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國際經濟情勢吹逆風 今明年GDP大幅下修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11/30 第549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經濟情勢吹逆風 今明年GDP大幅下修
記者陳素玲、巫其倫/台北報導聯合報

吹逆風 今年經濟成長率3.06%

國際經濟情勢吹起逆風,台灣也無法倖免。主計總處昨天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三點○六,較上次預測下修○點七個百分點;明年經濟成長率則從百分之三點○五下修為百分之二點七五,宣告「保三」無望。主計總處表示,下修今、明年經濟成長率主要問題出在出口值與當初預測落差大,表現不如預期。

主計總處昨也上修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至百分之二點九四,明年隨著原物料價格漲勢趨緩,CPI可望降到百分之一點八六。

儘管主計總處預測台灣明年CPI不會破二,但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天在中研院發表演說時示警,國際機構預測,明年美、歐、英等先進國家通膨雖回降但仍居高,且經濟轉呈微弱成長或小幅衰退,若未來高通膨持續且失業率升高,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恐將陷入「停滯性通膨」泥淖。

人均GDP贏日韓?朱澤民改口

隨著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下修,原本國際貨幣基金(IMF)估算,今年台灣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可望首度超越日本及南韓也可能泡湯。主計長朱澤民上月在立法院答詢說,台灣人均GDP今年應該可以超越日韓,但金額也許沒有IMF預估那麼高。

主計總處昨預測台灣今年人均GDP為三萬二九一四美元,較IMF預測值三萬五五一○美元低,朱澤民面對媒體詢問時也改口說,今年和明年都不一定(超越日韓),要看匯率而定。

朱澤民指出,如果按照PPP(購買力評價),很早就超越,但人均GDP不見得會比南韓高。他說,「是IMF估計會超越,但我們的估計還不一定會如此」;能否超越,匯率影響大。

明年第二季 經濟逐漸回升

至於經濟何時可望回升?主計總處表示,反映在出口主要是需求因素,由於廠商目前正進行庫存調整,朱澤民則說,可以說明年第二季逐漸回升。

主計總處昨天舉行國民所得評審會議,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表示,與八月預測相較,今年民間消費比預測好,民間投資也比較好,這次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主要原因在出口。

由於全球世界貿易減少,經濟成長也下修,因此影響我國出口,其中商品出口第三季下修八十二億美元,第四季減少一三二億美元,累計下修二一四億美元,約影響全年GDP逾一個百分點。

 
楊金龍示警 全球恐陷停滯性通膨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29)日示警,國際機構預測,明(2023)年美、歐、英等先進國家通膨雖回降但仍居高,且經濟轉呈微弱成長或小幅衰退,若未來高通膨持續且失業率升高,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恐將陷入「停滯性通膨」泥沼。

楊金龍昨日赴中研院經濟所60周年所慶,並以「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在會中提及,今年以來美、歐、英等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幅攀升,明年雖可望低於今年,但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加速緊縮,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轉為衰退。

楊金龍分析,主要機構評估主要經濟體明年陷入衰退機率高,尤以歐洲地區衰退風險最大;主要機構評估美、歐、英未來一年陷入衰退機率,分別介於0.48%~96%、60%~96%、75%~80%之間。

楊金龍引述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的說法指出,美國大幅升息,恐引發經濟衰退;但升息過慢,恐使停滯性通膨風險升高。

他強調,經濟衰退屬景氣循環的階段,期間較短,但人口結構老化、所得分配不均、儲蓄過剩等長期結構問題不易解決,在高通膨壓力消退後將持續拖累經濟,經濟體系重回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的長期停滯現象。

楊金龍說,桑默斯認為,美國經濟並沒有可持續的超額需求,未來有可能再度發生長期停滯;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表示,美國發生長期停滯的機率有九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當前美國需求疲弱、經濟放緩,人口老化與移民減少,亦將抑制未來經濟成長,因此當通膨開始回降後,美國仍將進入低成長、低通膨的長期停滯時期。

展望未來,楊金龍表示,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或長期停滯,仍待觀察,台灣是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受國際經濟金融情勢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往往會產生龐大外溢效應,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造成很大衝擊。

延伸閱讀》

楊金龍看明年 通膨、經濟成長恐雙降

 
主計總處:物價指數上調至2.94%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29)日上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到2.94%,連原本期待可望逐次下修的2023年CPI年增率,這次也上修至1.86%。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這是因為新台幣貶值影響。

主計總處統計處處長蔡鈺泰指出,今年CPI上漲2.94%,較上次上修0.02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廠商逐漸反映成本,外食費與房租漲幅擴增,加上國境解封,旅遊相關服務價格欲小不易。不過,預期2023年將隨原物料價格漲勢減緩,漲幅應可降為1.86%,但這次預測卻較上次上修0.14個百分點。

此外,主計總處還發布,預測今年躉售物價指數(WPI)上漲12.51%,也是較上次預測上修0.59個百分點,主因是俄烏戰爭及能源市場干預引發供給面衝擊,國際原物料價格續居高檔,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進一步推升廠商進口成本。

至於2023年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同樣也較上次上修3.83個百分點,預測上漲0.7%。主計總處分析,主因隨全球景氣降溫,終端產品需求放緩,原物料及工業產品價格可望回穩。

主計總處表示,這次參考國際機構預測及近期油價走勢,把今年第4季OPEC油價下修到每桶91美元,較8月預測下修10.3美元,全年每桶100.7美元,較8月預測下修3.4美元。

 
楊金龍看明年 通膨、經濟成長恐雙降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景氣明(2023)年籠罩衰退陰霾,台灣通膨與經濟成長預估值也持續溜滑梯。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29)日暗示,央行9月理監事會時預測明年通膨率為1.88%、經濟成長率為2.9%,但預期今年第4季出口負成長與投資動能趨緩,央行12月理監事會議上很可能「雙降」。

我國央行將於12月15日召開今年第4季理監事會,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不僅無法「保3」,還會離3%大關愈來愈遠。

楊金龍昨天在簡報裡引述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數據指出,明年台灣通膨率、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分別為1.9%、2.2%。

楊金龍昨日表示,央行9月理事會上,著眼全球供應鏈瓶頸逐漸紓解,國際貨運費率走低,原油等原物料價格將回跌,預測明年台灣通膨率為1.88%;另因國際景氣趨緩,制約台灣出口與投資動能,經濟成長率將降為2.9%。

不過,因主要經濟體積極緊縮貨幣政策外溢效應與國際景氣趨緩影響,主計總處已下調經濟成長率預估數,且預期第4季出口負成長與投資動能趨緩,央行將於12月理事會後公布明年經濟成長率、通膨率新的預測值。

由於9月以來,市場「壞」消息多於好消息,市場預期,央行12月公布的通膨與經濟成長預估值,將較9月雙雙下修。

楊金龍強調,影響明年國內通膨走勢的重要因素包括:主要央行貨幣政策、俄烏戰事以及供應鏈瓶頸,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同步緊縮,全球經濟成長面臨下行風險,抑制通膨壓力及民眾通膨預期;另外,俄烏戰事演變、供應鏈瓶頸能否持續紓解,均將影響國際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構成供給面通膨壓力。

 
主計總處:今年GDP成長勉強保3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出口冷風吹,主計總處昨(29)日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3.06%,較8月3.76%預測值,下修0.7個百分點,今年經濟成長勉強「保3」。但預測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2.75%,確定「保3」無望。

主計長朱澤民更改口表示,今、明年台灣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不一定會超車日、韓。

此外,主計總處也示警,美國晶片法案及歐洲類似法案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調整的影響,將是牽動未來經濟情勢發展的主要不確定因素之一。且由於半導體為我國重點產業,值得密切關注。

由於主計總處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06%,台灣今年人均GDP也下修至3萬2,914美元,較IMF預測低。媒體詢問人均GDP仍會超越日韓?朱澤民表示,還不確定,因為匯率影響大,但如果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能維持在31,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

主計總處昨天舉行國民所得評審會議,審議2022年第3季GDP初步統計、2022年第4季及2023年全年經濟預測。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表示,今年商品出口下修214億美元,影響GDP逾1個百分點,是這次下修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的主因。朱澤民也坦言,「都是商品出口的原因」,商品出口確實不好,世界經濟成長低,其他國家需求趨緩,使得我國貿易量減少。

今年初經濟前景一片大好,主計總處還曾在2月上修今年全年GDP預估值,2月24日預估上修為4.42%,但之後急轉直下,5月27日下修至3.91%,8月12日下修至3.76%,昨日則再下修至3.06%。

蔡鈺泰表示,今年上半年出口表現亮麗,但下半年隨各國通膨及升息壓力升高,使得全球終端需求放緩,廠商持續去化庫存,加上中國大陸持續實施清零政策,且大陸不動產價格也在萎縮,影響消費,因此預測第4季商品出口年減3.89%;併計商品與服務,預測第4季實質輸出成長0.05%、下修4.05個百分點,全年輸出成長3.96%、下修1.88個百分點;明年輸出實質成長3.75%、下修1.3個百分點。因此,今、明年經濟成長率下修,關鍵都是出口。

投資部分,前三季投資上修,但第4季投資則下修,蔡鈺泰表示,廠商調整投資計畫,部分可能延至明年,但整體投資步調確實也有放緩,明年投資也比上次調降。

延伸閱讀》

主計總處:物價指數上調至2.94%

 
國際財經要聞
馬斯克:蘋果揚言下架推特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身兼推特和特斯拉執行長的馬斯克28日推文表示,蘋果公司幾乎已停止在推特投放廣告,甚至揚言將推特從蘋果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下架,顯示推特和蘋果可能正醞釀一場戰爭。

馬斯克表示,蘋果就內容審核要求向推特施壓。路透報導說,蘋果未證實有上述行動,但對蘋果來說並非不尋常之舉,因蘋果定期執行其規定,先前曾從App Store下架Gab和Parler這些對言論政策寬鬆的社群平台。

馬斯克推文說:「蘋果公司基本上已經停止在推特上投放廣告。他們討厭美國的言論自由嗎?」他接著還標示點名蘋果執行長庫克的推特帳號,質問「現在是怎麼回事」?他幾分鐘後又推文說:「蘋果可能從應用程式商店下架推特,但不會告訴我們原因」。

如果蘋果決定不再對推特投放廣告,對這家社群平台絕對是一記重擊。根據廣告評估業者Pathmatics的資料,在11月10日至16日期間,蘋果在推特的廣告支出金額估計為13萬1,600美元,低於10月16日至22日期間的22萬800美元。華盛頓郵報援引推特內部文件的資料報導,蘋果是推特今年第1季的頭號廣告客戶,廣告支出達4,800萬美元,占推特當季總營收比重逾4%。

 
IKEA成本減輕 醞釀降價
編譯劉忠勇、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家具品牌宜家家居(IKEA)控股公司Ingka集團正計劃進一步降價,以反映部分進貨成本減輕,一反去年因通膨高漲所實施的漲價趨勢。

這個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在8月底止的會計年度內漲價,以反映上漲的原物料成本以及供應鏈的干擾。但隨庫存增加,供應鏈復原,本年度又可以再度降價。

Ingka集團零售事業負責人翁庫(Tolga Oncu)前往印度途中接受路透訪問,他說:「我們對持續著重在能降價時降價感到樂觀。我對接下來相當樂觀。」

他表示,金屬和海運在內的部分投入成本降低,讓他們可以繼續降價。他說,營運上有爭取效益的機會,讓IKEA可以保持獲利,而降價也能吸引更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

擁有IKEA品牌的Inter IKEA集團表示,投入價格已開始穩定,而部分熱銷商品推出促銷活動和降價,將是吸引手頭拮据消費者的關鍵。高通膨已迫使全球消費者勒緊褲帶,此時各國央行積極升息引發外界擔心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和削弱需求。

翁庫說:「我認為我們的經商模式確實聚焦於降低價格和推出更超值的商品,且這個策略已在此時取得成功。」

 
Fed官員 預期2024降息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決策官員28日強調,將會進一步提高借貸成本以遏制通膨,其中居地位關鍵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說,利率往他兩個月前所預測的更高水準邁進。

威廉斯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後對媒體表示,央行為抗通膨不得不迅速升息,這使得經濟衰退的風險上升。

他說,利率在2023年會上升到略高於他在9月會議時所預測的水準:「勞動市場和經濟的需求比我預期的更強勁,潛在通膨率也更高,這說明政策利率路徑相對於9月略微上升。變化不大,但高了一些」。

威廉斯表示,明年通膨如果像他預期那樣下滑,央行可能需在2024年降息,「到了某一時點就必須降息,這取決於通膨」。

聯準會最鷹派官員之一的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博拉德則表示,他認為「市場略微低估FOMC為遏制非常高的通膨率而更激進升息的可能性」。

博拉德接受MarketWatch和巴隆周刊(Barron's)的網絡直播採訪時重申,聯準會至少要升息到5%-7%的底部,才能達成政策限制性足以遏制通膨的目標。

 
ECB放鷹 暗示再升3碼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警告,升息行動「並未完成」,通膨「仍然還有得走」,暗示12月仍可能再次升息3碼。

歐洲能源躉售價格大幅下降,加上供應鏈瓶頸緩解,使歐元區出現通膨正在減緩的希望;同時美國10月通膨率回降,顯示全球通膨已越過頂峰。但拉加德卻發表悲觀談話,表示「我希望10月通膨已經觸頂,但我擔憂還沒到這個地步」。

一些投資人預料ECB將與美國聯準會(Fed)一樣,12月將升息幅度從3碼縮小為2碼。但拉加德在歐洲議會上表示,ECB尚未準備減緩速度;她表示,「我們必須停止刺激需求」,且銀行資金情況「高度寬鬆」;暗示ECB必須進一步緊縮。

歐元區10月通膨年升率達到10.6%,創歷史新高。路透對經濟學者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預料11月通膨率將小幅回降到10.4%。但拉加德表示,能源躉售價格漲幅仍將繼續「轉嫁」到消費者物價上。

歐洲天然氣價格已經比9月時的頂峰大幅回檔40%;但拉加德指出,這是反映歐洲最近氣候較為溫和,使能源消費量減少,但明年情況可能惡化。她表示,「天然氣期貨價格跌幅並沒有那麼大,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因為價格下跌背後的因素未必能持續」。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示警 明年全球航運動能減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29日表示,由於經濟動盪、俄烏戰爭與疫情的影響削弱貿易前景,明年全球航運活動的動能預料減弱。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全球貨物貿易指標則顯示,全球貿易成長放緩形勢可能持續到2023年。

全球大型投資銀行預期,在經過俄烏戰爭和通膨飆升攪局的一年後,全球經濟成長將在2023年進一步放緩,連帶影響航運,儘管油輪船運費率可能維持高點。全球80%以上的貿易都仰賴航運。

UNCTAD在「2022年海運回顧」報告中表示,預期全球今年海運貿易成長率將放緩至1.4%,2023年維持在這一水準。另外,UNCTAD預期2023年至2027年平均每年成長率為2.1%,較先前30年平均3.3%的成長率減緩。報告指出,「烏克蘭戰爭、疫情持續蔓延、供應鏈仍然吃緊、中國大陸經濟降溫和新冠清零政策,以及通膨和生活成本壓力,都使得海運和物流的復甦面臨風險」。

UNCTAD表示,「物流壅塞將隨著供需面重新平衡而獲得解決」,但同時指出,港口和腹地運輸的罷工風險已經增加。

UNCTAD呼籲對海運供應鏈進行投資,讓港口、船隊與腹地連結能更加做好準備,以因應未來全球危機、氣候變遷與低碳能源轉型。

在此同時,WTO表示,出口下滑、企業信心弱化都對跨國商務前景造成壓力。WTO在28日公布的全球貨物貿易指標降至96.2,低於8月時發布的100,反映對貿易產品的需求降溫,也暗示今年最後幾個月和明年初的貿易成長將放慢。

WTO說,世界商品貿易量成長在今年第2季持續放緩,年增4.7%,比第1季的4.8%降低0.1個百分點。根據WTO的最新預測,今年下半年全球貿易將進一步減慢,平均比去年同期增加約2.4%,明年仍將受抑制,主因是俄烏戰爭、高能源價格、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等幾個震撼。

這個跨國機構表示,貨物貿易指標放緩,也符合WTO在10月5日所做的貿易預測。當時WTO預估,今年商品貿易量將成長3.5%,明年增長1%。若WTO的預測為真,今年下半年的全球貿易平均比去年同期成長約2.4%。

WTO表示,出口訂單、航空貨運和電子零組件指數均走低,而美國汽車產品銷售走強。

 
鐵路勞工醞釀下周罷工 美科技業改用卡車運晶片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隨著美國鐵路勞工最快可能下周發動罷工,DHL全球貨運物流(DHL Global Forwarding)向CNBC表示,供應關鍵半導體晶片的科技公司已開始改為由卡車送貨,以避免任何其他企業為了因應鐵路罷工,也改用卡車送貨,導致卡車供不應求。

DHL全球貨運物流美洲海運部門主管艾里布蘭德說,加州科技公司紛紛改以卡車運送晶片,而現在美國西岸的卡車運能已高於9月鐵路員工首度威脅罷工之時,因為停靠美國西岸港口的貨櫃船減少,「現在有更多卡車和貨櫃聯結車,但不代表卡車數量足以運送所有鐵路貨物」。

美國鐵路勞資爭議原本可能在9月引發罷工,最終達成臨時協議。資方提議,從2020~2024年加薪24%,允許除了現有的假期和帶薪假,還能額外放一次性的帶薪休假。在12個工會中,有八個已經批准,四個拒絕,癥結點在工時安排與帶薪病假。

勞資雙方要在12月9日前化解糾紛,若未達協議,勞工可能發動罷工,資方也可能禁止勞工上班,除非國會介入。但根據聯邦安全措施,鐵路業者會在罷工日之前七天,就開始準備勞工的罷工措施,例如優先運送攸關安全的化學物質與危險物質,因為業者在罷工的96小時前不得運輸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其他貨品運送延誤。

面對超過11.5萬名鐵路勞工最快可能下周發動罷工,美國總統拜登28日呼籲國會介入。根據美國鐵路勞工法,國會能要求勞資雙方接受工會已經投票拒絕的協議,也能下令繼續協商、延後罷工日期一段時間,或把爭議送往外部仲裁者。

拜登敦促國會不要修改協議條件,主張現在沒多少時間重新協商,「鐵路關閉將摧毀經濟,少了鐵路貨運,許多產業將停擺」。

 
要聞
微型電動二輪車 強制掛牌納保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金管會保險局昨天表示,微型電動二輪車納保強制車險今天上路,全台約廿萬輛微型電動二輪車強制於兩年內領照、納保,新車須一次投保三年,三年保費約一三五八元,舊車則視使用期間可投保一年、兩年或三年。民眾若未依規定請領牌照、投保就上路,將被處以一千兩百元至三千六百元罰鍰。

保險局統計,本月廿八日起已有八家產險提前受理民眾紙本投保,截至昨天中午左右,已有六十九件投保,生效日從今天開始。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今天起也會有六家產險開放網路投保,下月還有一家產險開放網路投保。

針對十一月卅日前已使用的微型電動二輪車,有兩年過渡期。林志憲說,微型電動二輪車當初並沒有牌照管理,呼籲使用者在兩年內領照、投保。

 
台幣走升 重返30字頭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股匯市昨(29)日一掃周一(28日)低迷行情,新台幣匯率昨天升值6分,收在30.952元,總成交量為11.175億美元。

大型國銀交易室主管指出,外資昨天匯入至少5億美元,刺激國內股匯走揚,新台幣匯率再度升破31元大關、重返30字頭,不過,央行盤中買進不少美元,主要用意是減緩新台幣匯率的升值速度。

央行總裁楊金龍昨日表示,國際資金移動非常頻繁,情況有如氣候變遷,沒辦法準確預測。氣候變遷是幾天內把全年的雨量都下完、乾旱時又非常乾旱,熱錢也是如此,進來時非常頻繁且集中,幾天內又集中且巨額匯出,管理上非常困難。

展望匯市後市,國銀主管指出,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即將發表談話,市場也緊盯美國周五(12月2日)將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藉此尋找聯準會後續升息路徑的蛛絲馬跡,並為後續市場操作提供指引。匯銀主管預估,新台幣匯率短期內將跟隨消息面波動,近日波動區間約在30.8元至31.2元。

美國聯準會「鷹」霾籠罩全球,受到美國今年暴力升息影響,新台幣匯率全年的高低價差已超過4元,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時期的3.54元,創25年來最大。

 
凱雷將收購爭鮮26%股權
記者黃雅慧、嚴雅芳/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8日公告,麥當勞中國股東、私募基金凱雷集團將收購台灣最大迴轉壽司品牌「爭鮮」26%股份。

綜合陸媒報導,預計本次交易交割後,凱雷和爭鮮創辦人陳氏家族分別持有爭鮮公司26%和74%的股權,並共同控制爭鮮公司。分析認為,爭鮮若順利引進這個新股東,則有望助其加速拓展大陸三、四線城市的市場。

對此,爭鮮昨(29)日證實,確與凱雷有接觸,但雙方目前合約細項內容都還在商議中,包括股權比率等,仍未定案。

爭鮮源自台灣,在包括大陸在內的全球各地均有據點,包括泰國、新加坡、香港等。

據悉,此次有意首度引進外部股東,希望能藉此了解其他市場的可能性;凱雷則是看好爭鮮在台灣和其他亞洲市場的經營實力。

爭鮮成立於1996年,由創辦人陳津秋家族經營,主打新鮮、平價、外帶三項特色經營,第一家店從台北永康街開始,在2006年跨出海外市場。

爭鮮目前在亞洲有594家店,其中台灣仍是最大市場,共有276家店,中國有159家、香港108家、新加坡30家、泰國21家。

品牌方面,爭鮮官網顯示,旗下品牌包括「爭鮮迴轉壽司」、「爭鮮gogo」、「定食8」、「MAGIC TOUCH」、「GO FRESH」等。門市分布於大陸、香港、新加坡和泰國。

在大陸市場方面,以爭鮮迴轉壽司品牌為主,門市分布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成都、廈門等城市。

因爭鮮迴轉壽司用自助方式節省人工費用,依靠平價吸引一批消費者。

此次收購方凱雷,是全球另類資產管理公司,據13f.info統計,凱雷在美國二級市場截至9月底持有股票市值約為31.49億美元,共持有11檔股票/美國存託股份(ADS),其中持倉部位較多為軟體及數據科技公司ZoomInfo Technologies、怪獸充電ADS等。

同時,它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私募股權機構之一,早期布局消費及零售領域,曾參與包括特步、完美日記、怪獸充電等公司。而凱雷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便是在餐飲領域與中信聯手收購麥當勞中國業務。

麥當勞中國成立後,以加速在大陸三四線城市展店訂定五年開4,500家店的計畫。

截至2022年9月30日,麥當勞全球的門市規模為3萬9,980家,其中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門市為4,905家,占比12%。

延伸閱讀》

迴轉壽司爭鮮賣私募基金 平價策略征服中國人餐桌

 
美元投資型保單 買氣滑落
記者齊瑞甄、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台幣貶值,連帶影響美元保單買氣持續滑落。根據金管會昨(29)日公布今年累計至9月底,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約新台幣3,671.4億元,年減18%。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較去年同期衰退幅度最大,今年前九月保費收入僅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4%,單以九月看更僅有1.9億美元,是近四年的次低。

今年前九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總共113.6億美元,年減28%,其中投資型商品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4%,占比約31%,若單以9月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僅1.9億美元,為近四年次低;傳統型商品78.58億美元,年減少3%,占比約69%。

根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辦理美元保單部分,投資型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依序為國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富邦人壽;傳統型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為南山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

人民幣保單部分,亦是衰退。今年前九月人民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2.21億人民幣,年減47%,其中,人民幣投資型商品2.02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減少48%;傳統型商品0.19億人民幣,年衰退32%。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外幣保險商品的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的幣別皆為外幣,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

他提醒,由於匯率變化難以預測,民眾未來領取保險金時有可能因保單計價的外幣貶值,導致為新台幣後產生匯損,民眾購買外幣保險商品前,應審慎評估。

 
壽險業10月翻黑 虧損61億
記者廖珮君、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壽險業實施資產重分類,拉升了淨值卻救不了獲利。據金管會統計,整體壽險業10月底淨值達1兆4,310億元,收復兆元失土,較9月大增6,025億元,但10月單月獲利紅翻黑,稅前轉虧61億元,累計前十月稅前盈餘縮水到2,914億元、年減幅再擴大到22.4%。

業者說,10月淨值回升、獲利卻翻黑,主因前者有資產重分類加持,後者卻因10月美股債市續跌,壽險業被迫實現股債損失、或是實現資本利得空間大舉壓縮下,僅剩10月台幣貶值微薄利多也難以回天。

法人說,11月股債市雖回穩減少股債損失,但台幣卻一改貶勢,單月驟升4%,讓壽險業國外資產從10月匯兌利益轉成匯損,11月壽險業恐難逃續虧損困境。

該法人也說,明年壽險型金控仍有三大難題,一、美國升息腳步仍未緩,股債匯市等資本市場依舊動盪,實現投資利得空間有限,二、台美利差擴大,避險成本仍持續走揚、新錢流入趨緩,三、明年股利減少等基本面逆風問題。

再加上防疫險有效保單須在明年上半年才陸續到期,子產險提存準備金壓力仍在,對壽險型金控獲利仍有一定程度影響,對明年壽險型金控後市看法仍保守。

金管會昨(29)日公布10月產、壽險業獲利、淨值和匯兌利益狀況。壽險業因六家壽險業資產重分類助攻、產險業則因理賠額趨緩,推升10月底整體保險業淨值回升到1兆5,094億元,較上月增加6,041億元,今年前十月淨值減少1兆3,736億元,蒸發腳步已趨緩。

獲利部分,壽險業和產險業則陷入兩樣情。10月壽險業由盈轉虧、稅前虧損61億元,主因是股債收益大降及實現投資虧損所致。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10月底壽險業投資淨收益僅1兆41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05億元或5.5%。

唯一好消息是台幣10月續貶1.45%,帶動壽險業匯兌收益回升,單月匯兌利益80億元,前十月台幣重貶14%、累計匯兌利益達1,024億元,抵銷實現投資虧損及投資收益減少,推升前十月壽險業稅前盈餘2,914億元,雖年減逾二成但仍創歷年同期次高。

產險業10月虧損則縮小到234億元,較上月虧損少了三成,產險業者說,主因是10月底台股回穩、加上理賠潮未再大幅增加,使單月虧損收斂,累計前十月虧損1,33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舉衰退7.25倍。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