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opan Deb;呂玉嬋節譯、紐約時報 溫斯頓作品結合了他的喜好:藝術和籃球
藝術家溫斯頓(Tyrrell Winston)經常一面散步,一面尋覓,他找的不是創作靈感,而是創作素材。
在他的作品中,最常見的材料是洩了氣的籃球和菸蒂。他受訪時表示,當他走在街上,他眼中只看到藝術材料。他說,鐵路旁是最容易找到沒人要的籃球的地方。
一九八五年出生的溫斯頓目前住在紐約,他從未接受過正式的藝術課程,但他的作品結合了他的兩項喜好:藝術和籃球。
他說,一顆用過的籃球有它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對每個人有不同的意涵,所以無須用言語形容。他最佳的創作助手是天氣,他不會、也不想去操控它,因為作品的精髓就在於所有不屬於它的元素。
溫斯頓開始使用拾得的物品創作,原因之一是他欠了一大筆學貸,沒有錢購買材料,更重要的是,他不會畫畫,但他想創作,想成為一個藝術家。
對溫斯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是法國的杜象(Marcel Duchamp)和美國的海默(David Hammons),兩位都是「拾藝」(Found Art)作品的先驅,只是他們的作法與溫斯頓不盡相同。杜象是二十世紀初達達主義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反藝術」為目標。海默活躍於二十世紀下半葉,喜以理髮店地板上的頭髮、運動衫和籃球框等材料創作。
在溫斯頓二○一九年作品「別忘了用牙線」中,他在凳子上放了一個老舊的籃球框,直接向杜象致敬,因為杜象在早期的作品中也以自行車輪子做了同樣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