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大陸科技股「7巨頭」 騰訊居首


【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2/17 第584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大陸科技股「7巨頭」 騰訊居首
阿里股價飆 外資敲進
比亞迪全固態電池 後年上車
大陸雲端廠商迎新一波成長
廣東人形機器人 企業收穫大量訂單
河南高鐵貨運 日均發貨量增長近3倍
德陽300年民俗 拉保保結乾親家
電影熱映 帶火「哪吒套餐」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大陸科技股「7巨頭」 騰訊居首
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科技七雄出爐,華泰證券在最新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科技股七巨頭」—小米、聯想、比亞迪、中芯國際、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這七家公司涵蓋硬體製造、雲計算、半導體、智能終端、本地生活等核心領域,其中以騰訊市值4.3兆港元居首。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以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Meta、特斯拉、輝達為代表的科技七巨頭憑藉穩健的業績增長和在AI等前沿領域持續創新,已成為美股科技核心資產。

華泰證券表示,展望未來,大陸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突破性成果,推動包括算力晶片、雲服務、端側智慧和2B/2C應用在內的大陸科技產業鏈進入新一輪創新周期,小米、聯想、比亞迪、中芯國際、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有望成為大陸科技核心資產。

報告指出各科技企業的優勢。小米:端側AI落地主要受益者之一。聯想:大模型落地推動AI PC和伺服器加速發展。比亞迪:電動車龍頭智慧化轉型機遇。中芯國際:全球產業鏈重構主要受益者之一。阿里巴巴:大陸領先雲服務廠商,受益AI需求迸發。騰訊:AI賦能社交廣告,混元大模型未來可期。美團:本地生活消費龍頭,「零售+科技」戰略落地為公司帶來長期成長。

其中,騰訊是港股股王(股價最高)也是權王(市值最大),這支大牛股2月14日罕見大漲7.4%收474.8港元,市值來到4.3兆港元。

瑞銀發表報告表示,將騰訊納入亞太區關鍵推薦名單,評級為買入,2025年騰訊或帶來三大驚喜,首先,超出預期的遊戲表現;其次,微信小商店的發展;第三,其在人工智慧技術的上行潛力。這些因素目前可能被市場低估。瑞銀強調騰訊在AI領域的潛力,並指出其在遊戲和社交業務方面具有持續增長動力。

小米股價頻創歷史新高,2月14日大漲7.3%收在44.7港元的歷史新高。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表示,小米在去年重新恢復了高速增長,增速超過30%,並預計今年將繼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雷軍也透露,小米利用9個月時間交付超過13.5萬輛車,如果今天訂車,依然要排大概六、七個月的時間。

比亞迪A股2月14日收人民幣356.05元,總市值達到1.04兆元。這是比亞迪A股市值在2022年6月首次突破兆元後,再次站上兆元大關。比亞迪2月10日在深圳全球總部舉辦智慧化戰略發布會,是比亞迪繼2024年整車智慧戰略發布後,在智慧化領域的又一重要布局。

 
阿里股價飆 外資敲進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阿里巴巴近期在人工智慧(AI)領域動作頻頻,加上股價一路狂飆,引發關注。國際各機構最新「13F」季持倉報告陸續出爐,截至去(2024)年底,摩根士丹利(大摩)、挪威主權基金、Appaloosa對沖基金、PRIMECAP管理公司等紛紛增持阿里巴巴。

13F報告(Form 13F)有「市場風向標」之稱,是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管理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機構,包含共同基金、避險基金、養老基金、信託機構、保險公司等,每季需公布所持的股票部位。此報告詳列機構所持的普通股、選擇權、美國存託憑證(ADR)、可轉換債券等證券等資訊。

據《中國基金報》,挪威銀行(Norges Bank)透過下屬機構管理挪威主權基金,是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最新13F報告顯示,挪威銀行從去年第2季持股563.4萬股阿里,增持至去年第4季的690.5萬股,增持127.1萬股。大摩則在去年第4季增持254萬股阿里股票,持股增至1,214萬股。

至於「華爾街抄底王」泰珀旗下Appaloosa對沖基金,在去年第4季大增中國概念股和股票ETF。其中,對阿里持股從1,000萬股增至1,184萬股,占比達16%,是第一大重倉股。另,輝達等美國科技巨頭的投資者PRIMECAP亦長期持有阿里股票,去年第4季持續小幅增持,增至2,195.5萬股。

伴隨阿里與蘋果合作等諸多利多消息,阿里股價近日一度創下三年來新高。

 
比亞迪全固態電池 後年上車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比亞迪鋰電池首席技術官(CTO)孫華軍透露,比亞迪將在2027年左右啟動全固態電池批量示範裝車應用,2030年後實現大規模上車。此外,包括中國一汽、國軒高科等公司也計劃在2027年實現小批量應用。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快科技》報導,2025「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年會暨第二屆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於15日-16日在北京舉行。會上許多企業透露全固態電池最新進度。

孫華軍此前曾表示,2027年到2029年是硫化物固態電池的示範期,主要針對中高端電動車。從2030年到2032年,硫化物固態電池會進入拓展期,將運用到主流電動汽車。

比亞迪首席科學家、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亦曾透露,比亞迪已在固態電池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固態電池的廣泛應用,廉玉波預計「三年比較艱難、五年比較現實」。且受制於成本和材料的可控性等因素,在未來15至20年內,磷酸鐵鋰電池不會被淘汰。

中國一汽首席科學家王德平表示,目前中國一汽的全固態電池項目計劃在2027年實現小批量應用;大陸電池企業國軒高科計劃2027年固態電池小批量上車實驗,2030年實現量產;長安汽車計劃在2030年推出液態、半固態、固態等八款自研電芯。

對於全固態電池產業進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會上預測:以硫化物為主體電解質的轎車第一代全固態電池將於2025至2027年實現量產;第二代全固態電池將於2027至2030年實現量產;第三代全固態電池將於2030至2035年量產。

受到近期AI模型熱,AI也有望助力全固態電池的研發,歐陽明高認為,全固態電池AI大模型能提供各類專家智能體與智能設計工具,研發效率可以提升1-2個數量級,節省研發費用70%-80%。

 
大陸雲端廠商迎新一波成長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多家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如阿里雲、百度智能雲、華為雲、騰訊雲等都已接入DeepSeek。《科創板日報》報導,不少雲廠商接到了大量用戶諮詢,而已接入DeepSeek的雲廠商也感受到流量飆升。分析認為,DeepSeek開源為AI產業帶來新格局,而掌握資料中心、算力的雲廠商成為直接受益者,DeepSeek的火爆也為雲廠商帶來價值重估的機遇。

DeepSeek的成功,首先體現在其演算法效率的顯著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這一核心創新,為中小型企業切入AI領域提供全新思路。透過雲計算服務,企業無需再投入巨額資金構建GPU集群,而是可以按需租用算力,在雲端訓練和微調AI模型。這種模式的轉變,不僅降低了AI技術的門檻,更推動了A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雲計算作為AI技術實現的關鍵基礎設施,在DeepSeek的火爆背後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雲計算平台提供了必要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網路頻寬,以支援大模型的運行和數據處理。DeepSeek的開源模型允許中小企業在雲平台上進行微調,顯著降低了構建AI模型的算力門檻。

民生證券分析,DeepSeek最受益方向是雲產業鏈,另一方面,DeepSeek降本有望加速應用側繁榮,進一步推升雲算力需求。分析也認為,算力資源市場有望迎來平價時代。由於算力門檻降低,大多擁有閒時和冗餘算力的雲廠商(提供IaaS服務)及邊緣算力供應商手中的算力開始重新估價。

 
廣東人形機器人 企業收穫大量訂單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作為大陸製造業大省,廣東擁有較為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並發展出以廣深佛莞為龍頭帶動的機器人產業集群。走訪廣州、東莞兩地可發現,廣東多家企業深耕人形機器人細分領域,靠技術創新獲得大量訂單。   

中新社報導,「我們十年前開始研發智能機器人,在工廠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應用比比皆是。」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副總裁梅鳳說,今年初公司簽訂了超過1000台多個型號的「具身智能機器人訂單」,目前兩款人形機器人產品正在開足馬力生產中。        

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重要集聚區。據了解,截至目前,位於東莞松山湖的XbotPark機器人基地孵化硬科技公司超80家,其中誕生了6家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創業青年在此扎根。   

「我們專注於機器人關節模組的研發,整個研發總部和工廠都在松山湖,2024年累計交付直驅電機量有數百萬台。」東莞一傢具身智能行業企業負責人說,今年1月份,該公司的訂單量已經超過去年的一半。   

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賦予機器人「觸覺」的電子皮膚成為產業鏈中備受關注的領域之一。東莞一家專注柔性觸覺傳感器研發的企業介紹,自2023年6月份量產以來,該公司累計接到1500萬元人民幣的訂單。

 
河南高鐵貨運 日均發貨量增長近3倍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初春,天色未明,兩列滿載貨物的高鐵列車,分別從鄭州和重慶對開,不足五個小時便能運抵兩地。

中新社報導,2024年1月開通的鄭渝高鐵快運示範線,是河南第一條高鐵快運線路,時速達350公里。   

經過一年多的運行,鄭渝高鐵快運示範線憑藉其高效、快捷的運輸優勢受到業界歡迎。其首趟車運載的是順豐速運的貨物。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董淼說,順豐經此示範線的貨運量正不斷增加。

河南鐵建投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是該省負責「米」字形高鐵建設和高鐵貨運運營單位。該公司副總經理余新華介紹說,鄭渝高鐵快運示範線發貨量穩定增長,截至今年1月中旬,已突破百萬件貨物,累計貨重超7000噸,日均發貨量20噸以上,日均發貨量較初期增長近三倍。

實際上,近年來,高鐵貨運以速度快、運能大、安全性高、綠色環保等多重優勢,贏得市場認可。目前,浙江、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繼開通高鐵貨運。

今年年初,河南又新開一條鄭州到青島的高鐵貨運線路。余新華稱,未來3年,河南計畫開通3到10條高鐵貨運線路。

河南高鐵貨運跑出加速度,得益於該省的區位優勢和在大陸全國率先建成的米字形高鐵網。目前,河南高鐵運營里程超2200公里,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鐵網絡,已覆蓋大陸主要經濟區域。   河南如何抓住機遇發展高鐵貨運?民建河南省委會主委梁留科說,河南應加快制定高鐵物流行業的整體規劃與框架設計,促進高鐵行業「適貨化」發展,試點先行開展高鐵物流體系建設,制定支持高鐵物流試驗區發展的相關政策等。河南鐵建投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悅國勇表示,要加快推進國際航空貨運與大陸國內高鐵物流相結合的空高聯運,推動「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建設。

 
德陽300年民俗 拉保保結乾親家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俗話說「鬧完元宵過完年」,而在四川德陽廣漢市,要過完正月十六才算過完年。

300多年來,當地正月十六「拉保保」的習俗一直以盛大的場面和旺盛的人氣,堪稱四川省內最熱鬧的民俗活動之一。

2月13日是農曆正月十六,也是廣漢一年一度的「拉保保」民俗活動。在廣漢市房湖公園和金雁公園兩個主會場,到處張燈結綵,人潮湧動。上午8點30分,「拉保保」活動正式開始。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滿懷喜悅地在人群中「物色」合適的「保保」,「有眼緣」則成為重要的選擇標準。「拉到咯!拉到咯!」隨著人群中一陣歡呼,一位長相儒雅的男子被大家簇擁著,和孩子家長一起走向「登記處」。雙方家庭登記後,一起拍照留念,組委會還專門準備了禮物,贈送給「拉保保」成功的「幸運家庭」。

「孩子剛滿3個月,今天順利拉到保保,很開心!」孩子的母親王蕊說。「聽說廣漢有個拉保保活動,我們特意來玩,也同時做一些學術研究,沒想到被拉成保保。孩子很可愛,祝願孩子健康成長!」來自山東煙臺的高校教師李全生笑得合不攏嘴。

據了解,廣漢「拉保保」源於川西民俗「遊百病」和「拉保保」,是兩個活動相融演變而來。每年正月十六,來自廣漢以及周邊成都、綿陽等地群眾紛紛湧進廣漢,見證「拉保保」的熱鬧場面。家長將孩子的帽子(俗稱「豬兒帽」)戴在心儀的「保保」頭上,雙方喜笑顏開,即表示「拉」成功。在「半推半就」間,兩個素不相識的家庭結成了乾親家,多了一戶親戚。

如今,歷經300餘年的「拉保保」已從最初的民間自由活動,發展成為有組織的「民俗節日」,是當地人文脈絡最長、群眾參與最廣的地方民俗活動,被譽為「華夏民俗一絕」。

 
電影熱映 帶火「哪吒套餐」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刷新中國影史票房紀錄,觀眾追捧「哪吒」的熱度也持續升溫。在北京,不僅哪吒主題的周邊產品廣受關注,還有商家順勢推出憑哪吒電影票根打折、「哪吒限定」雙人餐和哪吒主題寫真等活動,更有網友在視頻中模仿哪吒的裝扮或武打動作,一時間線上線下都掀起了「哪吒熱」。

最近,京城一家湖北菜的連鎖餐館線上推出了「哪吒限定」雙人餐,套餐包含粉藕排骨湯、藕夾和藕粉,店門前的活動展板寫著「看哪吒,喝藕湯」、「豬蓮璧合,重塑肉身」等宣傳語,吸引了不少食客。

「粉藕排骨湯是店裡招牌菜,我們趕在電影上映時推出了相關活動。這幾天電影越來越火,很多顧客都來詢問和購買。在國貿店,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二、三十份套餐。」湖北籍的王女士是餐館的常客,粉藕排骨湯也是每次必點的菜品。她說:「套餐的菜裡都是以藕為主,不僅結合了湖北的特產,還能讓人想到用蓮藕重塑哪吒肉身的情節,有創意。」

多家兒童攝影店也推出了哪吒主題寫真,紮著紅髮帶、穿著紅上衣的哪吒主題兒童寫真十分討喜。

在短視頻平台,模仿哪吒裝扮的視頻熱度很高,扮演者不僅有孩子,也有不少成年人。「從來生死都看淡,專和老天對著幹。我命由我不由天,小爺成魔不成仙。」伴隨著這首打油詩,影片中的哪吒配有一套行雲流水般的武術動作。就在大家都以為只能是動畫製作的效果時,網上已有許多網友展現了同樣的動作,高難度的技巧也在網上掀起一股熱潮。

 
番茄鐘真的能幫助你專注嗎?
你是否常對於坐下好好開始工作一事感到掙扎?或者你覺得開始工作很簡單,但一旦開始後,要專注卻很困難?動力和專心度對許多人而言是項挑戰,而番茄鐘工作法則能一箭雙鵰地解決這兩個問題。

中國AI界鯰魚DeepSeek
「我們不是故意要成為一條鯰魚,只是,不小心成了一條鯰魚…。」這是中國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在去年中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的一段談話。DeepSeek與梁文鋒的故事,得先從廣東西南部的小城——湛江說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