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顧蕙倩/開往花蓮慶修院的慢車(上)

聯副電子報
【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你是自然科學知識的愛好者嗎?你是否對週遭充滿了好奇?【科博電子報】歡迎你一同來發掘大自然的奧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1/03 第721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顧蕙倩/開往花蓮慶修院的慢車(上)
幾米/空氣朋友
【慢慢讀,詩】陳柏煜/魔點
【諾獎遺珠】熊宗慧/瘟疫的時節,文學的慰藉——生物學專業的作家烏利茨卡婭

  人文薈萃

顧蕙倩/開往花蓮慶修院的慢車(上)
顧蕙倩/聯合報

1. 一心嚮往成功的人生

早安,親愛的。

一早起來,先伸伸懶腰。拉開窗簾,讓充滿希望的晨曦探頭進來。是呀,每天都不忘提醒自己,「今天,又是充滿希望,奮力前進的一天喔!」

打開電腦,習慣先瀏覽一下行事曆。咦,今天的行事曆一片空白,居然沒有任何安排?

「難道,大家都忘了我嗎?」

「難道,我的積極努力還不夠嗎?」

「還是,我根本就是跟不上時代!天呀,我已經被時代拋得好遠好遠嗎?」一連串的問題,像跑馬燈般不停的來回快轉快轉。

「眼前烤好的吐司到底要塗什麼醬呢?」我問自己。

此刻,怎麼連這個問題都變得如此重要,變得如此難以回答?「草莓、巧克力,」或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什麼都不該加吧?這個聲音突然穿腦,向我大叫了起來。

坐在金黃似春陽的吐司前面,我居然一點胃口也沒有。

離開了Google日曆的我,好像和這個世界斷了聯繫,原來全世界最孤獨的人,就是我。

其實,一天不出門,甚至餓死在家裡,應該也不會有人知曉吧。我在這世界到底有多麼重要,到底有多麼漂泊?如果我不設法填滿Google日曆,為自己的人生寫滿計畫,設定目標,我的人生到頭來會不會像Google日曆一片空白?

總是忙著積極創造屬於人生的新猷,努力的向前奔跑,以達成目標作為成功的定義。當人生來到沒有辦法事先計畫的諸多真相時,人生該怎麼面對Google日曆的一片空白呢?

Google日曆提醒了我,是不是連金黃吐司要塗上什麼口味,都必須事先規畫呢?時間本身的模樣究竟是什麼?是一格一格等待填滿的超大型櫥櫃?還是自由自在的潺潺溪流?

塗了離手邊最近的巧克力和草莓果醬,將兩片潔白鬆軟的吐司放進口裡。一口一口慢慢咀嚼,享受麵包柔軟細緻的質地。腦中不時跳出許多歷史人物,在自己的取捨間選擇主宰自我的人。他們知道嗎?當時下了決定,來到人生的蠻荒之地時,那些不可預期的下一步,他們是如何安然以對呢?

2. 想起你,陶淵明

安靜無聲的行事曆,周一的清晨,我想起了連種個豆子都不成功的陶淵明。陶淵明可是從汲汲營營的官場人生徹底登出,還給自己一個不需要登錄公文,更不需要記載行事曆的自在人生。

陶淵明生於動亂頻仍的東晉時期,來自官宦家庭,東晉大司馬陶侃是他的曾祖父,父親、祖父皆為郡守。自曾祖父、祖父及父親,個個都在東晉為臣,但陶淵明自己一生未曾擔任高官,受王羲之和兒子王凝之提拔而短暫地當過江州祭酒,後擔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又在叔叔陶夔協助下當上彭澤縣令。只因不喜當時的政治生態,做了大約八十天就辭職歸故里,終生不再出仕。

好好的彭澤令不做,只是為了不願意讓自己穿上正式禮服,好迎接自己瞧不起的高官,就這麼瀟灑任性地離開升官體制的軌道。連當初說服自己任官的理由都不在乎,就這麼瀟灑轉了人生的路,義無反顧地從頭來過。那看在青年陶淵明眼裡,究竟會怎麼想呢?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

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當幾許?未知止泊處。

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晉□陶淵明□〈雜詩〉)


誰沒有年少,陶淵明也是。為了成就自己,我們走人生一遭,於是總在尋尋覓覓的路上,此路不通便改行彼路。走在蠻荒之地,是自己年輕思遠遊的生命,也是眼底未竟未知的前途。然而什麼是年輕的生命,就是願意懷抱猛志走下去,相信滿眼的荒蕪,終將因為自己的鍥而不捨而成豐盈之地。此為陶淵明〈雜詩〉第五首,由首句的「憶我少壯時」,可知詩人當時的生命已步入為中晚年。詩人在詩中,一層一層看似冷靜的自我回顧。剖析來時路其實並不容易,如果時間沒有在生命中粹煉成智慧,回首處多是悔恨。陶淵明回顧年輕的自己,記憶裡是對前途充滿自信且意氣風發,「無樂自欣豫」,即使沒什麼特別開心的事,也覺得心情愉快和樂;及待年歲稍漸成熟之後,「猛志逸四海」,一心只想帶著自己展翅高飛,飛去陌生遙遠的地方實踐夢想;最終隨著年事漸高,曾經的雄心壯志也慢慢淡去,由不得自己,「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也許是體力漸衰,也許是世事多磨,本該高興的時候,往往不再如以往高興,反而莫名感到憂慮,「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詩人感受到自己身體的狀況一日不如一日,「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

年輕時從不曾也不必擔憂的時間,此刻全成了內心的煩擾。於是詩人這麼形容他所感覺到的時間:「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時間呀,你就像是順著山間溪流速速挺進的小舟,一刻也不能為我停駐。此生未竟的路究竟還能有多長?何處才是我人生小舟的停泊點?「前途當幾許?未知止泊處。」連詩人自己都只有提問,沒有答案。當時間感,從模模糊糊變成歷歷在目時,不由得令人心生畏懼。「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每每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已所剩無幾時,想到總不由得害怕驚醒。

陶淵明的曾祖陶侃就曾經說道:「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此時年逾半百的詩人面對時間的驚懼,珍惜寸陰的態度究竟是什麼呢?

是更加積極的入世,將未竟的雄心壯志一一實踐,以不負少年呢?還是留給自己一個更真實、更完整的自己,停駐在生命最初的「無樂自欣豫」呢?

我已經忘記那生命最初的、沒來由的歡愉了。想當時的陶淵明也是吧。

如果不放下滿滿的行事曆與人情包袱,如何回到最初的自己,好好地聆聽自己的生命呼喚呢?

3. 來到花蓮吉安鄉慶修院

初春時分,我帶著一本書,陶淵明,我們來到花蓮吉安鄉慶修院。

只要一提及花蓮,你會想到什麼?一望無際的海,高聳驚異的山,還是綿延到海角天涯的旅人行跡?旅人來到花蓮,多是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想到這裡尋得一方淨土,求得日常生活裡所不易遇到的寧靜與緩慢。

在花蓮鄉間,就是安靜的走著,山水為伴,最多的言語就是腳步與風聲的彼此呼喚。

今天我來到花蓮,帶著陶淵明,來到吉安鄉。這是一處離花蓮市區不遠,卻是充滿著異國風情的大地。陶淵明,寫了〈歸去來辭〉後,也是帶著自己重新來到一處生命的荒蕪之地。

坐在前往花蓮的火車上,車剛過大里,龜山島遙遙相迎。翻閱〈歸去來辭〉,映入眼簾的正是打動吾心的第一段: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陶淵明寫下的第一句,其實也是對那個繼續困倦無感的自己大聲呼告的話語,「你呀你,回家去吧!」這麼急欲說服自己,眼看心靈的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呢?如果還要繼續讓可貴的心志受可憐的身軀所支配,何必感到失意而獨自悲傷呢?既然已經覺悟到已經逝去的再也無法挽回,就要覺悟,知曉未來的日子還可以把握機會好好追求;昔日所迷失的路途真的還不算太遠,當下的覺悟才是對的,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

讀到「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火車即將進入大溪車站,眼前的龜山島依然不疾不徐跟隨我的視線。想陶淵明當時下定決心割捨什麼,留住什麼的時候,身心一定也是像眼前的龜山島,在一片起伏不定的汪洋裡,依然安閒篤定,輕盈自在。乘著船興然回家的詩人,向不遠的遠方輕輕地飛馳而去,清風陣陣飄來,吹拂著詩人的衣襟。久未回家的記憶,顯然必須重新置入新檔案。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線,遺憾天還未亮,清晨的天色還這麼朦朧,家人可能還在甜美的夢鄉。終於看到了簡陋的家門,詩人興奮地跑上前去,僮僕們高興地相迎,久違的孩子們在門口等候著。不知何時,庭前的小路竟如此的荒蕪,唯有松樹和菊花依然依時生長著。孩子們跟前跟後的隨著詩人進入屋內,可喜的是罈子裡居然裝滿了酒,拿起酒壺酒杯,詩人就暢快的喝了起來。僅僅是看著庭院裡的樹木,就感到如此愉快,彷彿回到無所求卻依然快活的年少時光。

我放下書本,也讓自己倚著火車的節奏,靜靜隨著前行的路吐納呼吸。看著窗外的自己,在車窗底顯得舒適安穩。(上)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圖/幾米

【慢慢讀,詩】陳柏煜/魔點
陳柏煜/聯合報
他的小房子與田野,他的狗,他自己與他的鄉愁

收納在荒廢的大教堂中。在巴黎,國家自然史博物館裡

有座動物園正展示神祕生物:破的吸音棉、打翻牛奶、

雜貨店會賣的某種膠狀玩具。

孩子為之瘋狂,領隊的安德烈.戈爾恰科夫不為所動。

「什麼東西擁有七百二十種性別,沒有四肢、

翅膀卻能移動,切成兩半,兩分鐘便能自癒?」

斯芬克斯站在玻璃箱上驕傲地問。「是詩,」

安德烈說。詩是一種「魔點」。

斯芬克斯因而羞愧撞壞了博物館的天花板。

孩子們圍住養在玻璃箱裡的詩。

當然,是的——

「牠討厭鹽,即使鹽後有食物,也不會立刻穿過去。」

「把牠放在迷宮中,牠會學習並找到最佳路徑。」

「兩個魔點放在一起,」安德烈以護持一支蠟燭的口吻說。

「學習過的一方會把知識傳遞給另一方。」


【諾獎遺珠】熊宗慧/瘟疫的時節,文學的慰藉——生物學專業的作家烏利茨卡婭
熊宗慧/聯合報
自2019年起俄羅斯作家烏利茨卡婭就進入諾貝爾文學獎可能得獎的猜測名單中,而在這之前我曾譯過她的幾部作品,包括小說《索涅奇卡》和《您忠實的舒里克》,以及圖文書《包心菜奇蹟》,對作家的作品有一些了解。烏利茨卡婭崛起於1990年代後期,然而她並非新銳,卻是中年轉業(1943年生,起先是生物學家,當作家時已近半百),而自《索涅奇卡》和《窮親戚》發表後,作家每隔三五年就會推出新作:《美狄亞和她的孩子們》(1996)、《庫科茨基醫生的案例》(2001)、《您忠實的舒里克》(2003)、《翻譯人員丹尼爾·施坦因》(2006)、《綠帳篷》(2011)、《雅各的天梯》(2015)等等;戲劇作品有《俄羅斯果醬和其他》(2008)。烏利茨卡婭通常寫蘇聯時期的家族史和女性命運,因此常被歸類為傳統小說的繼承者,但在題材選擇上,她並不傳統,她的主角多為猶太人知識分子,她觸碰的是俄國作家不太想碰的反猶議題,她重視像韃靼人等受壓迫的少數民族,她關心女性,也一併關心女性的性慾,這些主題未必迎合俄國主流大眾的品味,但不影響得獎,舉凡俄國布克獎、大書獎、年度圖書獎等最重要獎項,她都得過;而放眼世界文壇,烏利茨卡婭從《索涅奇卡》起就備受歐洲文學圈的青睞,得過法國年度最佳女性小說獎、梅第奇獎、學術界棕櫚葉勳章、義大利阿塞爾比文學獎、卡富爾文學獎、奧地利歐洲文學國家獎等等,其作品相當國際化。

2020年烏利茨卡婭又推出新作——電影劇本《瘟疫在城市》,以1939年發生在莫斯科的一次鮮為人知的肺鼠疫傳染事件為背景,這其實是作家1978年所寫的劇本,彼時她正嘗試寫作,沒有發表機會,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劇本才找到出版時機。劇中描述的史達林執政當局面對疫情的慌亂、消息完全封鎖,以及將感染者偽裝成政治犯逮補隔離(當時正處於大恐怖時期)、死亡、犧牲,即便時空條件不同,今日讀起來仍舊感觸良多。從十四世紀的鼠疫到二十一世紀的新冠肺炎,大規模傳染疾病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在某些方面仍然相同:當局的試圖隱瞞、人們努力從真假參半的消息裡提煉有用的訊息、隔離,隔離中仍保持對人類的信心,以及最重要的是,學習樂觀,這是身懷生物學專業的作家烏利茨卡婭給讀者的建議。


  訊息公告
台製剪刀、鉗子、扳手中高階產品市占第一 全球維修全靠它們
看似不起眼的剪刀、鉗子、螺絲起子、扳手、套筒等手工具,卻帶給台灣大大的驚喜。不僅2020年出口值排名全球第三,尤其在「中高階」代工市場,更少不了台灣,國際大廠有一半的產品都來自「MIT」。

台中18年老字號「饕食館」 美味不輸鼎泰豐!
位於台中捷運四維國小站附近,已有18年歷史的老字號「饕食館小籠湯包」,風味獨樹一格,吃過都會變成口袋名單!網友更是評論它的小籠湯包是「不輸鼎泰豐的美味」,每到了用餐時段客人都是絡繹不絕的上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