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場景,總在冥暗的街區。陰雨黃昏的時刻,或者是對應到夢外時間的黑夜。所有的路徑都極為熟悉,通往漁港的村路、在荒煙蔓草中依然能認得的家路。但其實這些雨中風景並不陰鬱,即使在現實生活我從來沒造訪過,亦知這些風景氣氛的來由,是來自在台北盆地的成長經歷。十幾年來,我的鞋履從未乾燥,記憶的確潮濕,但不恐怖。我夢中的冥暗雨落,有這個城市東北季風飽含雨水的氣味,那是家的氣息,城市靈魂的造訪,時從遠方襲進入夢。
在藏書之中,我喜歡有光的繪本。有光,意味著它有更大量的陰暗。
格林童話故事本身就有非常多晦暗感,《灰姑娘》、《糖果屋》、《白雪公主》的場景從來不光猛,童話成為產業,歌頌光明才能大富貴,樂園的夜間講述,也必須結束在煙花明媚裡。再更夜、再更夜一點會有怎樣的聲景和風景?這個部分令我著迷。
《永別了,白雪公主》把碧翠絲□阿雷馬娜對黑暗的感知放到最大。皇宮是黑、森林是黑,但黑也同時是抽象的死亡、慾望、恐懼、堅守、照護……白雪公主烏黑的長髮是黑暗的,白色是美好的嗎?那可不一定。在刻畫白雪公主的婚禮時,阿雷馬娜畫了跨頁的白紗蓋頭,蓋頭遮住她的黑髮,同樣是跨頁,拖著黑尾禮服的母后,穿上熱燙燙的鐵鞋跳舞而死。「重新成為一切,泥土,微風。雲。礫石。」黑是烏有,是結束,是開始。無限循環。
如果一位作者把黑暗詮釋得好,不是只有這本作品在宣告,那在她前前後後創作的故事裡,都一定有著迷人的黑暗場景。《巴黎的獅子》的人像拼貼,打破時空與虛實的界線,我最喜歡的是一張獅子在雨中的城市,無限悲傷與憂鬱,讓牠融進一樣是灰色街區,可接下來兩張,竟是獅子見到河裡自己的倒影在微笑:成為憂鬱本身、成為雨、成為養育一座城市的河流,我就是此地。
阿雷馬娜的一場場陰暗大雨,給我帶來不少酣暢之感。無論是《巴黎的獅子》,還是《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阿布拉出版)小女孩跑進大雨的森林,雨中幽冥都像是毫無止境,新的世界卻能無預警在雨後出現。我喜歡她繪本人物時常穿著螢光色的風衣,在極暗的場景逐漸發光,每個行動都被相信,讀著生出了「我就是力量來源」的自信。
在《巨大無比的小東西》的英文版書封,抱著寶寶的伴侶,手牽手站雨中,他們處在低且暗的位置,只有黑色背影。書封的白線,像是直下的大雨,內頁全幅展開,才能感到他們站在光輻裡。是雨是暗也是光。繪本看到這些表現,很難讓我不流淚。
在這一場場雨裡,我因找到了真正的詩而狂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