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廿三日舉行大選,當地時間上午八時至晚間六時(台灣時間同日下午三時至廿四日凌晨一時)可投票。下任總理呼聲很高的基民黨黨魁梅爾茨廿一日在造勢活動喊出,這次大選不僅代表政黨輪替,更將徹底重繪世界地圖。外媒報導選前民調支持率前三高政黨,依序是基民黨百分之廿九、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百分之廿、總理蕭茲的社民黨(SPD)百分之十六。
約五千九百萬名德國公民擁有投票資格,將選出六百卅席議員,再由這些議員選出新任總理。由於此次大選適用新選舉法規,故總席次減少達一百席至六百卅席。
德國原定九月廿八日舉行的四年一度國會大選提前七個月投票,而自西德至東、西德合併後的德國,提前大選的前例只有在一九七二年、一九八三年及二○○五年發生過。
蕭茲二○二一年十二月成為總理,由社民黨(代表色紅色)與綠黨(綠色)及德國自由民主黨(FDP,黃色)組成三黨執政聯盟,打破長期執政的基民黨籍前總理梅克爾大聯合政府。
去年十一月蕭茲領導的「紅綠燈」執政聯盟解體,主要肇因為內閣中未能對年度總預算取得共識,他隨即開除自民黨籍財長林德納,蕭茲並在下月中罕見地向國會自提對他的總理信任案。在信任案未過關下,蕭茲即喪失國會多數信任,總統史坦麥爾即下令解散國會並宣布提前大選。
AfD這次推黨主席魏德爾擔任總理候選人,席次有望大有斬獲;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BSW)則推出莎拉瓦根克內希特。林德納為FDP總理候選人,綠黨派哈柏克,基民黨則派梅爾茨,梅爾茨選前喊出成為總理後將讓德國變得更強硬,在俄羅斯與中國大陸面前強力為德國和歐洲發聲。廿二日約有二百五十名群眾在瑞士艾因西德倫鎮的魏德爾所外表達抗議,共五人被捕。
德國刻意設計的選制很少會讓單一政黨取得絕對多數。選前民調大多顯示這次沒任何政黨接近單獨過半。由於德國在聯邦政府層級上並無少數政府的傳統,這代表很可能將由兩個以上政黨組成聯合政府。能否組成強有力的德國新政府,對全歐洲因應川普2.0,以及俄烏終戰和談甚至其他地區的紛亂將至關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