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路邊看到喜歡的東西,會把它撿回家嗎?在民俗上,有些長輩忌諱玩偶、公仔、雕像等有具體形象的物件,認為不好的能量或鬼魂會附著在這些形體上,為主人招來不幸。其他常見的傳聞還有每逢農曆七月,一定要把紙娃娃、芭比娃娃這些玩具封箱,以免遭受攻擊。台灣電影《鄭進一的鬼故事》以布袋戲偶為主題,結合鄉野傳說,故事內容有雕刻師將靈魂灌注在戲偶上,甚至出現戲偶吃人的場面,造成許多人在童年時害怕布袋戲偶。而一些著名的國外電影《安娜貝爾》、《鬼娃恰吉》、《奪魂鋸》、《鬼娃娃花子》裡,更是不乏可怕人偶,在大眾的觀影經驗中留下深刻記憶,並產生惡靈會附著於「偶像」的認知。
被遺棄的石獅像
我的學長雖然沒有收藏布袋戲偶、紙娃娃這類人型偶像,但他卻在路邊撿了一尊石獅子回家,噩夢從此開始。
某日,學長經過一家藝品店外,看到一尊孤零零的石獅子被遺棄在路邊,詢問後店家表示那尊石獅子是不要的,喜歡可以帶走。學長把石獅帶回家後,個性開始變得易怒,身體陸續出現狀況,先是長針眼許久未癒,又發生腸沾黏而住院,女友也在這期間與他分手。
對於這一連串不幸的事情,相信科學又鐵齒的學長沒有多加聯想,是室友與房東看不下去,建議他找個宮廟收驚試試,「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收個驚也不會損失什麼。他想起曾和我一起去進香,覺得我不是個會裝神弄鬼之人,所以願意試試,或許能為這接連發生的問題找到出口。
學長傳訊息給我時,起先還難以開口,只提到幾年前跟著我進香,所以有問題想請教,經我慢慢引導,他才將近期發生的事情全盤托出。聽完故事,再抽絲剝繭,我追溯事件發生的時間點皆在撿到石獅子之後,便可以確定石獅子是一個癥結點。只是,為何本應守護宮殿、寺廟等地的靈獸,會變成帶來不祥的厄運源頭?這個疑問只能奉請大神為我們指點。
原來這尊石獅子之所以會演變成現今狀況,有兩個原因:一是祂並非成對,是單獨一尊;二是祂被遺棄在路邊風吹日曬一段時間,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寄宿過。經過請示,我確認其身上確實有東西附著,並且已經藉這個石獅像修練成精,學長偶然間與祂對上眼,成為覬覦吞噬的對象,造就了後續一連串的狀況。
不過這起事件並不棘手,首要就是將石獅子送走,無論是送回藝品店,或拿去當鋪典當都可以。再來則是為學長進行收驚,安定被擾動的三魂七魄,並斷開他與石獅精的連結。最後,大神們會去收伏石獅精,避免牽連更多的人。總共三個環節,等一切條件備齊後,就可進行。
可能是神明覺得需要挑個好日子吧!好幾次學長和我敲時間,怎麼樣也敲不成,彼此一直沒有共同的空檔,或者敲定了卻又臨時有事,需要送走的石獅子,則先後被藝品店及當鋪拒絕。過程中,我們來回協調好幾次,神明又給予了新的指示──需要將學長收為「契囝」。可到底是哪尊神明要收,又為何要收,祂們沒有給予我明確的內容,只說明需要準備的東西,再來就是等待,就會明白。
來到神明的案前
時間終於來到約定當天,學長一早就去準備成為契囝的東西,同時因為石獅像沒有人要收,他決定到重新橋下的跳蚤市場碰碰運氣。在這裡總算有人願意收這尊石獅像,且似乎懂得應對這類敏感的東西,不用多加擔心。
我們相約廟裡見面,在為他「斷開魂結」後,按照慣例,一手持清香,一手掐指訣,隨著神明的指示,在學長的身上、周遭進行相關動作,為其安定魂魄,避免身心靈又跟著外在環境變動,並仔細地清除身上的負面能量,恢復到清淨的個體。
整個儀式結束後,這起事件只剩下神明收伏石獅精,我們可以直接進行另外一件事──收契囝。到底是哪尊神明要將學長收為契囝,到了這個當下我也尚不清楚,學長便來到諸尊神明案前親自稟報,表示雙親與自己都願意成為神明的契囝,想請示與哪尊神明有緣。
一開始我以為會是玄天上帝前來做主,畢竟在石獅像一事上一直是由玄天上帝給予指示,但最後的答案竟是齊天大聖!沒想到,學長對於這樣的結果並不感到意外,還有一絲絲微妙。他說自己最常被叫的綽號就是「猴子」,從小到大都有人這麼叫過他,最近又剛好在研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今天這個緣分看來是注定好的!
完成「收契」的儀式,我提醒他關於脾氣與身體的問題,學長馬上反省自己確實為了省錢沒有好好吃飯,脾氣也沒有很好。後續又告誡他要好好照顧身體,不然會被說是「瘦猴」,如果沒有好好靜心,整天跟個「猴齊天」一樣,又不務正業只會「變猴弄」(耍猴戲),同樣會被大聖爺修理的,既然在研讀《心經》,那就好好放在心上。
故事的最後,石獅精由玄天上帝給收伏,讓其在座下好好修行,這對陰陽雙方來說無疑是件好事,人們不用擔心受到威脅,石獅精不用再待在風吹日曬雨淋中,進行未知的辛苦修練。
對於學長來說,他從鐵齒變成有信仰,不再茫茫渺渺度日,碰上麻煩或心情掀起波瀾時,能研讀《心經》調適自己,調適不來時,還有齊天大聖當他的靠山,聽他吐露苦水。他從求助者的角色中漸漸安定自己,再慢慢地成為能安定他人的角色。
●摘自采實文化出版《少年廟公的步步修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