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聯合報社論/卓內閣左支右絀,街頭亮劍求續命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3/20 第59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裝傻的與邪惡的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卓內閣左支右絀,街頭亮劍求續命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小心AI泡沫
民意論壇 揮別電價夢魘 唯有「返核」
核電延役與重啟 比SMR實際
追求IP要講願景 與民心合拍
香蕉芭樂災損 新果急不來
綠思想檢查 消滅異己
賴政府失能□阻陸客還救不回國人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裝傻的與邪惡的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成功喚出「大罷免」的妖風,賴總統更祭出「賴十七條」跟進其「大出場」預言,老柯為此得意洋洋,顧盼自雄。近日他將矛頭對準台中市長盧秀燕,說人家都叫你「盧媽媽」,就應該回歸家庭,「不要再選總統了」。對此,盧秀燕只淡定回一句:「媽媽原諒你」。

對於柯建銘的說法,外界的批評多集中在他「男性中心主義」論調,認為他抹煞了女性從政的優越性,是赤裸裸的歧視。有人直呼他「沙豬」,連小綠「時力」都要求他道歉。但自認呼風喚雨的老柯,拚了老命要當民進黨「逆轉國會」的英雄,豈會在乎這點批評?

更令人傻眼的,是閣揆卓榮泰的回應。他先裝傻說,有空時會問問柯總召「在指涉誰」;被點破後說,這也許是柯建銘「對母愛的回憶」。卓揆藉著裝傻,把一個醜陋的政治事件用「母愛」包裝,表現出倒人胃口的包庇。民進黨的道德正義,歷經「轉型正義」洗禮,如今只剩下「邪惡有理」的變形金剛了!

對老柯的流彈,盧秀燕以一句「媽媽原諒你」作答,算是乾淨俐落,也保持了「盧媽媽」的優雅。但也有評論者認為,老柯的冷箭,其實在預告賴政府下波「射燕」攻勢;盧媽是藍營當前最強箭靶,絕不可掉以輕心。當裝傻的假藉慈愛來美化邪惡,正人君子還能不謹慎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卓內閣左支右絀,街頭亮劍求續命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政府的特色之一是,施政未必有績效,但說的一定比做的多。賴政府利用綠媒全面助攻還不夠,主帥還要親自出馬作秀。在民進黨的「人民是頭家」宣講會上,閣揆卓榮泰極力模仿蘇貞昌拿撞球棍點大看板的威風,拿出「亮劍」指點江山。然而,因數不出自己的政績,只能痛批藍白亂刪預算,為大罷免行動添加柴火。

在國會得不到尊重,便轉進街頭尋求取暖,是擅長野台戲的民進黨慣用伎倆。賴政府不斷向民眾哭窮,但要上街講演,經費可是一毛都不能省,這是在野黨比不上的行政優勢。當家快一年的卓內閣,拿不出執政成績,只能自嘲自己是「覆議院長」,痛罵國會離譜違憲的行為。卓榮泰口才雖不如蘇貞昌那般「死人都能說活」,畢竟是多年民代出身,口沫橫飛功夫也非等閒。

為了表達台電千億補助預算遭砍之苦,卓榮泰還特別穿上台電制服,以示「和台電站在一起」,演技相當細膩。但對於水電雙漲,進而可能導致通膨危機的實質問題,他就束手無策了。當立委追問何以不用低價核電,非要去菲律賓種綠電,卓榮泰只能顧左右而言他地跳針說,若有新的核能技術免於核安疑慮、又沒有核廢料處理問題,都可討論。

「菲律賓種電」來自經濟部長郭智輝的狂想,但當經濟部的報告都說每度電光運輸成本就達五﹒五元,當場打臉郭智輝。郭智輝的信口開河,及頻頻狀況外演□,顯示他極不勝任。此外,他無法掌握台積電赴美投資動向,又管不住部內反彈的壓力鍋,更頻頻發言失當為內閣帶來麻煩。這種表現,讓人難以寄望他對能源政策能拿出大開大闔的主張,遑論因應水電雙漲帶來的經濟動盪。

經濟部表現令人失望,急診壅塞風暴也讓衛福部長邱泰源的行政能力現形。在基層醫護的不滿累積到最高點之際,邱泰源連忙突擊檢查,卻被指為醫院配合他做假演戲,讓黨政高層說出重話。這也使邱泰鴻成為綠委批評對象,認為是內閣改組應鎖定的對象。

內政爭議無解,外在環境更形艱鉅。兩岸關係日益緊張,賴總統卻刻意祭出國安「十七條」宣示,各部會將集中力量對準「內部敵人」,海陸兩會處理兩岸事務的功能形同作廢。正當川普攪亂全球秩序,外交變數升高,卓榮泰卻把外交無力推給「立委刪國外旅費」,「難怪最近常在台北遇到林佳龍」。事實上,林佳龍最大難處是,在川普政府找不到可用的關係,在其他地區找不到能制衡中共的盟友,遑論有效「外交出擊」。因此,林佳龍只能忙著接受專訪或出席論壇,推銷「台灣加N」理念,「內政挺台灣」變得比「外交護台灣」重要。

內閣各部會狀況不斷,就連院內溝通也出現協調不良問題。也因此,卓榮泰才要向國安會借將,邀馬永成入閣擔任政委,做「對外溝通」和「社會防衛韌性」的整合工作。但三個月來,卻未見內閣爭議有何改善。而爛到不可思議的官員,又豈只財經部會,卓內閣狀況百出,左支右絀。這些,全被「大罷免」硝煙遮蔽,外界看不到卓內閣跌跌撞撞的危險駕駛景象。

說穿了,行政院得不到立法院支持,深層問題在施政無方,而國會刪減預算只是被引導的假象。最近民調顯示,有過半數國人認為內閣應適度改組,可見一斑民眾都看得出卓內閣表現很不稱職。為此,卓榮泰只能親自上街政令宣導,拿「抗中保台」、「大罷免」當自己的遮羞布。賴總統就職馬上就是周年,卓榮泰還保得住自己的大位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小心AI泡沫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輝達的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登場,主題鎖定AI代理、機器人技術,以及加速運算的未來發展,其中的重點還是人工智慧(AI)。大量資金湧入AI,各大企業爭相布局,似乎無人願意錯失這場AI革命的良機。但在表面繁榮之下,許多專家開始發出警告,指出當前AI熱潮可能又是一個「科技泡沫」。

微軟最近縮減美國資料中心的租約,引發市場對AI投資過熱的疑慮。微軟CEO納德拉坦言,目前AI的經濟價值尚未充分驗證,市場對AI的高期望可能導致泡沫形成。這種現象對台灣的伺服器製造商產生衝擊,尤其是華碩、廣達與緯創等廠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指出,當前AI熱潮與1990年代的網路泡沫類似,但如今AI市場主要由微軟、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臉書母公司)、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主導,並不是AI讓這些公司賺大錢,而是這些企業希望透過AI進一步鞏固自身市場地位。克魯曼預測,此次泡沫可能透過政府補助實現軟著陸,而非全面崩盤。

歷史上每次重大技術創新初期皆引發資金過度投入,最終導致泡沫破裂,AI市場同樣面臨這種風險。雖然各大公司仍計劃持續大規模投資AI,但市場目前只重視技術供應端,忽略了實際需求與商業化模式的困境,加上中國AI廠商推出低成本高效能產品如DeepSeek,更增加了市場競爭壓力。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泡沫」指的是資產價格因市場炒作而大幅超過其內在價值,最終導致價格崩跌,給企業和投資者帶來嚴重損失。2000年的網路泡沫和2007年的房地產泡沫都是典型例子。現今AI產業所呈現的特徵,與過往這些泡沫有諸多相似之處。

AI產業存在諸多泡沫跡象,如矽谷的新創公司AI估值遠超實際盈利能力,而科技大公司仍在大筆投資AI,卻遲遲未見實質的盈利模式,導致市場逐漸出現對AI投資持續性的質疑。

這些質疑並非空穴來風。許多企業與投資機構逐漸意識到AI帶來的回報可能遠遠未達到最初預期。以微軟為例,其財務長坦言,AI投資回報可能需長達15年以上才能真正實現,Meta財務長亦指出,AI短期內不會對公司收益產生明顯貢獻。由此可見,即便是全球頂尖的科技企業,也無法保證短期內從AI投資中獲利。

此外,傳統企業導入AI技術也非易事,企業在AI上的花費往往容易失控,因為人們常被AI的噱頭所迷惑。但AI泡沫即使破裂,並不意味著AI技術的終結;相反地,正如網路泡沫破裂後,谷歌和亞馬遜等巨頭仍從中脫穎而出,成為改變世界的企業,AI技術本身的潛力依然巨大。即便泡沫破裂後,AI仍將持續成為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

未來數年,AI產業可能經歷一次現實調整期,投資者與企業將逐漸從狂熱走向理性,更注重AI的實質效益與永續發展性,包括節能減碳的綠色AI、AI的倫理治理與風險控管,以及更加嚴格的法規監管。

對於台灣企業而言,這是關鍵的轉型契機。台灣的製造業、科技產業皆具備深厚的硬體基礎與技術實力,應積極投入具有實質商業價值的AI應用,避免盲目跟風炒作。唯有務實的發展與謹慎的投資,才能確保在泡沫過後,台灣依然能站穩腳步並掌握下一波AI科技發展的契機。

AI產業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企業與投資者應以更為務實與謹慎的態度面對,應聚焦在如何有效運用AI技術來真正提升企業價值與競爭力。

泡沫終究會破裂,但AI的技術革新仍將持續前進。關鍵在於企業如何理性且務實地運用這項工具,將其轉化為提升經營績效與競爭力的強大助力,才能讓AI產業在這波調整之後真正走向健康與永續的發展道路。

   
民意論壇
揮別電價夢魘 唯有「返核」
李敏/清大退休教授(新竹市)/聯合報
二○一五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曾說過:專家告訴她,推動非核家園政策不會造成電價大幅上升。時過境遷,不知道她的「專家」去哪裡了?

蔡英文執政期間,二○一八年四月第一次調漲電價,平均電價調高百分之三,此後四年未調整。二○二二年七月召開臨時會議調整電價,至二○二四年四月,累計漲幅已達卅五.四%。二○二四年十月,僅調漲高壓與超高壓用電費率,費率計算方式極端複雜,台電不公布精算的平均電價,外人無從得知。政府為怕得罪平民大眾,用電量三三○度以下的用戶費率不曾調升過,電價的調漲由產業、軌道車輛運輸、大學、醫院等高壓與超高壓用戶承擔。

經濟部近日指出,台灣電價上漲的幅度,比法、韓等大量使用核能的國家低,企圖誤導民眾電價上漲與非核家園政策完全無關。但電價調整的幅度真的反映了成本嗎?若是,為何台電會從超過千億的盈餘轉為去年底累計虧損四二九九億,已接近台電資本額的四七九九億元?

增資無法彌補虧損,經濟部今年再編列一千億元挹注台電,但該預算經立法院刪除通過,台電威脅今年四月的電價費率審議會議將攤牌;執政黨一定將電價調漲的鍋甩給在野黨立委。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論是編列經費補助台電,還是調整電價,都是以公眾資源彌補錯誤能源政策造成的財務黑洞。

台灣電力系統發電成本極度不穩定的主因是,大比例的依賴發電成本易受國際能源燃料價格影響的燃煤與燃氣發電,二○二一至二四年,化石燃料發電的占比高達八成。二二年烏俄戰爭開打,燃煤與燃氣價格大幅飆升,造成發電成本同步上揚,化石燃料發電成本在一一二年元月飆到最高點;反觀核能發電成本,二四年元月一度低到每度僅一.一元,發電成本已包括核廢處理與拆廠的後端營運費用。

如果政府不堅持推動非核家園政策,順從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的結果,讓三座核電廠延役並商轉核四廠,每年可以發六一○億度的電;若核能發電占比維持在二成,縱使化石燃料價格飆漲造成發電平均成本上升,但不會嚴峻至此。現在的世界在狂人主宰下,無人能預測化石燃料價格;台灣要自電價的雲霄飛車下車,唯有重返核能。

回應世界「返核」趨勢,核安是否可接受?核廢是否可解決?根據的是環保團體或反核者近乎烏托邦的認知,而不是國際共同接受的標準。政府說可以考慮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器,務實的來看,除非願意採購中國製造的小型模組化反應器,世界上其他國家尚無法提供現貨;台灣要恢復使用核能發電,最快與最經濟的方法,還是現有的核電廠延役。核一、二與三廠共有六部機組,每年可供電超過四百億度。國際上同型機組可以使用到六十年甚至八十年,為什麼台灣只用四十年?

根據評估,台電半年內可以提出電廠延役的申請報告,交核安會審查,並準備恢復運轉的相關事宜,同時採購燃料;若核安會完成審查,核二與核三四部機組可在二年內上線,提供三百億度的無碳電力。台電公司已「折舊為零的資產」可成為生財工具。一石多鳥,就看執政者的智慧了!

   
核電延役與重啟 比SMR實際
鄭博文/退休大學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經濟部兩周內要決定新電價,預估整體電價平均漲幅約百分之六,為因應千億元補貼虧損預算被立法院刪除。自蔡英文執政迄今,工業用電費漲了五次、民生用電費漲了四次,個人認為錯誤政策比貪汙嚴重,二○二五非核家園所產生的五處錯誤,確實讓國人看到比貪汙更嚴重的弊病。

第一,是讓原本財務健全的台電,累積虧損七千多億。除撥補三千億元,目前帳面仍有四千多億元虧損。虧損主因在大量停用便宜的核電,改採昂貴的天然氣發電及補貼購置上千億光電。

第二,是不顧台灣風電技術能力。堅持風電國產化,讓開發商堅持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為五點八元,實際上目前國際風電競標價在二點二元到二點五元間。目前風電國產化弊端第一槍已開出,中鋼子公司興達海基慘虧六十四億元;未來若風電未能即時上線供電,弊端可能接二連三出現。

第三,是破壞農漁生產環境,未來可能會影響糧食供給安全。目前台灣已有上萬公頃農地被導入種電,在漁電共生前提下,政府也大力協助光電開發商用魚塭當光電場;但政策實施下來,魚塭無法養魚、光電場被撤照,引發漁民與承接電廠營運商之間衝突不斷。

第四,是破壞生態環境。舉凡台灣為黑面琵鷺、中華白海豚、石虎等保育類動物乃至藻礁的保護,許多都因非核、天然氣接收,或發展離岸風電場與光電場而拋棄。非核家園的政策錯誤使台灣的生態環境,比齊柏林先生拍攝「看見台灣」時的破碎情況更加嚴重。

第五,是讓人民罹患肺癌的風險大增。不用核電的電力缺口,在光電與風電無法補足的情況下,只有用火力發電來補充;火電不管燃油、燃煤、燃氣都會排放致癌物質。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之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國人罹癌人數增加,肺癌連續二年為首位。

這五個錯誤的有形重大財損,加上無形的糧食災害、生態災害、健康災害,都比貪汙嚴重許多。近期AIT處長谷立言直言美國可提供核能SMR技術,個人認為緩不濟急,不如延役核二、三與重啟核四來得實際。

   
追求IP要講願景 與民心合拍
胡又天/獨立出版工作者(新北市)/聯合報
地方政府近年喜邀國際知名IP辦活動,有批評說擠壓本地原生文化,也有反駁說不是沒推過本土IP,但觀眾反應大都是不認識,或覺無聊─並非作品本身醜,而是感覺上,這就是政府要強推那一些東西來做業績而已。同樣要消化預算,找熱門國外IP,還較能算有照顧到民眾的興趣。

真正的問題是,作品與整場活動攜帶的訊息,能否得到觀眾認可與共鳴。也有很多公共藝術,找得到專家教授寫作文捧場,但若找個路人問其觀感,很可能就是無感。路人未必不懂藝術,而是可能更在乎整件事情的性質上:除了小圈子高來高去,它與我生活何干?縱使作品描寫刻畫了百姓,辦活動者又有幾分真意可言呢?

在此等視野中,大陸央視每年除夕春晚,向來是公認的反面教材;不料,今年卻意外出現兩個爆款節目:機器人扭秧歌〈秧BOT〉和歌曲〈玉盤〉。前者因在詼諧中展現科技水準和軍事潛能;然而在文明建設的尺度上,更值得研究的是後者。

〈玉盤〉歌詞詠月,但詠的又不是月,而是遠古以來人對月的好奇、玄思,以及各種傳奇故事。如此上接《楚辭□天問》的傳統,下半轉而引向現今的宇宙探索:「那孩子何時越過天上萬重山/漫漫/向星漢」,確定了前路:「那孩子已拂去風霜/為他攬星辰/帶他回故鄉」,「他」或指歌詞前文中取經的「大聖」,或者就是指向每個人所能從「今月曾經照古人」想起的,先人的夙願與遺恨。

〈玉盤〉採童聲合唱,編曲則取材巴蜀少數民族祭祀音樂,搭配強勁的鼓點,舞台上方又飄過充氣太空人,觸向背景屏幕中的星空;有論者便想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認定這是一首格局極大的「戰歌」,為人類文明提出了願景,超越了現正泥足深陷的歐美各國。

我的評價猶有過之:它標誌著,以無神論立國的中共,如今找回了「神道設教」的法門,在「春晚」這觸及率最高的親民廟會上,補充了其因獨尊唯物主義、破了「四舊」,而在當代中國信仰層面空出的白地。

搬演古禮、復原古樂並不難,難的是真以古人的虔信去參與、完成它。今人畢竟已受科學教育,官方也不可能帶頭復辟迷信,如之何?〈玉盤〉的答案:弱化鬼神的成分,而以對自然、宇宙的求索之心,重新引申人所深藏的巫性,是謂在「以美育代宗教」之上,更添一條「以科學領美育」!現實中的太空計畫,也確能給「向星漢」充分支撐,於是此曲瞬即封神。唯有一點瑕疵是表演者中有個男孩特別混,被網友查出是關係戶,而得以提醒大家,現實還沒那麼美好。但單看其做對的部分,已足給全球華人好好上個一課。

今之侈言IP運營者,有幾人真正在乎社會需要什麼、民眾嚮往什麼呢?大都無非是想要捧些能貼上「本土」標籤的東西出來讓我「與有榮焉」便了。若仍只抱著這樣的心態,大眾的觀感就永遠好不起來。反觀向來不脫官僚主義印象的中共,於今卻已偶能把握「祀」的真義,而與民心合拍。但願台灣人還能作出些什麼來相比!

   
香蕉芭樂災損 新果急不來
蔡國顯/芭樂農、導演(高雄市)/聯合報
去年秋天,南部遭三秋颱嚴重侵害肆虐,凱米颱風更是南部五十年來最大的颱風,比民國六十六年的賽洛瑪颱風更恐怖。

這三大罕見秋颱,對農作物的損害更是慘不忍睹,前所未見。芭樂除了落花落果外,欉和根莖部也受到了嚴重傷害,只剩一成,在往後的季節開花結果也受到影響,種了一輩子芭樂的七十多歲芭樂農說:從來沒有這麼缺貨過。

芭樂從開花到結果要六、七個月以上, 外傳的催花催果實務上效果不大。

果樹如芭樂和香蕉等沒有花就不會有果,從開花結幼果、中果到成熟果,要經過一定時間,以現今的技術,急不得也急不來。芭樂香蕉因去年秋颱侵害,連帶造成缺貨使價格屢創新高。

今年元月二十日春節前的地震,僅數十秒鐘而已,就把台南楠西以及南部地區的棗子震搖到地上,友人傳來墜落滿地的棗子影片,看了讓人心生不忍,一年一季要收成的棗子就這樣泡湯了。

現今農業工人難覓,工資節節高漲,肥料也大漲,大家稍忍耐一下,現在產業結盟、網路直銷、宅配到府、賣場促銷、公開拍賣,農產品現在被操縱的空間已不大,價格只是反映市場供需,期待來日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大家歡喜。

   
綠思想檢查 消滅異己
謝楨/政大退休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最近民進黨政府正用威權手段,明的在對公務員、藝人做忠誠度檢核,暗的則用寒蟬效應,逼退所有親中勢力,以遂其一黨獨大,消滅異己目的。

民進黨政府全面清查軍公務人員是否持有中國身分證、護照、定居證與居住證,並要求具結。然而有兩個問題。

一、執政黨清查對象不只是軍公教人員,還擴及公設財團法人、公營事業非公務員的約聘僱人員,也就是盡量擴大清查範圍,用威嚇震懾全民。

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只說不得有大陸地區之戶籍或護照,而執政黨之忠誠度調查還包含定居證與居住證,這是擴大解釋法條,法源依據有問題。

近來執政黨對忠誠度檢核已到不合理之境地,如警察在抖音上說:我是中國人。結果被記過處分,立委還要求調查其金流。國小校長說:我愛你中國。卻被教育部長說國家認知立場不清楚。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憲法,說自己是中國人何罪之有?賴政府已囂張到顛倒黑白的地步,用各種手段打壓一中的國家認知,這豈不到了言論戒嚴的程度?

台灣藝人也面臨忠誠度的思想檢查。有藝人貼文「台灣必歸」、「中國台灣省」,陸委會表示要檢視藝人與中共黨政軍有無合作行為。然而,如果該藝人本身就主張統一,那麼無論他在哪裡說出、也無論他有沒有被中共要求說出,賴政府都沒有理由要求他不能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這就是民主國家該保障的言論自由。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九條指出:「人人有主張及發表自由之權;此項權利包括保持主張而不受干涉之自由,及經由任何方法不分國界以尋求、接收並傳播消息意見之自由。」此權利只有在「保障國家安全」之特別情況下得限制,且需法律規定。揆之民進黨政府之忠誠度思想檢核,根本違背世界人權宣言,藝人的政治言論不應分國界,就算在大陸地區講出,也是他的自由,何況未觸及國家安全,民進黨政府豈可用危害國家尊嚴羅織罪名?

再者,陸委會說要依兩岸條例查處,請問我國有哪一法條說那些言論已危害國家安全?人民自由表達政治主張,既然可形成公意,促進合理政治社會活動,這或許才是執政黨擔心的事,所以要用圍堵策略,以免親中和中勢力成為阻礙其台獨發展的絆腳石。

忠誠度的思想檢查在台灣已形成肅殺氣氛,必然會引發寒蟬效應。賴總統說中共是「境外敵對勢力」,但忠誠度的思想檢查,竟在尋找「境內敵對勢力」,將反台獨、親中和中、以及捍衛中華民國者,打為中共同路人,以此壓制言論自由,控制思想方向,禁斷其與中國交流,讓綠色威權獨斷獨行。如果人民沒有說話的自由,那麼台灣還怎麼可能民主進步?不過是藉著國安之名,一步步走向專制獨裁!

   
賴政府失能□阻陸客還救不回國人
邱媛/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我國去年觀光逆差成為「史上最慘」,共有一六八四點九萬人出境、七八五點七萬人入境,出入人次相差八九九點二萬,消費產值逆差竟高達六九二二億!近年來逆差節節上升,去年觀光逆差人數是二○一六年的二點三倍,消費產值逆差更升高至三點一倍。

觀光產業慘澹,行政院都知情,解決方案卻沒有奏效。二○二四年交通部觀光署喊出國際旅客目標突破千萬人次,並積極擁抱新南向國家,結果卻只來了七百多萬人次,嚴重跳票。新冠疫情後,為何其他國家觀光產業都獲得極大成長,我國卻有種扶不上牆的無力感?

去年入境新加坡的陸客總共有三○八萬人次、占比百分之十八點六三,而去年入境日本的陸客有六九八點一萬人次,占比百分之十八點六九。我國因民進黨政府百般阻撓陸客來台觀光,去年僅有四十三點八萬陸客來台,占比僅百分之五點五。為何同為亞洲民主國家,新加坡和日本就可以開放陸客觀光、賺得盆滿缽滿,我國卻執拗於意識形態而故步自封?

從消費產值面分析,去年陸客在日本消費額大破三千億元新台幣,國外旅客消費力排名第一不說,日本今年還要針對高消費能力的陸客族群放寬簽證,方便他們到日本觀光及消費。另外,根據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二○二四年入境客流統計數據顯示,陸客旅遊消費額高達三十五點八億新元,在各國遊客中貢獻最大。

馬政府時期陸客來台最高峰上看四一八萬人次,也給我國帶來新台幣三千億以上的消費產值,也撐起兩百萬觀光產業從業人員的生活。若陸客能正常來台觀光,這三、四百萬陸客加上其他外國旅客,早就達成政府所提的觀光目標!賴政府蠻橫專行、蓄意刁難兩岸旅遊商談,這三千億的代價要觀光業來揹合理嗎?

賴總統選前曾提出「在對等尊嚴及互惠原則下,推動兩岸交流」的政見,選後卻玩弄兩面手法。上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時,卓榮泰院長表示去年以來共有七十一名國人滯陸未歸,交流風險未解。但陸委會從蔡政府時期就呈現失能狀態,即便面對國人被拘留,也只能數人頭而無技可施,如今再搭上全國觀光業生計,這就是賴總統說的「健康有序」?

當其他國家都致力振興疫後觀光,賴政府卻親手斷了觀光從業人員的生計與尊嚴,若這個經濟命脈產業垮了,我國只剩下「綠友友」能發「國難財」?呼籲行政院和陸委會應立即擬訂小兩會協商期程並向國人報告,切勿再用意識形態戕害民生。

   
Double-talk 不是要你講兩遍!
Jack 向外籍老闆報告,解釋新產品出貨延期的原因。老闆告訴他:�籺o not double-talk.�紃ack 愣了一下,double talk 是講兩次嗎?他明明連一次都還沒有講,為什麼老闆叫他不能講兩次。原來 double talk 不是講兩次,而是「為了掩蓋事實,故意含糊其辭」。

梅迪奇的舊宮,大衛像的老家【世界文化遺產】 舊宮、領主廣場
「舊宮」最出名的是它的大門口在1504年至1873年有超過3個世紀的時間是米開朗基羅出名的「大衛像」所站的位置。米開朗基羅的原雕像在1873年被移進了「學院美術館」裡。而「領主廣場」是一個你不用進「烏菲茲美術館」,也不用門票就可以近距離接近文藝復興時期名作的好地方!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