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心嚮往成功的人生
早安,親愛的。
一早起來,先伸伸懶腰。拉開窗簾,讓充滿希望的晨曦探頭進來。是呀,每天都不忘提醒自己,「今天,又是充滿希望,奮力前進的一天喔!」
打開電腦,習慣先瀏覽一下行事曆。咦,今天的行事曆一片空白,居然沒有任何安排?
「難道,大家都忘了我嗎?」
「難道,我的積極努力還不夠嗎?」
「還是,我根本就是跟不上時代!天呀,我已經被時代拋得好遠好遠嗎?」一連串的問題,像跑馬燈般不停的來回快轉快轉。
「眼前烤好的吐司到底要塗什麼醬呢?」我問自己。
此刻,怎麼連這個問題都變得如此重要,變得如此難以回答?「草莓、巧克力,」或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什麼都不該加吧?這個聲音突然穿腦,向我大叫了起來。
坐在金黃似春陽的吐司前面,我居然一點胃口也沒有。
離開了Google日曆的我,好像和這個世界斷了聯繫,原來全世界最孤獨的人,就是我。
其實,一天不出門,甚至餓死在家裡,應該也不會有人知曉吧。我在這世界到底有多麼重要,到底有多麼漂泊?如果我不設法填滿Google日曆,為自己的人生寫滿計畫,設定目標,我的人生到頭來會不會像Google日曆一片空白?
總是忙著積極創造屬於人生的新猷,努力的向前奔跑,以達成目標作為成功的定義。當人生來到沒有辦法事先計畫的諸多真相時,人生該怎麼面對Google日曆的一片空白呢?
Google日曆提醒了我,是不是連金黃吐司要塗上什麼口味,都必須事先規畫呢?時間本身的模樣究竟是什麼?是一格一格等待填滿的超大型櫥櫃?還是自由自在的潺潺溪流?
塗了離手邊最近的巧克力和草莓果醬,將兩片潔白鬆軟的吐司放進口裡。一口一口慢慢咀嚼,享受麵包柔軟細緻的質地。腦中不時跳出許多歷史人物,在自己的取捨間選擇主宰自我的人。他們知道嗎?當時下了決定,來到人生的蠻荒之地時,那些不可預期的下一步,他們是如何安然以對呢?
2. 想起你,陶淵明
安靜無聲的行事曆,周一的清晨,我想起了連種個豆子都不成功的陶淵明。陶淵明可是從汲汲營營的官場人生徹底登出,還給自己一個不需要登錄公文,更不需要記載行事曆的自在人生。
陶淵明生於動亂頻仍的東晉時期,來自官宦家庭,東晉大司馬陶侃是他的曾祖父,父親、祖父皆為郡守。自曾祖父、祖父及父親,個個都在東晉為臣,但陶淵明自己一生未曾擔任高官,受王羲之和兒子王凝之提拔而短暫地當過江州祭酒,後擔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又在叔叔陶夔協助下當上彭澤縣令。只因不喜當時的政治生態,做了大約八十天就辭職歸故里,終生不再出仕。
好好的彭澤令不做,只是為了不願意讓自己穿上正式禮服,好迎接自己瞧不起的高官,就這麼瀟灑任性地離開升官體制的軌道。連當初說服自己任官的理由都不在乎,就這麼瀟灑轉了人生的路,義無反顧地從頭來過。那看在青年陶淵明眼裡,究竟會怎麼想呢?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
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當幾許?未知止泊處。
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晉□陶淵明□〈雜詩〉)
誰沒有年少,陶淵明也是。為了成就自己,我們走人生一遭,於是總在尋尋覓覓的路上,此路不通便改行彼路。走在蠻荒之地,是自己年輕思遠遊的生命,也是眼底未竟未知的前途。然而什麼是年輕的生命,就是願意懷抱猛志走下去,相信滿眼的荒蕪,終將因為自己的鍥而不捨而成豐盈之地。此為陶淵明〈雜詩〉第五首,由首句的「憶我少壯時」,可知詩人當時的生命已步入為中晚年。詩人在詩中,一層一層看似冷靜的自我回顧。剖析來時路其實並不容易,如果時間沒有在生命中粹煉成智慧,回首處多是悔恨。陶淵明回顧年輕的自己,記憶裡是對前途充滿自信且意氣風發,「無樂自欣豫」,即使沒什麼特別開心的事,也覺得心情愉快和樂;及待年歲稍漸成熟之後,「猛志逸四海」,一心只想帶著自己展翅高飛,飛去陌生遙遠的地方實踐夢想;最終隨著年事漸高,曾經的雄心壯志也慢慢淡去,由不得自己,「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也許是體力漸衰,也許是世事多磨,本該高興的時候,往往不再如以往高興,反而莫名感到憂慮,「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詩人感受到自己身體的狀況一日不如一日,「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
年輕時從不曾也不必擔憂的時間,此刻全成了內心的煩擾。於是詩人這麼形容他所感覺到的時間:「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時間呀,你就像是順著山間溪流速速挺進的小舟,一刻也不能為我停駐。此生未竟的路究竟還能有多長?何處才是我人生小舟的停泊點?「前途當幾許?未知止泊處。」連詩人自己都只有提問,沒有答案。當時間感,從模模糊糊變成歷歷在目時,不由得令人心生畏懼。「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每每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已所剩無幾時,想到總不由得害怕驚醒。
陶淵明的曾祖陶侃就曾經說道:「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此時年逾半百的詩人面對時間的驚懼,珍惜寸陰的態度究竟是什麼呢?
是更加積極的入世,將未竟的雄心壯志一一實踐,以不負少年呢?還是留給自己一個更真實、更完整的自己,停駐在生命最初的「無樂自欣豫」呢?
我已經忘記那生命最初的、沒來由的歡愉了。想當時的陶淵明也是吧。
如果不放下滿滿的行事曆與人情包袱,如何回到最初的自己,好好地聆聽自己的生命呼喚呢?
3. 來到花蓮吉安鄉慶修院
初春時分,我帶著一本書,陶淵明,我們來到花蓮吉安鄉慶修院。
只要一提及花蓮,你會想到什麼?一望無際的海,高聳驚異的山,還是綿延到海角天涯的旅人行跡?旅人來到花蓮,多是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想到這裡尋得一方淨土,求得日常生活裡所不易遇到的寧靜與緩慢。
在花蓮鄉間,就是安靜的走著,山水為伴,最多的言語就是腳步與風聲的彼此呼喚。
今天我來到花蓮,帶著陶淵明,來到吉安鄉。這是一處離花蓮市區不遠,卻是充滿著異國風情的大地。陶淵明,寫了〈歸去來辭〉後,也是帶著自己重新來到一處生命的荒蕪之地。
坐在前往花蓮的火車上,車剛過大里,龜山島遙遙相迎。翻閱〈歸去來辭〉,映入眼簾的正是打動吾心的第一段: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陶淵明寫下的第一句,其實也是對那個繼續困倦無感的自己大聲呼告的話語,「你呀你,回家去吧!」這麼急欲說服自己,眼看心靈的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呢?如果還要繼續讓可貴的心志受可憐的身軀所支配,何必感到失意而獨自悲傷呢?既然已經覺悟到已經逝去的再也無法挽回,就要覺悟,知曉未來的日子還可以把握機會好好追求;昔日所迷失的路途真的還不算太遠,當下的覺悟才是對的,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
讀到「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火車即將進入大溪車站,眼前的龜山島依然不疾不徐跟隨我的視線。想陶淵明當時下定決心割捨什麼,留住什麼的時候,身心一定也是像眼前的龜山島,在一片起伏不定的汪洋裡,依然安閒篤定,輕盈自在。乘著船興然回家的詩人,向不遠的遠方輕輕地飛馳而去,清風陣陣飄來,吹拂著詩人的衣襟。久未回家的記憶,顯然必須重新置入新檔案。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線,遺憾天還未亮,清晨的天色還這麼朦朧,家人可能還在甜美的夢鄉。終於看到了簡陋的家門,詩人興奮地跑上前去,僮僕們高興地相迎,久違的孩子們在門口等候著。不知何時,庭前的小路竟如此的荒蕪,唯有松樹和菊花依然依時生長著。孩子們跟前跟後的隨著詩人進入屋內,可喜的是罈子裡居然裝滿了酒,拿起酒壺酒杯,詩人就暢快的喝了起來。僅僅是看著庭院裡的樹木,就感到如此愉快,彷彿回到無所求卻依然快活的年少時光。
我放下書本,也讓自己倚著火車的節奏,靜靜隨著前行的路吐納呼吸。看著窗外的自己,在車窗底顯得舒適安穩。(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