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會引發美國經濟衰退?以往,經歷一段時間擴張後的勞動力市場緊俏,是一項預警信號。勞工將變得更難找、薪資開始攀升、企業利潤率傾向於下滑,企業將開始調高售價。由於擔心通膨,之後央行將升息,這反過來會抑制企業投資並造成裁員。
此時,總需求將下降,因為擔心工作的消費者減少支出,企業的庫存將增加,產量將進一步減少,成長將明顯放緩,預示將開始衰退。 然後,緊接此循環之後的是復甦,企業在減少庫存後,將再次開始提高產量;在通膨減弱後,央行將降息以刺激需求。
但是,這種說法似乎只適用過去的時代。如今通膨持續受抑制,因而不再是引發升息和之後放緩的可靠誘因。晚近幾波衰退反而是由擴張過程中,所積累的過剩資金造成的。2001年,過剩出現在網路榮景時期的股價上漲;在2007至2008年,過剩發生在美國次貸榮景後的金融業槓桿。儘管美聯準會(Fed)趕在這些衰退之前升息,但升息的做法並非是要因應比目標值還高的通膨,而是試圖在通膨起飛前讓貨幣政策正常化。
今日通膨率仍然低於Fed的目標,甚至沒有出現預期的緊縮政策(基於多種原因)。Fed在2018年開始升息時,川普政府加大貿易戰力道,在當年底市場暴跌後,Fed退縮了。由於美中短期內不太可能解決貿易戰的全面協議,而且美國國會正在展開對川普的彈劾程序,Fed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緊縮貨幣政策。
川普也明確表示,如果經濟衰退,他將歸咎Fed。Fed也會盤算,讓通膨稍高於目標值的聲譽風險,低於升息後導致經濟下滑的相關風險,因此暫時不會傾向升息,之後更在2019年三度降息,為經濟走下坡買保險。Fed一直強調其通膨目標的「對稱性」,意味著由於Fed在干預之前的最近幾年均未達成通膨目標,因此願意忍受一段高於目標的通膨時期。
如果升息不太可能成為引發下一次經濟衰退的因素,那可能會金融過剩嗎?環顧四周,當然會看到高資產價格及高槓桿的產業,例如私募股權交易。IMF已警告,若成長顯著放緩,企業將面臨嚴重財務困境。
當然,在某個時間點,成長會放緩或利率會上升,流動性將會緊縮。每當發生這種情況,金融資產的價格就會大跌,而企業將發現很難發行新債以償還舊債 。此外,寬鬆融資環境持續的時間愈長,許多產業過剩的情況就愈嚴重,引發經濟走下坡的的風險就愈高。 但在貨幣情勢維持寬鬆下,目前看來,金融過剩比較可能會加劇最終的衰退及減緩復甦,不太可能成為經濟寒冬的原因。
那麼,問題在於,是什麼擾亂了目前支撐成長的消費?答案之一是裁員,何以致此?貿易戰的戰火蔓延就會造成這種情況,例如,若美國對歐洲和日本的汽車加徵關稅。目前的情況是,在川普政府第一任期的剩餘時間內,不太可能達成全面的美中貿易協議。美中之間幾乎沒有信任,而且很難想見中國會同意接受侵入性的監視,而這是驗證美方想要中方採取某些行動的必要措施。
另一個問題在於,中國大陸是否想繼續與川普打交道?還是比較喜歡民主黨人(可能也是保護主義者)?無論哪種,在可預見未來,貿易的不確定性幾乎肯定會繼續抑制投資,進而抑制成長。
第二個可能的誘發因素是地緣政治風險。2019年9月就有一個例子,當時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設施遭無人機襲擊。 沙國石油生產設施的脆弱,為全球前景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日益陷入困境的伊朗似乎正在發出明確的警告:若遭遇不測,將拉沙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起陪葬。川普政府退出2015年核子協議後,使伊朗政府的強硬派更加強硬,而近期一些未予答覆的侵略行為,也鼓舞了德黑蘭當局的強硬態度。之後,儘管沙國已表示願意與伊朗談判,但此地區戰火一觸即發的風險依舊居高不下。
石油價格飆漲可能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當然,這將削減消費者的可支配所得並重挫市場信心,進一步抑制投資,而其可能產生的通膨後果,將使央行幾乎沒有寬鬆空間。
儘管就本質而言,衰退是無法預測的,但經濟最大的短期威脅不是利率上升或各種金融過剩,而是貿易或地緣政治等領域的意外行動。若世上想成為強人的人變少,那麼全球經濟將遠比現在更強勁。不幸的是,當今多數專制領導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因為他們是由選民投票選出。(Raghuram G. Rajan為印度央行前總裁,現為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林聰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