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這個職業有祕密□漫畫家篇】阮光民/跟著漫畫筆觸行進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2/06 第4627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這個職業有祕密□漫畫家篇】阮光民/跟著漫畫筆觸行進
【插畫有故事】Y ART - ty.HSU/走進誰的記憶裡
【青春名人堂】林力敏/碇真嗣的復仇
 
 
 
心情札記
 
【這個職業有祕密□漫畫家篇】阮光民/跟著漫畫筆觸行進
文□圖/阮光民/聯合報

編劇的一大部分是很靈魂的

應該這麼說,要剖析漫畫創作者的祕密,得從外在與內心兩面下手。工作與生活,屬於外在,容易捕捉,容易解說,如同我們幼年捕捉昆蟲觀察,或是花一整個下午跟蹤螞蟻回家。但,內心這個面向,可能連漫畫創作者都難以形容,那究竟是什麼形狀。

舉個例子:友人曾說過,當一位資深的木雕師傅看著眼前的原木,他會依照木的紋路、顏色、形體,決定這塊木適合雕成飛天的龍、救世的觀音,或是悠然躺臥的水牛。他像是有一對透視的眼睛,能看清木頭裡住著什麼。這跟從事漫畫創作的人看著白紙或面對空氣,腦子卻在構思,是差不多的感覺。

為什麼會這樣?這問題就像花朵無法回答它們的顏色為何如此多樣與繽紛。

有很多套理論來解釋漫畫的人物設定、表情肢體、分鏡流程、構圖方法,甚至連編劇段落安排的方式,都能像屠夫解剖般,一一說明刀法流程脈絡。然而,編劇的一大部分是很靈魂的,人剖析劇情時多是看完之後,以一種蓋棺論定的方式進行,但從故事開始一直到結束之前,我們其實是跟著裡頭的人物一起組隊探險。創作者是,觀看者亦是,差別在於創作者是走在前頭摸索的那個人。

關於我畫的那些劇情來由仍是謎,有些是自己年齡不受控地成長、年輪刻畫下的記憶,有些是感官的枝椏伸出來的感觸。無論如何,故事來源不可能皆是創作者自身經歷過,我們的腦子像許多塊海綿,在吸收到外界餵養的資訊後,就將之分門別類收進抽屜裡。這些抽屜可以五度空間地移動,像腦子裡有很多小小人,他們跑來跑去地找抽屜,打開取用,偶爾還會撞在一起--通常我會解釋那是劇情卡住了,遇到撞牆期。

手指著起點,緩緩前進

老實說,我不是中規中矩的漫畫創作者,我不喜歡吊讀者胃口,很多走向應該怎麼鋪陳、怎麼表演,我會很「九怪」(台語)的故意不要。人們愛看刺激、養眼的鏡頭,我會用力避開,尋找更隱喻的表現方式;我總覺得,一個角色或一個人用身體去吸引目光,是件很哀傷的事。但是呢,身為讀者,我滿喜歡看,並由衷地感謝刻畫露骨的作者們。

實在抱歉,寫到現在仍未揭開漫畫創作者的內心祕密;漫畫家是謎,人也是。假使人的內心世界可以完全剖析,人類應該早就通透了宇宙,隨時可以與外星人或眾神們聊個兩句。

簡單地說,我們的工作就只是把成形的、不成形的、關於人的、關於不是人的、有邏輯的、沒邏輯的、曾發生的、未來可能發生的,統統畫在紙上。

我不知道各位小時候有沒有玩過卷軸迷宮?手指著紙上的起點,並隨著緩緩前進,捲起的紙逐漸開啟;前頭可能是雙岔線,可能是三岔路口,我們選一條路走,但不太確定前方是什麼……畫漫畫的人,大概是這樣子吧。

作者簡介:

阮光民,暖男漫畫家,風格清新,幽默和感性兼備,擅長描繪屬於台灣社會的獨特溫馨故事,富含濃厚的人文關懷與細膩的人性糾葛等微妙情愫。作品有《用九柑仔店》系列、《阮是漫畫家》等。

【插畫有故事】Y ART - ty.HSU/走進誰的記憶裡
文□圖╱Y ART - ty.HSU/聯合報

每次動手畫畫前,我總會先細細咀嚼文字,聽字裡的聲音、搜索躲藏於字間的隱意,並將自己投進作者的記憶裡去,或是不由自主地陷入,隨文字的情緒波動起落。每篇故事,我都會習慣性地邊讀邊寫下帶動感受的一字一句,它們與思緒相連,成為一段段的畫面,讓我去解構和重組;某方面來說,也成為了我記憶的一部分,在思緒中重複經歷那已成為過去的每個當下。

回想2019年所畫過的故事,夏明明〈走過悲歡歲月的竹籬笆身影〉讓我印象極深,她帶我哼起歌詞,伴著自以為的旋律,並隨情節轉折,害怕、揪心、含淚。文中的鄰里關係、生命的轉變和遭遇的大風雨,那些走過的傷感在眼前一幕幕翻著,情緒被揪得緊緊的,我直覺地畫下那分不清是雨或淚的場景。也跟著想起屬於自己的成長記憶,僅約三十年的時間卻恍如隔世,父母口中的往事,有必須跟著阿嬤掙錢的艱苦,有偷閒採花蜜和唱唱歌的快樂……相同的情感和我腦中曾有過的想像,藉由作者的字句再次流動著。

〈瘋狂世界〉裡有一段詞:「鳥兒拚命地唱/花兒任性地開唱……什麼叫情/什麼叫愛……」是不論時間洪流的瘋狂,是在苦痛與艱辛中還是想爭取平和的瘋狂。看著自己的成長環境與生活,我唏噓時代的變遷,但也期待有更多人回頭去詢問和翻閱、期待更多人珍惜我們現今的美好。

【青春名人堂】林力敏/碇真嗣的復仇
今日登場/林力敏/聯合報
一般來說漫畫設定哪個年齡層為主要讀者,主角就是那年齡,以便讀者代入角色。少年漫畫的主角常為少年,青年漫畫的主角往往青年。《火影忍者》的鳴人、佐助在第二部長大,正是隨讀者長大,不像柯南永遠不大,讀者眼睜睜看小蘭姊姊變小蘭妹妹,備感自己的衰老淒涼。

我確實是小時候更常看漫畫。所有角色裡,最代入格鬥漫畫《幽遊白書》的主角幽助。我是內向乖學生,體育差,幻想自己是幽助發射靈丸,飛來彈去大戰仙水或軀。後來長大,不再代入角色,幽助漸漸變夥伴,再漸漸被遺忘。

遺忘是長大的成果,變老的後果。

直到二十多歲某夜在東京街頭撞見《幽遊白書》的海報,恍然明白幽助是心底最熟悉的角色,也不知為何。大概因為作者□□是鬼才吧。幽助於我是真人,有生命,有缺陷,有永遠夏天的溫熱。《幽遊白書》以腰斬著稱,第十八集盛大展開魔界比武大賽,第十九集卻一句道出大賽結果,再草草幾個怪短篇,故事結束。沒頭沒腦的。可我三十幾歲翻開結尾屢屢泛淚,有一種生活況味,把一位老友送別。

把年少的自己送別。

另外倒發現一個送別不了的故人,《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碇真嗣。當初我是十四歲看的,真嗣也十四歲。可我沒代入他,暗自討厭與喜歡他。因為他像我。內向、怯弱、逃避,種種無助與心事。他像我而我討厭他,在討厭裡隱隱喜歡他。他是淋浴間玻璃灑的一片水珠,透明,清澈,混亂,一直在掉淚在往下墜。

十四歲到三十四歲能有多少變化?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中成績好,進建中,進理組,準備進竹科,後來卻轉系徘徊變成文組。國中玩仙劍看金庸,日後讀完《古文觀止》,傾慕中華文化;大學後斷然轉為相信西方文明與科學。跟高職輟學的人要好,在暗去的夜裡嘲笑過去驕傲的自己。從觀念到路標,這些年整個人變了。

直到想起真嗣。

這些年曾討厭我的內向。國中怕別人用「內向」或「話少」形容我,被形容後痛痛檢討,檢討完外向兩天又落回內向。「悶騷」類似髒字。聚會時沉默,回程暗罵自己復嘆氣。三十四歲想到我徹底變了,只有內向個性沒變。

只有真嗣沒送別。

於是我想這是真嗣的復仇。當年多少次我想擺脫他,擺脫自己,責罵他,責罵我,現在他鬱鬱笑說,你擺脫不了我。幽助是我想成為的人,真嗣是我想逃避的我,但年過三十多,明白注定要繼續內向,真嗣是復仇了。

可是不對。

某夜興起點開維基百科,看到真嗣獲選1990年代最受歡迎的男性角色,也曾評為最偉大的日本動畫角色。原來這麼多人從他身上看到自己,雖然我依然自認特別像他。點開動畫,暌違十幾年再看看他。沒看多久就想起,真嗣不會想復仇。也想起,對他的討厭裡有深深的喜歡。

關掉動畫,想不起多久沒在意內向了。內向就內向吧,這或許是心裡一塊黑暗,但我喜歡這黑暗。就像真嗣在脆弱時最像他也最動人。一個不英雄的英雄。夜漸漸濃,我不必再代入幽助,我是真嗣,真嗣在冷冷長長的黑暗裡低頭孤單往前走,走到三十四歲,變老與長大的我。

終於不再想對我復仇的我。

 
 
 
訊息公告
 
 
 
 
關於音樂神童莫札特的13個真相
莫札特創作了600多部音樂作品,影響了貝多芬及柴科夫斯基等音樂大師,並持續啟發著今日的電影導演,即至電腦科學家們。關於這位著名的神童,以下為一些您可能不知道的事。

走入山林 向山致敬
前不久,政府宣布了「向山致敬」的新方向,希望鼓勵大家多走入臺灣的山,並以「致敬」的心情親近山岳。但在走入山林之前,我們是否該先了解,臺灣的山岳有什麼特別和珍貴的地方等待我們去探尋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