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今年首出訪 習近平擬本月訪馬越柬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01 第606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今年首出訪 習近平擬本月訪馬越柬
大陸持續推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強化獎懲
改革派代表 胡耀邦之子胡德華病逝
夏立言、蕭旭岑訪陸 籲加強交流
長和賣港口 港媒:北京可祭國安法
研發太燒錢 華為去年獲利銳減28%
訪問量衝高 DeepSeek超越ChatGPT
長和賣港口 恐牽涉國安法
共軍宣布對台軍演 組織艦機多向抵近台島

兩岸新聞
今年首出訪 習近平擬本月訪馬越柬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香港南華早報昨天引述外交消息人士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四月出訪東南亞三國,包含馬來西亞、越南及柬埔寨,這是習近平今年首次外事訪問。

報導分析,在東南亞對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感到憂慮,及美中競爭升高的背景下,北京正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可信任和負責任的地區夥伴,加快深化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與此同時,外界對於美國對該地區承諾的擔憂也加劇,特別是川普似乎對其歷史上的盟友和夥伴關係的價值提出質疑。

消息人士指,習近平可能在四月中旬啟程,並計畫在馬來西亞停留三天。另有消息人士說,習近平此次訪問大馬,將以他去年十一月在北京與馬來西亞首相安華的富有成效的會晤為基礎,此次訪問肯定有利於促進中馬雙邊關係。當時,習近平稱中馬是好朋友、好夥伴。

習近平去年未曾到訪東南亞國家,他上一次東南亞之行是二○二三年十二月,對越南進行國是訪問。再前一年,他曾前往印尼峇里島參加二十國集團峰會,並前往泰國進行正式訪問,同時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峰會。報導指,北京與東南亞國家建立了牢固的貿易關係,但同時也與多個國家就南海主權發生爭端。

這也是習近平時隔十二年再度訪問馬來西亞。大馬是今年東協輪值主席國,吉隆坡與北京關係熱絡,一直在尋求北京的投資,兩國去年的雙邊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大馬首相安華自二○二二年上任以來已三次訪問大陸,他今年二月曾表示,馬來西亞預計在未來兩個月內接待習近平,習將率領龐大的商業代表團赴大馬開拓商機,也將為大馬帶來更多的貿易機會。

越南是大陸在東協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大陸第五大貿易夥伴。儘管中越長期存在南海主權爭端,但兩國關係依然緊密。越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蘇林去年八月上任後隨即首訪大陸。柬埔寨則與大陸擁有多項「一帶一路」倡議大型基建工程。

川普今年一月就任以後,大陸與周邊亞洲國家互動轉趨緊密。上個月,大陸與日韓分別舉行了外長會及經貿部長會議,後者是時隔五年多來首次舉行,三方同意擴大經貿領域合作、加速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FTA)談判,以促進區域和全球貿易。日本共同社亦稱,大陸領導層正設想以朝鮮半島無核化強化與日韓的合作,因為在川普「孤立主義」形勢下,北京認為出現了向日韓靠近的戰略機遇。

   
大陸持續推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強化獎懲
上海31日電/中央社
中國推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在房地產市場等領域將增設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列入名單者,在申請政府資金、公務員遴選、股票債券發行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或禁止。

新華社今天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1日發布「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深化政務信用建設、加強經營主體信用建設、加快社會組織信用建設、有序推進自然人信用建設、全面強化司法執法體系信用建設。

根據「意見」,政府及其部門在公共資源交易、招商引資、涉企收費等領域出現失信行為的,將納入信用紀錄,限制其申請各類財政性資金和項目。在經營主體方面,將加強國有企業信用狀況披露。

在自然人方面,「意見」要求加快推進法律、金融、會計、審計、醫療、教育、家政、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平台經濟等領域從業人員和取得國家職業資格人員等重點職業人群的信用管理制度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可以展開「自然人信用評價」,作為提供激勵政策的參考。

在強化對守信行為的激勵方面,為守信主體在公共服務中提供便利或優惠、包括融資更便利。借助平台企業的大數據資源,為守信主體提供市場化、社會化激勵。

而在失信懲戒方面,對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在申請政府資金、享受稅收優惠、參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股票債券發行、公務員錄用遴選調任聘任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或禁止。在房地產市場、網際網路、人力資源市場、能源中長期合約領域增設嚴重失信主體名單。

此外,還將推進「信用報告」深度應用,推動在市場准入、行政審批、政府採購、招商引資、資格審核等公共管理領域充分使用信用報告。大力培育信用服務市場,探索發展聚焦細分領域的企業徵信機構。

「意見」指出,要統籌做好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建立健全示範區評價機制。持續展開城市信用監測。

中國國務院曾在2014年發布通知,計劃在2020年全面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官方宣稱,這項建設旨在提升中國社會的「信用水準」與「誠信意識」。

   
改革派代表 胡耀邦之子胡德華病逝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港媒報導,中共已故總書記胡耀邦三子、北京政論月刊「炎黃春秋」雜誌社前副社長胡德華三月卅日在北京病逝,享壽七十七歲。

綜合明報等港媒報導,胡德華是湖南瀏陽人,生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是胡耀邦三子。胡德華一九八六年開始從事科學研究,曾任大陸中科院軟體中心負責人。一九九四年組建北京泰利特科技公司,從事金融、銀行和辦公室等軟體系統的開發。

胡德華曾任「炎黃春秋」副社長,被認為是中國大陸「改革派」主要人物之一。胡德華二○一三年五月在江西井岡山受訪表示,改革需要大智慧、大氣魄、大胸懷、大慈悲,不能躺在三十年前的改革成果上睡大覺,而是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開拓思路。

胡德華曾與李銳、杜導正等自由派元老關係密切,對體制提出批評。二○一六年以敢言著稱的「炎黃春秋」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接管後宣布停刊。該刊管理層遭當局整頓。

炎黃春秋前總編輯徐慶全在社交媒體留言:「驚悉胡德華兄去世!難以置信,不勝悲痛。特發一組我拍的照片,以誌紀念!德華兄,一路走好!」

胡耀邦被視為中共開明改革派人物,一九八七年被指責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胡耀邦去世,引發大批民眾懷念與抗議運動,最終導致六四天安門事件。

二○一五年,中共黨媒曾將胡耀邦誕辰一百周年列為當年重要紀念日,引起關注。不過,胡德華當時回應指,胡耀邦當年被指錯誤的作為,上了中共中央文件,現在(當局)透過網上文章來稱許,不能算是平反;如果當局真有意為胡耀邦平反,就應以中共中央的高度,透過正式文件發表,才是真正的反省。

   
夏立言、蕭旭岑訪陸 籲加強交流
特派記者陳政錄/鄭州報導/聯合報
台海情勢升高之際,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近日接連赴陸訪問。夏立言昨在河南出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時表示,將繼續加強交流,因為對兩岸有很大的好處。蕭旭岑則說,兩岸連結是政治力切不斷的。

夏立言一行於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四日赴陸訪問,主要行程涵蓋河南、江蘇兩地,在參訪洛陽、鄭州,並在前日會見河南省委書記劉寧後,昨在河南鄭州新鄭出席乙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這是藍營高層今年首次訪問大陸。

陸方昨未安排公開受訪,夏立言簡短對台灣媒體表示,「我們繼續加強交流,大家都是炎黃子孫。繼續交流當然對兩岸有很大的好處」。

與夏立言同行的還有國民黨大陸部主任林祖嘉、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夏立言還將轉赴江蘇,預計四月二日在徐州會見「國台辦領導」,並於四月三日赴南京中山陵拜謁。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府、大陸國台辦等共同主辦,陸方與港、澳、台、僑代表逾五百人出席大典,陸方官員有大陸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雪克來提.扎克爾,河南省委書記劉寧、海協會長張志軍,台方除夏立言一行,還有大陸全國台企聯總會長李政宏、廈門台協會長韓螢煥等台商代表與會。

此外,預計今日在山東出席孔子文化春會祭孔活動的蕭旭岑,昨率卅位「大九學堂」學員登泰山。蕭旭岑在泰山頂的碧霞祠,許願兩岸和平,兩岸人民平安幸福。

帶台灣學生登泰山,蕭旭岑說,一方面體驗「登泰山而小天下」,另方面也感受濃厚的兩岸宗教交流氣氛,強調從文化、宗教來看,兩岸的連結是政治力切不斷的。

就賴清德總統宣布國安十七條限縮兩岸交流,大陸全國台企聯總會長李政宏昨受訪指,希望民進黨能懸崖勒馬,因為全面禁止兩岸交流是不切實際,兩岸經濟互相依存、互補,合作方能創造最大利益。

   
長和賣港口 港媒:北京可祭國安法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長和)出售港口掀起風波,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表示將依法進行反壟斷審查。香港大公報昨持續發文並引述專家稱,審查不僅依據反壟斷法,還可結合國家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評估港口系統資料安全風險,防範「地緣政治博弈」對航運的潛在威脅。

長和原定四月二日與美國貝萊德為首的財團簽署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協議,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三月廿八日表示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同日傳出長和已推遲簽約。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昨稱「注意到有關報導」,並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

大公報昨引述反壟斷領域專家、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苟博程解讀,這項審查符合大陸反壟斷法的域外管轄原則,根據該法第二條,境外壟斷行為若對中國大陸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中方有權管轄。

苟博程又稱,此次長和交易雖涉及境外港口,但可能透過國際航運鏈條影響中國船公司營運成本及供應鏈安全,因此符合域外適用。他並稱,審查不僅依據反壟斷法,還可結合國家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評估港口系統資料安全風險,防範地緣政治博弈對航運的潛在威脅。

大陸港澳辦昨再度轉載大公報文章,強調「大義面前無小事,長和應三思」。內容引述香港政商界人士說法,指長和交易「非一般買賣」。長和股價昨日開盤一度重挫百分之四點五,收盤跌幅收窄至百分之三點一。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摩根大通表示,因地緣政治影響不斷上升,對長和延遲潛在交易並不感到意外。大陸當局可能從反壟斷法或從國家安全方面出手阻止交易。

   
研發太燒錢 華為去年獲利銳減28%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科技巨頭華為昨天發布二○二四年年度報告指出,二○二四年實現全年銷售收入八六二一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百分之二十二;由於研發費用按年增百分之九、銷售和管理費用按年增約百分之十一,導致華為二○二四年淨利潤(獲利)按年跌百分之二十八至六二六億元。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華為二○二四年研發投入達一七九七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點八,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一兆二四九○億元。收入方面,「華為雲」去年實現銷售收入六八八億元,按年成長逾百分之二十四,海外公有雲收入成長超過百分之五十,昇騰AI雲服務實現六倍成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在AI領域,華為雲發布AI-Native雲基礎設施架構CloudMatrix,為大模型訓練和推理提供高效、長穩、可靠的澎湃AI算力。盤古大模型在政務、工業、金融三個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並位居醫療、藥物、氣象及汽車四個領導者象限,領跑中國大陸行業大模型市場。

就市場區域分布,中國大陸是其最大市場,占比達百分之七十一,其次是歐洲、中東和非洲,占比為百分之十七,亞太與北美地區占比分別為百分之五與百分之四。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二○二四年經營結果符合預期。她指二○二五年,華為將進一步把「以質取勝」落實到各項管理制度和業務活動中,堅持質量目標牽引,不斷提升質量競爭力。同時,華為將持續做強根生態,秉持開放、協作、利他的理念,圍繞鴻蒙、鯤鵬、昇騰、雲計算等業務,面向生態夥伴開放平台能力,向開發者持續提供好用易用的工具和產品,加速生態繁榮,共促產業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近期對外發債融資,據上海清算所官網披露,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別於三月十八日及三月二十四日發布了兩期超短期融資券,分別融資四十億元,共融資八十億元。發行利率分別為百分之一點七六與百分之一點七。

   
訪問量衝高 DeepSeek超越ChatGPT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人工智慧(AI)分析平台「aitools.xyz」最新報告顯示,DeepSeek(深度求索)旗下大模型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AI工具,每月新增網站訪問量已超美國Open AI的ChatGPT。單就2月來看,其訪問量約5.25億次,超過ChatGPT的5億次。

界面新聞報導,「aitools.xyz」報告數據指出,從整個AI產業來看,2月全球AI工具總訪問量達120.5億次,吸引30.6億獨立訪客與各類AI工具互動。雖然DeepSeek在新增訪問量上實現超越,DeepSeek在2月市占率從2.34%增為6.58%。不過,目前DeepSeek位居第三,僅次ChatGPT和Canva後,二者分占43.16%和8.27%。

同時,數據還顯示,單計聊天機器人市場,DeepSeek的總訪問量達到近7.93億次,獨立用戶約1.37億,在聊天機器人市場中占據12.12%的份額,排名第二。

   
長和賣港口 恐牽涉國安法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長和)出售港口掀起風波,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表示將依法進行反壟斷審查。香港大公報昨(31)日持續發文並引述專家稱,審查不僅依據反壟斷法,還可結合國家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評估港口系統資料安全風險,防範「地緣政治博弈」對航運的潛在威脅。

長和原定4月2日與美國貝萊德為首的財團簽署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協議,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3月28日表示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同日傳出長和已推遲簽約。

   
共軍宣布對台軍演 組織艦機多向抵近台島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聯合報
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1日上午7時30分宣布表示,4月1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位台島周邊組織艦機多向抵近台島,重點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

施毅稱,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嚴重警告和有力遏制,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必要行動。

東部戰區並發布此次軍演主題海報「進逼」,海報上共軍機艦包圍台灣,海報下方還寫著「『台獨』作妖 引火燒身」。

   
波蘭波茲南大教堂島漫遊記
大教堂島位於瓦爾塔河和塞比納河支流之間的區域,為波茲南最早的開發的地區,9世紀就有人居住,歷史較為悠久。這個區域因為教堂特別多而出名,有很多主教神父和信徒聚集,在綠地裡建造的教堂彷彿來自另一個安靜的世界,磚紅色的房頂是這些建築的特徵。

如何有效問問題?
在職場中,包括學習、工作和人際溝通等,問問題是一項重要的能力。然而,許多人提問缺乏技巧,因此往往最後得不到正確答案。所以,如何問問題才有效率,成為一門重要的課題。以下羅列幾個要點,讓你提問時更有效率,工作更為順暢,人際關係更為圓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中年後開始有點不良】不良中年/我的陰暗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01 第5891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中年後開始有點不良】不良中年/我的陰暗面
【記憶藏寶圖】書福/謝謝你禮讓救護車
【青春名人堂】李奕萱/被「遺照」環繞的爺爺,輕快哼唱〈莫莉□瑪儂〉
 
 
 
心情札記
 
【中年後開始有點不良】不良中年/我的陰暗面
文/不良中年/聯合報
我的陰暗面。圖/王嗚咪

終於刺下第一個刺青的時候,我已經三十五歲了。

有些人說中年危機,是第二個青春期,對於現有的生活想要反叛與逃走,得重新省視自己的身體與心靈,再次建立自我認同,但三十五歲的中年危機好像也太早了,分不清楚究竟是遲遲未結束的青春期,或者是走歪的不良中年。

國中青春期的時候,確實曾有朋友問,要不要一起去刺青,一群男生穿改過的制服褲子,頂著長度不合標準的頭髮,想像著小小的叛逆。但作為高中大學讀了十年第一志願的模範好學生,我終究沒有踏出那一步,一直到畢業後工作一陣子,忽然又有了刺青的念頭。剛開始是對著鏡子貼刺青貼紙,或者到夜市攤位選圖,彩繪暫時性的圖案,維持一兩個星期。真正下定決心是新冠疫情襲來那年,在醫院工作的自己,忽然強烈感覺到人只能活一次,如果有想做的事情,就算聽起來那麼荒唐,我也要嘗試一次。

愈接近完成,痛覺也愈來愈強烈

刺青並不如我本來的想像,拿著顏料裝在針筒裡,一點一點注射至皮下,其實針頭是實心的,幾支細針排列成束狀或排狀,馬達驅動針尖反覆戳入皮膚,刺青師用針割出直線傷口,或者刷出一排排小點,顏料從針口順著這些微小的傷口,一點一滴滲入皮膚內,再擦去表面多餘的顏料。

入針也有許多講究,伸出針頭的長度、下針的頻率跟師傅移動手部速度的配合、入針的角度,都會影響針刺的深度跟密度,刺得太淺,傷口復元後顏料都隨表皮脫落會嚴重掉色;刺得太深,傷口可能會滲血且與顏料混合,若過深達皮下脂肪層,過一陣子顏色容易暈開,甚至造成突起的肥厚性疤痕,刺青師的經驗與手感確實很重要,歷經十幾次刺青經驗後,甚至我自己也可以根據疼痛的程度,初步判斷目前的入針深度,如果只是輕微搔刮的感覺,表示太表淺了,幾周會掉色變淡,需要再次補色。

有些人或許能享受幾個小時反覆針刺疼痛的過程,但我其實不行,內心暗自叫苦,雖然刺青師都說我很耐痛,因為肋骨、側腰這些號稱高度敏感的位置,我都忍過去了,過程裡一路咬唇咬到破皮流血,輪流用力捏自己的另一隻手臂或大腿,希望轉移、混淆神經的疼痛訊號。

愈接近完成,痛覺也愈來愈強烈,一來因為在已有損傷的皮膚上再次下針入色,二來人的忍耐確實是有極限的。刺青的最後一部分通常是在高光位置加上白色顏料,看似只有黑灰顏色的刺青,點綴部分的白可以加強對比,讓視覺效果更好,但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點白是最痛的步驟。原因有各種說法,顏料顆粒跟濃稠度、先前的皮損等,總之刺白色最後的半小時真的總是痛到懷疑人生,我甚至試過偷偷先吃止痛藥,卻也幾乎沒有效果,依然萬分煎熬。

細胞吞噬了侵入的黑點,水洗不去

刺完第一天,第二天,傷口還痛,不太敢去摸,拉扯到的時候像輕微跌倒擦傷的破皮處,表皮布著細小的千瘡百孔等待癒合。

待將近一周之後,傷口結痂極癢,癢到忍不住用指甲去掐,但被叮嚀絕不可以抓,隔著衣服,只好用指尖沿著圖案的邊緣繞圈戳來戳去,一隻手終日不時在背上爬走,以深觸覺甚至痛感暫時壓抑搔癢感覺。總是說:傷口癢,代表快好了,但復元時常比傷害本身更漫長,更需要意志力和等待。

洗澡時一次一次輕柔洗去殘留黑色的痂皮,某一天忽然發現,傷口摸起來已經變成光滑平整的,不再有凹凸或皮屑。那一刻才確定,顏料多數已經穩定地駐留在真皮層,真正成為永遠與我肉身共存的一部份,水洗不去,刀割不走,我的細胞已認命吞噬了那些侵入的黑點,任其浸潤沉澱不再反抗。

據說這是馬克吐溫的名言:每個人都像月亮,總有一個陰暗面從來不讓人看見。我的背、我的側腰、我的大腿,與我的左手臂,都爬行著黑色的線條,籠罩著灰色的霧,成為了我隱蔽從不示人的幽暗面,長年以衣物遮掩,是我不想輕易給你看的另一面,社群網站上的照片沒有,日常生活也不露出。

不給別人看見的刺青,還有意義嗎?像保守一個背德的小祕密,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又暗自期待哪天被發現的刺激;雖然我的夢想是把左手臂整隻包滿刺青圖案,但始終還沒做好心理準備,他人的目光,或許比刺青的針還尖銳螫人,偏見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比墨水顏色更黑更深。

每個圖案都有我的故事,從有形或無形的傷口到癒合的旅程,但我還沒有想跟其他人分享,也還不想解釋。

【記憶藏寶圖】書福/謝謝你禮讓救護車
文/書福/聯合報
多年前的一個傍晚,母親發病,意識不清地被抬上救護車。由於車廂位置不夠,我被安排在副駕駛座上。

平日忙著加班,只有在母親重病時才趕回老家,我除了自責、愧疚、後悔,剩下的就是奢求──我還有好多話要對她說,我希望母親不要那麼早離開我。

救護車行駛在市區的下班時間,我曉得跑嬴死神的機率渺茫,但仍貪心地盼望母親能夠及時趕到醫院,早幾分鐘也好,不,幾秒鐘也行,我想聽她再次數落我,再一次碎碎念……

這時,前面的汽車、貨車、摩托車,一輛接著一輛向左向右地讓開,眼前赫然出現一條沒有阻礙的車道,救護車得以全力急駛。我激動得流下眼淚,在心中不停道謝。

那次的賽跑,因為有大家的禮讓,我們跑贏了死神,讓母親又身強體壯地念我好幾年,讓我有機會陪在母親身邊,減少好多好多的後悔。

事隔多年,我依然銘記那一晚,雖然我不認識那些駕駛,但我由衷感謝。

【青春名人堂】李奕萱/被「遺照」環繞的爺爺,輕快哼唱〈莫莉□瑪儂〉
李奕萱/聯合報
前陣子朋友要去愛爾蘭都柏林,聽聞我去過,便請我推薦景點。我在地圖上數著餐廳、博物館,忽然看到「莫莉﹒瑪儂」(Molly Malone)雕像,就說:「你可以找莫莉!」朋友回:「是那個會被襲胸的嗎?」啊,對,就像華爾街金牛的蛋蛋,莫莉的胸部也被認為「摸了有好運」,誇張到當地居民曾出面呼籲「不要非禮雕像」。

這位莫莉來自有名的愛爾蘭民謠,旋律輕快,講述一名女性魚販推著推車,辛勤叫賣鳥蛤、淡菜:「Alive, alive, oh.」(活的噢!)很多人認為她是十七世紀都柏林職業婦女的縮影,白天賣海產,晚上可能還要從事性交易——這樣的忙碌與辛苦,或許解釋了為什麼在兩段歌詞後,莫莉的人生急轉直下:「她死於高燒,沒有人能救她。」之後,莫莉的鬼魂繼續推著推車,走過大街小巷,喊著:「活的噢!」

第一次聽這首歌,我被莫莉的結局嚇得措手不及,明明前兩段還充滿活力,怎麼毫無預警就死了?而且歌曲從頭到尾都相當歡快,絲毫沒有轉為輓歌的跡象。後來,聽了愈來愈多愛爾蘭民謠,才漸漸發現這就是愛爾蘭風格吧!音樂悠揚動聽,但歌詞輕則離家流浪、戀人落跑,重則病死、戰死、一輩子苦等無果,黑暗得要命。

愛爾蘭的歷史也確實充滿黑暗:侵略、饑荒、內戰,大量人民遠走他鄉,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愛爾蘭人的足跡。背負這種沉重的歷史,有些人可能會因此對世界悲觀,但愛爾蘭人卻有種獨特的幽默感,自嘲也嘲諷強權,句句精妙,笑中帶痛,就像〈莫莉﹒瑪儂〉一曲,輕鬆的外皮,沉重的內裡,理直氣壯並存。

不過,讓我真正對〈莫莉﹒瑪儂〉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在愛爾蘭,而是在北愛爾蘭的德里(Derry,或稱Londonderry)。北愛爾蘭的悲慘命運是愛爾蘭歷史的延伸,併入英國後,天主教(共和派,偏向愛爾蘭)、新教(保皇派,偏向英國)衝突不斷。在英國政府統治下,天主教徒長期承受不平等待遇,工作、居住權均受壓迫,被軍警濫捕亦是家常便飯。反抗力量日益增長,又幾度遭到英軍暴力鎮壓,在近八成人口都屬天主教的德里,傷害尤其嚴重,1972年的「Bloody Sunday」(流血星期天),高達十四名示威人士被英軍當場射殺(其中一位是四個月後傷重過世)。

後續抗爭裡,最震撼國際的莫過於1981年的絕食抗議。為了反對英國取消「政治犯」地位(類似戰俘,不必穿監獄制服或參與勞動),眾多共和派囚犯開始絕食,其中最有名的是博比﹒桑茲(Bobby Sands),他在絕食期間當選為下議院議員,頗得民意支持。然而時任英國首相為「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她始終拒絕讓步,最後絕食者包含桑茲,共有十人死亡。

德里有個私人博物館,小巧空間裡,地板到天花板都放滿絕食者的照片、信件、遺物,許多信件絮叨叮囑家務,並請家人不要擔心,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在做對的事」。資訊與悲傷高度飽和的展間內,管理員是一位白髮爺爺,他親切招呼我們後,一邊整理黑白照片,一邊哼唱〈莫莉﹒瑪儂〉:「Alive, alive, oh.」(alive形容海鮮是「活的」,若延伸至人,則可譯為「活著」。)

那一刻我全身起雞皮疙瘩,死亡與生命,哀悼與歡唱,同時存在,如此理所當然,也如此讓人喘不過氣。

 
 
 
訊息公告
 
 
 
 
波蘭波茲南大教堂島漫遊記
大教堂島位於瓦爾塔河和塞比納河支流之間的區域,為波茲南最早的開發的地區,9世紀就有人居住,歷史較為悠久。這個區域因為教堂特別多而出名,有很多主教神父和信徒聚集,在綠地裡建造的教堂彷彿來自另一個安靜的世界,磚紅色的房頂是這些建築的特徵。

如何有效問問題?
在職場中,包括學習、工作和人際溝通等,問問題是一項重要的能力。然而,許多人提問缺乏技巧,因此往往最後得不到正確答案。所以,如何問問題才有效率,成為一門重要的課題。以下羅列幾個要點,讓你提問時更有效率,工作更為順暢,人際關係更為圓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