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明揚大火暴露台灣消防系統的長年積弱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9/27 第55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憲法不是以權謀私藉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明揚大火暴露台灣消防系統的長年積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角力 台灣須突圍
民意論壇 拜習見不見 台都是輸家
陸融合與威懾並舉 對台效果相抵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韓愈不孤單
政治鎖台 扼殺大學生機
移工幫派化 社安體制缺陷產物
農業部升格 農業部不及格
高爾夫球工廠 竟是化工廠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憲法不是以權謀私藉口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侯友宜請假參選總統,綠營砲轟他落跑,藍營反嗆賴清德以權謀私,上班時間跑選舉行程。賴清德搬出憲法為己辯護。四年前賴神與蔡英文爭初選,高喊「制憲時機」已到;如今大舔中華民國憲法,務實沒下限。

帶職參選本是民主國家常態,綠營卻藉此猛攻侯友宜,但賴清德從政史就是一部落跑史。民進黨中央和賴辦宣稱,依憲法精神副總統是備位元首,和總統一般全時執行憲法職權,無須請假。看似有理有據,實則魚目混珠,轉移焦點。

憲法明訂總統是憲政機關,但不包括副總統。副元首憲法職權僅在總統缺位時繼位、不能視事時代理,可沒「參選總統」這項。再者,四一九號釋憲文指出,副總統繼任或代理前,行使任何屬於總統之憲法權力,即屬「於法無據」。直言之,總統能,並非副總統也能。

另外,國安會組織法明訂副總統為國安會議出席人員。如果賴清德身為總統參選人,連主持大法官提名審薦都不宜,為什麼可以參與影響層面可能廣及選舉的國安決策?

賴清德罕言「中華民國憲法」,打選戰卻以憲護身,黨中央及賴辦搖身憲法法庭,合理化公帑參選。憲法賦予副總統職權是「總統備胎」,不是「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自行釋憲,將憲法變作選戰提款卡。郭董批蔡政府「禽獸食祿」,所言不假。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明揚大火暴露台灣消防系統的長年積弱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高爾夫球代工廠明揚國際公司發生駭人的爆炸案,造成十死百餘傷的重大意外;尤其四位消防員甫進事故現場十公尺即遇爆炸身亡,讓人想起五年前桃園平鎮敬鵬工廠大火,六名消防員還無法辨認火場物品相關位置即殉職。對照明揚爆炸案,過往的慘痛悲劇再次重演。

「積極推動消防專業系統與制度,強化消防救災效能」,是預算、人事獨立之外,更深層的消防警政分立、消防獨立設署的目的。消防署成立已二十八年,這一高懸二十八年的消防署成立宗旨,對照明揚大火,顯然執行成效並不理想,難道消防單位改革還要牛步下去?聽任消防員殉職不幸再度發生?

明揚爆炸案第二天,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消促會)上凱道開記者會,提出三項訴求:支持消防員組工會、支持消防員適用《職業安全衛生法》、補足地方消防人力及量能。基層消防團體的三項訴求,直指政府對消防救災體制與現行措施需大力變革,不是掛牌成立消防署,救災就會有效率。

消防員組工會的訴求,已經成為總統大選議題。消防團體點名蔡總統和各總統參選人要表態。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已表態「如果當選,會支持消防員組工會」,其他參選人都沒有講太白。不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才說要溝通,行政院就逕自提出修訂《公務人員協會法》,擴大公務人員結社權與協商權;但被民團批評說謊、狸貓換太子,因為公務人員協會並非工會,不具有與雇主簽訂對等契約的能力,也無法完整保障勞動三權。

其實仍有民眾、甚至部分消防人員有些懷疑,組工會就能阻止消防員在明揚大火中殉職嗎?就像消防員已有退避權,也無法避免明揚大爆炸的憾事發生。尤其,恐怕沒有民眾會同意,家裡失火或家人受災待援時,消防員正在行使罷工權!這絕對不是勇消搶險犯難消防救災的初衷,卻可能是消防員組工會的社會阻力,有待更完整的論述與溝通。

消防員是公務員,必須通過國家消防設備人員考試,才能進消防單位任職;因為是公務員,不能組工會,只能依《公務人員協會法》組成協會,其間最大的差別是組工會後提出訴求,相關的資方不能迴避,必須出面協商;以工會身分提出訴求,雇主與勞工有強制協商的義務;另依工會法、職安法可以裁罰違規雇主,有相當嚇阻作用。另外,目前教師可組工會但不能罷工,雖仍有爭議,但或可作為消防員組工會的參考。

至於地方消防人力與城鄉消防量能的差異,存在已久;先不比台灣與日本、新加坡的消防人力相距甚遠,台灣每位消防員幾乎負責比近鄰國家多一倍人口的消防安全;即便只在台灣內部比較,城市的消防人力也有相當差距。而因為消防工作風險高,近年招考屢屢不足額,使得城鄉消防人力與量能問題更嚴重。

明揚爆炸案也傳出毫無打火經驗的屏縣消防局長許美雪,被質疑專業不足、不適任,根本是外行領導內行。她的學經歷都與消防專業無關,真正有關的恐怕只有她是屏東縣老縣長、立法院前院長蘇嘉全妻子的同學。這也暴露消防署成立整頓人事本該是要務,怎麼會連一套專業篩選機制都沒有?

明揚大火,明揚責任難逃;消防系統積弱,也該檢討。積極回應基層的改革呼聲,別再糊弄消防員,更別再讓政治凌駕專業,繼續破壞消防制度,消耗消防量能,庶幾不負成立消防署,積極推動消防專業系統與制度、強化消防救災效能的宗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角力 台灣須突圍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最近美國拜登總統赴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強調與中國的關係是「尋求負責任地管理我們兩國之間的競爭,以免演變成衝突」,並說「我們是為了去風險(de-risking),而不是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拜登總統「去風險而非脫鉤」的說法為美國對中貿易政策一錘定音。

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到2010年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5年總理李克強提出「中國製造2025」,讓美國警覺大陸經濟的威脅。到了2018年川普總統宣告「中國竊取美國智財權與商業機密」,而開始一連串的制裁行動,中美貿易正式開戰。

川普不想讓美國過度依賴中國製造業,「脫鉤」一詞於焉誕生。拜登總統上任後,延續川普貿易制裁手段;政府官員口氣雖稍軟,但手段卻更多元與激進。美國不僅要求各國禁運高階晶片與生產設備到中國,還積極籌建排除大陸的印太經濟架構,直到今年5月G7廣島峰會,更宣告與中國經貿關係要「去風險化」。

中美貿易戰看起來是美方占上風。畢竟雙方有貿易量體與需求不對稱性。大陸初期還能「以牙還牙」回應美方,但後來也只好以太平洋或世界寬廣,呼籲美方要共存與共榮。至於美方,不僅成功封鎖大陸高科技晶片產製,與大陸經貿是「去風險而非脫鉤」說詞也取得政治宣傳的制高點。

拜登政府對中貿易政策澄清說法,是要區隔與川普壁壘作為不同,只是雙方競合關係的另類表達方式嗎?「聽其言不如觀其行」,拜登對中貿易制裁手段只有更嚴酷,「去風險」與「脫鉤」其實皆存放在對中貿易戰的彈藥庫。

美國對中貿易關係的路徑圖其實至為明顯。持續弱化大陸世界工廠功能,積極建構東協與印度成為新供應鏈;「去風險」因此是指分散進口貨源,不要集中在大陸生產。至於「脫鉤」則是堅持圍堵中國生產任何涉及國安的技術密集產品所產生的後果。

最近美國「百密」箝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終就出現「一疏」,預告「圍堵」策略恐將功虧一簣。華為突破晶片精密製程的封鎖,熱銷Mate Pro 60手機,振奮了大陸人心。華為證明大陸自製高階晶片已具備商業性,未來在市場需求與政府補貼政策下,大陸製作更高階晶片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至於美方分散進口貨源的行動則早已如火如荼展開;東協國家產品,尤其是泰國與越南,占美國進口比率已從2018年7.3%升至去年10.3%。拜登在G20峰會後,率領重要企業直奔越南,宣示深化雲端運算、半導體和AI等領域合作,並希望越南供應稀土,更是具體「去風險」的布局行動。

不過,雖然美國試圖對中貿易「去風險」,其效果仍可能打折。據統計,2018年至2021年間,中國企業對東協直接投資增加44%,其中尤以越南、泰國及印尼最多。去年初,東協加五的RCEP生效後,東協更躍升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顯然,美國對中貿易「去風險」策略,反而促使中國與東協形成更長的供應鏈。

正確解讀拜登政府「去風險而非脫鉤」說法,實際指的是美對中貿易採取「去風險」與「脫鉤」的兩手策略。美中貿易戰仍持續進行,官員互訪只是調控緊張態勢。而觀諸美國的國內政治生態,美中經貿關係「過去的美好早已成為塵封的記憶」,未來雙方敵意螺旋只會繼續升高。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不幸成為美中「鬥而不破」貿易戰的輸家。政府鼓勵台商回台,卻因房地產炒作而民怨四起;台灣無法加入RCEP且新南向政策績效不彰,而未能承接東協新供應鏈的樞紐角色,甚至出現對該地區的出口大幅下跌;台積電赴美設廠延宕,引發勞資爭議,更讓台灣失去「矽盾」保障。美中貿易不見終戰之日,政府卻苦無對策,台灣經濟必須設法突圍。

   
民意論壇
拜習見不見 台都是輸家
張光球/致理科大副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大陸外長王毅昨天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新聞會上表示,有關拜登和習近平是否年底再會,正與多方溝通並適時發布消息。外界解讀中共尚未關閉拜習會的大門,但是相較於大陸的態度,美國為何更急於拜習會,是台灣需留意之處。

美國從川普在任中後期,開始大舉反中大旗,拜登接續其政策;不同之處在於美國正重返多邊主義,希望與北京有暢通的溝通管道。另一方面,卻又禁止中國取得高科技的關鍵技術,以維持美國的優勢地位,即所謂的「小院高牆」政策。

拜登和習近平兩人首次面對面會議,是在去年G20印尼峇里島峰會。之後,美方多次表達希望拜習能再會,結果中共都已讀不回,美國只好派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今年陸續訪問大陸。北京當然知道華盛頓的盤算,但在美國新兩手策略下,尤其是對台政策說與做的不同,中共不願隨之起舞,所以習近平缺席今年在印度G20峰會及聯合國大會,為的就是不願與拜登碰面。

聯合國大會開議前夕,傳來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地中海渡假島國馬爾他舉行多輪會談,聚焦在台灣議題上。隔天布林肯與中共國家副主席韓正,在聯合國大會舉行場邊會議,雙方都重申中美關係對國際穩定的重要性,布林肯強調台海的穩定,韓正提醒雙方須展現合作誠意。上述兩場會議的核心議題都是台灣。

然而,中美最大的歧見也是台灣,假設中美都不願兵戎相見,就有交易的空間。美國希望台灣維持現狀,不要過激中共動武;中共不容許台灣脫離祖國,欲阻止外來勢力與台獨勢力結合。因此,雙方至少可以達成的交易是,美國承諾限制台灣政治人物的言行,不讓台獨成真,以換取中共不採取實際的軍事行動。簡言之,由中美共管台灣,遺憾的是,美中都忘記問身為利害關係人台灣的意見。

我國防部說近來敵情確實蠻異常的,連美國太空軍都研究與大陸熱線的可能性,可見兩岸爆發戰爭並非不可能。筆者相信中美幕僚私下的溝通頻繁,以防止戰事發生,其結果端視年底亞太經合會的發展。如果屆時拜習再會,表示中美已達成某種程度的交易與妥協,代價當然是台灣;反之,兩岸離戰爭邊緣更靠近了,台灣仍是損失最大的一方。

   
陸融合與威懾並舉 對台效果相抵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聯合報
兩岸融合發展方案建置福建示範區,凸顯大陸對台政策武統與和統兩種路徑並存。民進黨政府批評這是對台單邊設定的「融合促統」統戰作為,試圖以「同等待遇、經濟利益」為掩飾,拉攏誘引台灣民眾、企業赴陸融入其制度法規規範,完全是一廂情願的做法。大陸政策已淪為一種批判式、反制化及被動性因應,欠缺有效多元政策工具。

或有論者以為福建先試先行,可能成為大陸對台政策發出的「最後一個和統訊號」。尤其數日內連續發布三次中止部分或全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連同針對二五○九項貿易壁壘調查時間可延至總統大選前一日,被質疑意圖影響台選舉結果。

大陸在台總統大選前祭出一系列對台政策,意圖不言可喻。儘管大陸宣稱從未介入和干涉台灣選舉,然其政策客觀效應則有引導作用;排除公開對特定候選人及政黨支持,迴避「國安五法」反制,而是以「政策引導」選民投票行為。尤其是針對目前民調最高的賴清德,無疑是一種「預防性措施」作為。

大陸公布福建對台融合發展方案,意味融合促統為對台政策「主旋律」;同一時間,也派遣山東艦航母,聯合十二艘軍艦及空中戰鬥機至台灣南部巡弋,凸顯軟硬兼施、「硬更硬、軟更軟」雙主軸策略。但軍事威懾及兩岸融合,凸顯「一戰一和」政策結構內在衝突,其政策效應也常相互抵換而降低。

大陸於台總統大選前四個月公布兩岸融合新政,以兩岸政策引導民眾對大陸產生正面觀感,展現「融合和統」戰略目標;但又軍事演習威懾、對台貿易壁壘及釋放中止ECFA信息,加深台灣社會對民進黨政府兩岸治理能力的質疑,惡化藍綠政黨互動及中央與地方關係。

大陸以福建作為融合示範區促進閩台經貿深度融合,除鼓勵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對台灣的先行先試,更欲推動設立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基金,讓更多台灣企業於大陸上市。同時加快廈門與金門、福州及馬祖融合發展,推進金廈通電、通氣、通橋等措施。

在通橋方面,不僅受金門縣政府、縣議會、在地非政府組織及普遍民意支持。民眾黨柯文哲公開支持建設金廈大橋,國民黨侯友宜主張公投決定,郭台銘亦主張興建。但民進黨賴清德並未公開表態,顯然這樣的融合主張引發藍白綠分歧;及金門離島政府、民眾與「綠中央」政策衝突。

無論是既往大陸提出惠台卅一條、廿六條、農林廿二條措施,或現在倡議福建作為兩岸融合示範區,民進黨的解讀大多是指控大陸試圖介入干涉台灣選舉,「名為利台、實為利中」,企圖拉攏框住台灣、分化台灣社會內部團結和諧。融合示範區勢必會被標籤化為介入台灣大選,或被視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案」。

大陸對台政策出台時間,在客觀上可能衝擊台灣選舉政策辯論,從而影響選民投票行為,並淪為藍綠政黨依據自身政治利益,加以詮釋、解讀、操作之政治工具。然自陷「唯選舉論」政策思維,反將失去對兩岸政策本質與結構之理性認識與正確理解、忽視解決敏感政治性議題,及功能性、事務性、經濟性之實際需要,更凸顯缺乏處理兩岸問題的自信及能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韓愈不孤單
張俊哲/聯合報
在記憶的殘骸中,我能打撈到的古文並不多,而韓愈的〈師說〉最讓我印象深刻。或許,這和自己身為老師有關。兩週前我心血來潮,重讀了〈師說〉。在不用默寫的壓力下,我彷彿和韓愈聊起了天,交換些教育理念。趁記憶未褪,我趕快把心得寫下,分享給明天即將過教師節的老師,以及還記得明天是教師節的讀者朋友們。

早在一千兩百多年前,韓愈就對老師下了個定義,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因為這是〈師說〉的超級名句,加上我早已忘了其他內容,導致多年來,我錯以為古人在沒有績效壓力下,可從容不迫地善盡師道,享受為師之樂。孰料再讀〈師說〉,我才發現韓愈亦唉聲連連。他深嘆不少文人自視甚高,加上礙於情面,因而恥學於師,致使學風凋敝、人師受鄙。由此可見,每個時代皆有其教育難題。

如果韓愈可穿過時光隧道,來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他一定會訝異於各類知識,竟可在彈指之間,靠網蒐而得。因此,他以前擔心的「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已不再那麼嚴重。當虛擬的「網師」可隨時待命,資訊變得垂手可得之時,如何分辨資訊之真偽,且能有效吸收,才是真挑戰。個人以為:「人師」之學習經驗,不論成功或失敗,皆有助同學撥雲見日,調整學習方向,重新出發;任憑資料庫和教學網站再怎麼強大,也無法完全取代老師的傾聽與關懷。

若當時學風之不振真如韓愈所述,其實過去這一千多年來曾實施的「師道重建工程」,似乎也成效不彰。究其原因,古今皆陷「小學而大遺」之認知偏差,把老師所傳之道、所授之業侷限於知識層面,卻忽略了智慧形塑之歷程,以及人倫互動之重要。因此不論挹注多少教育資源,一旦老師淪為知識之販賣機或論文之製造機,恐怕只能在設備齊全的教室和研究室,教出不知如何做人做事,且缺乏核心價值的下一代。說到這兒,韓愈可能要罵我太過嚴苛了!

其實我遇過不少老師,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無情的評鑑後,竟還可以忍住傷痛,繼續懷抱熱忱從事教學、研究、服務等教職工作。究其原因,最常得到答案竟是「這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工作!」著實令人感動。很難想像他們懷抱教育熱忱的同時,卻得背負他人無情的否定。更令人不捨的是,即便他們已竭盡心力從事教育,卻仍覺得教導學生的時間太少,被迫爭取各式績效的時間太多,因而有著濃烈的罪惡感。為了家計,他們有怨卻不敢發聲;為了教育,他們有苦卻不改初衷。於此,就容我在九二八前夕為他們道出心聲,算是另類的「師『說』」。

本次重讀〈師說〉,最大的收穫在於領略師道之千年演化。在變與不變之間,韓愈為許多認真的老師道出了心聲,使他們得安慰。再次祝福老師們:教師節快樂!(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政治鎖台 扼殺大學生機
鄭自勵/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台灣高教危機已非一朝一夕,聯合報日昨報導「大學寄存招生名額,六年累計破四萬」,戳破教育部無能無為之鴕鳥心態,官員發明「寄存名額」制度,猶如國王新衣,彷彿大專院校寄存招生名額之後,隔年就不會發生缺額的情形,影響新生選填就讀意願。

殊不知台灣高教招生危機,由經濟學供需原理,無非就是「供給(學校數)太多、需求(學生數)不足」。教育部將「供給量」(可寄存名額)減少,事實上學校數目不減、教職員不變,供應商(學校)暫時減少供應,但經營組織的固定成本依舊存在;對於寄存名額學校的唯一效益,就是「萬一明年依舊缺額,但報導時的缺額數會降低,不致嚴重打擊校譽」。而開始寄存之後,學校無法增加收入就是要降低經營成本,方能度小月撐到一一七學年度的出生率降低谷底。

既然十八年前的出生率高低影響了十八年後的就學新生數,時光無法倒流,教育部無法增加「本土島內需求」,積極開發海外和中國大陸新生才是增加「島外需求」根本之道。近在咫尺的中國大陸,二○一九年之後突破千萬人報考高考,二○二二年為錄取率約為八十五%,二○二三年報考人數則創新高為一二九一萬;台灣只要開放陸生來台,絕對能解招生困難台校燃眉之急,但又政治化的鎖台不理。

之前聯合報曾報導老私校研擬「減授鐘點」積分制度,此如同超商和賣場的積點兌換活動,只是變形為老師積點來換取任教飯碗。報導也言及「寄存量體持續擴大,恐讓大專校院以撙節成本思維辦學」,因此限制廿人選修方開課規定,將使招生困難學校在降低開課成本考量下,學生受教權和學習多樣化遭受不良影響。而特殊專業科系本來學生人數就少,如文學、藝術、表演、體育等之專業選修科目,之後恐都無法多元開課。

接之開課不易下,教師將無法達到基本授課鐘點要求,一則減薪,二則可能被強制資遣。仍想留任之老師,勢必分心於其他可以減授鐘點之「赴高中招生宣講、法律諮詢、文件翻譯等庶務」,教學和研究能量隨之大受影響。老師在憂心工作隨時不保下,教學品質更將連帶下降,此誠非莘莘學子入學學習初心。

教育部「寄存招生名額」鴕鳥處理少子化招生危機,而寄存名額量體大的私校,又在成本考量下限制開課,影響學生受教權益,對於老師又採取超商積點減授鐘點。可以預期,在不開放陸生或大幅增加外籍生入學,「需求」(入學人數)無法有效增加下,台灣高教界將有一連串的未爆彈。

當無名額可再寄存、當無法招足學生人數,大量的私校關閉和教職員失業問題,將是執政者未來必須面對和處理的少子化高教痛點,豈可不慎乎?

   
移工幫派化 社安體制缺陷產物
池文光/警官(新北市)/聯合報
報載失聯移工出現幫派化趨勢,販毒開賭場,或充當黑道打手,或當山老鼠,承包犯罪業務。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台灣移民政策如同教改般失敗般,抄襲美國體制。當年雖經專家學者多次開會研討,結論皆認為不可行,但扁政府仍在內政部下成立移民署,各地單獨設立專隊及簽證發照單位,業務脫離縣市政府管轄。

凡我國家行政執行事項,只要涉及人民生活權益,除了司法審判外,幾乎都由地方政府負責,如教育及衛生等業務。原本外來移民人口,包含外籍配偶及移工等,也由各警察局外事單位發證管理,在縣市首長整合行政權及資源下,規畫□□市區鄰近便利的服務。

照說設立新機關,由警察機關移撥人員與預算專責管理移民事項,應更能解決問題,如今外來人口卻形成治安隱憂,移工失聯由警察管理時的三萬多人暴增至八萬三千多人。主管移民事務等權責機關難辭其咎。

談論涉外治安事件,絕非單僅失聯移工造成,應深究早年自泰國、越南等地引入外籍配偶起始即埋下的伏筆。當時即有人口販運集團為謀圖利,大量引進外籍女子至特定行業賣淫,估計有相當高的比例是以假結婚持居留證件方式入境,以形式合法、實質非法手段,在經過五年以上時間後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

這批假結婚外籍女子成為台灣人,卻是無根浮萍漂泊;在台既無學歷專長,也無家業,多年混跡特定營業場所,和在地混混熟識或結識幫派人士,日久成為地頭蛇或結合黑幫,擴張從事非法或不正當行業,這是外來人口被稱為幫派犯罪的濫觴。

八十年代後,各行各業引進大量外籍工人,有些從事危險或重度勞力等工作,因就業環境不佳原因而逃逸;為了生計,只得投靠先期來台的外籍同□或親友而涉案,最終成了報導描述的,加入黑幫,夜店圍事,或當藥頭販毒等犯罪情節。

外來人口以國籍聚合成生活社區,發展成各種異國聚落,犯罪情形也有不同態勢。像台北市萬華阿公店茶藝館,現成了外籍或歸化我國籍女子討生活的聲色場所。

這些人士在台社經地位上皆屬弱勢,最需要地方政府協助及照護,但官方資源未實質到位,衍生出相關社會問題,種下今日犯罪根源。

台灣經濟發展,藍領移工不論在工廠作業,或於社區家庭幫傭,都有一定程度的頁獻,不容置疑。部分移工失聯原因,確是長久以來存在國內外聘用仲介制度不善等因素,卻始終沒有改善。至於移工涉嫌司法案件,未見有特殊重大暴力犯罪,且犯罪占比相較國人比率亦明顯偏低。

幫派犯罪產生,非朝夕形成,也非單一移工族群能參與涉及,應為社會安全體制缺陷之產物。籲請將縣市移民執行事務回歸地方行政,以統合事權,發揮實際效益。

   
農業部升格 農業部不及格
呂光璧/法律顧問(台北市)/聯合報
農業部長下台了,但是雞蛋問題並沒有解決;這幾天蛋價重回今年高點,據報導,中秋節過後蛋價將再上漲五元。

農業部雖然升格,表現卻不及格;經過長達近兩年的補貼及輔導過程,雞蛋產量並沒有增加,價格又持續上揚。受疫情及俄烏戰爭的影響,導致原物料上漲;但飼料價格上漲相對有限,周期性的禽流感結束了,母雞換羽毛甚至小雞都長大了,農業部似乎沒有協助蛋農找到真正的問題。

農業部進口雞蛋彌補產量不足,卻不理會蛋價高漲的事實,進口雞蛋課徵高達卅%的關稅,加上運費跟特定業者的利潤等等,以至於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甚至發生大批滯銷及過期的情況。

另據《海關法》:「為應付國內或國際經濟之特殊情況,並調節物資供應及產業合理經營」,「行政部門得逕對進口貨物增加或減徵一半關稅」。法令既賦予農業部此等權力,農業部卻沒有替民眾著想,去減徵進口雞蛋的關稅,更沒有鼓勵相關業者進口的措施;放任賦予的職權,無視民眾的需求,卻獨厚少數的進口業者,在中央畜產會及大盤商之間的交易中暗箱作業。

最嚴重的失格是,農業部是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品質驗證、認證授權及指導監督的最高行政部門,長年努力在台灣農業上建立各項體系制度,更是農業法令的制定機構;卻在雞蛋生產日期上混淆視聽,又要求業者將標籤更改產地,頻頻用小動作欺騙民眾,並企圖推卸責任給下游業者。這不但是知法犯法,更影響到民眾對原農委會長久以來的信任,損害政府施政的公信力。

台灣有實力進口雞蛋的物流業者、食品公司、量販業者猶多;台灣駐各地的代表也有能力在地洽商;即以農業相關,政府指派董事的財團法人,也有進口農產品的資質,為何卻獨獨青睞一個註冊資本額五十萬元的小公司?令人聯想到去年衛福部緊急進口新冠試劑時,一家前身為小吃店的公司,也能打敗眾多競爭對手,脫穎而出。

雖然農業部是升格了,但在民眾的心目中是不及格的。如果連處理相對簡單的雞蛋問題,方法都可以拙劣至此,那進口肉類、美牛、萊豬的產銷等問題,何以取信於民眾?面對與中國大陸ECFA到期問題、WTO規範下農產持續開放的各種狀況,又豈是靠換標籤改日期能處理的?

   
高爾夫球工廠 竟是化工廠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聯合報
在一般民眾認知裡,高爾夫球是簡單的硬殼塑膠,成分應該很單純。

明揚公司如果不是發生慘重火災,誰都想不到,原來該公司是自己生產高分子塑膠,而高分子聚合反應必須以丁二烯為原料,再以有機金屬為起始劑。經化工專家們剝絲抽繭分析後,大家才赫然發現其生產製程與化工廠無異;可是地方機關以及當地民眾,卻將其視為一般的運動器材工廠,而忽視了潛在的風險,可能連例行性的勞安檢查也未特別注意,以致釀成巨禍。

追根究柢,可能是業者未據實申報生產的原物料種類、性質、數量及流向,以致疏於管制。甚至發生火災時第一線的消防人員亦無法掌握完整的資訊,而未能及時有效採取正確的措施,造成消防弟兄傷亡,令人扼腕。

建議未來任何工廠都必須將廠內的各種物料,包括生產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衍生物、廢料等之數量、性質、存放位置等資訊,統統建檔且呈報主管機關,並作動態管理,而且可以QR-code迅速查到。消防單位也可以針對該工廠可能發生的各種災害,預擬救災之SOP。在AI時代,發生火災時還要去翻閱該工廠紙本的安全資料表,實在太落伍了。

唯一可能的問題是,有些業者基於商業機密之考量,不願據實告知完整的原料配方等生產資訊,甚至對使用的微量物質秘而不宣。萬一是高危險性的物質(如明揚公司就可能使用到),就可能百密一疏了!對此,或可容許業者以代號申報,但性質仍必須說明得清清楚楚。

以上這些應不困難,數位發展部可以多加努力,協助廠商,也保護消防人員及一般民眾。

   
古代真的有「金榜」 中研院展給你看
每次大型測驗放榜時,考生等著「金榜題名」。但「金榜題名」可不只是形容詞而已,古代真的有「金榜」。明清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皇帝欽定名次後,將榜單於東長安門外張貼3日。因為榜單是用黃紙書寫,因此稱為「金榜」。中研院歷史語言陳列館此刻正展出清代道光年間的「金榜」,寬104公分、長630公分。

當心夏季傳染病!大人、小孩都不能輕忽
濕熱的夏天蚊蟲多,炎熱的氣候也使食物保存不易,因此夏季是容易發生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像是登革熱、腸病毒,新聞也不時爆發出相關事件,聽得人心惶惶,究竟該如何應對與防範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