模有樣。

其次,DeepSeek積極推動開源AI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其開源項目為往後開發者提供現成的工具和框架,打破了既存AI強權的獨佔性,促進商業普及。而其倡導的「共享技術」理念,鼓勵全球範圍內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使更多國家和企業能夠參與到AI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這種「紅利或毒藥」模式,還待觀察,但至少促進了技術的多元化發展,也為全球AI生態的平衡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更為中國大陸有了AI的發話權。

AI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人腦的智慧與創造力。這次讓人矚目,是中國本土學霸的集體努力成果,人腦工程師透過演算法設計或優化模型途徑,尤以此系統使用被美國控制下「降規」的輝達晶片,竟能賦予AI系統極高的智慧成績,這也是DeepSeek的創新亮點。

DeepSeek以CP值高的中國式AI出現,未來AI生成技術的發展能否更有公平性與包容性?是技術壟斷後又會被制裁的再度出現?抑或是「另一個抖音App」的命運,為這家公司帶來負面影響?不得而知。

DeepSeek能打破AI強權的獨佔性,為未來AI技術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思路嗎?台灣當前「逢中必反」與地緣政治下的科技政策,除了強調我們的自由體制與晶圓代工優勢外,如何因應美中AI雙霸的發展,發展自我的AI國家隊?值得深思。

DeepSeek至少啟蒙AI技術應更加注重開放性、去昂貴化與協同創新。當人類已經在自由或專權,極端與激化對立的實體世界紛擾中生活時,虛擬世界的AI,如何確保技術的健康發展,如同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名言:文明不會感到自殺衝動,也不會渴望自我毀滅。AI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不可不慎啊!

   
超徵稅收 應先顧身心障
金林/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台/聯合報
立法院長韓國瑜今天將召集朝野協商已經三讀的總預算案,以解僵局。政府該怎麼花錢才對?例如面對巨額超徵稅收,在野民代喊「普發現金」、賴總統喊「對社會進行更大的投資」,前者顯得不諳民生苦處何在、便宜行事;後者則內容空泛只想花錢,卻不知如何用在刀口上。若要福國利民,應將錢規畫用於照顧身心障礙群體、發放身心障礙津貼,其次用於照顧失業、退休金不足的人。

國家的經濟扶助按一一三年的資格審核標準:一個人銀行存款必須要少於十五萬(台北市)或八萬(其他縣市)才有資格申請低收入戶補助;少於十六萬(台北市)或十二萬(多數縣市)才有資格申請中低收入戶補助;少於兩百萬元才能申請前兩類身分之外的身心障礙生活補助,因此,當家中有一位經濟收入不高或無收入的障礙者時,要笑對人生就變得相當困難。

以我為例,一一一年五月底感染新冠病毒,十日後頸椎和胸椎受損,成為坐上輪椅的脊椎損傷者。初時肩部以下全動彈不得,大小便失禁,還因廔管問題動手術,在肚皮上做了人工肛門造口;輾轉在幾個醫院復健病房住院一年後,到脊損中心學習生活重建三個月,現在於原本須爬樓梯上四樓的住家附近租了電梯小套房,與印尼看護一同居住。

目前每個月開支除了外籍看護費用、我與看護的伙食費、電梯套房的月租金和管理費,還要負擔每天換十多次的尿布費,每幾天就要換一次人工肛門造口底座和便袋費、濕紙巾、棉花棒等耗材費,合計每個月花費約九萬元。另為維持我的公益服務,電話費帳單居高不下,且需持續每周到醫院復健、回診,實際生活支出逼近十萬元。幾百萬存款幾年就將用盡,卻沒有政府補助可請。

對於新冠病毒造成的失能傷害,政府既無制度聞問也無補助;對於成為肢障者的未來經濟壓力和身心負荷,政府同樣無制度關心、也無津貼補助。社會救助法內容雖洋洋灑灑,但資格條件是山窮水盡時才能去找政府求助;如我之類的障礙者或家屬,每天需要承擔著將成為乞丐的身心煎熬。

前不久去剪髮,設計師說他有一客人的孩子才二十多歲,一樣是感染新冠後癱瘓。但我三年前癱瘓時已五十九歲,有薪工作超過卅五年,好歹存了幾百萬;這青年才二十多歲,他的人生、家人,在獨自承擔所有經濟與照顧壓力下,自此往後人生將是多麼的淒慘灰暗。

現行救助制度無法防患未然,卻不見政府關注。「預知經濟上將會活不下去的壓力」絕對是身心健康的第一號殺手。全國有一百二十多萬身心障礙者,中重度以上者每月普發萬元現金也不為過!超徵稅收應投入於此,更應建立制度長期發給。

   
投資教學環境 確保孩子受教權
許宥妮/教(桃園市)/聯合報
最近政府因稅收太多不知怎麼花而傷透腦筋,在此提出個人一些淺見。

台灣表面上是十分民主自由的社會,但國中小的教育體制仍相當傳統保守。因學校怕家醜外揚、影響校譽,「報喜不報憂」成為所有校長的共識,最後導致老師遇到問題只能往肚裡吞。老師心裡苦,但老師卻不敢說。而老師不反映,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當前教育的困境,看似風平浪靜的校園實則千瘡百孔。

台灣目前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老師又要教學又要管秩序,搞到最後課也沒上好,秩序也管不好。不可否認有些老師能力很強,課上得好秩序也管得好。但台灣每個班級的情況天差地遠。我教書二十幾年,遇過天使班,也遇過魔鬼班。有些班級真的太難管了,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堂,單靠老師一人之力根本難以兼顧,此時就急需學校介入。

若今天學校也不管,那情況將完全失控;全班只要有一人不受老師控制,其他人都得跟著陪葬,而最倒楣的就是那些想學習又無法學習的孩子。

我們一直強調愛的教育,但前提是要先給學生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如果老師每天都像在打仗,學生上課都聽不到老師的聲音,那學生還有必要去學校嗎?解決這個問題很難嗎?

在美國,學校會設立一間ISS教室,裡面有一位類似教官的老師全天守候。只要有學生上課搗蛋、屢勸不聽,老師可馬上將其送至ISS,確保其他學生受教權。學生當天不能再回教室上課,要在監督下安靜的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可安排輔導員或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改正錯誤、提升自我控制的目的。

這個制度很花錢嗎?台灣有二六五一所中小學,因少子化導致閒置教室。只要再多請一位生教組長,假設月薪六萬,一個月一億六千萬,一年最多二十億。二十億就能解決目前台灣教育的亂象與困境,實在是太划算!

   
新光三越氣爆…有效與真誠溝通 防堵危機擴散
郝充仁/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新/聯合報
新光三越台中店氣爆,釀成四死三十一人輕重傷。新光三越十一樓與十二樓外牆爆破,多樓層天花板與牆面被炸毀,電梯被震歪,滿目瘡痍。此次事件是國內的重大公安事件,有必要從全方位來分析,並找出改善之道。

首先,根據現場人員描述,工人分別在十一樓與十二樓施工,工人有聞到瓦斯味,疑似瓦斯氣爆。然而,欣中天然氣公司表示,他們提早於本月十日拆除瓦斯表,並封閉天然氣管路。因為管線混亂,不無可能是工人切割到仍有瓦斯的管線發生氣爆。

由上述情節可以推論,此次施工過程出現瑕疵,可能出現在施工團隊,或是天然氣公司,或是彼此溝通不良等,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強化監督與品管;若工作人員已經聞到瓦斯味,而施工單位未做處置,應該追究現場指揮人員的缺失,畢竟事先的損害防阻才是最重要的措施。

其次,相關保險的規畫,更是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就火災保險而言,新光三越向四家產險公司購買;然而,火災險所承保的危險事故,是爆炸所引發的火災,條款特別指名保險標的物直接因爆炸所致之損失不保。未來,業者希望得到更多的保障,應於商業火災險中,再附加爆炸保險。此次事件也造成許多人員的傷亡,而後續的死亡、殘廢、醫療與失能的補償,也是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相對複雜。這些人員身分不同,有新光三越的員工、承包商的員工、附近的遊客與百貨公司內的顧客。

就新光三越自身員工而言,公司除了依法提供職業災害保險,另可以購買雇主責任保險,以因應過失責任賠償。許多傷亡的工人是承包商的員工,一般規模較小的承包商未能購買足夠的保險,使這些工人無法得到足夠的保障,在此狀況下,新光三越亦有相當的法律責任;企業若要減輕其所產生的財務壓力,可以投保營繕承包人責任保險。此外,對百貨公司顧客及附近旅客,可透過公共意外責任保險來分擔。

此次事件也是一個危機管理的案例,若能有效處理,可以扭轉新光三越的企業形象。要做好兩件事:第一,在危機發生時做好有效的溝通。溝通的對象,包括員工、客戶、主管機關、股東及新聞媒體。溝通過程必須開誠布公、誠實可靠。其次,透過強化組織聲望及信譽,來防堵危機的擴散,成功的企業一直努力爭取員工、客戶、供應商、新聞媒體及其他群眾的尊重,而這一切的核心,是有效與真誠的溝通。

   
《深海》漂亮的夢境,溫暖的現實
《深海》這部動畫,真的是視覺超級漂亮,且導演很炫的運鏡,讓觀眾在如畫般的世界裡穿梭,光是這個部分,就大推到戲院觀賞,它雖然不是什麼動作大片,但氣勢是非常需要大銀幕的。

盤點10個英文Email最常犯的錯誤
有些字天生就是和另外一些字搭配在一起,像「寫會議紀錄」用take meeting minutes,注意是用take,不是write;「開支票」,是write a check,不是open a check。今天要談的是商業英文幾組慣用的搭配,錯誤的搭配不見得就是文法錯誤,但搭對了,就會有自然流暢的專業。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