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公司合作專案,整個過程順利愉快,唯有一件事始終讓我眉頭緊緊的。某個看起來年紀成謎的男人,一直在我旁邊姊來姊去:「姊,辛苦了!」「姊,多虧有你!」「謝謝冠吟姊耶!」說他看不太出年紀,是因為這兩年大家都戴著口罩,但是,我印象中會叫我姊或是姊姊的,就是家中的小弟小妹。
帶著我最近常常生病的狗孩子有春掛病號,醫院旁邊是一間知名房仲,候診時我在店門玻璃上看張貼的案子,經紀人出來很熱情地介紹,聽得我熱血澎湃了起來,嗯我家應該很好賣!嗯好啊來換房吧!「那姊要不要留個聯絡方式給我,我把資訊傳給姊。」不要,誰是你姊,我瞬間熄火。
有禮的距離感是種美感
為什麼要叫我姊呢?或許有人說是尊稱,但我不覺得尊敬啊。素昧平生的人跟人之間總是有些分際,恰當的距離感是日常所需,就算面對目測明顯比我小上一截的人,我也不會說:「妹,請你過來改一下這篇稿子好嗎?」「這位弟弟,中間那盞燈打太強了喔!」
這幾年大勢當頭的韓劇裡,見面就會核對年紀輩分,歲數小的馬上對大的哥來姊去的稱呼,歐巴、歐膩甚至變成一種韓式風格的代稱,韓式姊姊聯想到韓國美妝跟服飾的作派,但這裡就不是韓國,我就不是你姊啊。又有一說,稱呼哥姊可以拉近距離,但在職場上,如果是晚輩,距離感交由對方來打破比較好,在此之前,禮多人不怪。
在職場上怎麼稱呼最有禮貌,一定是姓氏加上職稱,王董事長、陳經理、楊總監等等。不知道職稱怎麼辦?如果是正式拜訪,就一定要想辦法弄清楚,有名片看名片,拜訪前先上對方公司網站看簡介,如果有突然出現的與會對象,前輩、老師、先問句「請問要怎麼稱呼?」都好過哥啊姊啊。
有一次在活動中碰到以前的長官,離開前他是副總,年紀比較小的同事叫他×先生,跟我堅持說:「他已經不在位子上了,直接稱呼姓氏就可以。」事實上,面對已經離開職場的長官,多半還是使用他最後一個在職場上的職稱來稱呼,這是不成文的習慣,也是一種敬意。除非對方說:「哎呀,叫我名字就可以。」距離感由對方率先打破的話,我們可從善如流,不然,使用職稱是比較好的作法。
過度親暱變得油膩
話說回來,四十五歲的人大部分在心裡會覺得自己是三十七、三十八歲;三十前半的,應該覺得自己還停在二十後半。職場上的時間永遠過得比人生的真實體感還快,日復一日的工作,驀然回首,晚輩已經紛紛出社會了。即使如此,大概沒有多少人會希望自己的年紀被一語道破。姊們哥們總在心裡忖度著,面前這個看起來也不年輕的人,竟敢開口叫我姊/哥,那我看起來到底是幾歲?
精確的表達敬意,可以由稱呼職稱來展現,更可以由舉手投足來表現。如果你真的覺得眼前這個人是職場的前輩,從你跟他講話的態度、語氣、措辭都能表現你的禮貌,不用在年紀上做個分野。心裡沒有尊重,哥跟姊喊起來只是裝熟,徒增油膩的反感。
初到新環境,不必搶開口,與其打開嘴巴,不如打開眼睛,先觀察別人怎麼互動怎麼稱呼,學著用就對了。首要就是把哥跟姊從選項上刪掉,畢竟,除非你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不然,你怎麼知道對方真的比你大上一截?就算你是剛出社會的菜鳥,建議還是「往年輕的方向」叫,永遠不會錯。
很年輕的朋友有時候被我女兒叫「叔叔、阿姨」,總是彆扭地說:「哎呀,叫我哥哥姊姊。」想想,我女兒的哥哥姊姊可是用來稱呼小學生這種等級,你們這些大上兩輪的,真的可以叫哥哥姊姊嗎?以此類推,從你年紀往上推兩輪的射程之內,是不是都不應該稱哥道姊呢?小心謹慎地打招呼,別幫初見面的人,一開口就埋下地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