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強推四接,卻拉基隆情感和安全陪葬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1/17 第588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宣揚反共或鼓勵舔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強推四接,卻拉基隆情感和安全陪葬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中國大陸經濟變化
民意論壇 第三人生大學 定位為何
司法該是放牛鯊撈米蝦的工具?
以哈停火 能持續多久
台為美扮刺蝟 勿忘烏克蘭教訓
技職「新五專模式」 面臨3挑戰
洛杉磯大火省思/傷害土壤 另一個地球浩劫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宣揚反共或鼓勵舔共?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反共網紅八炯稱,有廿萬台灣人取得大陸身分證;內政部一查,其實不到十例。國安局立馬出面「救場」,發文談近年共諜「指標案況」:諸如要求幫派分子在共軍登台時掛五星旗呼應;吸收退伍軍人成立狙擊隊,助攻軍事設施與外國駐台機構;要求現役軍人寫誓約書或拍影片,表達效忠中共。總之,親綠媒體曾放出的各式共諜案情,國安局這次全部背書。

中共滲透台灣,我方自應全力保防,不可掉以輕心。但國安局的指標案例中,卻充滿邏輯不通的行為。中共誘迫台灣人變節主要是為獲取情報,被吸收對象一旦配合交付情資,就是無法回頭的投名狀。但是,要求「立誓效忠」或承諾未來「迎王師」,沒人知道支票能否兌現,對犯台作戰毫無幫助,其實純屬外行異想。

更糟的是,這類故事不僅無法堅定抗敵信念,反會導致社會意志動搖。因為其描繪狀況,變節原來如此簡單又好康:只要宣稱服膺共產黨,或隨便弄些毫無機敏性的資訊,吹噓一下自己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就能讓對方滿意,榮華富貴便輕易到手。八炯與「閩南狼」的成名作,就是打電話向對岸統戰單位聲稱缺錢,立刻找到贊助門路。這不覺得太輕鬆嗎?

散布這種「當共諜,人人有機會」論調,到底是宣揚反共,還是鼓勵舔共?用大腦想想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強推四接,卻拉基隆情感和安全陪葬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停擺一年半的四接環評初審,今天將再次叩關。環評前夕,一群基隆在地工商業者和里長突然集體現身,表態支持四接。這種「以商逼政」的背後,皆可見台電穿梭動員的身影,也暴露中央強渡關山的企圖。剛歷經罷免波潮的基隆人,又要再次面臨撕裂。不論罷樑或四接,皆肇因於民進黨一黨之私及錯誤政策,卻要賠上基隆市民情感與公共安全為代價。

四接環評自二○一七年提出後,逾七年未能拍板,關鍵就在爭議太大。起初,台電預計在外木山填海造陸興建四接,面積達十八.六公頃,因底下蘊藏豐富的珊瑚生態,遭當地民團強烈反對。台電遂以偷渡方式抽換環評內容,將基地東移四百公尺,面積縮小為十四﹒五公頃。然後宣稱,因仍在原瑞芳水產保育區範圍,毋需重新申請開發同意函,便在當時的基隆市長林右昌開綠燈掩護下,一路闖進環評會議。

但東移後的開發版本卻緊鄰基隆港,具高度危險性的LNG船頻繁進出港區,對基隆港亟思發展成郵輪母港及往來商船皆投下不定時炸彈,帶來「滅港」危機。尤其,四接距離港邊人口稠密區僅四百公尺,更有高度公安疑慮。

民進黨為推四接,可謂奧步用盡。其一,中央和地方聯手沒收基隆的「護海公投」;其二,台電更恐嚇人民,一旦四接無法興建,北東電網將產生缺口。但就算真的如此,這也是民進黨擋下核四,並執意將機組仍然安全堪用的核二、核三廠關閉所致;如今,苦果及責難卻要由基隆承受。

AI產業興起,更成為台電裹脅地方的武器。台電董座曾文生稱,為減緩輸電瓶頸,不再核供桃園以北地區五MW以上資料中心,呼籲高科技業到「支持電廠開發」的縣市設廠。曾文生對AI產業落腳地指手畫腳,已經僭權;何況當初重啟核四公投,北台灣除新北市不同意票以微幅差距勝出外,其餘皆是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亦即,北部民眾並未拒絕核電,也願承擔發電責任,問題在民進黨政府硬推悖離科學與民意的非核家園,才導致用電屢生缺口。曾文生竟以此來情勒北部民眾,根本是倒果為因。

協和燃油電廠今年六月底將除役,在地方要求不得延役下,台電的動作愈來愈粗魯。環團透露,曾文生之所以急著在今天通過環評,是算準環評會議後緊接著就是過年,一旦抗爭拉長戰線,後續就難再凝聚動能。與此同時,基隆工商界及在地里長近日突然接連集體公開力挺四接,是企圖營造「地方不反對」的氛圍。

這些「在地民意」,反映的其實是既得利益者的聲音,背後也都有台電操盤痕跡。台電以「敦親睦鄰」回饋金補助周邊鄰里辦公室,里長挺四接的記者會有台電專車接送,檯面下充滿想像空間。賴政府不思檢討紛亂源頭的能源政策,反而硬推四接過關,可謂「棍棒與胡蘿蔔齊下」:以缺電危機恐嚇工商界,藉「以商逼政」要地方首長俯首稱臣,再賞以回饋金為甜頭。如此撕裂基隆,既不負責,更不道德。

從台電擺出的陣仗與暗地動員的力道,今天的四接環評,看起來賴政府有非過不可的打算。民進黨政府為滿足二○二五燃氣占比達五十%,中油三接、台電四接、中油二期,以及七接等計畫近年不斷排上環評期程。一個月前,位於高雄的「七接」僅歷經一次環評初審,立即在環評大會火速過關。今天的四接如果也闖關成功,再加上煤電,預示台灣進入大火力發電時代,全民都要為錯誤的能源政策付出高昂代價!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中國大陸經濟變化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根據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數據,去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5%的預期目標,不過外界普遍認為實際成長率可能低於官方數據;無論是否有「灌水」,未來中國大陸經濟會面對更大挑戰。

由美國主導對中國的經貿制裁,對大陸經濟影響深遠。美國最近三次總統選舉均政黨輪替,但新任幾乎仍會維持前任對中國的制裁並再加碼。特別是在去年大選後,拜登政府在卸任前仍擴大對中國管制措施,例如新增140家大陸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以及對中國半導體展開301調查,預估川普也絕對不會鬆手,會對中國展開更全面性制裁,大陸必然會報復,美中經貿對抗將會達到最高峰。

川普總統的第二任將對中國可能實施措施包括加徵60%關稅,加強出口管制、投資審查;甚至制裁範圍擴及在海外投資的中資企業,例如準備禁止進口中資在墨西哥生產的電動車,對中國衝擊將更大。

雖然中國大陸在過去已將「雙循環」的成長主軸,轉換成以刺激內需的「內循環」為主,減輕對以出口為主「外循環」依賴,以因應美國的制裁。但由於大陸房地產泡沫化使得內需市場消費不振,投資低迷;與世界高通膨環境相比,中國陷入內需不振通貨緊縮的困境。即使去年開始中央出手提振房地產市場,並展開降息,但成效不彰,大陸經濟已經陷入「內循環」無法彌補「外循環」缺口的結構性問題。在未來中國將面對美國更嚴峻制裁,出口受到壓抑,並會引發另一波境內企業出走,進一步削弱國內消費及投資,對中國將是一大考驗。

今年是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的收尾年,目前正在進行「十五五規劃」(2026-2030)的設計。在十四五規劃中,曾提及中國正面臨百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在「十五五規劃」下,中國的挑戰會更高於以往。

未來「十五五規劃」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軸,包括新能源汽車、量子技術、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低空經濟、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大多屬於美國重點發展的尖端科技領域,也是美國加強對中國大陸防堵,避免被超車的項目。中國大陸也承認大多項目與美國存在差距,如何在技術封鎖下實現自主創新,將是決定中國大陸經濟能否突破困境的關鍵。

在中國大陸的「十四五規劃」中,注重實體經濟,全力發展製造業。雖然在美國的壓制下,中國大陸已經絕口不談目標將中國大陸製造業登頂的「中國製造2025」,但中國政府對於製造業的扶植力道未減。預計在「十五五規劃」,會更加強對製造業的全方位補助,對於以製造業為經濟成長主要動力的台灣,構成不小威脅。

台灣未來應針對大陸二個五年規劃的重點及成效,並根據本身發展的現狀,鞏固具有優勢的項目,嚴防被超車;對於不具優勢的項目,也制定因應的策略。另外,近年來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下滑,對大陸投資快速降溫,但兩岸長期已建立密切的經貿聯結而很難脫鉤。不過在美國擴大力度,特別是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下,先前並未被列入美國301的項目,例如筆電及智慧型手機,台灣目前在大陸仍有布局,主要是替國際品牌代工,目前仍與台灣維持密切的貿易關係,未來可能面臨另一波供應鏈轉移,預期會有較顯著的影響,值得關注。

最後,在川普執政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特別是在美國對中國大陸課徵高關稅下,中國大陸出口必須由美國分散到其他市場,如何面對「紅色」產品充斥全球因而波及到台灣出口,也必須有所因應。

   
民意論壇
第三人生大學 定位為何
臧國仁/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教育部將啟動「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旨在提供中壯世代結構化且彈性的學習模式,初步將有卅八所大學參與,預計第一年可招上千名學生。

所謂的「第三人生」(the Third Age)概念迄今並無完整定義,僅泛指跨過五十五歲後的人生轉折期。相較於年幼在校學習階段之「第一人生」、投入職涯且有家計負擔之「第二人生」、年老瀕臨死亡之「第四人生」,唯有此時方有餘裕,認真思考人生下半場的生活方式,可謂其「生命之冠」(crown of life)階段。

然而,看到這項嶄新計畫的初步規畫後頗感喜憂參半;喜的是,面對台灣社會即將到來的人口結構巨(劇)變,教育部終於準備釋放高教資源,從傳統的菁英、知識傳授、專業養成內涵,逐步邁向開放式、與日常生活相關且符合現代公民成長所需;憂的是,台灣高等學府、尤其頂尖大學,除少數曾經開設相關課程,如成人教育、高齡醫學,一向鮮少關心、也未曾關注中壯世代,遑論更為年長者可能企望學習的諸多議題。

如今教育資源將釋出,各大學準備妥善了嗎?其所轄各院系的課程來得及善加調整,以回應中壯世代的需求嗎?甚者,各大學是否瞭解中壯世代的學習動機為何?

台灣的終身(社會)教育委之「社區大學」辦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即已開始推動並深耕逾三十年矣,對提升中高齡、尤其退休人士的終身學習深具貢獻。如今教育部規畫的「第三人生大學」若有意鼓勵現有大學廣為招納中壯世代學生,其目標對象與社區大學的現有學生群顯有深度重疊,未來要如何爭取獨特且優秀的生源呢?

以高中畢業生為主的大學教育,內容上屬「就(專)業導向」,少數通識教育也係以年輕人的生命教育為課程設計核心。「第三人生大學」的課程設計,是否仍定位在「就(專)業取向」,以便讓中壯世代取得學位後重返職場?其又將如何與現已廣為設置的「碩士在職專班」(含EMBA)區別?

由此觀之,「第三人生大學」左有「社區大學」為潛在招生競爭者,右有「碩士在職專班」可能與規畫相近,「腹背受敵」下如要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勢必得仔細規畫。

何況,台灣還有久以「成人繼續進修教育」為宗旨的「空中大學」,長期提供終身學習與遠距教學,並授予正式學位;「第三人生大學」如何與其區隔,前景無法令人樂觀。

在教育部目前規畫中,「第三人生大學」係「以『人生一○○素養』為核心」,涵蓋「社會連結」、「生涯轉型」、「全人健康」三個學習領域,其型態恰介於空中大學(社會連結)、在職專班(職涯轉型)、社區大學(全人健康)現有定位之間,未來發展如何顯現特色?

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第三人生大學」有其前瞻意義,但目前規畫內涵與定位仍未明朗。教育部亟應提出白皮書詳述細節,並鼓勵各大學在現有資源下重新規畫與「第三人生」有關的教學方式、課程規畫、師資晉用管道,實任重道遠矣。

   
司法該是放牛鯊撈米蝦的工具?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主任/聯合報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於擔任立委期間涉及詐領助理費,遭台北地院判處七年四個月有期徒刑。高等法院近來以立法院組織法第卅二條第一項,即有關立委助理費之規範欠缺法律明確性為由,依憲法訴訟法第五十七、五十九條,將本案停止審判並提起憲法訴訟。有關國會助理費長久以來之爭議能否因此了結,不得而知,卻已凸顯在法制規範模糊下,司法必然出現的歧異對待。

依立法院組織法第卅二條第一項,立法委員每人得置公費助理八人至十四人,由委員聘用,且由立法院每年編列每一立委一定數額之助理費及其辦公事務預算,公費助理並與委員同進退,更得依據勞基法為相關費用給付。而此條文最大的問題即是,到底誰是國會助理的雇主?因若雇主為立委本身,則助理費等同是對立委的實質補貼,就有較大的調配彈性;故若確為助理自願捐出的辦公室之公積金或零用金,只要非以人頭浮報薪資或加班費,且支出與問政有關,即便核銷時有些許誤差,仍因未意圖不法所有,致不該當貪汙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一項,即法定刑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之公務員詐領財物罪。

惟司法實務卻較傾向於助理費非屬立委的實質補貼,等同否定其雇主地位,使助理費用及加班費不能移作他用;即便薪資已入助理帳戶,且由其捐出為公積金,也易被認定是不樂之捐,甚或是立委的私人小財庫,致會碰觸到公務員詐領財物之重罪。

而衡諸現況,對於地方議員或者立委詐領助理費用,雖實有所聞,但有罪判決確定者,皆為地方議員;立委涉及之案件,幾乎在偵查階段,檢察官就為不起訴;而少數遭起訴者,如前立委吳成典,在第一審即判無罪,復經二、三審駁回檢方上訴而定讞。故去年一審遭重判的高虹安,算是少見之案例,也因此產生一個疑問,即立委與地方議員之助理費用,到底性質有無不同,致出現定罪比例之差異。

高虹安案實可分為兩個部分:前半段涉及是否浮報加班費,後半段則涉及助理所捐給辦公室的零用金是否用於公務。因一審判決開宗明義認為立委助理費非屬給立委的實質補貼,致對於助理是否有加班之事實,就必須一一核實查對,若有不符,無論金額多寡,也不論是否用於私人、甚或是辦公室支出,皆不妨礙公務員詐領財物罪之成立。

立委助理費僅有區區一法條為規範,致無可預測性。在具體個案明確下,既會出現相類似案件的不同對待,更會使同一案件在不同審級間來回,致使司法公正性受質疑。無怪乎,此次高院在提起憲法訴訟之理由最後感嘆,司法不應淪為放牛鯊而撈米蝦之工具。與其尋求憲法法庭一錘定音,不如由立法院盡速將國會助理法制化,以防杜此等費用成為民意代表之私庫。

   
以哈停火 能持續多久
張孟仁/輔大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聯合報
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哈瑪斯跌破眾人眼鏡對以色列發動越境襲擊,造成超過一千人身亡,另有兩百多人成為人質。以色列隨後展開摧毀哈瑪斯的軍事行動。以哈廝殺過程中,還有黎巴嫩真主黨介入戰爭,以色列也不留情將真主黨擊潰,真主黨的挫敗更成為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崩潰的原因之一。

同際,伊朗和以色列間的直接交火削弱了伊朗的力量,對伊朗的防空系統造成了沉重打擊,最終導致伊朗所謂的「抵抗軸心」聯盟及其代理人網絡被摧毀。前述背景使哈瑪斯漸落下風、備感壓力,復因美國川普施壓雙方且登基在即,促使經歷十五個月的以哈戰爭迅速達成停火及人質釋放協議。

這項協議始於去年五月,隨後在七月重申,拜登也對以色列的內唐亞胡施壓,卻遭拒絕。隨著協議消息的傳出,人們正歡呼雀躍;遲來的停火能阻止殺戮,但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衝突卻難換來永久的和平。衝突是否再起,端視四十二天後單方面是否毀約,其中幾個摩擦點值得注意;其次則是須關注內唐亞胡地位的轉變,及未來和川普的互動。

首先,促使以色列與哈瑪斯簽署協議,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好大喜功的川普,強調上任後有能力解決國際紛爭,強烈要求內唐亞胡停戰,至少先解決一場國際危機,再騰出手來與普亭處理烏克蘭問題。其二,內唐亞胡之前押寶川普獲勝,現川普即位,他在新政府裡將有許多朋友可依靠,遑論他目前在中東地區地位強大,鑑此,內唐亞胡願意給川普面子。

內唐亞胡已經敗部復活、甚至轉為贏家,開啟第三任期,但面對川普的不可預測,特別是在兩個問題上,內、川二人不見得合拍。一是沙烏地阿拉伯加入亞伯拉罕協議,要求的親巴勒斯坦條件|兩個國家;二是該如何在核問題上對待伊朗,與之談判?還是轟炸核設施?川普不願見到戰爭,內唐亞胡願意屈從?

另一方面,以哈停火協議的摩擦點不少,隨時會擦槍走火。其一,是停戰協議的期限,以色列僅鍾情於停火,因顧忌哈瑪斯再度構成威脅(就像在敘利亞發生的那樣),或像二○二三年十一月另一次停戰一樣,以色列隨時須重啟戰鬥,哈瑪斯卻屬意結束戰爭。其二,以色列要求軍隊繼續駐紮在加薩走廊南部拉法地區七百米範圍內,方便武器和其他物品進入。實際上,以色列的要求是為了滿足政府內以「安全」為由反對該協議的派系利益。最後,當然是以色列堅持對巴勒斯坦囚犯名單擁有否決權,不願交換一些著名的巴勒斯坦人物。

整體而言,以色列氣勢正焰,哈瑪斯面對川普基於恐嚇的出手,敵對局勢應可緩和。欲觀察整盤棋局,外部需要加入川普、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的互動,內部則有以色列極右勢力虎視眈眈;遑論普亭是否會趁勢幫伊朗、沙國助拳,當成籌碼,在在都是影響以哈停戰能持續多久的因素。

   
台為美扮刺蝟 勿忘烏克蘭教訓
胡瑞舟/退役少將、台灣安全研究中/聯合報
台灣面臨多種安全威脅,其中兩大挑戰的風險最高:中國大陸日益明顯的武力威懾,美國以台制中並施壓大幅提高國防預算。隨著川普重返白宮,這兩大威脅更有可能交織激盪,將台灣安全推向前所未見的險境。

北京以台灣為核心利益,一面推動兩岸和平融合,一面也同步秣馬厲兵準備武統,近年來軍事意圖與能力快速增長。北京在蔡政府時期發動兩次環台大型軍演,賴清德就職七個月內,對岸卻已先後實施兩次圍台「聯合利劍」演習。上個月,中共在台海周邊舉行近三十年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模擬武統奪台時第一島鏈布陣。

共軍依循「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祖傳謀略,按照「首戰即決戰,奇襲與速決」戰略指導,透過「訓、演、戰」的轉換設計,展現於每天的機艦擾台。去年全年,戰機與飛行器闖入台灣防空識別區達三○七五架次,其中一四七二架次逾越海峽中線,刷新歷年紀錄。

兩岸相對軍力差距逐年擴大,台北明顯無法單獨保台,台海安全倚重美國助力,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川普不僅從未承諾出兵,還放言台灣要付保護費。他與核心要員多次表示,台灣應提升防衛預算到GDP的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十。

台灣如果唯美是從,將重擊政府其他預算分配,民眾未蒙其利反將先受其害。今年國防預算六四七○億台幣,GDP占比為百分之二點六。若提升至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將是一兆二千四百餘億或兩兆四千八百餘億元;中央政府編列年度歲出總預算共計三兆一三二五億元,國防經費將占四至八成!社福、教科文與經濟發展等項目經費勢必全面遭受嚴重擠壓,對台灣近、中、遠程發展將產生致命後果。

國防預算占比究竟多少才算適切?世界頂尖學者專家都難說個準確,但不可違反常識判斷。軍事預算主要依據安全威脅衡量;安全威脅升高,國防支出應提升,反之軍事費用也可酌減。

然而,國安團隊近年不斷增加國防預算,卻疏於積極嘗試有效降低安全威脅。甚至,台灣被視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智庫連續八年將台海危機列為世界一級風險。國防預算升高,台灣卻愈不安全,民眾怎能不心生疑慮?台灣當前美、中、台政策及戰略思考,顯然存在嚴重問題。

當前兩大危機交互激盪,威脅台灣安全,這又是中美強權對抗最激烈且關鍵的角力樞紐。北京對台向來和戰並用,台灣其實仍然可循對等立場找到緩和情勢的著力點。華府對台一貫基於美國利益實行戰略模糊,台灣在配合美方打造自己成為刺蝟島時,實不宜忽略烏克蘭經驗教訓。

常言道,危機由危險與機會組成;如果有其他多種政策選項,台灣優先不致成為空談,還可掙得戰略迂迴空間。中美雙方知道台灣有選擇的彈性,也就不能全然予取予求。

   
技職「新五專模式」 面臨3挑戰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新/聯合報
隨著全球經濟與產業結構快速變遷,專業技術與實務技能成為各國競爭力重要來源。謹探討技職教育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角色,並分析台灣推出「3+2新五專模式」的深遠影響與挑戰。

台灣長期存在學術教育優於技職教育的刻板印象,技職教育則提供多樣化學習途徑,讓學生可依據個人興趣與專長選擇合適的課程,進而發展專業技能。這種靈活的教育模式,不僅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願,更能有效銜接產業需求,縮短學用落差。例如,隨著半導體、智慧製造與綠能產業的快速成長,台灣急需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技職教育正是因應這類產業變遷的最佳解方。

升學壓力一直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隱憂。傳統的考試導向教育模式,使許多學生在追求升學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與焦慮。透過「3+2新五專模式」,學生可以透過免試或較低門檻進入技職體系,減少升學壓力,更能專注於技能與知識的學習。

相較於純學術導向的課程,技職教育更強調實作與應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累積實務經驗。例如,許多技職學校與企業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使他們在畢業前就能接觸真實的工作場域,畢業後能快速融入職場,滿足產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3+2新五專模式」打破了傳統升學的藩籬,讓技高學生完成三年課程後,能夠無縫銜接兩年科大學習,取得更高學歷與專業資格。這樣無縫接軌,拓展升學與就業雙重優勢,不僅提升了技職教育的吸引力,也讓學生在未來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力,讓學生能依據自身需求選擇是否進一步深造或直接進入職場,創造更大的職涯彈性。

推動技職教育的深化與突破,技職教育的靈活性,使其能夠快速回應產業趨勢與科技變革。面對數位轉型、AI與綠色能源崛起,技職教育能適時調整課程,導入最新技術與產業知識,確保學生所學與市場需求同步。這樣的動態調整能力,是傳統學術教育難以達成的。

儘管「3+2新五專模式」展現技職教育的發展潛力,但仍面臨多項挑戰。社會對技職教育的偏見尚未完全消除,需加強政策宣導與家長、學生的觀念轉變;其次課程設計必須緊貼產業需求,避免流於形式,確保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技能;政府應持續投入資源,改善技職學校設施,強化師資培訓,提升教學品質。技職教育也可以是台灣永續發展的關鍵策略,更是推動台灣產業升級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

未來,政府應持續優化技職教育政策,深化產學合作,提升社會對技職教育的認同感。唯有如此,台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培養出更多具有實務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人才,迎向全球競爭的新時代。

   
洛杉磯大火省思/傷害土壤 另一個地球浩劫
楊秋忠/中研院院士、中興大學土壤/聯合報
加州洛杉磯大火肆虐的天災,震驚全球,見識地球氣候浩劫的威力。二○二三年甫破高溫紀錄,二○二四年再度刷新,讓人擔憂時代的巨輪一天比一天滾動得更快,吾人值得暫停片刻來省思:人類在第一個「氣候浩劫」時期中,是否又默默滾動、再製造地球的第二個浩劫呢?那是什麼浩劫?

人類的四大依賴要素是:陽光、空氣、水、土壤,缺一不可活。

空氣:四大要素中,空氣是第一個受害者,因為空氣是四大要素中最單純系統,其緩衝及自淨能力亦最低,人類文明發展的副產物─溫室氣體,釋入空氣中難以眼睛察覺。因此,累積上百年的空氣汙染,引發第一個地球病徵─氣候暖化,直到現在嚴重的極端氣候、災難頻傳,地球上許多地方正遭受氣候變遷的苦難:乾旱、火災、洪水、暴風等,一天比一天嚴重,人們無語問蒼天。當年可有人想到燦爛的工業革命後,會有今天嚴重的氣候浩劫嗎?這就是文明發展債留子孫最明顯的印記。

陽光:陽光是生命能量的根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類雖然很難去破壞太陽,但陽光會受到雲霧及塵土的遮蔽。未來會引發大量雲霧或塵土的原因,是在極端氣候非常嚴重時,增加更多水的蒸發作用,導致水循環加速,增加雲霧使陽光受遮蔽;或導致陸地乾旱及火災,加速陸地裸露,經由強風颳起乾燥地表上的塵土,陽光不足的問題就會發生。

水:人類以淡水為生,淡水是來自水循環降水及陸地的儲存,基本上是由水蒸發後的雲層凝集而成的雨水,極端氣候下,季節降水過多或過少,導致嚴重缺水、乾旱、洪水等問題。文明的產物汙染水,直接影響人類健康,或汙染農業灌溉水,造成食物安全問題。

土壤:地球的皮膚就是土壤,土壤是人類生存的資源,是作物的母親。陸地的土壤是有限的資源,土壤流失容易察覺,但土壤的內在問題卻不容易察覺。聯合國表示全球土地已有三分之一的面積被侵蝕、因養分枯竭或其他原因而退化,尤其極端天候傷害土壤更為嚴重。現代農業採用高效的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長期或過量施用,導致土壤養分不平衡或過量,進而引發土壤酸化、鹽化、微生物生態失衡與生物多樣性降低;作物對抗病蟲害的能力不足,又加劇農藥及肥料施用,產生惡性循環,導致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

綜上所述,人類已默默滾動、再製造地球的第二個浩劫,土壤遭受化學農用物質及汙染物的殘害,如同空氣汙染已近百年,只是土壤的緩衝能力較空氣大,呈現問題會慢一些,屆時全球又要發動「土壤峰會」來挽救了,但土壤的浩劫更難補救!

人類製造地球的浩劫,筆者身為農業科學家要大哉問:人類是地球的害蟲或益蟲?人類是與地球共生或寄生呢?人類已經製造第一個浩劫了,能不再製造第二個浩劫嗎?科學家一定回答:可以!方法都有了,只是要做或不做的選擇而已。以氣候變遷的前車之鑑,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歲末年終保單大檢視 壽險業者教戰三大族群必看攻略
迎接新年,透過家中大掃除清理環境之際,也別忘了保單也需要重新檢視一番,針對個人生涯需求,「與時俱進」調整保障規劃。壽險業者提出3大族群的保單檢視攻略,幫助保戶在新的一年裡,保護自己,也照顧家人,放心迎接小龍年。

未來已來!人形機器人大潛力領域
隨著自然語言處理與AI技術持續進步下,人形機器人相繼有輝達、OpenAI、特斯拉等巨頭加入,使市場競爭格局日益擴大,當中除了必備的AI晶片、演算法、作業系統等,還須並配備各種感測元件、感測晶片、鏡頭、關節模組等。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