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德大選 基民黨有望成最大黨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2/24 第58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德大選 基民黨有望成最大黨
川普2.0+極右翼 陰影籠罩德大選
教宗傳病情危急 未脫離險境
法國持刀攻擊案1死5警傷 馬克宏稱伊斯蘭恐怖主義
馬斯克要聯邦員工交工作表現報告 否則解雇
台僑追思二二八籲勿忘歷史 朗讀童書傳承下一代
立場軟化?川普改口:沒要強推接管加薩
川普礦產提議澤倫斯基反彈 「不會讓十代烏克蘭人買單」

焦點新聞
德大選 基民黨有望成最大黨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德國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廿三日舉行大選,當地時間上午八時至晚間六時(台灣時間同日下午三時至廿四日凌晨一時)可投票。下任總理呼聲很高的基民黨黨魁梅爾茨廿一日在造勢活動喊出,這次大選不僅代表政黨輪替,更將徹底重繪世界地圖。

外媒報導選前民調支持率前三高政黨,依序是基民黨百分之廿九、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百分之廿、總理蕭茲的社民黨(SPD)百分之十六。

約五千九百萬名德國公民擁有投票資格,將選出六百卅席議員,再由這些議員選出新任總理。由於此次大選適用新選舉法規,故總席次減少達一百席至六百卅席。

德國原定九月廿八日舉行的四年一度國會大選提前七個月投票,而自西德至東、西德合併後的德國,提前大選的前例只有在一九七二年、一九八三年及二○○五年發生過。

蕭茲二○二一年十二月成為總理,由社民黨(代表色紅色)與綠黨(綠色)及德國自由民主黨(FDP,黃色)組成三黨執政聯盟,打破長期執政的基民黨籍前總理梅克爾大聯合政府。

去年十一月蕭茲領導的「紅綠燈」執政聯盟解體,主要肇因為內閣中未能對年度總預算取得共識,他隨即開除自民黨籍財長林德納,蕭茲並在下月中罕見地向國會自提對他的總理信任案。在信任案未過關下,蕭茲即喪失國會多數信任,總統史坦麥爾即下令解散國會並宣布提前大選。

AfD這次推黨主席魏德爾擔任總理候選人,席次有望大有斬獲;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BSW)則推出莎拉瓦根克內希特。林德納為FDP總理候選人,綠黨派哈柏克,基民黨則派梅爾茨,梅爾茨選前喊出成為總理後將讓德國變得更強硬,在俄羅斯與中國大陸面前強力為德國和歐洲發聲。廿二日約有二百五十名群眾在瑞士艾因西德倫鎮的魏德爾所外表達抗議,共五人被捕。

德國刻意設計的選制很少會讓單一政黨取得絕對多數。選前民調大多顯示這次沒任何政黨接近單獨過半。由於德國在聯邦政府層級上並無少數政府的傳統,這代表很可能將由兩個以上政黨組成聯合政府。能否組成強有力的德國新政府,對全歐洲因應川普2.0,以及俄烏終戰和談甚至其他地區的紛亂將至關重要。

   
川普2.0+極右翼 陰影籠罩德大選
編譯廖振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去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才一天,德國聯合政府就宣布解體,原本應在今年九月的德國大選提早於二月舉行,德國政治領袖們很快就意識到這場大選與川普2.0息息相關。

德國總理蕭茲和最大在野黨基民黨主席梅爾茨等朝野領袖皆示警德美關係將變緊張甚至斷絕,並矢言填補川普回任下,那個能引領歐洲乃至全球的領導者真空。

紐約時報報導說,川普回任才幾周就將基輔和歐洲各國排除在俄烏終戰和談之外,並擁抱持對外擴張主義的俄國普亭政權,還揚言撤離過去幾十年來保護德國的美國駐軍。德國人此次如何投票,形同歐洲如何回應川普2.0的新世界秩序,其影響也將遠超歐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報導說,川普回任在廿日滿月,被認為已改變世界甚至拆解美國過去八十年來建構的全球體系和國際秩序。前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也對法新社說,如今大西洋兩岸可謂漸行漸遠。

梅爾茨近一周來公開質疑美國今後是否仍將維持民主制度,並質疑北約(NATO)會否繼續存在。蕭茲則明言德、歐都必須準備好在川普不是盟友下自行行動,還強調歐洲的經濟區人口達四點五億,比美國「更大更強」,「我們(歐洲人)能管好自己的事」。

至今還沒見到有哪位歐洲國家的領袖挺身而出引領全歐來反對川普的新外交政策或經濟計畫,包括對歐洲企業徵高關稅的威脅作為。原本可望當領頭羊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與英國首相施凱爾,均囿於國內的支持率不振而受影響。

尤其德國國力下降更凸顯這次大選的重要性,其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已崩潰,國內經濟情況近五年來幾乎原地踏步。

德國政局也陷入反移民、政府開支、去管制化和繁瑣的行政流程等諸多問題。另一項挑戰則是,美國副總統范斯及科技富豪馬斯克等川普政府高官毫不掩飾地高調支持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而該黨很可能在此次大選大有斬獲,預料恐加劇德國政治的分裂。

   
教宗傳病情危急 未脫離險境
編譯茅毅、俞仲慈/綜合報導/聯合報
梵蒂岡新聞網廿二日晚間報導,高齡八十八歲、因複雜的雙側肺部感染已住院一周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當天早上出現「哮喘型呼吸危機」,需輸血及高流量的氧氣。醫師對他的預後(即接受治療後可能的結果)持保留態度。

前述報導說,教宗廿二日驗血報告顯示貧血相關的血小板減少症,因此有必要輸血。但他同日仍整天坐在扶手椅上,意識依然清醒並「保持敏捷」,即使疼痛較廿一日更甚。醫師同日稍早表示,教宗病情危急,至少還需住院一周。教宗因支氣管炎而自十四日起住進義大利羅馬的傑梅利醫院。

教廷廿三日則透過簡短的更新訊息指出,「度過平靜的一夜,教宗休息了」。義大利病毒學家佩格里斯可則對義媒「新聞報」說「情況愈來愈令人擔憂」,接下來幾小時與幾天會是關鍵。傑梅利醫院外科主任艾菲耶里廿一日在記者會提到,鑒於教宗的呼吸道及高齡問題,肺炎併發症若引發敗血症就真的很難治癒,故真正的風險在於細菌進入血液。

教宗醫療團隊表示,所幸截至廿一日,教宗尚無任何敗血症的跡象,服用的各種藥物正發生作用。其私人醫師卡柏尼則坦言教宗還沒脫離險境,就像每名脆弱的病人般,他們總是處於一個「黃金尺度」上,即一不小心就失去「平衡」。有醫師直言,就算教宗這次能出院返回梵蒂岡,之後仍需承受慢性的呼吸系統疾病。

另據天主教界頗具影響力的「十字架報」(CRUX)廿一日引述樞機主教祖皮報導,他駁斥教宗逝世或將請辭的傳聞;「事實是教宗吃早餐、看報並接見賓客,這代表我們在完全康復的路上」。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十九日曾探視教宗廿分鐘,發現他「精神很好且反應靈敏」。梅洛尼稱「我們一如往常地談笑風生,他並沒失去大家熟知的幽默」。義裔阿根廷人方濟各自二○一三年起擔任教宗。

今年適逢梵蒂岡的聖年(又稱禧年,Holy year),即天主教每廿五年一度的重要慶典,廿一日原本應由教宗親自主持慶祝儀式。但儘管教宗缺席,梵蒂岡仍照原定計畫在廿二日舉行聖年慶祝活動。

   
法國持刀攻擊案1死5警傷 馬克宏稱伊斯蘭恐怖主義
史特拉斯堡2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法國東部城市米盧斯發生持刀攻擊案,至少造成1人喪命、5名員警輕重傷,法國總統馬克宏稱這是「伊斯蘭恐怖主義行為」。

法新社報導,檢方指出,37歲嫌犯已遭逮捕,此人名列「恐攻性質極端化預防通報檔案」(FSPRT)。

負責調查此案的法國國家反恐檢察官辦公室(PNAT)談到,嫌犯首先對員警發動襲擊,並高喊「真主至大」(Allahu Akbar)。

根據PNAT,一位路過民眾試圖介入時遇襲並重傷不治,米盧斯(Mulhouse)檢方指他是69歲的葡萄牙公民。

有2位員警重傷,其中1人傷及頸動脈,另1人胸部受傷,還有另外3名員警輕傷。

目擊者告訴法新社,嫌犯曾多次呼喊穆斯林用以讚嘆其信仰的語句。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說,這起事件「無疑」是「恐怖主義行為」,具體而言是「伊斯蘭恐怖主義行為」。

這起攻擊發生於當地時間將近下午4時,現場當時正在舉行一場示威活動。

根據消息人士,這名在阿爾及利亞出生的嫌犯受到司法監管和軟禁,且被法國勒令驅逐出境。

   
馬斯克要聯邦員工交工作表現報告 否則解雇
編譯盧炯燊、廖振堯、茅毅/綜合報/聯合報
川普任命掌管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科技富豪馬斯克廿二日要求聯邦政府員工報告自己上周的工作表現,不回報就視同辭職,截止期限是美東時間廿四日深夜十一時五十九分。

川普廿二日也在自創社群媒體真實社群寫道,「伊隆(馬斯克名字)做得很好,但我希望看到他更積極;DOGE應更大膽地試著縮減、重組聯邦的人力。記住,我們得拯救一個國家。最終是要讓我國變得空前強大,讓我們再次偉大!」

川普發文後不久,馬斯克就在旗下社媒X回文寫道會按川普指示,聯邦政府員工很快會收到一封電郵,必須說明他們上周完成什麼工作,不回信就視為辭職」。馬斯克此一回文發出七小時後,聯邦員工就在美東時間廿二日下午約四時半陸續收到該電郵。

該電郵以美國人事管理局(OPM)名義寄出,要求列出上周完成的五件工作重點,但沒提到不回覆就將「被請辭」的警語。

OPM發言人皮諾弗隨後聲明,要求聯邦員工在每周一工作日結束前,提交上周工作的摘要,並抄送給自己的主管,各聯邦機構接下來會決定下一步行動。

此舉為二百卅萬名聯邦員工帶來法律等相關問題。正在偏遠或難以到達處值勤的五角大廈員工恐無法及時讀取該電郵;也有聯邦員工因休假中而無法登入政府電腦收電郵,恐因未及時填報而被視為辭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法學教授貝德納認為,若政府將沒回覆該電郵的員工視為辭職,就「明顯違法」。DOGE發言人則未立即置評。聯邦員工工會「美國政府雇員聯合會」則聲明,工會將挑戰一切非法解僱行為。尚不清楚馬斯克前述的新政策是援引什麼法源。

   
台僑追思二二八籲勿忘歷史 朗讀童書傳承下一代
洛杉磯22日專電/中央社
洛杉磯數十名台灣僑胞今天參與二二八追思會,召集人李賢群強調「歷史不能遺忘,國家才有未來」;活動開闢兒童專區,朗讀關於二二八事件的童書繪本。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今天舉行二二八事件追思活動,數十名出席台僑身穿深色服裝、氣氛肅穆;合唱團演唱歌曲「台灣」、「台灣百合」之後,眾人手持燭火,一一上前擺放在台灣地圖上,為78年前發生在全台灣暴行表達哀思。

駐洛杉磯辦事處長紀欽耀出席致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藍士博以視訊致詞,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以「不義遺址」為主題,用視訊發表演講。

活動召集人李賢群表示,台僑身在海外,每年仍舉辦二二八追思會,最主要的動力是認知到歷史的重要,「大家似乎漸漸遺忘二二八,這是國家的危機,我們要瞭解過去的歷史,才能夠走向未來」。

大禮堂的追思會之外,會場另闢孩童專區,由青少女年紀的大姐姐,帶領進10名台美人下一代,藉由兒童繪本「228小水牛」及多本轉型正義委員會推薦的兒童故事書,把台灣人的歷史傳承下一代。

   
立場軟化?川普改口:沒要強推接管加薩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在福斯新聞廿一日訪問說,沒有強行推動美國接管加薩走廊的計畫,自己只會提「建議」。法新社廿二日報導稱,這似乎暗示他對該計畫立場軟化。

川普此前提議永久遷出加薩巴勒斯坦人,由約旦和埃及等中東鄰國接收;美國則將接管加薩,將成為「中東蔚藍海岸」。

但川普在前述訪問表示,約、埃兩國領袖明言其構想違背巴人意願,強迫他們離開家園也有失公允,這兩國領袖已對他的提議說不。川普還說鑒於美國每年提供約、埃巨額援助,因此這兩國拒絕他「讓他有點驚訝」;「另一種做法是和那裡(中東)的人一起(合作),但我不認為這行得通,我喜歡我的計畫」。

總部在倫敦的獨立媒體中東之眼(MEE)廿一日報導說,這是川普首次說不會強迫任何國家接收加薩巴人,但川普仍自認其構想很好,但其措詞暗示他樂見美國的阿拉伯盟邦為了因應他而趕忙提出替代方案。約、埃至少暫時不會遭川普切斷美援,並迫使這兩國接收巴人。

約、埃和多個波斯灣國家領袖廿一日也齊聚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致力商討加薩未來的計畫。該非正式峰會由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出面邀請,除了約、埃,還有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和巴林與會,但會後未發布正式聯合聲明。

半島電視台記者說該峰會一開場就發表由埃及制定的加薩重建計畫,並預想該計畫將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三階段停火計畫中的一環。阿拉伯國家領袖希望以該計畫為基礎進一步擴展,在三月四日於開羅舉行的阿拉伯聯盟峰會推出新提案,以說服美國及國際社會接受。

該峰會前有傳言稱對加薩將由誰統治,以及加薩重建資金來源問題意見分歧,可能使峰會破局,但峰會仍反映出阿拉伯國家就拒絕強遷加薩巴人有罕見共識。

   
川普礦產提議澤倫斯基反彈 「不會讓十代烏克蘭人買單」
編譯盧思綸/即時報導/聯合報
基輔獨立報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3日出席「烏克蘭2025年論壇」(Ukraine: Year 2025),表態反對川普政府要求以烏克蘭天然資源收入籌措5000億美元基金的要求,強調美國援助的款項並非債務,他不想要一紙「讓十個世代的烏克蘭人買單」的協議。澤倫斯基表示,他不認可這樣龐大的金額,這遠超前總統拜登任內對烏克蘭提供的1000億美元援助。

澤倫斯基強調,美方對烏克蘭的援助應被視為一種撥款而非債務,並重申協議必須納入安全保證,但至今美方提案並未提出任何此類保證。

獨立報指出,這項礦產協議的談判還在進行中。

澤倫斯基說:「我不要簽署將由十代烏克蘭人買單的協議。」他並表示希望能與川普進行對話。

澤倫斯基還提到,美方提議將未來的援助以1:2的利息返還,他說:「每一美元援助,烏克蘭必須返還兩美元,簡單來說,這是100%的貸款。」

紐約時報報導,澤倫斯基暗示,川普攻擊烏克蘭是挑錯了對手。談到美方為俄烏停戰所做的努力,他說:「透過強硬手段實現和平,應該是對俄羅斯強硬,而非反方向。」

澤倫斯基強調,不會接受沒有烏克蘭參與的美俄談判和協議。

另一方面,澤倫斯基宣布計畫在24日舉行歐洲領導人峰會,預計有30個國家視訊或親自出席與會,討論重點是軍事援助和安全保證。

   
2025資本市場:供應鏈洗牌改寫全球經貿秩序
2025年是川普2.0政策關鍵元年,台灣資本市場挾強勁成長力道,掛牌家數有望衝刺達70家,企業如何在供應鏈新局定位突圍、穩操勝券?將是今年最大的課題。

DeepSeek橫空出世,國際信任及資安備受考驗
自2023年成立以來,DeepSeek技術在市場上掀起波瀾,也引發各國聚焦在疑似盜用美國AI模型、資安及個資外洩議題、中國藉此大外宣等疑慮,使美國等全球各國深感憂心,其中包括臺灣、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宣布公務機關禁用DeepSeek AI。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