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醫師手記】黃子華/當醫師走入病家出診

家庭鮮活報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2/25 5992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家家有本經 【醫師手記】黃子華/當醫師走入病家出診
【在地需求】中玄/懷念在家看診的年代

  家家有本經
【醫師手記】黃子華/當醫師走入病家出診
黃子華(居家醫師)/聯合報
當醫師走入病家出診。圖/王孟婷

老爺爺打來的求助電話

秋風漸起,讓我回想起去年接到的一通電話。

「請問有醫生或護理師可以幫幫我嗎?」電話那頭,是一位八十歲的老爺爺,家中僅有他、太太和外籍看護。老奶奶已臥床許久,起居皆交由看護照料。前陣子老爺爺身體不適,甚少進老奶奶房裡。「阿嬤今天還好嗎?」他會這麼問看護。「阿嬤OK!OK!」看護的回答總讓老爺爺安心。然而,這份「安心」卻意外埋下隱患。

某天老爺爺走進房間,迎面而來的是濃烈的異味。他掀開尿布,濃重的腐敗氣息瞬間襲來,他知道事態嚴重。「我好自責也好不捨……該怎麼辦?」

接到電話後,我立刻安排居家訪視。檢查老奶奶的傷口後,發現竟是嚴重的四級壓瘡,傷口自髖部到臀部,已深及骨頭,情況十分危急。我也為這狀況驚愕,這是我在居家醫療中見過最嚴重的傷口。

由於老奶奶全身已出現發炎症狀,與家屬溝通後立刻安排轉診,由居家醫療團隊與台大雲林分院協力進行治療。次日,整形外科張惠琇醫師率隊進行緊急清創,手術進行四十分鐘,醫院與居家醫療一起合作,成功將老太太的傷口組織清理乾淨,並完成抽血、抗生素治療。

術後我們召開家庭會議,詳細解釋病情與後續的護理指導,居家護理師也在病人出院後進入案家,協助看護學習換藥與照護過程。持續每日施打抗生素,老奶奶的狀況逐漸穩定。這個案子,是居家醫療價值的具體體現──從住家到醫院,再回到住家,一個順暢的治療鏈,讓家庭負擔減到最輕。

不看門診的神祕診所

每每遇到類似案例,都讓我深刻體會社區中醫療需求的迫切,病人的健康不只是醫療行為,而是家庭的安穩、社區的支援與生活的尊嚴。

這些經歷,也推動我繼續前行。

西螺安定國小旁有個三角窗店面,曾是OK超商,也曾賣古早味紅茶冰。三年前則換上新的招牌,一個畫著小房子的標誌,標示著「到宅支援」。鐵門雖然長閉,但好奇的路人偶爾會駐足探問:「這是在賣房子的嗎?」

「不是啦,這裡是診所,」我忍住笑意回答。「診所啊?那可以掛號嗎?」「歹勢,我們不看門診,只去看那些不方便出門的病人,所以門才沒開。」

2020年底,「好所宅」在這樣的誤解中誕生了。我從小在這片土地長大,深知那些臥床或失能病人對醫療的渴望。他們無法輕易出門求醫,這份需求隱隱存在於社區之中。於是我開設了「無門診、全出診」的診所,希望讓更多人投入這份意義深遠的職業。

讓「在家住院」變成可能

當然,創業路上挑戰重重,招募人才、流程規畫、財務運營,無一不需努力。幾年來,我們已照顧超過一千個家庭,但許多社區居民尚未意識到這份服務的存在。我們不只為單一家庭提供服務,更希望將這種照護模式擴展到整個社區,讓居家醫療成為一種「生活中的選項」。因此,我們與衛生局、雲林基督教醫院、台大醫院合作,透過社區講座、平原大學等途徑向社區傳遞居家醫療和長照的理念。

今年七月,健保署推出新政策「在家住院」,讓老年人不必再因急診床位不足而在醫院苦等,如今可以選擇由醫護人員上門施打抗生素、得到即時支援,減少病人及家屬往返醫院的負擔。

期盼在未來,每一位需要幫助的患者,都能自在地待在熟悉的環境中,不再孤立無援,讓「家」成為最安心的病房。

●延伸閱讀:【在地需求】中玄/懷念在家看診的年代


【在地需求】中玄/懷念在家看診的年代
中玄/聯合報
印象裡,母親多病。幼時的我其實不清楚母親為何經常臥床、到底生什麼病,只知道此時父親便會去台中中正路附近的「順天堂診所」,請醫師來家中看診。

留著小鬍子的中年醫生,雖然面容嚴肅,說話卻輕聲細語。他總提著一個頗大的皮製醫藥包,拿出聽診器、問診、開藥方,有時打針。在五○年代,對孱弱難以出門的病人而言,醫生能到府看診,是值得感謝的事。

今日的診所或醫院,多半病人得親臨,等候的時間經常比看病多十倍以上。前陣子,老妻大概是協助照顧因腸胃炎嘔吐的外孫女時,不慎受到感染,夜裡嘔吐不說,水瀉了七、八次,隔天早上完全爬不起來。我說這樣不行,得去看醫生,老妻大概太過難受,大怒道:「我就是肚子拉不停也吐不停,怎麼出門?你就把我的症狀告訴醫師,代我看診拿藥就好!」她把症狀用LINE傳給我,要去帶去給醫生看。

倉皇出門,想起鄰近的衛生所那日恰好有家醫科門診,欲掛號,櫃台人員說病人沒有親自來,要醫生同意才行。醫生並未同意,建議最好去大醫院詳加檢查比較安心。

無奈之餘,只好到鄰街的耳鼻喉科等診所開門,獲得了許可。掛號後,醫生聽完敘述表示老妻可能是被外孫女傳染了諾羅病毒,開了藥,順利止住老妻的腹瀉症狀,三天後老妻已可自行去診所回診了。

想起那天的情景,真教人手足無措,畢竟每間診所規定不同,總也不能因為小病痛就叫救護車到大醫院急診,浪費珍貴的醫療資源。於是不禁有些懷念兒時醫生會到家中看診的年代,在熟悉的家中,不用看著焦慮等待的病人或混亂的醫院環境,病人也會感到安心許多吧。

●延伸閱讀:【醫師手記】黃子華/當醫師走入病家出診


  訊息公告

不受社群青睞 媒體轉往WhatsApp追尋讀者
許多數位新聞出版商一直在拚命尋找救生艇。新聞網站流量已大幅下滑,連同這些點擊帶來的廣告收入,部分原因是谷歌與臉書決定,讓新聞在他們的平台上不那麼顯眼。現在一些出版商已在別處找到一線希望:WhatsApp,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破•地獄》用死亡來講生命
《破•地獄》這個詞講的是一種喪葬的儀式,但電影卻很有溫度,在談的其實是生,不是死。《破•地獄》從很正面的角度去挑戰傳統,讓我們回歸一切形式背後源頭的精神,真的是部很不容易的電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