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防疫在家,停課不停學,媽媽也跟著當起助教。周五綜合課,閱讀繪本三選一,其中有本《鱷魚愛上長頸鹿:搬過來,搬過去》,我心想這套神書,當年多少媽媽含淚推薦,遂與女兒一同打開故事。話說鱷魚與長頸鹿相戀後,兩人打算住在一起。然而,鱷魚的家對長頸鹿來說太窄、長頸鹿的家對鱷魚而言太大,為了遷就彼此,非但住得不舒服,甚至連對方的面也見不著。幸好,他們靈機一動,打造出泳池新家,只要窩在水裡,鱷魚的眼睛便能平視長頸鹿,長頸鹿也能見到鱷魚的微笑,在適合雙方的空間裡,再也沒有人需要委屈。
當然,我明白故事所傳達的:人在面對歧異時,不能單純做自己、也非毫無自我,而是帶著愛和同理,協調出雙贏方案。只是在閱讀過程中,女兒無心提及的那句:「也許他們真的不適合在一起。」意外引發我的思考。
曾看過一個觀點:每段關係絕對需要「調適」,卻不能一直停在「磨合」。調適指的是生活習慣的修正,磨合則是價值觀的衝撞。事實上,生而為人在這世間,必定有些根深蒂固的底線,平日分開來看,並未存在誰對誰錯,可一旦「在一起」,迥異的信念開始相互踩踏,無論對哪一方的人都是種殘忍。
偏偏繪本的角色告訴我們:「兩個人只要有心,沒有克服不了的事情。」此說立意雖好,但鱷魚興許有難以退讓的原則,長頸鹿可能有非此不可的執著,卻為要取得共識,在交鋒間消磨了情感。
尤有甚者,還會摻雜錯謬的價值觀、抑或操弄情緒勒索手段,讓整段關係變得更具傷害性。面對這樣的情況,若仍堅持蓋出新家,而非學會辨別是否離場,反倒會落入「一切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我不夠努力」的罪咎感,忘記去心疼早已受傷的自己。
愛是好事、有心是好事、奮鬥到底亦是好事,但並非所有的人都理應為之拚搏,也不是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有辦法走到最後。教導孩子同理心之餘,或許也該提醒他們:有時候,適時放棄並沒有錯。畢竟,學會正確的告別,也是種成熟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