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風力發電帶勁 再突破1GW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12/01 第549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風力發電帶勁 再突破1GW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起風了,台灣風力發電發威,據台電統計,台灣陸域及離岸風力發電於昨(30)日凌晨3時20分突破1,023MW(百萬瓦),為台灣風力發電首度穩定突破1GW(10億瓦),上午近6時發電尖峰達到歷史紀錄的1,167.9MW;截至昨18時則穩定均發電在1GW,維持約15小時。

1GW也就是100萬瓩,相當於比核二2號機一部機組(約98萬瓩)的發電量還多。

另外,蔡政府宣示今年底台灣海峽將豎立起200支風機,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目前已建起約180支,最後一個月時間會持續拚。能源局說,目前外商船隊都在港口待命,只要天候合適就會出海建置,許多外籍工程師也犧牲了一年一度的耶誕假期,相當辛苦。

據台電網站,台灣風力發電曾在23日晚間19時50分首次突破1,039MW,但稍縱即逝,只維持了20分鐘就跌回1,000MW以下;昨則穩定維持在1GW以上超過15小時以上,直到晚間約18時10分才跌回997.0MW。

台電表示,隨著離岸風電建置及併網量增加,要穩定突破1GW發電量只是時間問題,23日是因季風增加,所以有史上第一次突破1GW,但隨著季風減緩又掉回來,昨日則是穩定輸出超過半天以上。

台電說,台灣風力發電已具備GW等級的發電量,只要風力允許都有機會穩定發出1GW以上;隨著未來離岸風電建置量持續增加,將會成為風力發電的常態。

陸域風電部分,台電自2001年起積極發展陸域風力,迄今已完成168部風機,架設地點北從新北石門,南至屏東恆春,遍布台灣西部沿海及澎湖、金門離島,總裝置容量共計290MW,目前也積極推動雲林台西、中港二期及彰工四期等陸域風力場址,預計2025年可達370MW。

能源局表示,隨著東北季風到來,離岸風電開發商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歡樂的是已併網的風機,就可滿載發電賺取利潤;哀愁的是還在施工廠商則因海象不佳苦於追趕,更錯失賺錢機會。

 
風場開發商違規 改採記點制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風場開發商心聲,能源局聽到了。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一階段9月選商截止,因條件過於嚴苛,行政契約迄今尚未拍板;經濟部能源局昨(30)日表示,廠商意見已逐漸收斂,能源局也釋出善意,若廠商先前查核點未達標,不會直接開罰,將改採「記點制」,待廠商在最後查核點達標,就可「一筆勾銷」過往查核點過失。

能源局表示,廠商對於先前的查核點並非不能完全接受,主要是希望不要設置太多,也不要把不可歸責開發商的延宕,全交給開發商承擔,這部分都還在討論。

其次,能源局也針對查核點機制釋出善意。能源局說,過去草案是違法查核點未即時改善就開罰,目前則改為朝向違規查核點暫先記下,直到最終查核點,若可以如期、如質達標,前面就可以一筆勾銷。

然而,攸關政府與離岸風電開發商的行政契約遲遲未拍板。能源局起初提出,強制國產化目標及建置進度的廠商把違規期間20%電力以較低價賣給台電,後來因廠商反彈過大又刪除。

後來經濟部於11月又提出設置針對國產化及風場建置提出各階段時間點及產量查核點,若廠商違反查核點又未在三個月內改善,將開出每次3,000萬元的罰金,並可以累計開罰,讓風電開發商在說明會上揚言不簽署行政契約。

 
淨零科技研發 五路並進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研究院昨(30)日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強調以科技推動為核心,建議從發電端減碳,而「創造足夠的零碳電力」更為我國淨零策略的重中之重。

中研院並建議政府應儘速推動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高效太陽光電系統及生質碳匯五項科技,並特別點名「去碳燃氫」具國際市場價值。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特聘研究員陳于高指出,去碳燃氫絕對不只是台灣的需求,開發出來後全球市場還有很多機會。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則表示,所有技術在開發過程中都可向國際輸出,所以雖然在台灣布建,但是眼光是放在國際市場,不只有台灣市場。

中研院昨召開記者會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一直以來中研院會選定國家社會重要議題,邀請院士、專家學者共同研議,這次中研院選定的是全球關注的2050淨零碳排,經過二年研議,完成400頁的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主要從科技角度,進行綜合客觀的研析,並提出各種方案和配套措施。

陳于高指出,2050能源需求將大量電氣化,如何在製造電力用零碳或低碳技術,為此次建議書的重點方向,且須仰賴新科技或目前尚未成熟及廣泛推廣的項目。

陳于高表示,目前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90%來自能源部門,其中又以發電排放為大宗,大於48%。由於電力使用方便、效率高,且未來能源使用將大量以電力供應為主,更增加電力的需求。除了在需求面調節並增加能源效率外,從發電端減碳,最終「創造足夠的零碳電力」為我國淨零策略的重中之重。

 
國際財經要聞
亞股11月漲幅 24年最猛
編譯林奇賢、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亞洲股市11月寫下自1990年代以來最大的月線漲幅,MSCI亞太指數11月上漲14%,主因外資湧入新興市場,表現最佳的是菲律賓證交所指數、台灣加權指數、香港恆生指數。

彭博資訊報導,MSCI亞太指數11月締造1998年來最大單月漲幅,從香港到菲律賓的大盤指數在這段時間都至少創下十年來最大漲幅,例如恆生指數勁揚24%,創1998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菲律賓大盤漲10%,改寫2010年來最佳單月表現。相形下,MSCI AC世界指數同期漲幅不到6%。

亞洲股市掀起如此漲勢的原因是,愈來愈多跡象顯示中國大陸準備鬆綁防疫清零政策,以及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將轉而放慢升息步伐。

有些資產經理人認為,這僅是開始,他們認為亞股優於其他國家的表現,將持續至2023年,扭轉前幾個月落後的表現。

日興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蒙森(Peter Monson)受訪時說:「相對其他新興市場,我們在國家和企業層面的財務都強上許多,制定政策也更加審慎,在幾個關鍵國家也都有正向的結構改革。」

數據顯示,撇除中國大陸,外資本月在新興亞洲淨買進126億美元的股票。其中將近一半的資金流入台灣,因外國投資人在美中緊張情勢降溫之際押注晶片股,包含「股神」巴菲特砸重金買進台積電ADR。台積電(2330)11月大漲25.6%。

交易員也買回一些中國大陸的金融資產,原因先是11月初出現大陸政府計劃讓清零政策退場的傳言,後來則是當局採取的措施,展現鬆綁管制的意圖。一連串幫助房地產業的政策也有利股市。

惠理集團歐洲、中東及非洲(EMBA)事業總經理湯森德表示,「市場信心已出現劇烈變化,大陸決策官員已釋出一系列不一樣的政策支持」。

高盛集團預期中國大陸和南韓股市將會有進一步漲勢,摩根士丹利則預期MSCI中國大陸指數明年將躍漲14%。

 
債券市值 勁增2.8兆美元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債市在11月反彈,市值勁增2.8兆美元,創下歷來單月最大市值增額,此時投資人認為各國央行正逐漸控制住通膨,但這個漲勢能維持多久仍有待觀察。

根據彭博全球整合指數,全球公債與投資級公司債11月的市值為59.2兆美元,較10月底的56.4兆美元大增2.8兆美元,為該指數自1990年代設立以來的最大單月增額。這項指數從9月的熊市中反彈,此前美國通膨降溫程度超出預期,加上聯準會(Fed)暗示可能放慢激進升息步調。

高盛策略師預估,在各國央行持續升息下,近來已縮小差距的美國與歐洲公司債利差,預料在明年第1季擴大,但隨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情勢逐漸明朗,這個利差料將再度縮小。他們預估,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利差將在180個基點見頂,預估明年底降至150個基點。

高盛策略師表示,在2023年「我們預料看見低檔的正向超額報酬,且可能看見總報酬更明顯的改善。」

 
歐元區通膨下降 18月首見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元區11月通膨率下降,為一年半來首度下滑,強化了物價已觸頂的預期,可能使歐洲央行(ECB)在12月減緩升息步調。

歐元區11月通膨率年增10%,比10月的年增率10.6%放緩,也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4%,原因是能源價格和服務成本的升勢趨緩,即便糧食價格加速成長。

ECB官員已強調,是否連三次升息3碼將取決於通膨數據,如今通膨趨緩,可能意味著再次升3碼的機率下降。決策者可能會在11月30日的例行會議上研究這份報告,這是他們在12月15日政策會議前的最後一次會議。

雖然歐元區11月通膨率下滑,不過是單一月份的通膨趨緩,但物價壓力可望減弱的前景,讓ECB鬆了一口氣,在這之前的半年期間,通膨數據屢屢超出經濟學家的預期,令ECB受挫。歐元區的最新數據與美國10月通膨數據呈現的方向一致,美國通膨趨緩,強化聯準會官員考慮放緩升息步伐的觀點。

然而,歐元區通膨數據已連續兩個月保持在二位數,官員本周也試圖警告,外界有可能誤以為最糟糕的情況已過去。ECB總裁拉加德上月28日說,若物價已觸頂會令她感到意外。

ECB副總裁戴金多斯日前也提起所謂的負面震撼,他強調應該關注於通膨的實質進展。彭博資訊分析,他指的應為剔除糧食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膨指數,上月歐元區核心CPI則未出現變化,仍為5%。

貨幣市場目前反映的預期是年底前ECB將升息57個基點。歐洲債券在數據公佈後擴大跌幅,2年期德國公債殖利率上漲6個基點至2.17%。

 
消費者支出比預期強 美上修Q3經濟成長率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政府小幅上修第3季經濟成長率,主因是消費者支出比預期強。

商務部經濟分析局30日公布第二次估計數據顯示,美國第3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為2.9%,增幅優於原先公布的2.6%。經濟學家原以為上季GDP成長率會維持初估值不變。 對照下,之前一連兩季GDP呈現萎縮,包括第2季GDP下滑0.6%。

商務部指出,第3季成長力道比原先估計強勁,「反映消費者支出和非住宅固定投資上修,以及進口降幅比原估值小」。

第3季消費者支出增幅從原估的1.4%上修至1.7%,優於預期。企業投資也大幅上修,增幅從初估的3.7%上調至5.1%。

不過,經濟學家預估第4季經濟成長率可能趨緩至1%。製造業景氣減弱,通膨可能威脅年底購物季買氣,2023年初美國經濟可能陷入「溫和」衰退。

同日公布的「小非農」ADP就業報告顯示,美國11月民間企業增聘員工人數降至近兩年來最少,暗示美國雇主可能已經開始踩煞車。

ADP研究所11月30日公布,美國企業11月增聘12.7萬人,創下2021年1月來最低。ADP首席經濟學家理察森表示:「我們的數據暗示,聯準會(Fed)的政策緊縮正對就業創造和薪資調升造成影響。」

彭博報導指出,這份就業報告顯示美國勞動市場出現降溫跡象,對正在對抗通膨的決策官員來說是樂見的發展。

 
鮑爾演說放鴿 稱可能最快於12月放緩升息腳步
華盛頓3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今天在發表演說時釋出鴿派訊號,指稱聯準會可能最快於12月放緩升息腳步。

法新社報導,鮑爾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演說時表示:「放緩升息腳步的時機可能最快發生於(聯準會)12月會議時。」

鮑爾還提及,聯準會政策效力尚未完全展現出來。他警告,聯準會可能必須維持緊縮政策「一段時間」,以恢復物價穩定。

美國勞工部先前公布數據顯示,國內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7.7%,低於市場預期。由於這是美國通膨壓力可能下降的跡象,市場預期聯準會12月可能只會升息2碼。

 
馬斯克擔憂經濟衰退機率大增 呼籲Fed立刻做這件事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身兼特斯拉和推特執行長的馬斯克30日推文呼籲聯準會(Fed)立刻降息,否則經濟嚴重衰退的機率可能大增。馬斯克認為衰退即將來臨,擔憂Fed降伏通膨的努力可能使情況變更糟。

馬斯克這番話是回覆洛杉磯媒體公司Tesmanian創辦人Vincent Yu的推文,有其他幾人也參與這項討論。

在馬斯克留言後,NorthmanTrader創辦人Sven Henrich推文回覆說,據他觀察,Fed維持超寬鬆政策的時間過長,這是完全誤解通膨,現在Fed將債務結構大幅緊縮至歷來最高水準,但未考慮升息的滯後效應,當他們再次意識到升息造成的傷害,可能為時已晚。馬斯克答說:「一點也沒錯。」

 
要聞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 經濟日報拿下四獎項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備受新聞界矚目的「111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昨(30)日舉行頒獎典禮,經濟日報今年總計獲得四座獎項,其中經濟日報資深記者邱金蘭以「樂透防疫保單夢碎 」獲得平面及網路(文字)即時報導獎特優,另外深度內容中心以「失智者的金融危機 」, 獲得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專題報導獎優勝。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今年邁入第17屆,本次總計129件參賽作品,經過激烈競爭只有41件作品獲獎。參賽作品議題多元,飲食類新聞參賽比例最高,議題包括食品添加物、廣告不實等;另外,疫情消費新聞,包括疫情下網購詐騙,網路閱聽權益保障,以及防疫保單等話題,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出席頒獎 。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共伴產生愈來愈多的失智人口,經濟日報資深記者邱金蘭 、仝澤蓉、徐珮君與林安妮,以「失智者的金融危機」專題,深入挖掘金融現場的失智者困境,舉凡重複臨櫃領錢、忘了如何操作ATM,甚至遭到金融剝削,讓生活陷入困境。

另外,疫情之下,台灣掀起防疫保單風暴,從搶買、停售、續保到理賠,爭議不斷的現象,甚至許多在國外工作的人回不了家,進而衍生出金融糾紛,邱金蘭以「樂透防疫保單夢碎 」獲得平面及網路(文字)即時報導獎特優;邱金蘭和何佩儒還以「被偷走的人生」、「理專A錢追追追」獲得平面及網路(文字)即時新聞獎佳作。

 
2023經濟關鍵字大預測/張傳章挑「冷」 張建一選「機」
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舉辦2023經濟關鍵字大預測票選活動,中經院院長張傳章選「冷」,台經院院長張建一選「機」。

張傳章表示,選擇「冷」,是預期2023年全球景氣前景冷,經濟發展趨緩、衰退。

張建一表示,選「機」,是因為當前情勢對對全球而言可以是契機、轉機,亦可能是危機,就看人類的智慧如何在這個字上面擺上另一個字了。

一字探未來,大獎送給你」,歡迎讀者共同來投票,選出心目中的2023經濟關鍵字。

詳情請見官網:https://money.udn.com/keywords/2023/

 
500張壽險保單 宣告利率調升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反映美國升息、金管會調升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及防範保單報酬率不如存款的解約潮,南山、富邦、國泰、新光、台灣、元大等多家壽險公司今(1)日將調升宣告利率,美元最高升幅0.15個百分點、新台幣最高0.1個百分點,受惠保單超過500張。

中國人壽雖然沒有調整宣告利率,卻用更霹靂的手段搶市。中壽準備用宣告利率3.6%的鑽美金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取代該公司熱銷的美元躉繳商品美添鑽,今日正式開賣,3.6%宣告利率料將「一問世就奪冠」。

鑽美金未演先轟動,近日已成國內各壽險公司商品部門主管關注焦點,以持有滿七年計算,鑽美金的IRR(平均每年複利率)有2.92%,比絕大多數美元利變保單的IRR都高,也有機會與目前介於1.3%至3.5%的美元一般存款牌告利率較勁。

觀察本次調整,富邦、國泰、新光、元大都偏向大幅加碼美元保單,多家最高升幅都到0.15個百分點,新光人壽更是只調升美元與澳幣保單,新台幣則是維持不變。

0.15個百分點是什麼概念?大型壽險公司商品部門主管表示,以利變壽險為例,假設保單價值準備金100萬美元,宣告利率調升0.15個百分點,增值回饋分享金或增加回饋金,一年可多出1,500美元。

增值回饋分享金或增加回饋金,為保單價值準備金乘上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的差額,被視為利變保單的紅利,壽險公司會用增額繳清保額、抵繳應繳保費、現金給付、儲存生息等方式回饋給要保人。

南山人壽是國內利變商品的領導品牌,今日將大舉調升新台幣與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升幅介於0.05到0.1個百分點,受惠保單超過200張,為該公司今年來最大規模調升。美元現售最高將從3.35%增至3.4%,新台幣將從2.1%增至2.15%或2.2%。

南山雖然新台幣與美元都升,但與台灣人壽一樣,本次升息重點在新台幣保單,尤其是躉繳型(稱台躉)。新台幣大幅貶值,美元保單難賣,南山瞄準台躉出擊,12月3日會有新保單,持有滿七年,保單IRR可有1.6%以上,有本錢與新台幣存款牌告利率互別苗頭。

 
永豐金看美元 區間震盪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 (Fed)主席鮑爾發表演說前,永豐金控(2890)最新報告認為,長期而言,美國11月CPI通膨變數仍大,不能排除美國聯準會(Fed)再次上調終端利率預期的可能性,且歐元、日圓基本面仍然偏空,因此料美元反轉的時機還未到,短線仍將維持區間震盪。

美國通膨高峰雖已度過,但永豐金認為,通膨能否降回2%仍然是未知數,例如根據Mastercard SpendingPulse 資料顯示,在零售商積極促銷下,美國黑色星期五銷售暢旺,扣除汽車的零售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2%,其中實體門市銷售成長12%、電商銷售成長14%。

實務面上,永豐金認為仍有三大利空要面對。第一,就業市場實質放緩前,核心通膨壓力難消退,為避免再次誤判情勢導致通膨變得根深柢固,Fed鷹派基調不會輕易轉向,且縮表持續向市場抽水,這是資金面的利空。

第二,貨幣政策並非精密的手術刀,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存在時滯性,Fed 過度緊縮的風險非常高,美債利差已經預告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將陷衰退,企業獲利展望恐遭進一步下修,這是基本面的利空。

第三,當前總經環境日新月異,除了通膨、升息、景氣外,還有俄烏戰爭、歐洲能源、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這是信心面的利空。

 
裕日車元旦漲價 上調4.5%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裕隆集團旗下裕日車(裕隆日產)(2227)昨(30)日宣布,旗下多款國產、進口車將於明年元月正式漲價,漲幅上看4.5%。這是繼和泰車之後,今年以來第三家漲價的國產車廠,業界憂心,這波汽車漲價潮恐延續到明年。

裕日車表示,汽車因受原物料、運輸成本大幅增加與匯率影響等因素,導致造車成本提高,面臨價格調漲的壓力,自2023年1月1日起,NISSAN將正式調整國產車KICKS、ALL NEW SENTRA與進口車ALTIMA 2023年式建議售價,漲價區間為1.5萬至6萬元。

前此和泰車已在今年9月宣布漲價規畫,近期又說明年統統要漲。此外,11月間,代理韓國現代汽車的大廠三陽工業,已經悄悄調漲旗下車款售價。裕日車漲價後,裕隆集團旗下的中華車也說,還在考慮中,可能局部漲價。這顯示,中華車也不排除跟進。

和泰車在今年9月宣布,要調漲五款缺車嚴重、交期長車款的新車售價,漲幅2~7%;三陽代理的現代汽車11月全車系(除了IONQ5之外)調漲售價1~4%。

和泰車上周又說,除了已經調漲的五款車以外,其餘車款也將全面調漲。裕日車此時宣布明年元旦三款主力車款將調漲,漲幅2~4.5%,這波汽車漲價潮恐怕勢不可擋。

裕日車表示,自2021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NISSAN受到國際原物料上漲、運輸成本增加及匯率影響等因素,整體造車成本提高,為體恤消費者購車需求,NISSAN長期以來皆自行吸收上漲成本壓力。

和泰車指出,今年以來,車用原物料缺料情形相當嚴重,鋼材、晶片、電池等重要零組件成本從源頭就不斷上漲,再加上人力成本、運輸物流、海運價格等費用堆疊,使得造車整體成本大幅攀升,日本原廠與總代理已無法吸收多重變數及壓力;雖和泰仍在盡力向原廠爭取,但朝漲價方向應不會改變,建議想買車的顧客不要再猶豫。

至於漲價的時程,一般車廠會選擇在新舊年式切換或是新車改款的時間調整,以減少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衝擊,不過今年成本上漲幅度過大,車廠紛紛採取全車系的調漲方式因應。

業界預估,除了已經調漲的車款之外,由於裕日車將在明年元旦啟動漲價計畫,和泰車尚未表態漲價的車款,也可能在元旦一起加入漲價行列。

 
國銀不動產放款比 下滑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10月底統計,僅剩五家銀行不動產放款比率落在逾28%警戒區中,連續三個月都未見超過29%者,整體國銀不動產放款比率更較上月大降了0.29個百分點到26.63%,下探近三年低點,顯示銀行持續從不動產市場抽回資金。

金管會昨(30)日公布10月底房貸、建融及不動產限額30%等數據。10月國銀房貸餘額(含催收款)9兆2,221億元,年增再降到7.51%的26個月新低,建融餘額3兆4,203億元,年增略升到11.15%,合計房貸與建融餘額12兆6,424億元、年增8.47%,成長力道是27個月低點。

銀行主管說,國銀不動產放款比率走低、逾28%警戒水位家數更一路下探,有兩大原因,一、10月股債市仍不穩、各銀行淨值危機未除,自然持續嚴控高耗資本的不動產放款,二、10月台幣續貶,美元存款增加(計算分母增加),也讓比率走低。

依《銀行法》第72-2條,銀行辦房貸、建融及商辦等不動產放款總額(分子),以總存款加金融債總額(分母)30%為限,市場視為「不動產放款天條」;各銀行內部多以28%為警戒水位,超過者就會拉高房貸利率、砍成數因應。

以銀行法第72-2條計算不動產放款的最大範圍來看,10月底銀行不動產放款餘額13.3兆元、月增500萬元與8月民俗月相當,年增8.12%,增速連三月下滑,顯示銀行承作不動產放款已趨緩。

10月全體銀行不動產放款占銀行總存款和金融債餘額比率也降到26.63%,是2020年來近三年低點。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10月年增比上月增加,有兩大主因,一、年底到了傳統購屋旺季,建商促銷,二、受限央行18個月開工政策,建商須有推動工程進度,動工就會撥放新貸款,使土建融貸款年增走升。

但林志吉強調,若長期來看,建融年增率從去年一月年增16.77%高峰,過去20多個月來已逐步下滑,即便增速放緩、但下降趨勢未變,銀行對不動產放款趨緩態勢仍沒有改變。

 
Gogoro搶市 騎進菲律賓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電動機車大廠Gogoro進軍中國大陸、印度與印尼市場後,昨(30)日宣布與菲律賓最大電信網路公司Globe Telecom旗下917Ventures企業創投,以及菲律賓Ayala Corporation集團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以電動車輛取代傳統燃油車輛,提供菲律賓物流業「最後一哩」的解決方案。

Gogoro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表示,在菲律賓能源部及貿易暨工業部支持下,將在馬尼拉導入Gogoro的電池交換系統,啟動智慧交通新時代。藉由與Globe Telecom、917Ventures和Ayala集團的合作,將大幅提升管理車隊與物流配送的效率。

Gogoro將能源管理系統複製到海外市場,目前已進軍大陸市場,印度與印尼則與合作夥伴規劃進行中,此次進入菲律賓市場,可望使Gogoro的能源管理系統更具規模經濟,有利Gogoro的長期獲利。

此次合作將在馬尼拉展開智慧電動機車和Gogoro電池交換系統先期試點計畫,Gogoro智慧電動機車GoStation電池交換站預計2023年第1季啟動。至於Gogoro是提供後台管理或是運具,合作方式相關細節還在討論階段。

917Ventures總經理Vince Yamat表示,期待Gogoro快速便利的電池交換技術,除讓騎士在幾秒鐘內補足能源,更能幫助消除民眾尋找充電停車位的焦慮,鼓勵更多人選擇電動化運具。

菲律賓能源部能源管理局長Patrick Aquino強調,台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美食外送外買車輛使用Gogoro電池交換系統,Gogoro移動解決方案可望成為馬尼拉大都會區等人口密集區域及商圈的最佳選項。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Gogoro近十年來在台灣打造創新營運模式,成為台灣電動機車市場市占率最高的領導品牌,引領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與轉型,政府樂見Gogoro把台灣成功經驗帶到菲律賓。

 
微型二輪車納管 兩家受惠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微型電動二輪車新制昨(30)日上路,目前僅中華車(2204)與光陽生產,一年有近10萬輛的市場需求,兩大廠商可望受惠。由於微型電動二輪車價格具競爭力,可望成為台灣電動機車市場成長的全新動能,加速推動台灣2030年電動機車市占達35%的目標。

中華eMOVING為微型電動二輪車的主要生產廠商,鎖定新商機並加碼推優惠,企圖搶占微型電動二輪車的大餅。

新法強制掛牌納管,必須戴安全帽,也不得載人。因應新法上路,中華車即日起在eMOVING全台經銷據點推出一站式諮詢服務。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