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大陸農村出現了許多新家當,農民有了許多新職業。飛手、主播、畫家…大陸農村地區的職業劃分更為精細,越來越多農民走上職業化道路。新華社報導,在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的一片農田裡,綠油油的小麥隨風輕擺。濟陽區回河街道張高村蓄松家庭農場負責人高丕全帶著2個飛手正忙碌著。不一會兒,伴隨著一陣「嗡嗡」聲,無人機在空中灑下一片薄霧。
高丕全說:「兩台無人機,一台能帶60斤農藥,一天飛防1000多畝地。現在地□幾乎見不到背著噴霧器打藥的農民了,都是用機器打藥,省時省力,效果還好。」
4月底,正是小麥秀穗期,也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時節。無人機「飛手們」每天奔波在不同人家的麥田□忙碌,而他們大多從農民轉化而來。
高丕全介紹,我們的飛手原來自己種著100多畝地,土地託管後,現在專門做飛防,專為農民服務。
除了無人機,農場□的植保機、收割機、拖拉機等各種器械都有專人負責。傳統的農民有了許多新的職業頭銜。
高丕全由普通農民成為專門為農民提供土地託管服務的職業農場負責人;濟陽區前三里村的一名村民成為專業運輸司機。他帶著自有的三輪車,加入蓄松家庭農場運輸隊專門搞運輸服務,僅一個麥收季就能賺人民幣4000多元。
科技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民的勞動更有價值,而互聯網的發展普及讓不少農民成為網路主播。直播帶貨代替外出打工,成為職業發展新方向。
「沒事我就拍視頻傳到網上,原來只是拍茶葉,後來我覺得住社區了,就講一些正能量的東西,粉絲越來越多。」濟南市長清區孝□街道孝興家園「網紅」老闆娘徐金玉說。
現在,她成為網路主播,在拼多多等網路平台直播賣貨。拍攝茶葉製作影片、向網友普及茶文化,包裝、發貨,一天下來嗓子都啞了。
如今,農村的職業劃分越來越細,專業性越來越強。「大白」、喇叭、村道上排隊做核酸的村民…大陸青州農民畫畫院□,與泥土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王化芹在認真畫著又一幅作品。
「這是一幅反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作品。我喜歡農民畫,畫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事情。」她停下筆說。
王化芹一直生活在山東省青州市邵莊鎮興旺村,世代務農,做過一些小生意,但收入都不高。2016年4月,她參加了青州市組織的免費農民畫培訓。從此,她放下鋤頭、拿起畫筆,開啟了新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