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古文明都有太陽神,古希臘與古羅馬的阿波羅、帝堯后羿時期調皮搗蛋的三腳金烏、日本的天照大神等。有趣的是,太陽神經常是誰誰誰的兒子,受命來到人間,故事也由此展開。這些神祇多半充滿能量、代表希望,為人類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帶來災難。相較於古人直接生活在大自然中,要不頂著炙熱的大太陽,要不在寒冬中苦苦等候溫暖再現,現代人倒是有能力可以調控出我們喜歡的環境,但是這一點都沒有減損太陽對我們的實質影響力。地球自誕生以來,一直蒙受著太陽的照顧
根據重力塌陷理論,整個太陽系於距今四十六億年前形成,也就是說連同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自誕生以來一直蒙受太陽無間斷地照顧,包含它的引力(重力)與輻射(熱度)。對比太陽系中的其他所有行星,今天的地球依舊是一個有溫度並且能滋養萬物的星體,關鍵因素就在地球與太陽非常剛好的距離。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平均約一億五千萬公里)配合地球的質量(六兆兆公斤)綜合出了一個完美的適居環境:過於接近太陽的水星、金星溫度過高,距離太遠的天王星、海王星則又溫度過低;質量太小的如火星甚至月球其內部不僅已經冷卻,也難以維持穩定的大氣層(空氣分子容易散逸流失),相反的質量及重力太大的木星、土星也不會形成大氣層(空氣分子運動受限),而大氣層對保持星球表面的溫度至關重要。因此,離太陽不遠不近,本身不胖也不瘦的地球,剛剛好營造出了一個適合生命的可居住圈。
說到太陽能,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輻射激活半導體產生電,因為少了中間的轉換,所以是一種很「乾淨」的能量。事實上,地球處處在利用太陽能:太陽直接照熱地球表面,反射的餘溫被大氣層吸收,維持了我們的室溫(溫室效應);液態水蒸發成氣態水,使用的也是太陽的熱度,水氣在大氣層中造成密度的差異,產生了風,推動了洋流……這一連串的反應,直接影響了我們的氣候。最後也是最主要的,生物世界演化出能夠直接將太陽能轉換成化學能的神奇步驟——光合作用。
石化產業與化石能源,用的是古時候的太陽能
對最初出現的生命而言,太陽輻射中的強烈能量是足以使他們喪命的因子,因此只能到處躲藏而居。從躲避陽光到利用陽光,生命世界再次展現智慧。以光合作用為開端,葉綠體變魔術般地利用太陽能將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簡單物質合成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換個角度講,綠色植物——一種天然的太陽能板,將太陽的能量引入了食物鏈中,以一種更方便生物利用的化學形式,將能量透過層層的轉換並儲存在生態系中。換句話說,自從藍綠菌等演化出可以直接使用太陽能之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就不再只是萬有引力與單純的熱量而已,還開啟了生命多樣性的功能。
與太陽神類似的,火神普羅米修斯也是既帶來希望也引發災難的一個頭痛「神」物。根據研究漸新世早期的直立人(包含爪哇猿人與北京猿人等),就開始懂得利用火了。最早期的火可能很單純地只是取暖與煮食,不過這樣的行為卻已經帶給原始人類極大的好處了。一則火拓展了他們的生存範圍,讓他們能夠到更寒冷的地區生活,二則熟食可以增加食物的攝取效率,畢竟煮熟(其實就是某種幫忙預先消化食物的方式)後的食物更有利我們消化吸收。火還有很多額外的好處,比如照明與驅趕野獸,甚至後期還發展出燒製陶瓦器具等等。從那個時代開始,「火」真的像是一個潘朵拉的盒子,帶著人類過上了回不去的生活了。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經明確記載了礦坑及採礦的情形。畢竟進入文明時期之後人們很快地就學會,比起一般的乾草或木材,深層埋藏的煤炭燃燒效率更佳。進入工業革命之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更成為現代社會的泉源,生活起居無一不涉及發電廠發出來的電,而燃料則變得不可或缺。其實,以上種種能源全部都是源於遠古生物的化石遺骸。百萬年前的森林經過演替,過往植物木質部的組織經過埋藏成了煤炭;古老的海洋因板塊移動而變成陸地,海底生物乾枯死亡後變成油田。所有石化產業生產出來的加工產品,以及化石燃料燃燒出來的能源,其實都是千萬、百萬、十萬年來生態系中累積出來的能量,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
能量守恆定律告訴我們能量絕對不會無中生有,今天的我們能夠突然得到這麼龐大且便宜的能源說穿了沒有什麼祕訣,一切都是太陽給的。億萬年前的綠色植物在行光合作用的時候,它應該怎麼都不會料到,當時合成的化學鍵結像一顆天然的、超級的、生化蓄電池,會等這麼久才又發光發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