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遭棄如敝屣,台灣還在為幾個字自嗨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2/21 第590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華府未鬆口,綠營先出櫃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遭棄如敝屣,台灣還在為幾個字自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財劃法修法結果凸顯政府失策
民意論壇 修補兩岸關係避烏悲劇
美對等關稅□央行思維不改全民受害
禁陸三校防統戰 民主如此脆弱?
黑神話悟空、哪吒2展現文化創造力 台灣影視藝文界何去何從
欠缺鯰魚效應 何來本土文化巨作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華府未鬆口,綠營先出櫃
黑白集/聯合報
《孟子》裡的故事:春秋晉國有人名叫馮婦,喜好空手與虎搏鬥,後來他想改掉好勇鬥狠形象,全力約束自己,一時頗受稱道。某天馮婦經過野外,看到獵人圍住老虎卻不敢上前,忍不住手癢又捲袖子搏虎。因此被譏,裝了半天,還是本性難移。

兩千多年後,類似故事重演。美國務院網站描述對台關係,拿掉「不支持台獨」句子,綠營頓時一片叫好,掩不住對「老大哥開綠燈」的興奮。至於華府稱仍堅持一中政策,或加上台灣問題須經「雙方人民」同意解決,這些句子就自動忽視了。

民進黨當家日久,無法把民怨都推給前朝,抹紅反對者遂成為第一要務,彷彿批評綠色執政的聲音都出自北京授意。要罵別人不忠,自得先搶占捍衛中華民國的制高點,於是自「台獨金孫」賴清德以下,個個都急著表態劃清界線,強調「不需也不會」宣布台獨。但一遇華府稍有鬆動,他們就像心癢難耐的馮婦,忙不迭表態「出櫃」。平日言必稱中華民國,不過是惺惺作態。

馮婦故事的背景是有人問孟子,怎沒勸齊王開糧倉賑濟災民?他答,明知無效的事還硬要做,就和馮婦無異了。孟子若生在今天,大概會說「有些事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

人類行為的反覆,是歷史趣味。也有很多時候,令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遭棄如敝屣,台灣還在為幾個字自嗨
社論/聯合報
美總統川普向烏克蘭索取稀土礦未遂,隨即派國務卿魯比歐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就俄烏停戰問題展開會談。令人驚訝的是,苦戰三年的烏克蘭未應邀與會,相關的歐洲盟邦也都被拒於場外,不得其門而入。烏克蘭幫西方圍堵俄國三年,最後卻落得被棄如敝屣,令人唏噓。

川普聲言要終止俄烏戰爭,卻選擇先安排與俄羅斯總統普亭會面,對烏克蘭的尊嚴和利益則沒有太多顧惜。這幾天,他更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冷言冷語,譏他「做得很爛」,罵他「獨裁者」,說他只想從美國的援助「撈油水」,還指控他不該發起戰爭。從這樣的態度看,外界要期待川普扮演「公正的調停者」角色恐怕很難,就算戰爭如願停止,烏克蘭的命運也令人擔憂。

再過兩天,距離二○二二年二月廿四日俄軍入侵烏克蘭,正好屆滿三年。這三年,烏克蘭在西方國家支援下苦撐抵抗。據西方媒體估計,烏軍死亡人數超過八萬人,俄軍死亡人數也達七萬人,雙方死傷加總超過百萬人。此外,這場戰爭造成一千多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超過九百萬人流亡國外成為難民,另有五百萬人無法住在自己原來家園。從人道角度看,這場戰爭確實該畫下句點,問題只在:和平的代價,會不會要全由烏國片面埋單?流離的烏國人民屆時能安返家園嗎?

到了這個節點,當了三年「抗俄英雄」的澤倫斯基,手上恐怕就沒有什麼好牌可打。他過去三年之所以能一派正氣凜然,主要是靠著歐美國家的力挺,又送武器又送金援,在戰場上把俄軍的包圍之勢勉強扛住。如今拜登下台,唯利是圖的川普對「盟邦道義」那套東西毫無興趣,澤倫斯基再要用「民主同盟」來爭取支持,已註定得不到回應。尤其,川普剛促成以巴停火,即自己吹噓「能得諾貝爾和平獎」。在這樣的心態下,他必然會千方百計搞定俄烏停戰,至於要犧牲烏克蘭多少土地和利益,又豈在他的掛慮之中?

美俄這次在利雅德的談判,共達成四項共識:一、美俄建立磋商機制,以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二、兩國成立「高階團隊」,盡快結束俄烏衝突;三、雙方同意為地緣政治及經濟投資的合作奠立基礎;四、雙方確保以有效方式推進談判進程。近幾年,西方國家聯手「圍堵制裁」俄羅斯;到如今,美俄外交閃變為「關係正常化」,這是多麼迅速的變化。此外,俄羅斯主權基金負責人並宣布,一批美國公司預計將在第二季「重返俄羅斯」。可見,川普利用「俄烏和談」的名義,將他的商人觸角伸得有多遠、多深、多偏。

面對美俄談判,曾與烏克蘭同仇敵愾的歐洲國家卻被晾在一旁,當然備感尷尬。法國總統馬克宏為此召開歐洲緊急會議,但各國對於是否派兵支援烏克蘭,卻難獲共識。歐盟外長卡拉斯發聲提醒川普,「不要掉入普亭圈套」,並稱任何協議只要歐洲拒絕執行,就會失敗。但歐盟若只有道德喊話,無法提出具體策略,烏克蘭不僅將面臨割地之痛,亦無法加入北約,甚至得不到國家戰後重建的援助。

川普的介入,確有可能使俄烏戰爭加速停火,卻不是以外界期待的公平調停方式達成。這種以犧牲烏克蘭的利益和領土為代價的結局,看在對烏克蘭有強烈投射作用的台灣人眼裡,勢必是極大的衝擊。這幾天,許多人還在為美國務院網站拿掉「不支持台獨」字眼歡欣;但目擊烏國苦戰三年卻飽受奚落,這種自嗨不會太輕薄幼稚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財劃法修法結果凸顯政府失策
社論/經濟日報

引起社會關注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立法院已送總統府咨請公布。在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的基本局勢下,賴政府早就可以預見朝野直接對抗必然的政治後果。然而,很明顯地,從前次兩院國會改革法案衝突,最後仍能透過釋憲翻案成功的經驗,賴政府似乎並不認為此時有必要以協調替代對抗,甚至發動大罷免,想改變朝小野大的立院生態。這次財劃法修正隱約地又再次步入相同的老路,後續的政治風暴還在醞釀發展中。

回顧財劃法沿路的修法過程,從一開始,不論藍綠都充滿了各自的政治算計。國民黨挾著國會最大黨的優勢,加上以地方包圍中央的企圖,自始即擺出強力攻擊的姿態;民進黨雖明知未能控制國會,但仍堅持以強勢執政來挑戰國會背後所代表的民意。由於財劃法涉及中央與地方的權責關係與資源分配,本質上即是一極具政治敏感度的話題,在藍綠皆以政治利益考量為重的態勢下,修法的衝突與後果亂象早就可以預見。

其實,25年未修的財劃法,早已出現許多與當今政經環境水土不服的諸多弊端。經歷過精省、增設直轄市、修訂公共債務法、制定地方制度法以及地方稅法通則等一連串事件,不但地方自治與財政自主的要求日益增加,少了省政府管轄的縣市政府更是積極爭取提升其與直轄市間之平等地位。舊有的財劃法顯然已無法肆應這些情勢的變化,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此,朝野政黨其實都有相同的了解與想法,只是由於執政與在野所考量的政治利害不同,從而決定了朝野政黨對財劃法不同的修法立場與主張。

不過,賴政府這次沒有提出財劃法修正相對版本是個極為錯誤的決定,不但打臉了自己以往的主張,尤有甚者,更因而喪失了可以牽制或和在野黨協商的機會與依據。在欠缺互相辯證的過程中,一切皆由藍白主導的修法,難免會出現思慮不周的後果。

其一、中央與地方的收入劃分,包括稅源(國稅與地方稅)分類、稅收分成以及統籌分配稅款等,每一種方法的作用皆不相同,各有利弊。在原有「集權又集錢」的架構下,中央不但分得稅收成長較快較大的稅目,且在解決地方財源不足問題時,也多偏好採行中央控制與分配權力較強的統籌分配稅款,而刻意避免採用地方參與權力較大的稅收分成。這個制度上長期失衡的缺失,新修的財劃法未見任何改善。

其二、中央地方財政體系應以所負職權與責任相應規劃,新修財劃法一方面執著於過去,武斷地以精省前後的占比變化作為比較基礎,另一方面又過度強調中央地方的歲入占比差異,未能以現今中央地方權責關係的合理界定,在收支併同考量下,做整體衡平的調整。

其三、統籌分配稅款的規模與分配公式,竟然可以於協商期間任意大幅更動,完全欠缺章法。中央劃出給地方的統籌大餅,從增加6,600億陡降近半,這或是因為感受到各界壓力之故,但毋寧也同時反映出在野黨提案當初的草率。

尤有甚者,統籌稅款的分配可以從原先的直轄市(61.76%)、縣市(24%)與鄉鎮(8.24%),改成直轄市與縣市(11%均分)、直轄市與縣市(67%依人口分)、縣市(15%)、鄉鎮(4%)以及台北市(3%)。最後,又突然改為直轄市與縣市(不含離島)(90.5%)、直轄市(2%)、離島(2.5%)、以及鄉鎮(5%)。修法以來,清晰可見為達「雨露均霑」下的各種細節操作與試算,惟這種只看小處未重大局的改革,戕害國家財政體制既深且遠。

賴政府或許可以把此結果推責給藍白合,但身為執政者未能捍衛體制提出更好的修法版本,乃為不可原諒的一大失策。

   
民意論壇
修補兩岸關係避烏悲劇
鄭博文/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批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是「未經過選舉的獨裁者」,引發國際輿論震盪。川普強勢,澤倫斯基也僅能在口頭上反擊,美國大舉介入俄烏戰爭終戰談判、烏克蘭淪為被動方。

烏克蘭之烽火悲劇,個人認為台灣要引以為戒,不要讓戰火在台灣發生。

回顧台灣在冷戰時期的國際角色,當年國際社會是區劃兩個板塊,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另一是以前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美國為防止共產主義擴散,在歐洲組成北約與東歐的華約對抗,在亞洲則以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來對抗中共、越共、北韓,台灣位在第一島鏈中樞位置,因此韓戰、越戰台灣都扮演積極角色。

當年日本、韓國、菲律賓與美國都和中華民國有正式外交關係,同時中華民國也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在對抗共產主義擴散扮演積極角色,但隨著南越軍事失利而滅亡,寮國與柬埔寨相繼赤化,圍堵戰略失敗,第一島鏈就不是美國的戰略。

美國為對抗蘇聯,改採聯中抗蘇,原先設想是讓共產集團或瓦解或分裂,許多共產國家也確實如美國所想不再由共產黨執政,於是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但中國大陸並未如它所願分裂成七塊,相反藉由與美國建交合作,進行一連串改革開放,造就成今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上軍事大國的形象,讓美國這個霸主不安,於是興起打壓戰略,印太戰略於是成形。

說穿了,印太戰略是冷戰期間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擴大版,再將澳大利亞、英國、印度力量加入,不但有軍事、更加入美國想主導的經貿事務,由於台灣與島鏈國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而被排除,因此美國的新主張「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或是對台灣的補償,並希望台灣能扮演抑制中國大陸崛起的積極角色。

台灣在冷戰時期陸軍號稱五十萬大軍,雖然少於中國大陸三百萬大軍,但台灣有海空軍優勢與台灣海峽天險可依,因此仍有一搏實力。但目前海空軍因中國大陸自製新型船艦與戰機相繼問世,台灣優勢不再,新型飛彈與長程火箭砲更讓台灣海峽天險消失,因此美國的意圖是用台灣打消耗戰,但死傷必定是台灣軍民,俄烏戰爭中烏克蘭血的教訓,若還不足以讓賴總統與民進黨政府及時回頭修正兩岸關係,那就是喪盡天良,甘為美國與西方強權的馬前卒。

美國、西方強權國家與島鏈國家都與中國大陸有正式外交關係,同時採政治與軍事、經貿分離政策,沒跟中國大陸完全撕破臉。如果美國與各國認為台灣是國家,就請他們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倘若他們不願意做或不敢做,其承諾與保證就都是空話。修正兩岸關係避免烏克蘭悲劇,實為賴政府當務之急。

   
美對等關稅□央行思維不改全民受害
柏雲昌/台灣三益策略發展協會理事/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於二月十三日簽署「公平互惠計畫」備忘錄,要求制定一項計畫,以恢復美國貿易關係的公平性並打擊非互惠貿易。一般稱之為「對等關稅」法案,其具體評估是否對等的內容包含:

對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水準;對美國企業、工人和消費者徵收的不公平、歧視性或其他稅收,例如增值稅,數位服務稅等;非關稅壁壘以及不公平政策而帶來的成本;操作匯率偏離市場價值、壓低工資等削弱美國競爭力的政策;以及其他任何被美國認為對美國市場准入或公平競爭構成不公平限制的措施。

「對等關稅」消息一出,各國無不膽戰心驚。例如,日本首相石破茂和印度總理莫迪前後訪問美國且向川普示好,提出縮小對美貿易順差的構想,換取被強徵大幅關稅的可能性。

為簡單說明「對等關稅」對貿易的衝擊,先假設不考慮關稅和匯率以外的各種不公平貿易因素。假設A、B兩國本處於絕對公平貿易的地位。A、B都只各自外銷一種產品,售價為一百元。因匯率為一比一,在不考慮運費等外在因素下,故賣到對方國家的售價也是一百元比一百元。雙方都不吃虧。

狀況一,互課關稅:如果A對B加課廿%關稅,那B賣到A的產品就漲價成一二○元。顯然B處於貿易吃虧狀態。如果B也向A加課廿%關稅,此時A賣到B的產品也漲價成一二○元,雙方又達成公平貿易的地位。受影響的只能是兩國消費者,必須忍受被高關稅剝一層皮的痛苦。

狀況二,A匯率貶值:如果A刻意採匯率貶值手段來因應雙邊廿%高關稅,例如將本國匯率貶廿%,匯率變為一點二比一。此時A賣到B的產品變成一百元,B賣到A的產品變成一四四元,顯然貿易對A有利。

狀況三,A匯率升值:反之,如果A匯率變成升值廿%,匯率變為○點八比一。A賣到B的產品變成漲價一五○元,B賣到A的產品變成九十六元。顯然貿易反對B有利,其產品變相對便宜好銷;A的產品變價高難賣。

由上述三種假想狀況得知,如果各國都採同等關稅手段,其實無法改變任何貿易現況,受害者原則上是雙方的消費者,故全球貿易關稅戰沒那麼可怕。但如果一方採匯率貶值手段,將大幅提升貿易順差;反之,如果一方採匯率升值手段,將大幅降低貿易順差,甚至變貿易逆差。同理,其他非關稅障礙結果也雷同,將是川普對等關稅檢視的重點所在。

觀察台灣,對美國貿易雖沒有什麼驚人的關稅和非關稅障礙,但長期偏頗的匯率低估政策恐將是造成對美貿易順差的一大藉口。央行如果不改傳統思維,受害者將不只是產業而是全民。其次是代工的產業鏈變身,代工生產的基本考量就是專業分工、降低成本。如果將代工產業鏈搬到美國,馬上就失去成本降低的利基和意義,產量甚至只能縮小到供應美國市場品牌商所需。此時,還有需要做代工被剝削的商業價值嗎?不如一條龍直接取而代之,攻入美國(電子)消費市場。其他世界市場則應採分散主義,因地制宜和區域差別取價策略,以避免被報復。

   
禁陸三校防統戰 民主如此脆弱?
彭士剛/自由撰稿人(屏東市)/聯合報
教育部長鄭英耀二十日宣布禁止所有台灣大專校院與中共統戰部轄下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且未來將修學歷採認辦法,不採認其學歷。該三所院校目前尚有逾兩千名台灣學生就讀中。教育部此舉,與日前陸委會提出要修法將在大陸申領「居住證」的國人納入規管是異曲同工,表面上是要防中共統戰,實際上就是施加各種阻礙增添國人赴大陸求學及工作的難度,企圖切斷兩岸民間往來。

兩岸之間存在政治分歧,雙方人民交流必然會面臨到各自國家認同及意識形態的碰撞,然而以民主自由為豪的台灣,面對大陸的「紅色統戰」,何時變得如此不自信和脆弱?或許兩岸在軍事及經濟實力上的差距日益懸殊,中共對台壓力與日俱增,但我方對於民主自由體制的堅持,從經國總統解嚴至今,歷經將近四十年的民主化改革,絕大多數台灣百姓都無法接受威權獨裁政治,這才是應對中共統戰的最佳法寶。但防統戰的同時,台灣也不應放棄對和平的追求,而透過兩岸之間不間斷的交流與溝通,與大陸人民傳遞和平共榮的理念,以對話取代對抗,避免兩岸走向戰爭的不歸路,是我方執政者無可迴避的責任。

賴總統一再承諾要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願意和大陸共同追求兩岸和平共榮;推動兩岸健康有序交流,共同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如今賴政府卻以防制統戰為由,行阻撓兩岸交流之實。從去年馬英九基金會主辦的陸生團訪台以及台北上海雙城論壇,賴政府就多次以防制統戰為由給兩岸交流活動抹紅並設置各種障礙。到近期大陸方面要恢復上海及福建的陸客團來台,賴政府又堅持小兩會溝通,讓好不容易盼來的兩岸觀光破冰契機打回原點。就連台北市府循多年慣例,邀請上海團來台參加台北燈節這樣單純的文化交流活動,竟然都被陸委會以各種理由封殺。

現在賴政府防中共統戰還防到自己人頭上,國人在大陸為了工作生活方便而申領「居住證」,賴政府卻像是要防賊一樣納入管制,如今教育部又不再採認廣州暨南大學在內的三校學歷,對目前在讀逾兩千名學生以及已畢業人員的權益恐造成負面影響。上述種種舉措,與賴總統宣示推動兩岸交流、增進人民福祉的承諾背道而馳,令人遺憾。

筆者認為,賴政府所作所為,本質上還是在操弄「抗中保台」謀取政治利益,打著防中共統戰的旗號,在台灣社會塑造仇中恐中的氛圍,抹紅打壓一切兩岸交流活動,甚至設法阻撓人民前往大陸求學工作,透過仇恨對立凝聚其基本盤,並吸納部分中間選民認同,為大罷免行動添柴加火,藉以鞏固其綠色統治。賴政府別忘記,在兩岸僵局之下,塑造仇恨對立或許容易;倘若讓仇中的惡水澆滅了兩岸交流的和平之火,則後果難以想像。奉勸賴政府回頭是岸,莫為了黨派之私繼續操弄抗中保台,把台灣帶向危局,則烏克蘭殷鑒不遠。

   
黑神話悟空、哪吒2展現文化創造力 台灣影視藝文界何去何從
吳榮□/大學教師(屏縣鹽埔)/聯合報
去年十一月底,導演李安在日本獲頒有藝術界諾貝爾之稱的「世界文化獎」,他也是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他是目前柏林影展歷史上唯一獲得兩次最佳影片的導演,亦是歷史上首位曾於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典禮上,都獲得最佳導演獎項的華人導演。今年二月又在美國第七十七屆導演工會頒獎典禮上榮獲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導演。李安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完全是根植於他厚實的文學、歷史、美學等文化素養。

二○○六年元月,李安回到母校台灣藝術大學與電影系學弟們座談。他說:「我們的文化一直在退步,我覺得我們對不起年輕朋友們,譬如,政治加上很多原因,把我們在華人世界裡的強項,自己把它丟掉了,我覺得很對不起學生輩、孩子輩,包括我自己的小孩。」接著,他又提醒學弟們:「現在情勢變了,將來念電影的出來,面對的是大陸市場,台灣市場是絕對不夠的,這是現實…歷史是贏的人在寫,所以希望大家是贏的這一邊。我們這一代是跟他們文革那一代鬥的,所以我們有很大的優勢;他們是被摧殘的,而我們是被教育的;但現在你們是被摧殘的,他們是被教育的。我們現在還占了一點優勢,再過幾年就會是劣勢,加上地方又小,你們真的很難。」

十八年過去了,大陸製作的影視作品屢屢創造佳績,風靡海內外。例如,日前上市的電玩「黑神話:悟空」、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鬧海」都創下傲人成果。兩者分別以《西遊記》、《封神榜》為創作素材,是李安那個年代,台灣中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

二十年來,台灣社會矛盾加劇,造成部分影視藝文創作者在思想及創作上價值混亂。尤其當前執政者為求永遠執政,以經費補助收編部分創作者,意圖對人民進行歷史與文化改造的認知戰。

諸如:《斯卡羅》歪曲史實,漂白李仙得;其實他是個背信忘義者,出賣了原住民對他的信任與承諾,是指引日軍來台屠殺原住民的元凶。《聽海湧》醜化中華民國派駐北婆羅洲領事卓還來,把一個為國捐軀的偉人汙蔑為打小報告的漢奸。《一把青》改編自白先勇小說,卻不尊重原著,擅自加入白色恐怖和飛行員接收戰友遺孀情節,偷偷塞入民進黨史觀。《零日攻擊》描寫當中共進攻台灣,台灣政治人物多被收買,煽動觀眾仇視中國大陸。《返校》則顛倒史實,將鍾浩東等共產黨人漂白為「白色恐怖時期」無辜受害者。《餘燼》以白色恐怖為素材,獲取政府超過五千多萬元補助,票房卻僅五七七萬元。這樣的影視作品,凸顯部分藝文從業者已深陷執政黨的歷史與文化改造認知戰,失去了自主創造力。

對照李安說:「自己在台灣出生長大,今天能站在這個舞台上,就像實現了美國夢。我是一個夢想家,我的夢想不僅僅是個人的經歷而已,它連結著我們的集體意識、內在世界與外在宇宙。」這就是李安透過他的電影彰顯的文化素養。

台灣藝文界何去何從?應揮別執政者以政治左右,效法李安,創作獨特魅力、吸引海內外人們的影視作品。

   
欠缺鯰魚效應 何來本土文化巨作
黃瑞彬/自由撰稿人(新北市)/聯合報
大陸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後屢創佳績,目前已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該電影的成功可歸因於多方面因素:政治上,符合中國大陸「說好中國故事」的主要方針;文化上,傳承了《封神演義》的基礎,進行創新詮釋;製作上,結合龐大企業資源,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宣傳上,成功在好萊塢為主導的電影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大陸電影產業注入活水,在海外影音市場的拓展也立下里程碑。

儘管部分人可能以大陸官方宣傳、愛國運動等角度來解釋該片成功,其價值卻是導演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中,立足中華傳統文化,結合頂尖技術與精益求精的態度,成功跨越文化鴻溝,使不同文化的觀眾產生共鳴。

當大陸動畫席捲全球的同時,反觀台灣本土文化產業近年的低迷,可從近來的連署事件看出端倪。日前共有逾二百名台灣文學創作者發表共同聲明,支持罷免不適任立委以「保護台灣文學」,側面反映出部分文創作品對市場的依賴度下降,需依靠政府資助的情形。政府補助與否並非衡量文化發展的唯一標準,真正重要的是,台灣文創產業是否能在全球市場中產生影響力。

相對於中國大陸的高度控制,台灣的文化創作者理應更不受限制、能產出更具創造力與反思精神的作品;但二○一七年上映的電影「衝組」由前立委出演,票房不如預期,卻拿了千萬以上補助金;另電影「餘燼」票房五百多萬,政府補助金額也數倍於此,經過資源挹注後,台灣是否能真正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

現在部分文創團體依靠政府補助而創作,失去市場敏銳度,這類作品只能製作符合當前意識形態的作品,而非反映這個時代,因而難以立足國際,也無法表現文創產業中最重要的反叛精神。

古往今來,為何禁書受到當權者打壓,卻人人競相閱讀?例如《自由中國》與《文星雜誌》等,還有各式各樣的黨外刊物,因為其反映時代的真實性、具有批判精神、經得起市場檢驗,因而居於思想領航的地位;是以,創作環境不是文創產業是否發展的絕對因素,能否觸動人心、引發共鳴,才是真正能夠發揮影響力的關鍵。

當前中國大陸的文創軟實力已在全球產生巨大影響,不只體現在電影產業,動作遊戲「黑神話:悟空」也在遊戲產業創下佳績。台灣現在一年只允許十部中國大陸電影上映,雖然我們可以保持不接觸的態度,但當中國大陸不斷地轉變,以文化出海擴大影響力,台灣的文化領域怎能繼續甘落人後?

政府補助應是助力,而非依賴。所謂「鯰魚效應」,文化產業若脫離外部競爭,則最終將導致「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局。溫室裡的花朵終究只能在溫室,突破溫室,才有機會成為參天巨木。

回顧過去,台灣曾以「悲情城市」等具有文化底蘊的作品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然而今日的言論自由已無法使我們自滿。若台灣封閉自守,文藝界又過度依賴補助機制,最終丟失的不僅是市場競爭力,更可能喪失文創產業中最重要的反叛精神。

   
deepseek改寫AI版圖
美國總統川普剛就任的隔天,馬上召集軟銀、甲骨文和OpenAI高層,將耗資五千萬美元在美國成立類似主權AI的相關投資計畫。不料,隔天原本沒有名氣的中國深度求索(DeepSeek)發表一款AI模型R1,之後引發華爾街市場大震撼,且被市場稱為「AI珍珠港事件」,襲擊美國AI相關股。

瓊瑤選擇翩然離去 長者情緒黑潮警訊多
知名作家瓊瑤日前於住家輕生,享壽86歲,在遺書中表示自己已翩然離去,不願意未來成為被病痛折磨的老人,先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醫師提醒,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自殺死亡率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長者輕生的原因多與身體疾病、長期病痛或憂鬱情緒相關,建議家人和親友平時透過電話、訊息與安排聚會或共餐,增進情感交流與心理支持。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