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今周刊1289期】台積電閃電漲價效應 全解析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
2021/09/01第738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為何在沒預告情況下,台積電突然全面漲價…」
一文解讀護國神山漲價效應下的投資攻略
「習慣填鴨的台灣學生,沒有人固定餵食…」
108課綱上路2年,真能終結孩子的忙茫盲?
 
   
封面故事
   
「為何在沒預告情況下,台積電突然全面漲價…」
一文解讀護國神山漲價效應下的投資攻略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8月26日一早,一名晶片設計大廠經理人在上班途中突然接到台積電打來的電話:「總部決定漲價!」幾乎同時間,台積電的客戶紛紛接到電話,這個訊息迅速在科技業蔓延開來。

4月取消折讓、8月全面漲價  20年來頭一遭 客戶措手不及

這一次的全面調漲可說是20年來頭一遭!從5奈米、7奈米等先進製程,到28、40製程價格全面調漲5%到20%不等,其中成熟製程漲幅更上看20%。

猶記得去年第3季法說會上,面對法人公開提問會不會跟著同業調漲價格,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信誓旦旦這麼說:「對於短期的供應短缺,我們不會藉機調漲晶圓價格。」

一名台積電前主管也指出,台積電向來對價格有明確規範,尤其重視「partnership」(夥伴關係),創辦人張忠謀曾自評:「台積電的成功,最大原因是partnership,服膺的是『不能因為我(台積電)的利益,而犧牲你的利益。』」正因如此,關乎客戶利益的晶圓價格向來不輕易更動。這位前主管認為,此刻台積電宣布全面調漲,「CC(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其實冒著很大的風險。」

堅持不犧牲客戶的台積 是什麼壓力讓它急了?

這位台積前主管點破:晶圓代工產能短缺,導致晶圓代工同業調高定價,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紛紛調漲價格,而台積電向來是價格制定者,「台積電如果賣100元,聯電大概頂多賣80元,其他只能賣更低。」但去年起,聯電一路調價,「從80、90,現在漲到110,比台積電還貴,這就像賓士車的價格賣得比Toyota低。台積電坐不住啊!」

「台積電長期對股東都有一個承諾在,以他們這麼先進的製程,勢必要拿到更好的毛利。」晶圓代工產業主管認為,台積電如今先進製程的發展難以使毛利率提升,成熟製程若不調漲,「過幾季就會到50%以下。」

攤開國內晶圓業者的毛利率表現,聯電受惠於不斷漲價,毛利率從去年初不到20%,節節上升到今年第2季已達31.25%。世界先進的毛利率同樣從31%提升到40%,力積電也從去年24%提升到如今39.5%以上,二線晶圓廠毛利率皆向上成長,唯有龍頭大哥台積電卻一路走滑。

攤開檢視台積電近3季的毛利率,從去年第4季的54%、今年第1季52.4%,下降到今年第2季50%。

終於跟上趨勢漲報價 內外資喜聞樂見 回補量可期

台積電漲價雖然顯得倉卒,但動見觀瞻的市場地位立刻吸引外資、本土券商紛紛發布報告,幾乎都給予「優於大盤」、「買進」、「增持」的評價。對台積電2022年的表現,預估毛利率可拉高到51.5%至52%左右,EPS則可拉高至27元附近。

至於曾在年初高喊台積電目標價上看1000元的Aletheia,亦在最新報告中樂觀看待台積電調漲晶圓代工價格的決定。Aletheia認為,在如是漲價情境下,台積電2022年的毛利率有望超過55%,也讓該年的預期EPS來到33元,不僅遠高於Aletheia年初預估值23.8元,也高於當時對2023年所預估的30.53元。

然而,若未來需求降低,台積電的報價有可能會全面調降嗎?晶圓代工產業人士直言不太可能發生,「台積電是回到折讓系統。」只不過,目前在8吋晶圓的產能上,由於新產能開出難以獲利,恐怕會持續維持供不應求狀態。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89 期 謝謝!)

「習慣填鴨的台灣學生,沒有人固定餵食…」
108課綱上路2年,真能終結孩子的忙茫盲?
今周刊•撰文:李佳穎

期待學生探索自我的108課綱上路至今2年,將於2022年面對大考的高中生,課業壓力雖未舒緩,但增加思辨與實作的課程內容仍讓他們有所收穫,未來有待縮小學校資源差異、增加教師教學量能,讓更多高中生能在學習生涯中找到興趣,發揮潛能。

新的學期將在疫情之下悄悄展開,甫升上高3的曉凡(化名)還記得最後一次到學校時,教室黑板右側的學測倒數還停留在250天,如今只剩下不到150個日子,全台13萬名像她一樣,第1屆採用新課綱及多元入學方案的高中生就要步入考場,當學長姊的經驗已不復參考,特別令人感到緊張。

課業、社團、備資料多頭並進

停課前,早上8點的教室總是靜謐無聲,沒有朝會的早自習是許多高中生的小考時間,國文、英文、數學、地理、歷史、公民、生物、物理、化學等各科排滿每天早晨。暑假前,不少高2生已有「準學測生」的心理準備,戰戰兢兢看待每次考試。

「很忙!非常忙!」談到108課綱,就讀北部前3志願高中的曉凡這麼說。就讀北部市區社區高中的阮姿雅則說:「高1時很茫然,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高2時又忙又累,課業、社團和學習歷程檔案都要花很多心力。」

高中生們究竟在忙什麼?

為了讓每個學生尋找志向、發揮潛能,2019年正式上路的108課綱特別著重「素養學習」,企圖改變「死讀書」的學習方式,減少學科授課時間,加入自主學習、多元選修、校定必修、探究與實作等課程,希望學生透過選修課程探索自我興趣,進行生涯規畫。

因此,學生不再只被粗略地分成1、2或3類組,能較精準地選擇文史哲、商管、理工、生物醫學等班群,不同班群的必修學科有所不同,再搭配個人自行組合的選修課程,3年下來,每位高中畢業生都會有1份屬於自己獨特課表。

大學入學審查方式也隨著108課綱的變革連動,以高中成績為主要錄取標準的「繁星入學」、著重學測成績的「個人申請」,以及憑藉指考成績選填志願的「考試分發」依舊保留,只是整體名額最多的個人申請,採計的書審資料改為「學習歷程檔案」。

過去大部分考生,都是在學測成績公布後才倉促著手準備書審資料,「學習歷程檔案」則不再讓學生臨時抱佛腳,要求每學期或每學年記錄、上傳作品內容至教育部資訊系統,並在過程中思考生涯定向。

學習歷程檔案包括由高中校方上傳的基本資料與修課紀錄,以及由學生呈現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前者每學期至多3件,包括修課作業、作品及課堂中的學習心得,上傳後將經由該科老師認證;後者每學年至多10件,包括社團經歷、營隊經驗與競賽成績等內容,必須能展現個人特色。

為翻轉「唯有讀書高」的思惟,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要求,各大學在2022年的個人申請階段,學測成績最多只能占5成,學習歷程檔案比重最少占2成,另外可透過2階筆試或面試的成績選才。但多數校系仍設定最低成績錄取標準,通過後才能進入2階甄試。

「準備學習歷程檔案已經夠忙了,課業還是不能疏忽,因為申請大學時還是先篩選學測成績。」曉凡嘆了口氣說。她的目標是台大法律系,這幾年學測都必須達到4科滿分,才能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為了台大法律系的目標,曉凡要搞定最不擅長的數學,也得留意其他課堂要求,以便期末能上傳課程學習成果,像是歷史科的探究與實作必須要交出1份小論文,她得利用晚上時間和同學線上討論。

108課綱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素養,高度仰賴老師的教學量能,要以高中生能理解與實作的方式,帶領學生一步步觀察現象、界定問題、蒐集資料並詮釋分析。

沒了老師引導 考驗學生自發性

為了增加高中生思辨能力,每位高中生必修4學分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並納入學測範圍,而選擇商管、文史哲與社會科學等「1類組」班群的學生,則可選修「社會科學探究與實作」,這兩門課程都沒有教科書,完全由老師自行規畫、編寫教材。

「探究與實作」立意良善,但在來自南部非都會區高中的林哲宇眼裡,這堂課卻比一般學科還無聊,「歷史老師總共只播了2部電影,就發下學習單要同學寫心得;公民老師像是上政論節目般高談闊論,最後變成老師講自己的,我們做自己的事。」他說。

缺乏老師引導的探究與實作課程,或無聊,或混亂。曉凡回憶,上學期的地理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老師要求全班同學分組,設計問卷;並根據結果撰寫小論文,但她直到翻了大學的統計教科書,才知道量化研究需要考量「信度」和「效度」。

直到學期末繳交作業死線前,曉凡始終搞不清楚這些專有名詞,只好直接以線上Google表單發放問卷,請同學互相協助填寫,她也曾一口氣幫不同同學填了10多份。匆促準備下,曉凡最後沒能交出滿意的作品,也沒能上傳成為學習歷程檔案。

多元選修課 浮現城鄉差距疑慮

在高中校園,像是這樣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的課程還有「多元選修」,包括第二外語、通識課程、實作體驗、職涯試探或大學預修課程,可由校內老師或外聘講師開課,每位學生至少修習6學分。這些非學科的多元選修課,經常成為學生銜接、認識大學校系的資源。

然而,108課綱初上路時,時任時代力量立委鄭秀玲就比較各校開出的多元選修課程數目,北一女中開出66門,而枋寮高中只能開出25門選修課,凸顯學校規模造成的資源差異。

早上10點至12點的2小時,是許多高中開設多元選修課程的時段,學生必須跑班上課。根據教育部規定,每所學校必須開出班級數1.2至1.5倍的課程量,也就是說班級數愈多的學校,將開出愈多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北一女1屆共有23個班,枋寮高中則僅有5個班,在學校規模、教師人數不同下,開出課程數勢必大不相同,而枋寮高中已盡其所能。不過枋寮高中校長陳志偉坦言,由於學校距離市中心及各大專院校較為遙遠,很難請到大學講師來到學校授課。

以最需要外聘教師的第2外語來說,北一女可開設日、德、法、韓、拉丁與西班牙語,相較之下枋寮高中只有法語課程。若與同縣市的屏東女中相比,在市中心的屏東女中則聘請大學教授開設「光電科技與生活」、「人文社會哲學思考課程」等。

學校規模大、近市中心或大專院校的高中,的確在開設多元選修時可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選擇,偏遠地區學校就只能善用線上資源。枋寮高中就有兩門選修課與台北市教育局合作,透過遠距教學與中崙高中的學生共同學習「動畫設計與邏輯思考」,校內有7、8名同學選修。

熱門課程搶破頭 選修還得靠運氣

對高中生來說,選擇多元選修的考量並不在於顯赫的師資,而是課程內容能否符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意攻讀法律系的阮姿雅在高一時就成功選到「議題思辨」;而就讀南部都會區高中的郭純安因為英語成績優異,而選擇「英語閱讀」,想藉此判斷自己對英語有沒有興趣。

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選到「第一志願」,在許多學校,熱門課程受限於需外聘教師或電腦設備有限,名額往往僧多粥少,要選上得靠點運氣。曉凡高一上學期第一次選課時,最想要接觸心理學,但因人數爆滿,抽籤後被分配到地理實察。

就讀中部前3志願學校的阿雲,在高1整年的多元選修當中,都被分配到沒有興趣的課程,他認為:「多元選修看似依個人意願自由選擇,但仍有可能因運氣不好,而被迫去上一些沒有興趣的課,又怎麼能有動機和熱情?」待高2選課時,他只以「輕鬆」為選課標準。

108課綱看似是要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間,沒有老師幫忙安排妥當每周35堂課的內容,又缺乏整體引導的狀況下,高中生經常感到茫然。

經常安排在下午2點之後的「自主學習」,課名直接呼應了108課綱「探索自我興趣」的目標,要求學生在1學期18周、每周2至3節課的時間內自訂學習主題,且必須繳交計畫,可以用來補強學科、比賽培訓或任何學習項目。

「我們是第1屆,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制定一套自主學習計畫,老師也不知道。」就讀北部郊區社區高中的翁莉庭說。一位輔導老師也替學生憂心:「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往往是件痛苦的事,在沒有妥善引導的狀況下,還要自發學習,大家都會不知所措。」

對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台灣學生來說,升上高中要自己安排學習計畫,就像離開被豢養的圍欄,再也沒人固定餵食,必須花時間熟悉新的食物與環境,自由來得太快,有時反而使人暈頭轉向。

阮姿雅表示,她在國中時就因為看到黑豹旗比賽(全國高中棒球大賽)深受感動而迷上棒球,將每周兩節的自主學習計畫主題設定成「棒球」,不過這個關鍵字過於模糊、難以收斂,最後就拿上課時間來睡覺、滑手機;直到高1下學期,逐漸累積觀賽經驗後,才慢慢聚焦方向,決定提出1個幫助球隊宣傳的計畫。

翁莉庭很清楚自己想就讀廣電相關科系,將自主學習時間拿來拍攝、剪輯影片,但她就讀的學校並不重視自主學習,這幾節課經常被其他學科老師拿去考試和補課,讓她無法如期完成預期進度。課綱期盼學生得到的自主,終究還是取決於校方態度。

看重多元表現 社團成新的競技場

然而,對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大學教授來說,多元選修、探究與實作或其他既定科目的書面報告及實作作品,仍視老師的課程要求,反而是「多元表現」所包含的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最能看出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全台有1701個校系強調,在學習歷程檔案當中看重這個項目。

108課綱運作2年,高中生真的能從中尋找志向、發揮潛能嗎?

除了1天8小時在校時間,課後社團活動對高中生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在108課綱的框架下,社團不僅是娛樂,還是「多元表現」的一環,是許多大學招生時參考的項目,社團生態也難免因此產生質變。

曉凡說,校內以團康、聯誼為主的康輔社,因為不容易累積大學期望的「多元表現」,社員逐漸萎縮;相較之下,過去較冷門的英語演講、英語會話社愈來愈熱門,甚至需要考試才能入社,前進偏鄉的服務性社團,也因為能累計公共服務時數,人數明顯增加。

有人將社團視為學科訓練的延伸,不過阮姿雅則認為,擔任社團的公關兼活動長讓她累積待人接物的經驗,平時須安排與他校交流,在舉辦社團旅遊時還一手包辦訂票、訂房、規畫行程,「今年恰好遇到疫情升溫,退票、退費的過程,讓我學習到如何與他人更明確、有效地溝通。」她說。

高中生愈夜愈忙碌,一手處理社團庶務,一手還要完成學科作業、課堂報告、研究小論文與自主學習預定的進度。阿雲抱怨:「我們學生真的不是超人,真的太累了!」內心急切的高中老師為了讓學生產出得以成為學習歷程檔案的成果,經常每1堂課都要求作業與報告,成為學生的負擔。

決定攻讀醫藥相關科系的郭純安也提到,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補習,得在短短1年內就決定出可能有興趣的科系,才能選擇相對應的班群,並依循著模糊的方向累積課程學習成果,很難轉向多元,「我很怕未來轉向了,目前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派不上用場。」

不過郭純安又說,在過程中的確學到撰寫報告、操作實驗技能,這在每個領域都適用。而阮姿雅雖認為,2年時間很快,第1年花時間理解新課綱,待高2有能力實踐時只能匆匆完成,「不過,我因此更加認識高中棒球比賽,這也是很有收穫的新事物。」

關鍵!縮小資源差異、增加教學量能

「如果老師沒有要求累積學習歷程檔案,那麼我可能就不會積極參與課業以外的事物。」翁莉庭在1次活動認識影視產業後,便立志成為電視、電影製作人,她透過自主學習練習拍攝、剪輯影片,還參加相關社團,向專業老師請益,在2年摸索下,「我更認識了自己,確立未來志向。」

108課綱上路至今2年,高中生的課業壓力並沒有因此減輕,雖有人從中學習到考試、讀書以外的技能,並以此擘畫夢想;但若能設法縮小學校資源差異、增加教師教學量能,將有機會讓更多學生在高中階段提早發揮潛能,不再只是「忙茫盲」。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89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7點半前到校、放學續攤補習班...回家已深夜! 他:學校和補習班就是在養成奴隸

  上班族當沖5個月,工作都在看盤「心不在焉」!他慘輸87萬

  泰豐輪胎經營權大戰 從報紙頭版打到股東會 為何意外牽動台苯股權爭奪戰?

  航運股走不出整理、電子股硬不起來 避風港在哪? 專家點名7檔高配息營建股

  台股萬七後 9月該低接或逃命? 航運、鋼鐵股變數多 「它」才是明顯強勢族群

 
十年磨一劍 台灣先進IC
這幾年,國內先進IC廠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頭,包括愛普、威鋒電子等利基型IC廠,產品亦都走在全球先進IC技術發展的最前緣,台灣半導體廠在過去一年繳出亮麗的成績之後,未來能在AI、物聯網、車聯網等先進半導體晶片技術開花結果的,也會是台股後續最備受期待的科技新星。

You have the nerve,說你「有神經」是稱讚還是批評?
Henry打算要求公司加薪,見老闆前,笑稱自己是a bundle of nerves,Jenny叫他別裝了:「We know you have the nerve.」又是「一捆神經」又是「有神經」,聽不懂的人都覺得自己快成神經病了!……nerve這個字很奇妙,它可以傳達緊張焦慮,也可以說人有膽量,該怎麼用,一起看看。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