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宋文郁/經血暗流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22 第5904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宋文郁/經血暗流
林比比鳥/祕密與禁忌
滿佳/那個從軍的女孩
 
 
 
心情札記
 
宋文郁/經血暗流
文/宋文郁/聯合報
經血暗流。圖/圖倪

她彷彿自知不該存在,所以總是百般抱歉地等待

雖然關於月經的症候群我一樣都沒少(經痛、偏頭痛、肩頸痠痛,疲倦嗜睡、焦躁易怒、乾眼症……),月經期間逢人也總要抱怨幾句,但私底下,我和我的月經處得還算不錯。

如果要說原因,那就是她總是來得「很是時候」。像是知道自己麻煩,所以小心翼翼等待適合的時機,面試、考試等等重要的日子,掐指一算應該已臨近經期,但她總是能夠多等幾天。說來好笑,但有時我彷彿能感覺到她在等待──我想像我的身體,透過我的眼睛、耳朵、皮膚、腦神經、荷爾蒙,悄悄探知我的狀態,耐心計算著最適合發生月經的時機。

她要怎麼知道呢?

她能聽見我從研究所推甄面試考場走出後,來到陽光底下,長舒的那一口氣嗎?或是能夠感覺得到我剛度過難熬的一周,在搖搖晃晃的公車上疲憊地睡著?在那些我終於鬆懈的時刻,她點頭同意,於是那積攢在身體裡的伏流,終於獲得釋放──有時她甚至耐心到,能夠先以暗示性的血點,提醒我換上衛生棉,才真正安心地到來。

所以我從來無法真正責怪她。即使那些關於月經的抱怨也都是真的──臨近傍晚乾澀的眼睛、看電影到一半突然絞痛的腹部、像是被灌了鉛一般腫脹疼痛的肩頸與後腦、痠軟無力的四肢、每天早晨坐起都要猛烈襲來的暈眩(或許有人要說「去看中醫或婦產科吧」,先在此回應,我都看過了)。如此令人困擾的、全身性的症候群,從我十二歲那年開始每月一次的怪異病症,直到二十三歲這年,我才驚覺,她似乎也知道自己是麻煩的。她自知麻煩,自知不該存在,所以她總是百般抱歉地等待,等待我的生活能夠容納麻煩的時刻。

迴避真正發生在身體裡的事情,究竟讓誰舒服了呢?

尼泊爾某些村落的婦女,在月經期間必須待在「月經小屋」,因為當地視其為不潔,婦女得在小屋裡待到經期結束,以免汙染到其他東西。

這些村落的婦女,每個月有將近三到五天,被要求待在昏暗的空間裡。在那裡,由於衛生與安全問題,有時甚至危及她們的性命。

台灣沒有月經小屋。

我們不把什麼直接隔開,我們進化出一種更體面的隔離形式。到了我出生這時,已經來到了語言的隔離,千禧世代,我們仍然在學著電視劇裡的女主角,小聲地說:「我那個來了。」那個來了。又來了。內褲布料底下,血正在慢慢地流。痛苦在體內發生,如此難熬,放眼望去卻又找不到正確的語言,只說得出「那個」。確實存在、曾經發生,正在發生,但不能言說。

小時候總覺得說「那個」比較高雅,聽起來比較舒服,直到升上高中,接觸女性主義之後才學著說「月經」,請生理假時,試著大大方方寫上「月經來」,暗暗告訴自己沒什麼好羞恥的。如今回看,才開始思考,當初十二歲的我,忍受著體內的劇痛,仔細挑揀語言,說出「那個來」,百般迴避真正發生在我身體裡的事情,究竟是讓誰舒服了呢?

從一個小女孩的生命裡被拔去的語言,我慢慢嘗試將它找回來。

但是深埋在身體的恥感是很難去除的。二十三歲這年,我的身體仍在小心翼翼地試探。你好,我是「那個」,請問什麼時候可以來?

二二八的前一晚,我在睡前看了白色恐怖小說選《血的預感》。看到郭松棻寫〈月印〉,男主角鐵敏在討論政治的場合,說:「那是第一次有了咯血的預感。」

那時我心想,血的預感,究竟是怎麼樣的預感?

直到隔天早上起床,我來到廁所,發現內褲上終於有了清晰的血點。我突然便能明白這種預感了。

「沒錯,不用害怕,可以來了。」我在心裡對她說。

身體裡的暗流開始釋放,我終於找到語言把她帶回來。

林比比鳥/祕密與禁忌
林比比鳥/聯合報
曾有作者想寫人生故事,討論許久後,他說許多事件追本溯源,與家族祕密緊緊相連,然而長輩還在,他想等到即使公開祕密,也傷害不了任何人時再動筆,是以我始終等不到那部作品。當書寫涉及到他人與自我經歷,該如何衡量取捨,每個人心中的尺度都不同。

考慮嚴密的作品因此非常少見,有些就此塵封,倒是常聽到因隱私而起的風波:一樁婚姻各自表述,迥異的兩個版本讓人懷疑他們共同生活過;一群朋友都是作家,誰更有權力書寫共同的經歷,該以對錯好壞作為標準嗎?儘管很多人都認為,書寫帶來療癒,可自我揭露時若也掀開別人隱私,可能得要做好各種心理防震準備。

童年時在副刊上讀到蕭颯一篇長文〈寫給前夫的一封信〉。作者描述發現丈夫外遇,自己從痛苦到釋然的過程,以及對於第三者難解的情緒。我對於文章中裸露的愛恨情仇大為驚訝,那跟我當時讀到的都不一樣。我的惴惴從父母看報後的反應得到確認。爸爸特地喊正在炒菜的媽媽來讀這篇文章,兩人熱烈討論,原來當事人都是影視名人,且這是封預告信,文中的事件大眾並不知道。

多年之後,我重讀那篇文章,卻沒有當時的震撼,或許是因為後來三十年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而當下那個時空,搖晃眾人的是祕密猛然揭開時,夾帶強大情緒的能量波,與之後未知引發的躁動。

陌生人的公開信尚且能讓人銘刻數十年,那麼,如果我們驀然得知熟人的另一面呢?曾聽認識的出版前輩聊到他們年少往事:前公司總編輯在周末的報紙刊了一篇文章,坦然出櫃。他們的對話重現多年前的焦慮,見到總編輯要跟他聊這篇文章嗎?要關心他的性別認同嗎?還是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的激動感染了我,我非常好奇那篇出櫃文到底寫了什麼,可是網路上怎麼找都找不到。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後來我偶然在楊澤主編的《七○年代懺情錄》讀到吳繼文〈記憶﹒邊緣﹒迷路〉一文。

作者平淡自若,瘦筆白描他的青春。他的情史與集體記憶相連,在日本求學時如何成為左翼學運外圍分子,結識日本同性戀人乃至相偕單車環台。當時東亞天翻地覆,日本赤軍綁架人質引發死亡衝突、中國文革、台灣進行新造神運動,他則因信上批評時局,讓母親被調查單位的人言語恐嚇……

□在同婚法通過的今日,當時禁忌的同性情史已無法像激發別人那樣刺激我,真正讓我驚異的是,那個無法忍受左派學運變質,決定回到台灣的年輕人才十六歲。中年的他豁出一切,坦坦亮澄,將青春的祕密寫成一場時代大夢。此刻展讀的我不知不覺也進入數十年前的夢裡,參與了那個時代的壓抑與禁忌。

滿佳/那個從軍的女孩
文/滿佳/聯合報
孩子的身心健全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當年我帶班時,這種感受特別深刻。老師能輔導學生,但對家長就完全使不上力,經常是白忙一場,打擊士氣。

那一屆帶餐飲科升學班,有名技藝班的學生想升學,便轉了進來,但才來不久就發現她與其他同學格格不入,有人嫌她身上老有汗臭味,白襯衫也似乎都沒洗乾淨。我擔心產生霸凌,趕緊找來個別談話。

她一出現我面前,果真白上衣灰僕僕的,頭髮也帶股味道。我直接詢問原因,她低頭小聲回答,全家衣服都交給洗衣機洗,但可能脫水後沒乾透就穿,所以看起來才髒髒的,但真的洗過了。我問,為什麼不等乾了再穿?她搖搖頭,只有一件襯衫,媽媽一直沒幫她再買。

她爸爸開計程車,早出晚歸,負擔家裡全部開銷,整年難得碰上面,有事用寫字條方式與他通訊息。媽媽在工廠上班,下班後沉迷賭博,家務事皆由她下課回家後邊溫書邊做,還得照顧上國中的弟弟和國小的妹妹,實在忙不過來,更別說跟上學校課業。

與她談話時我一再叮囑,有任何需要務必找老師商量,千萬別悶不吭聲錯失支援時機,她紅著眼眶乖巧點頭,看得我好心疼。談話結束,我隨即去總務處買件襯衫,給她時交代上衣另外手洗,把自己收拾整潔,外表對第一印象很重要,她噙著淚水哽咽道謝。

我進一步勉勵她,將家務簡化並教導弟妹幫忙做,既然想升學還是得把功課擺第一位,社會很現實,高學歷才更有可能增加收入,改變家庭的困境。

高三時,軍校來招募志願役軍人,她是班上唯一簽署入伍的,她說爸爸也同意,還說讓國家養無後顧之憂,挺好。我祝福她,決定了就勇敢走下去。統測放榜前夕,我接到她寄來的謝卡,告訴我很適應軍中生活,一切過得順利,請我放心,她會勇敢走下去。

這麼多年過去,至今偶爾會想起這個外表初看不甚討喜的女孩,時間應該會淬鍊她更為成熟。

 
 
 
訊息公告
 
 
 
 
腸胃老是有狀況,卻找不到原因?
您也經常容易有消化不良、脹氣或是便秘、腹瀉等問題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缺乏運動,加上飲食不均衡,腸胃不適成為普遍的問題。若已接受器官檢查,諸如腸胃鏡、腹部超音波等檢查,報告中沒顯著異常狀況,但不舒服症狀仍在,就有可能是功能性的腸胃障礙問題。

讓愛延續:有效遺囑與遺產繼承全攻略
為什麼了解遺囑如此重要?因為,寫遺書「不等於」立遺囑。或許有人認為:「不過就是寫寫一篇文章交代身後事,有什麼困難?」其實,遺囑的學問之所以大,是因為遺囑屬於法律上的「要式行為」,意思是說,只能用某種固定的形式寫成,法律才會承認它的效力。若是不符合要式規定,就不具備強制的法律效力。因此,具備遺囑的觀念及預立遺囑,是非常重要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