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栗國中推閱讀,邀請老師擔任說書人到各班介紹好書。圖/苗栗國中提供 | | | 今日說書人:黎宣竺(苗栗國中老師) 你爬過樹嗎?「越爬越高,樹枝變得越細,風一吹,整個世界都搖搖晃晃的……樹枝上的遠眺讓我的視野變得更寬廣,在樹枝上隨風搖擺讓我變得平靜、專注、敏銳」。理查.洛夫在《失去山林的孩子》舉自己為例,說明爬樹的影響。這段話讓我想起小時候藉著爬樹,認識了每一棵樹的結構,訓練手腳協調,以及如何讓自己玩得安全。 現代的孩子很少有機會這樣玩,所以常聽到孩子抱怨生活無聊、體力不夠、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等。只喜歡待在室內滑手機、看電腦,讓身心侷限在小小的框中。《失去山林的孩子》第二部就談到「在自然中玩耍的孩子,有較佳的運動適能,也不容易焦慮、發怒、憂鬱……是自然的『利他能』」。 理論+實例 自然影響身心 這本書共分7部23章,談兒童與自然的新關係,談為什麼年輕人需要自然,書中告訴讀者:失去山林的孩子心靈變化、自然如何修復現代孩子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如何與山林重逢。這本書以理論夾雜實例,讓讀者明白「自然連結人類的生理與心理」。 洛夫也舉出瑞典研究結果「每天都在戶外玩耍的孩子,可以減少注意力缺失症狀」,所以年輕人是需要自然的。我曾經帶過全班1/5學生有過動症的班級,進行閱讀活動總是有些困難,但是苗栗國中擁有三台疊翠、群樹環繞、蟲鳴鳥叫的優美景色,我經常帶這個班坐在校園角落一起閱讀。學生在自然氛圍下,情緒由亢奮漸漸平靜,進而安靜地看書。一周有幾次與自然相處,慢慢就提升學習效果。 若遠離自然 心就會變僵硬 美國洛卡塔族酋長說「人一旦遠離自然,心就會變僵硬」。現在孩子被允許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最大原因就是父母恐懼孩子受到傷害。這種現象讓孩子對人、對物、對環境產生疏離,缺乏自信。這本書提供了父母如何「面對恐懼的智慧」,家長如何帶孩子親近自然,讓孩子面對所處的山、海、動植物,去培養「發現危險」的能力,「警覺、解決危險」的能力。書中也告訴青少年如何與自然玩、感受自然、尊敬自然。 提體驗教育 多與自然互動 而學校教育該如何讓孩子與自然產生連結,作者提出「體驗教育」。他舉芬蘭為例,芬蘭倡導環境教育,把大量課堂時間花在自然環境與周邊社區,注重孩子與環境的互動。在第五部「叢林黑板」中則針對老師設計「戶外教育」課程,提供一些想法和做法。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代人生活比以前更忙,情感更疏離,對自然與環境更漠視。因此人類的身體與心靈產生很多莫名的病。在我工作、家庭忙碌產生焦慮煩悶時,總會想起幼時在外婆家山上的溪流玩耍,聽著潺潺的流水聲,看著在溪床上跳舞的河烏,頓時洗滌自己的心靈。書中理論適合大人閱讀,書中實例、故事適合孩子閱讀,如謬爾所說「我又康復了,我從山裡涼爽的風和清澈的水中甦醒」。這本書關心自然、關心教育、關心兒童發展與環境教育,學生、家長、老師都很適合閱讀。 他們這麼做╱老師來說書 閱讀不偏食 苗栗國中107學年起參加中央大學身教式閱讀計畫(MssR),每周一、三兩天晨讀,讀好書也閱《好讀》,師生共享閱讀樂趣。為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苗中另成立教師說書人社團,班導定時聚會,分享所讀的書報,再回到各自班上與學生聊書。校方另安排時段邀請老師替各班介紹好書,鼓勵學生認識多元題材,減少閱讀偏食,充實寫作內涵。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