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外籍人士交通事故死傷 恐創新高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5/02/23 第88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外籍人士交通事故死傷 恐創新高
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交通部等單位近兩年積極改善交通環境,雖然去年整體數據已有改善,但外籍人士交通死傷卻不見好轉,去年截至十一月止,就有約一萬一六○二名外籍人士因交通事故死傷,較前年同期增加六八二人,全年恐創下有統計以來十六年新高,其中又以機車造成死傷占五成最多。

泰國網紅「茱麗葉」去年十月來台灣遊玩,在新北市新店商城旁穿越馬路時遭機車撞上,導致骨折和擦挫傷。一名長榮航空越南籍空服員本月十日於桃園市蘆竹區路口,遭右轉的聯結車捲入車底,送醫仍宣告不治。此外,外籍移工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發生車禍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外籍人士合法居留我國的人數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統計,二○一九年度約七十八萬餘人,去年底已達到九十四點八萬餘人,隨著在台居住外國人愈來愈多,車禍數據也跟著上升。根據交通部統計,去年一至十一月就有四十二名外籍人士在台因交通死亡,一萬一五六○人受傷,死亡人數較前一年成長百分之十六點七。

若以國籍來分,則以越南居多,去年截至十一月,就有一一四七件交通事故,造成一六三三人死傷,其次是印尼六○三人死傷、菲律賓三八一人、泰國二四一人、馬來西亞一一四人。若移工居留地分布來看,則是桃園居冠,總計四三六件,造成六二六人死傷,其次是台中市四九七人死傷、台南五三三人、彰化四三五人、雲林二○二人。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表示,去年外籍人士交通死傷較歷年增加,其中因機車傷亡約占五成、微型電動二輪車約占一成八,兩者為最大宗,有幾個縣市人數特別多,可能跟工業區、城市結構有關,肇事原因多是未保持安全距離、未依規定轉彎等。

事實上,交通部公路局近年來力推機車駕訓,但外籍人士參與者少,移工甚至選擇騎乘不用駕照的微電車,去年更有監委點名外籍人士參加「機車駕駛訓練制度補助計畫」成效不佳,交通部、勞動部及地方政府對於外籍移工歷年交通安全宣導與相關防範機制之欠缺,導致未能有效降低外籍人士交通事故死傷。

除了移工,觀光客來台發生交通事故時有所聞。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馬耀祖表示,許多外國人不知道台灣機車的危險性,也不熟悉台灣機車會從巷子衝出的特性,最常見的是團員落單或是自由活動時被機車撞上。

去年短暫來台旅遊的日籍旅客松崎光指出,台灣車道常見人在行走,人行道也可見車輛,較難分辨哪裡是車子、哪裡是行人的區域。從瑞典嫁來台灣的Lina表示,剛來台灣時,對於隨處可見的違規停車感到驚訝,且台灣的車速較快,走在路上需要特別小心。

 
TOP
騎微電車免駕照 專家:應講習
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屢因交通環境混亂登上國際版面,每年在台因交通死傷的外籍人士更不斷創新高。除了觀光客外,移工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釀禍也受關注。專家認為,在微電車管理上,應規畫完善的訓練制度,並檢討外籍人士保險制度。

根據交通部現行規定,微型電動二輪車雖然需要掛牌納管,但騎乘卻不用駕照,成了不少外國人在台灣愛用的代步工具之一。

不過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退休教授蔡中志表示,台灣路況較國外複雜,且車種多元,騎乘任何有動力的交通工具都應有受訓制度,微型電動二輪車雖最高時速在廿五公里以下,但外籍人士在不熟悉台灣交通規則及特性的情況下使用仍有風險,應規畫講習。

蔡中志也提到,交通部公路局雖規範騎乘微電車須投保強制險,但許多外籍移工可能因想省錢或不懂法規而未投保,一旦發生事故,受害者可能求償無門。過去也有不少移工為求方便無照駕駛機車,輕則自撞、重則造成他人死傷,若是非法滯留移工,更可能雙手一攤無力賠償。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則認為,台灣交通環境為求方便,與先進國家基本規畫設計不同,甚至跟國際脫軌。近兩年經過改善,外籍人士死傷仍創新高,代表這些改善只有治標不治本,只求短期成效,導致仍是混亂不安全交通環境。

李克聰表示,相關單位應完整分析外籍人士交通事故死傷的型態與原因,研擬對症下藥的改善對策,改善方式應以外籍人士在不熟悉台灣交通環境的角度,如逆向公車專用道、調撥車道、人行道交通順逆向混流、高速快速公路及市區下匝道易碰撞點的設計等。

高餐大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則說,觀光客在國外發生交通意外事故並不罕見,但台灣過去對外都是以「台灣是安全的旅遊環境」為宣傳主軸,沒有強調應注意事項。他認為,不需將「提醒交通用路安全」當作負面宣傳,若一直都以正面宣傳,反而會讓旅客在不了解交通環境的情況下鬆懈,建議可多提醒旅客。

 
TOP
專題
學者分析財報…台電大虧 因高價買電
記者陳儷方/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電日前公布二○二四年財報,稅前虧損四百一十一億元,營運連續三年虧損,且台電評估今年恐將繼續虧損。不過,根據台電最新出爐的二○二四年自編決算,每度電燃料成本已大減兩成,為何台電去年還是虧損四百一十一億元?專家分析,問題出在台電「購入電力」單價太高,成為台電去年虧損的主因。

二○二二年初爆發俄烏戰爭,引發天然氣價格飆漲,燃料煤也飆高價,台電當年度立即轉盈為虧,二○二二年虧損二二七二億元、二○二三年虧損一九七七億元,台電隨後也調漲國內電價,反映燃料成本。

根據台電決算報告的成本分析,二○二二年每度售電成本中的燃料支出二點六○四二元,二○二三年增加至二點六一六三元,二○二四年則降至二點○八八九元。換句話說,去年的燃料成本單價,還較前年大減百分之二十,顯見國際燃料價格對電價的壓力已經大為減輕。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分析,台電近幾年的虧損,不僅來自於國際燃料價格上漲這件事,還有其他原因。問題就出在台電向民營火力發電廠的購電,以及再生能源的購電價格,都遠高於台電自發電力價格。

他分析,台電自民營火力發電廠購買電力每一度要價三點四六元,但台電自己的火力發電成本才二點八七元,以向民營電廠買了四百五十億度電來計算,台電成本多花了二百六十五億元。

學者:全年買電額外支出600億元

再生能源也是同樣情形,台電自發光電成本每度三點九四元,風力發電成本四點四元;台電購入的光電成本四點八七元,風力發電成本六點五九元,光電比台電自發的貴了○點九三元,風電比台電自發的貴更多高達二點一九元。

葉宗洸指出,去年光電、風電的購電量,分別是一百四十五億度及九十三點五億度,計算下來,台電購買光電及風電額外支出的費用就高達三百四十億元,而購入火力發電及風光電力的額外支出加總超過六百億元。很顯然地,台電高價向民間發電業者買電,正是去年虧損的真正主因。

台電:虧損是因電價低

台電回應,去年虧損的原因仍是因為電價偏低,現在民生用電電價每度平均二點七七元,低於售電成本約一元。燃料成本占電價成本大宗,國際燃料價格雖有回落,但仍處於高檔,近期燃料價格仍高於俄烏戰爭前水準。

 
TOP
梁啟源:能源轉型代價 民眾付高電價
記者陳儷方/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電雖然連續三年調漲電價,但去年財報還是虧損,分析台電各項成本結構後發現,台電負擔高價購入電力是去年虧損重要的原因。專家點出,這跟政府能源轉型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廢除了發電成本最低的核電,改以昂貴的天然氣及再生能源取代,導致了台電與消費者雙輸的結果。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指出,不僅國際燃料價格回跌,台電這三年來也已調漲了四次電價,累積漲幅三、四成之多,成本下降、調漲售價,但台電依然虧損,這與政府的能源轉型有很大的關係。他說,廢除發電成本最低的核電,但以發電成本較高的天然氣及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替代,成本一定飆高,政府能源政策的代價就是台電承擔虧損、消費者承擔高電價。

台電去年、今年各爭取一千億元預算補貼虧損,均未獲立法院,梁啟源表示,恐怕今年四月電價會因為台電驚人的累積虧損,且沒有拿到補貼而再度調漲,他認為造成電價高漲的根本原因在於能源政策,高電價是堅持廢核的結果。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還有一個讓台電擺脫虧損的方法,就是核二、核三延役,核電一度電成本一點四二元,核二、核三共四個機組一年發電三百一十二億度,去年電價平均一度三點四八元,核二、核三延役發電一年可以讓台電多賺六百四十二億元的收入,台電三年來累積虧損的四千六百六十億元,幾年內就賺回來。

 
TOP
新聞眼/民進黨執拗廢核 全民皆輸
本報記者陳儷方聯合報
台電連續三年虧損,去年的虧損更加離奇,主因居然是來自於「購入電力」單價太高,為什麼台電一定要從外面購電,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台電貫徹執政黨意志,決定一路力挺「非核家園」到底,電量不夠,自然只能向外購買。錯誤的能源政策,損傷的不只是台電的營運,更使得民眾荷包傷痕累累、物價節節升高。

台電掌握全台灣電力需求,內心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發電量早已不夠,但明知如此,為了實現「非核家園」,只能硬著頭皮,用高價跟其他業者購電。按照現在市場的機制來看,現在是賣方市場,台電要壓下購入電力單價,也是相當困難。

台灣最便宜的核電,即將在今年五月全面退場,核能是很好的低碳能源,即便核電便宜、沒有碳排放,當美、日都因為AI用電需求的考量而決定重用核電時,台灣最後一組核能發電機組目前看起來恐將還是會如期停機除役。

然而,替代核電的燃氣與再生能源,成本都比核電貴很多,尤其因應淨零目標,政府將持續發展綠電,以後國內的電價恐怕已回不去。

電價審議會即將召開,審議今年四月是否調漲電價,由於台電去年虧損四百一十一億元,三年累計虧損來到四千六百六十億元,又沒有拿到國庫補貼,若四月電價再漲,則是連續四年五次調漲電價,累計漲幅恐怕破四成,紀錄前所未見。

但台電的虧損、民眾的荷包縮水、火力全開空汙加劇,這一切原本是可以不必發生,問題就出在,執政黨執拗地廢核,不僅無視國內企業、民眾現在對電力的需求,更已經阻礙了台灣未來在AI領域的發展,讓台灣贏在AI起跑點,卻輸在終點。這一切,孰令致之?

 
TOP
在野立委:撥補再多都是黑洞
記者王千豪、張曼蘋/台北報導聯合報
今年總預算在野聯手刪除撥補台電一千億元,立院經濟委員會在野立委批,錯誤能源政策是釀成台電虧損主因,賴政府不調整,撥補再多一樣都是黑洞。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表示,台電財務黑洞正是來自花高價買綠電,以及倉促廢核電的能源政策錯誤,電力政策「又貴又缺又錯」。去年底她質詢時就揭露,一一二到一一四年度,台電要花約三八○○億元購買風電和光電,且三年度購電成本都是一度五點四元左右,政府宣示「綠電購電成本會降」根本沒做到。

國民黨立委呂玉玲也說,要改善台電的營運狀況,其中關鍵就是調整能源配比,「用全民的納稅錢補貼台電不是義務」。

民眾黨立院黨團副總召張□楷表示,反對再撥補一千億給台電,政府應該先回頭解決台電造成虧損的原因,包含「便宜的核電為何不用?」「綠電買太貴」等核心問題。

 
TOP
話題
專家:臨終照顧風氣不改 加護病房永遠不夠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高齡和少子化讓健保永續成挑戰,「無效醫療」更可能成為壓垮醫護的稻草。北市聯醫前總院長黃勝堅表示,民眾及醫師對死亡議題不重視,台灣加護病房密度高居全球第一,仍一床難求,國內預立醫療諮商(ACP)的利用率不及百分之一點五,若臨終照顧風氣不改善,病房持續「照顧死亡」,再多加護病房、安寧病房都不夠用。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與台大公衛學院舉辦「健保卅永續研討會」,昨天討論醫療體系與健保資源的分配與正義,對於健保面臨的問題,主辦人、前監察委員黃煌雄指出,政府應拿出改革魄力,解決問題。黃勝堅以「無效醫療」為題,說明醫院如果是生命末期照護主要場所,急診與加護病房將人滿為患,醫病關係惡化,醫護流失更嚴重。

黃勝堅指出,去年死亡人數廿萬人,預計二○五○年達卅一萬人,總死亡人數上升,但民眾自然死場所於醫療機構愈來愈多,近年來在醫療機構死亡者增加一萬九千卅人,在自宅死亡者減少八千九百○七人。另外,民眾經過預立醫療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可決定自身臨終醫療方式,但去年七月一日至今,使用率不到百分之一點五。

黃勝堅表示,醫療進步,過去送醫三天會過世的病人,如今送至加護病房還能存活三個月,但加護病房是救命的地方,不應是製造痛苦的最大生產線,更不應是往生室的前哨站;若大家對死亡議題不重視,救命資源用來延長死亡,「死亡人數將超過預測值。」

由於接受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大約必須自費三千元,簽署率不及百分之一。健保署給付特定資格住院病人,免費接受預立醫療諮商,但黃勝堅提出數據指出使用率過低,「政府不應設下門檻,讓窮人失去接受預立醫療諮商機會」。

黃勝堅建議,應放寬現行ACP健保給付條件,若逐年投資,最大贏家會是全民,可降低無效醫療比率,同時透過居家醫療,讓照護場域回到家中,即可減少門急診病人住院量。呼籲健保署擴增居家醫療給付,以失能老人為目標對象。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ACP執行率低最大原因就是費用問題,以健保補助最有機會克服困難,將設法逐步擴大給付對象。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健保給付以生產、疾病治療為主,過去共擬會討論,已有專家提出,給付ACP恐違背健保原則,盼以公務預算處理,未來若要開放非住院病人免費諮商,建議考慮以公務預算作為財源。

 
TOP
觀察站/為健保續命 政府要拿出魄力
本報記者林琮恩聯合報
全民健保是台灣最重要的社會安全工程,三月一日就是開辦卅年,從籌備處時期到歷任衛生署、健保局官員連兩日齊聚「健保卅永續研討會」,才過而立之年,健保能否撐過下一個十年,開辦元老憂心大於樂觀。但專家只能提供建言,且不能只靠衛福部,政府如何出招,各界都在觀望。

賴清德總統出席致詞,把台灣醫療制度再次登上國際評比首位當作重點,彷彿對國內健保困境視而不見。最近急診壅塞,使長期存在分級醫療失衡、醫護待遇血汗更無可迴避。從現任衛福部官員到總統府健康台灣召集人陳志鴻皆把矛頭指向分級醫療,提及開辦之初,許多大醫院院長聯名拒絕強制分級醫療。

但健保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不經轉診至醫學中心就醫,應自付百分之五十費用。當時衛生署在各界壓力下,被迫取消,但健保法明文規定,轉動分級醫療大門最有效的方法掌握在行政單位手裡。難怪連前監委黃煌雄要說,政府應拿出改革魄力,展現堅定政治意志力,要解決問題並不困難。

專家從第二層健保到各項收入制度改革,想方設法謀健保財源,但政府擔心民意反彈,不敢調漲健保費率,健保財務捉襟見肘,只能東挖西補。民間拍攝健保紀錄片中,時任衛生署長張博雅在全台舉行一千四百餘次健保說明會,而健保從立法到開辦,只花費數月,展現執政者魄力,還有願意與民眾溝通的決心。

人口結構變遷,健保困境持續造成人民健康損失,預期壽命落後鄰國,身為首位醫師總統,賴總統不應迴避,把民眾健康視為要務,用心改革健保,健保永續是國家穩定的基石。

 
TOP
奇美院長:醫療院所分4級太破碎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將急診壅塞、醫護出走等問題,指向分級醫療未落實。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表示,台灣各級醫療院所分為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四層級,病人得到的照顧反而破碎化、不連續,建議分級醫療應有完整的區域醫療網,讓病人獲得連續性照護。

台大院長:借鏡日本分3類

台大院長吳明賢則表示,日本分級醫療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世界第一,僅把醫療機構分成三類,病床超過廿床為「病院」,低於廿床為「一般診所」,另獨立出「齒科」,民眾就醫時,雖可直接至醫院就醫,但必須多付「擇院費」,要指定醫院也必須支付「選定療養費」,民眾多遵從就近診療原則,值得借鏡。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表示,健保實施初期,政府原本要延續公保的分級轉診機制,但許多大醫院院長聯名反對,當時的衛生署在各界壓力下,被迫取消,「現在急診癱瘓,醫護人員離開醫院,沒有推動轉診制度、分級醫療是原因之一」。

但林宏榮表示,「分級醫療要有完整的區域醫療網。」台灣各級醫療院所分為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四層級,應分為醫院、診所二層級即可,由醫學中心領導,強化區域內上轉、下轉機制,同時透過論人計酬支付方式,讓醫院負擔病人整體醫療照護,給予一定點數,可望讓病人獲得連續性照護。

林宏榮以奇美醫院所在南區為例,雖有奇美、成大兩家醫學中心,區域北端則有台大雲林分院、大林慈濟二家準醫學中心,但從雲林到台南,距離超過一百公里。知名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曾說,「民眾認為五十公里以外的醫院,就跟自己沒有關係」,他認為重要的是如何在區域形成轉診體系,照顧好病人。

衛福部長邱泰源說,區域醫療照護確實是民眾所需,由社區醫療基層醫師形成第一道防線,讓家庭醫師進行整體性照顧,中小型醫院執行長照、療養等需求,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則扮演急救責任醫院角色,未來若讓區域醫療網自我管理健保財務,醫院就會強化健康促進,漸少醫療資源消耗,也會形成自然的雙向轉診。

 
TOP
醫學中心門診設限惹議 健保署:屬合理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健保署祭出醫院個別總額,要求醫學中心營收門診占比低於百分五十五,引發反彈。健保署長石崇良公布醫院門診占率,從民國一○八年至一一二年成長百分之一點六,醫學中心為百分之五十四點五,以台北區最高。社區醫療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醫學中心應發展急重症醫療,減少輕症門診比率。

石崇良昨天在「健保三十永續研討會」指出,區域醫院門診占率為百分之五十六,醫學中心應低於區域醫院,健保署要求醫學中心門診占率低於百分之五十五,實屬合理。

攤開各級醫院健保門診申報明細,從一○三至一一二年,門診就醫人次提升一成九,與醫師收入相關的診察費提升三成六,但檢驗檢查費成長六成五,石崇良表示,「雖然人口老化讓檢驗檢查需求增加,但如此高成長是否合理,有待檢視」。

朱益宏表示,健保自民國八十四年開辦以來,區域醫院家數從五六八家減少至三五二家,幾乎減半,且分配到的醫療資源比率降低,醫療費用占率從百分之廿三點五四,降至百分之十七點五六,醫學中心醫療費用占率持平,區域醫院則持續增加。

「大醫院抓著輕症不下放,會讓大醫院愈來愈大,小醫院愈來愈小。」朱益宏表示,醫學中心門診點數占總體申報點數比率,已從民國九十一年的百分之四十六點一一,成長至去年的百分之五十五點○五,政府除提出醫院個別總額,有助落實分級醫療外,也應強化醫院評鑑。

第二季全台實施醫院前瞻式預算,即醫院小總額。石崇良表示,健保署將持續監測不當轉診,如發現醫院不當轉診,將以該區平均點值支付,透過限制收入,避免醫院拒收患者;另搭配醫療網規畫,給予位處偏鄉、離島、資源不足地區且具急救責任的燈塔型地區醫院,給予基本營運保障。

 
TOP
要聞
總預算 監院決釋憲 政院擬覆議
記者李人岳、蔡晉宇、屈彥辰/台北聯合報
行政院研擬對立法院三讀通過的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提出救濟手段,據了解,廿七日政院院會很有機會送出覆議案。監察院昨天率先發難,在幾乎零業務預算情形下,將提出憲法訴訟。考試院則表示,預算受影響不大,不會跟進採取救濟。

監察院指出,近期檢視預算刪減後,初步統計相應的改變措施超過一百五十四項。監院核心職權調查、巡察、履勘、陳情與陽光四法等憲法,以及其他法定義務均受影響衝擊,進而面臨停擺的困境。監察院是憲法所設置並賦予特定職權的國家憲法機關,憲政機關基於權力分立、相互制衡原則,使國家機關順暢運作,而非無理刪減預算,致國家機關近乎停擺。

行政院方面,據了解,政院已將總預算提出覆議列入考量,且由於廿八日提出覆議的最後期限,但政院並未打算另外召開臨時院會,極可能在廿七日的例行行政院會提出總預算覆議案。

另外政院近日也陸續釋出可能解方。包含要求各部會著手準備說明,力拚凍結預算迅速在一個月內解凍;或依照預算法廿二條,送請立法院同意動支預備金,以彌補業務費遭大量刪除一事;或依照預算法七九條請求提出追加歲出預算,讓台電撥補能有轉圜餘地。

至於財劃法,由於卓榮泰日前在國政會商後曾說,行政院可在今年內提出各黨團、中央地方政府都可接受的版本再來執行,被解讀恐提出政院版財劃法,因此廿七日是否同時提出覆議,政院還需要更縝密的評估。

針對考試院是否跟進提憲法訴訟?考試院秘書長劉建忻表示,「我們的預算狀況沒有監察院那麼糟,所以不會。」

另外,立法院周二將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進行施政報告並備質詢。對於卓榮泰能否順利上台,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說,目前沒有聽到討論,應該是當天開議前黨團大會討論。

有國民黨立委認為,應讓卓榮泰上台報告,用福國利民的法案直球對決。另有國民黨立委表示,在野黨要有在野黨的樣子,要讓卓榮泰說清楚到底要怎麼樣,不斷提覆議,完全不尊重立法院,還需要客氣嗎?問題在於,若不讓卓榮泰上台,總是要有個限度,在什麼條件之下,可以讓卓揆上台?例如針對普發現金進行專題報告。

 
TOP
監院將提憲法訴訟 國民黨批擴大衝突 為罷免加溫
記者王千豪、屈彥辰、張曼蘋、林佳聯合報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僵局未解,監察院表明將提出憲法訴訟。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背後目的恐是擴大衝突,為大罷免加溫。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說,監察院是自取其辱,過去幾年每年花納稅人十億元以上,到底做了什麼?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指出,監察院提出憲法訴訟的話,屬於機關爭議審查,依照憲法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國家最高機關,因行使職權,與其他國家最高機關發生憲法上權限之爭議,經爭議之機關協商未果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機關爭議之判決。」

她表示,所以法界近期在討論,賴總統明知道召開五院院長會議不會有結果,還是召開,可能是要做球給行政院、監察院等機關,讓其具備聲請釋憲的前提要件。

李彥秀認為,此次總預算案,監察院預算雖然遭到減列或凍結,但是真的沒有達到「近乎停擺」的程度,監察院盡速提出預算解凍案,以及辦理追加預算,才是正軌,這都比提出憲法訴訟更快速、更直接的解方。民進黨政府捨近求遠、捨本逐末,不斷擴大衝突與矛盾,不是要解決問題,是為大罷免繼續添柴加火。

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批評,荒廢監察權的,正是荒誕的監察院長陳菊和秘書長李俊俋,調查和糾正是監察院核心職權,但調查報告數,二○○八年至二○二○年的年平均為三七七件,而陳菊上任後,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僅為二六六件,下滑近把分之卅;糾正案成立數亦由年平均一三八點七件降至九十四點七件,減幅百分之卅二。

羅智強說,陳菊上任至今,監察院歲出竟然增加四成,五年前預算七點八四億,規模維持十多年,如今預算編列卻暴增近十一億,這不只是高薪低效,根本是尸位素餐。

黃國昌表示,監察院從以前的養老院、廢物院已經提升為東廠院;監察院要提憲訴的消息出來,大家看一遍笑一遍,還有臉說三道四,簡直丟臉。

 
TOP
焦點新聞
今起濕冷 明後下探11度
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指出,今天起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降溫、水氣增多,北部、東北部有明顯雨勢,基隆北海岸、宜蘭及大台北山區有較大雨勢機率,明後兩天清晨留意低溫下探十一度。後天白天起冷氣團減弱,水氣減少、各地持續回溫,預計二二八連假前兩天會是好天氣。

張承傳表示,今天起大陸冷氣團南下,北部、東北部有雨,基隆北海岸、宜蘭及大台北山區有較大雨勢機率,花東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山區則有零星雨。明水氣減少,僅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桃園以北有零星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

他指出,周二各地多雲到晴,僅東半部有零星雨。周三、周四雲量增多,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

溫度方面,張承傳表示,今天中部以北、東北部低溫約十三、十四度,其他地區十五至十七度。明天清晨偏冷,北部及東北部高溫僅十四度,中南部廿一至廿三度。周二白天回溫,北部高溫約廿二度,中南部可達廿五、廿六度,一路到周六都持續回暖。

 
TOP
去年十大景點出爐 鹿港小鎮奪冠
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前瞻觀光研究室統計去年十大觀光遊憩區人次,彰化鹿港小鎮及周邊地區首次納入統計即以一七三○點一萬人次拿下冠軍;台南安平小鎮則因舉辦台灣燈會人次暴增而入列。至於過去被視為榜上常客的國父紀念館則跌□榜外。

前瞻觀光研究室根據觀光署數據統計,發現去年十大觀光遊憩區由鹿港老街及周邊地區奪冠,其次是嘉義文化路夜市一五九八點三萬人次、台南安平小鎮一四四九點五萬人次、台北一○一一二七四點九萬人次、桃園老街溪沿岸步道一○午三點五萬人次、雲林北港朝天宮九八七點四萬人次、松山文創園區九八○點八萬人次、林口三井Outlet九七六點六萬人次、彰化田尾公路花園九二六點五萬人次、台中一中商圈九一七萬人次。

前瞻觀光研究室指出,去年共有五處景點突破一千萬人次到訪,至於前年入榜的國父紀念館、北港武德宮、旗山老街、草悟道、逢甲夜市、大溪老城區,去年則跌出榜外。

台灣旅遊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張桂銓指出,台灣人旅遊習慣有輪續性,較少短時間重遊同一景點,因此遊憩景點到訪人次改變主要與外國觀光人口架構有關。像是過去國父紀念館禮兵交接備受各國旅客喜愛,去年移出後,可看性降低,旅客可能改往具同質性的忠烈祠。

張桂銓也說,去年前五大熱門景區中,中南部景點占多數,主因旅客選擇深度旅遊多會往中南部走,再加上去年花蓮地震重創東部觀光,讓多數旅客自東部移往中南部。而鹿港小鎮近年因地方創生,加上自媒體宣傳,讓其暫時性竄紅。

 
TOP
政治新聞
漢光兵推 美現役少將 坐顧立雄旁
記者洪哲政、李人岳/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防部二十一日實施「漢光四十一號演習」高階幹部圖上兵推,由國防部長顧立雄主持,從軍媒披露的畫面顯示,美軍印太司令部聯五(J5)作戰計畫次長巴格倫少將(M. Bargeron),與會坐在顧立雄身旁。美軍派遣現役將領參與漢光圖上兵推,且坐在我國防部長旁,相當罕見。

國防部回應,國軍與友盟國家維持常態訓練交流,藉汲取實戰經驗,提升國軍整體戰力,有關執行細節沒有評論。

我國歷年漢光實兵操演美方派遣來台的觀摩團,慣例都由美軍退役上將率領,以避免主權與直接軍事合作的敏感,所率深入我部隊實地參與觀察的美軍、文職人員,現役部分則多屬低階校、尉級軍官或資深士官。過去美軍現役中、少將秘密來台辦事,皆屬便服私密到訪,未聞參與國軍兵推或實兵操演。

漢光兵推美軍慣例皆由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所屬的安合組人員出席,而安合組長為上校。美軍現役將領出席國軍漢光圖上兵推,並安排坐在國防部長旁,軍方將領坦承未曾有過前例。

國防部軍聞社日前發布「漢光四十一號演習」高階幹部圖上兵推圓滿完成,附圖為顧立雄致詞畫面。而畫面右側出現鄰座人員中、英對照的名牌,打印書寫著「印太聯五次長」,英文則為「J5 Maj General」。顯示有美軍將領出席兵推。軍方檢查時發現名牌曝光,緊急調整照片角度。

據美軍印太司令部官網記載,現任的「印太聯五次長」為巴格倫少將是陸戰隊將領,主管作戰計畫。紀錄上記載他於一九八四年就加入美國海軍,曾擔任海軍陸戰隊中央指揮部特種空地特遣部隊指揮官。

國軍今年將駐守大台北周圍的陸戰六六旅調整為直屬參謀本部的中樞守備部隊,且將面臨調整編制與部署,修訂作戰計畫。美軍主管印太作戰計畫、且為資深陸戰隊將領者參與漢光圖上兵推,受到矚目。

 
TOP
脫黨參選高雄市長? 林岱樺未正面回應
記者巫鴻瑋、林保光、宋原彰、王昭聯合報
高雄檢調偵辦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涉嫌詐領助理費等案,雄檢前天將林岱樺胞弟林岱融及二名助理聲請羈押,法官裁定三人皆交保,檢察官當庭提出抗告,雄檢昨天上午也將抗告書送至高雄地院,最快今天決定是否再開庭裁判。

林岱樺案衝擊下屆高雄市長綠營布局,政界不排除她脫黨參選,昨天她參加日光海島生活節活動,始終保持熱情和笑容面對群眾,被媒體問及是否脫黨參選,她未正面回應,只強調現在最重要的是不辜負市民給她最高得票率的託付,也會配合檢方偵辦,捍衛自身清白。

市長陳其邁昨對林岱樺涉案重申尊重司法,希望毋枉毋縱,也希望林岱樺能捍衛自己的清白。至於是否影響下屆市長選情,陳其邁說,民進黨黨內初選機制行之有年,就由黨內民主機制公平競爭,產生最優秀的候選人。

高雄政壇人士表示,未到起訴階段,涉案民代應都不致停權、撤除黨籍,仍保有參選權,但二○二二年前總統蔡英文任民進黨黨主席時,全代會曾通過提名特別條例,六都直轄市長提名候選人由黨主席依徵召辦法提名,如今林岱樺捲入司法風波,未來尚存變數。

雄檢指出,偵辦團隊秉持客觀中立原則,針對林岱樺涉貪案共傳喚八名被告及十四名證人,持續比對各項證據,絕無任何政治考量。

檢方認為林岱融及王姓、黃姓二名女助理犯嫌重大,林岱融等人有刪除手機對話等湮滅證據的行為,證人間的供述也與客觀事證顯有不符,尚有共犯及證人待傳訊。

據了解,林岱融遭懷疑負責操盤林岱樺選舉金流及涉詐領助理費,找來王姓女子擔任人頭助理,並由黃姓女子擔任會計作帳,三人在偵訊過程中,對於與林岱樺有關的十筆帳戶中,其中一個可疑帳戶是由誰保管、支出過程的陳述都不一樣,認定有勾串未到案共犯、證人之虞。

檢方認為,林岱融等三人交保後,將無法避免被告之間持續滅證、勾結串證,妨害將來的審理調查,提出抗告後,希望能盡快將案件送至高分院審理。

 
TOP
社會新聞
前教養院長貪汙 判5年2月
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宜蘭教養院二○一九年獲中央核定二百萬元採購電動病床,謝姓前院長私下將標案採購規格、報價單洩給廠商,並以傳送訊息「財神爺來了」作為通知暗語,圖利廠商十四萬元;宜蘭地院近日依貪汙罪判處謝男五年二月徒刑。

判決書指出,宜蘭教養院由衛福部委託伊甸基金會承包,謝男二○一五年十月起擔任院長,提出住民老化專業建置工程,向衛福部申請二百萬元,購置四十具電動病床。

院方承辦人員訪價後,提出兩個國內廠商的電動病床規格。謝男為讓李姓女廠商公司得標,將投標文件傳給李女,並稱「請你告訴我他們的缺點,我來擋掉」。後續刻意限制李女對手投標資格,且在招標公告後截圖、傳訊「財神爺來了」、「快打電話給我」給李女。

李女掌握暗語通知後,再借用其他兩家公司名義出押標金,製作三家廠商競標的假象,最終以二百萬元取得標案,檢方依據掌握事證起訴謝男等人。

法院審理時,謝男承認有洩密瑕疵,辯稱是為讓住民有更好的輔具設備,讓員工方便照護,沒讓廠商獲得不當利益;且標案僅二百萬元,採購案成本加營業費用為二三五萬元,根本不敷成本。

謝男指出,採購案採最低標,雖有洩漏招標文件,但廠商不必然得標,洩密與得標沒有因果關係。

法官認為,謝男違背政府採購法保密義務,對主管或監督事務違法洩密,根據相關帳務資料,廠商扣除成本、稅捐後,獲取至少十四萬元不法利益,涉及主管或監督事務圖利罪。

 
TOP
偽CAS認證雞肉賣4監所 夫妻判刑
記者曾健祐/台中報導聯合報
楊姓男子和王姓妻子經營農畜產品批發,為降低成本拿未認證、進口雞肉混充,假冒是國產且具CAS認證, 兩年多提供給台中監獄、女監等四個矯正機關,讓收容人全吃下肚,犯罪所得達三二一四萬元;法院近日依偽造文書罪判楊男、王女各兩年四月、一年二月徒刑。

檢方起訴指出,楊男(四十二歲)經營銘揚公司經營農畜、水產品零售批發,王女(四十二歲)擔任會計,二○二二年得標台中看守所、台中戒治所、台中監獄、台中女監四個單位聯合收容人副食品雞肉採購案。

檢方調查,銘揚和四個監所簽立的採購契約,明定應提供有效期限超過保存期限二分之一,且符合CAS認證的「國產雞肉」。

但楊男、王女為低成本,先向兩間未取得CAS認證的廠商買成本較低、國外進口的雞腿、雞排及雞翅,再與有CAS認證的某雞肉大廠買肉,將兩者混摻後,仿冒雞肉大廠標籤、CAS認證標示裝袋,連屠宰日期、有效期限及產地都偽造。

起訴指出,楊男、王女自二○二一年至二○二二年間,陸續出貨給四個監所供應收容人食用,取得標案金額二七三一餘萬元,之後再以同樣手法,謊稱自己是雞肉大廠代理商,將不符規格的混摻雞肉出貨給下游廠商,詐得四八三萬元。

台中地院審理時,楊男、王女坦承犯行,與檢方、食安單位查證相符,也有簽約紀錄佐證;法院認為,兩人擅自使用合法公司商標、CAS標章,與低成本雞肉混摻,收取三二一五萬元價金,但實際仍有供應雞肉,獲利以無CAS標章、商標價差為主。

法院考量楊男、王女已和矯正機關調解賠償,但未與雞肉大廠和解,依十七個偽造文書罪分別判決楊男、王女有罪。

 
TOP
兩岸新聞
陸艦赴澳洲演習 陸專家:應讓國際習慣
記者廖士鋒/綜合報導聯合報
解放軍海軍遵義艦編隊最近航行至澳洲東部水域,並在當地水域進行實彈射擊。澳洲外長黃英賢於南非會晤大陸外長王毅,並就此尋求中國大陸的解釋。

澳洲廣播公司近日報導,共軍五五型萬噸飛彈驅逐艦遵義艦、五四A型飛彈護衛艦衡陽艦和遠洋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出沒於澳洲東部沿岸的國際水域,周四航至雪梨以東一五○浬(約二七八公里)海域,其後據信在該地區進行實彈演習,澳洲空中交通管制員發出了正式警告,促使數架國際航班改道。

澳洲表示,中方船艦廿一日口頭警告會有實彈演習,在澳紐之間的塔斯曼海上空飛行的商務飛機收到了通知。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數小時後說,「這讓飛機非常不安」,機師必須改變航線。馬勒斯說,中國遵守國際法,但未依循最佳做法,提早十二小時到廿四小時通知,澳洲政府已向北京當局提出未提早通知的問題。

法新社廿二日報導,紐西蘭國防部長辦公室在聲明中說,一艘紐西蘭海軍巡防艦「觀察到從遵義號主砲發射實彈」。

澳洲外長黃英賢當地時間廿一日於南非與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黃英賢在社群平台「X」指出,她提出澳洲對「安全和專業軍事行為」、領事案件、人權等問題的期望,也尋求針對共艦未事先通知就進行實彈演習的解釋。但大陸外交部的通稿並沒有提到雙方觸及軍事議題,僅強調王毅表示中澳關係止跌回穩受到兩國各界歡迎,他也讚賞澳方多次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最近中澳關係出現磨擦。中方指控澳洲空軍一架P八A反潛巡邏機二月十三日關閉應答機,以「繞飛領空界線」的戰術試圖進入南海西沙群島領空,後被空軍殲十六戰機以貼臉方式釋放干擾彈驅逐,沒多久共軍遵義艦編隊就航行至澳洲東岸,並展開實彈射擊。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則援引大陸軍事專家張軍社表示,一些國家對美國海軍長年累月在其附近海域航行「習以為常」,但對中共海軍在這些海域的正常航行「仍不太適應」。

張軍社說,中共海軍「應更多走向遠海,進行各種訓練活動,讓國際社會逐漸習慣」,

大陸軍事博主「有鳳TALK」分析,遵義艦編隊此次航程超過八千公里,展現中共海軍已形成「完整的遠洋後勤保障鏈」,或許會成為在南太平洋常態化部署的起點,她並強調,遵義艦編隊的遠航更應該看作中共對西方「自由航行」話語權的爭奪。

 
TOP
庫克群島與陸簽協議 探海底礦藏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廿二日表示,二月十四日與中國簽訂五年協議,其中之一是合作探勘研究庫克群島的海底礦藏。法新社報導,中國大陸在太平洋日益增長的外交、經濟和軍事影響力令紐西蘭及美國、澳洲等盟友不安。

報導稱,協議副本顯示內容涵蓋兩國在「海底礦藏資源的探勘與研究」的合作。庫克群島政府指出,這份諒解備忘錄,並未涉及任何給予探勘或開採許可的協議。

庫克群島是一個小型自治國家,與紐西蘭維持「自由聯合」關係。紐西蘭政府向這個前屬地提供預算支持,並在外交與國防事務上提供協助。島上約一萬七千人口皆持有紐西蘭公民身分。

庫克群島總理布朗指出,他本月赴中國訪問,期間簽署一項更廣泛的夥伴關係協定,內容涵蓋兩國在貿易、投資及海底礦藏領域的合作。

布朗透過聲明表示:「我們的海底礦藏領域依舊受到嚴格的規管監督,確保所有決定都在公開透明情況下做出,且符合庫克群島及其人民的最佳利益。」但紐西蘭政府指責庫克群島在與中國達成協議的過程中缺乏諮詢與透明度,要求查看布朗訪中期間簽署的所有協議。

 
TOP
國際新聞
美國會跨黨派決議 「美不承認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會兩院跨黨派議員廿一日提出決議,批評中國大陸將一九七一年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武器化,混淆美國對台政策。參與連署決議的國會議員表示,美國不承認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北京一再試圖欺騙世界,顛覆聯合國。

美國國會通過的決議(resolution)雖不具法律拘束力,也無需美國總統簽署生效,但代表國會的態度與立場。

聯邦參議院外委會共和黨籍主席里契、民主黨首席議員夏亨去年曾提出類似決議,內容除了反制中國錯誤陳述聯大二七五八,也表明美國的一中政策及其夥伴國的類似政策,與北京的一中原則不同,中國卻片面聲稱奉行一中政策的國家已接受一中原則。

今年簽署決議議員增至八人,新增共和黨籍參議員芮基茲及民主黨籍參議員昆斯,還有共和黨籍眾議員金映玉及民主黨籍眾議員貝拉。

決議共七頁,指稱中國將聯大二七五八與其一中原則掛鉤,對外聲稱聯大二七五八處理台灣主權問題。決議也提到,聯合國以聯大二七五八為由要求台灣公民,包括正式獲邀參與聯合國活動的人士、記者和非政府組織(NGO)代表,必須取得中國核發的台胞證才能進入聯合國設施。

里契廿一日也聲明,美國不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我們看到(中國的)惡毒的手段並支持台灣友人」。夏亨說,「北京試圖阻止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進一步削弱國際社會對台支持,此一跨黨派決議清楚表明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共和黨籍眾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表示,長久以來,中共為了自身利益,試圖操縱國際機構,曲解台灣地位。廿一日的決議重申美國不會被這些手段所騙。美國須確保中國無法扭曲歷史得逞,並讓台灣的主權在國際社會獲尊重。

 
TOP
川普簽備忘錄 美戰略產業限制中資
記者顏伶如、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廿一日簽國安備忘錄,下令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限制中國大陸投資美國的戰略產業。白宮表示,備忘錄旨在鼓勵外國投資,同時顧及保護美國國安利益,以免遭外國敵對勢力威脅。

白宮並強調,川普正履行(競選)承諾,以防外國對手占美國便宜。

「外國對手」含中港澳

該備忘錄名為「美國優先投資政策」,指控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引導、增進對美國公司及資產的投資,以攫取美國先進科技、智財,並為其本國增添戰略產業的籌碼。

該備忘錄界定的「外國對手」,包括含香港及澳門在內的中國、古巴、伊朗、北韓、俄羅斯與委內瑞拉。其載明美國將基於客觀標準,建立快速通關程序,好讓美國盟友與合作夥伴更易於赴美投資,並限制中國相關人士投資美國的戰略產業領域。

快速通關加安全條款

該備忘錄表示,快速通關程序將在適當安全條款下開放更多外國投資,包含要求特定外國投資者避免與美國的外國對手合作。

該備忘錄指出,「中國正剝削我們的資金、設計和智慧創造力,用以資助並增進其軍隊、情報與安全行動,已直接危害美國安全」。美國將建立新規範,以遏止中國等敵對勢力剝削美國資金、技術與知識,以確保唯有符合美國利益的投資才能進入。

半導體赴中投資設限

白宮官員說,川普政府將考慮對美國前往中國投資敏感技術祭出新限制或擴大限制,例如半導體、人工智慧(AI)、量子運算、農業、能源、原物料、醫療保健、關鍵基礎設施、生物和航太科技等領域。

這項針對外來投資的最新措施,可能擴大拜登政府前年發布的一項行政命令,開始禁止美國對中國某些敏感技術的投資。

路透報導說,川普第二任上台後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接下來又採取多項針對性措施,勢必加劇美中經濟關係緊張。

美國內中國投資大減

CFIUS隸屬美國財政部,負責審查在美國的外來投資是否涉及國安風險和影響,白宮官員此前還指控該委員會辦公室屢屢遭中國駭客入侵。近幾年來,美國國內的中國投資已大幅減少,據獨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統計,在美國的中國投資二○一六年還有四百六十億美元,至二○二二年只剩五十億美元。

美國官員提到,約四千三百萬英畝(約一千七百四十萬公頃)的美國農地是由外國實體或個人持有,面積約占美國土地近百分之二。中國在全美廿七州共持有卅五萬英畝(約十四點二萬公頃)農地。近年來美國農業團體及國會議員開始擔憂投資者以及外國在美國購地使美國農地價格節節攀升,並威脅美國國安。

 
TOP
美解凍部分援外資金 包括台灣8.7億軍援
編譯徐榆涵/綜合報導聯合報
據路透廿一日檢視的豁免清單,川普政府釋出一月凍結的五十三億美元(約台幣一千七百卅七億元)外交援助,主要用於安全和反毒計畫,包括用於台灣計畫的八點七億美元(約台幣二百八十七億元)。

路透獨家取得十三日前發出的二百四十三項豁免名單,顯示總額達五十三億美元,主要與美國安全和打擊毒品有關,其中最大筆金額為四十一億美元,用於美國國務院的政軍局(PM)。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則未對此置評。路透則不確定是否有些計畫已獲解凍,但並未被列入清單。

該局負責監管對外國政府和組織的軍售和軍援。其他獲解凍的大筆款項,則與美國總統川普一月就任前後再三提到的打擊非法移民政策以及阻止芬太尼等毒品流入美國有關。

據前述兩百多項豁免名單,與軍援項目有關的解凍資金,包含提供台灣的八點七億美元;協助菲律賓武裝部隊現代化的三億三千六百萬美元;提供烏克蘭警察和國境巡邏隊添購防彈衣及裝甲車的二千一百五十多萬美元;在安全以外的項目中,非安全類豁免項目中,最大筆為防治愛滋病的「總統愛滋病緊急救援計畫」(PEPFAR),共五億美元,主要用於非洲。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已表明,今後美國所有的對外援助必須符合川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為此,川普政府一月下令凍結全部援外經費九十天,以重新評估援外計畫是否未背離美國優先,同月底即恢復美國對以色列和埃及的軍援資金,還有運送糧食等人道援助資金。

另外,川普回任廿日滿月,白宮官網「新聞」的「文章」項目廿日發布題為「美國回來了,川普總統才要開始大展身手」長串清單,附上他這個月來的內政及外交政績。其中「保護美國勞工與促進經濟成長」項目下,提到「台灣承諾增加對美投資」。

 
TOP
川普:澤倫斯基很快簽礦產協議
編譯徐榆涵、俞仲慈、茅毅/綜合報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廿一日說,預料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很快會與美方簽礦產協議,作為終結俄烏戰爭作為的一環。華爾街日報(WSJ)廿二日也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烏正接近達成該協議,最快可能美東時間周六簽。

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指稱,「我們(美烏)將簽協議,希望能在接下來相當短的時間內(敲定)」;「我認為他們(烏克蘭)想要它,他們對(達成)協議感到很高興」。

白宮國安顧問沃茲廿一日也在美國馬里蘭州召開的年度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說,澤倫斯基會簽礦產協議;「各位很快就會看到,這對烏克蘭『有利』」;在川普領導下,這場戰爭很快會結束,「他是和平總統」。

澤倫斯基廿一日晚間則在影片演說提到,期望有公平的結果;烏美的談判人員正草擬協議;這是能強化烏美關係的協議,其中關鍵在於制定細節,以確保該協議的效益。

該協議將把有價值的礦產權利交給美國,川普政府已尋求基輔以此作為華府提供軍援抵抗俄羅斯的補償。WSJ引述獲簡報美烏相關談判的人士報導,該協議尚未完成,確切條款無從得知。

烏克蘭上周曾拒絕達成該協議,引發川、澤口水戰,有人擔憂美烏關係破裂。但WSJ報導,澤倫斯基前述發言顯然同意了協議。

不過川普廿一日又批評澤倫斯基。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及福斯新聞報導,川普聲稱,「老實說,我覺得澤倫斯基有沒有與談,不是很重要」;「我觀察他(澤倫斯基)好幾年,看著他的城市被毀、人民被殺、軍人被消滅,這我看好幾年了,也一直看他毫無籌碼地談判。他一點籌碼都沒有,姿態還很強硬,實在令人厭煩,我是受夠了」。

川普補充說,澤倫斯基已參加(俄烏)相關會議三年了,卻一事無成。三年過去,談判卻變得異常困難。但看看他的國家,早已殘破不堪。儘管川普「承認」二○二二年二月廿四日是俄國侵烏,但仍宣稱澤倫斯基及時任美國總統的拜登根本不該讓俄國發動攻擊。

川普廿一日在白宮與兩黨州長會面時,則說與俄國普亭談得很好,「但我與烏克蘭就沒辦法這樣談」。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廿一日也在社群媒體X播出的訪談,指控澤倫斯基在礦產協議上出爾反爾、耍美國,「令美方惱火」。川普還澄清並未計畫在五月九日訪問莫斯科,出席俄國慶祝二戰勝利的「偉大衛國戰爭勝利」八十周年活動。

另外,俄羅斯新聞社(RIA)廿二日引述俄國外交部副部長雷雅布可夫報導,繼十八日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會談後,美俄代表計畫在兩周內再度會談,地點將在第三國。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