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更)稻、小米、綠豆、苦楝、油葉石櫟(小西氏石櫟)、圓果青剛櫟、梅子,您知道這個名單代表什麼嗎?或者您這些植物會出現在什麼地方可?代表了什麼樣的環境? 答案揭曉,這些植物的部分構造曾經出現在臺中市惠來遺址的番仔園文化層中,被考古學家發掘出土。 番仔園文化是距今約2000年前到400年前的史前文化,分布在臺灣中部,名稱來自於臺中大甲的番仔園遺址。惠來遺址中的番仔園文化層年代約距離現在1500年到1000年之間。也就是說。前面幾種植物這段時間出現在現在惠來遺址的位置。 這些植物中,(禾更)稻、小米、綠豆、梅子等是當時人們栽培的作物,而苦楝、油葉石櫟(小西氏石櫟)、圓果青剛櫟等是當時人們生活環境中可以看到或是刻意去收集來的植物。臺灣平地現在還可以看到不少野生苦楝,但油葉石櫟(小西氏石櫟)與圓果青剛櫟平地已經少見野生,要到低海拔山區才能看得到。 本館人類文化廳古代人說故事展示區中可以看到幾個炭化的圓果青剛櫟果實。圓果青剛櫟果實飽滿而富含養分,燒烤後可以去除苦味,是先民可觀的營養來源。新鮮植物種實容易腐爛,被炭化的就不容易被分解,所以考古遺址中出現的植物生態遺留,大多已經炭化。 現在臺中盆地中已經看不到野生的圓果青剛櫟,這幾個來自惠來遺址的果實出土,讓我們可以推想1000多年前的臺中市區環境應該跟現在的臺灣低海拔山區差不多。 私家檔案 炭化圓果青剛櫟 展示區域:人類文化廳 古代人說故事展示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