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川普突然冒出一句「有非法移民在美國小鎮春田吃了當地居民的寵物貓狗」。美國有卅多個州有「春田市」,但很快將新聞比對,就知道川普指的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市。當地有約兩萬海地移民,顯然川普指控的就是這個族群。雖然他在辯論中並沒有點名海地,但在後續造勢場合及面訪時,川普明確表示若他當選總統,會將海地移民遣返。
這不是川普第一次用強烈種族主義的口吻來形容海地人,他在任內就曾將海地與非洲國家綁在一起,稱其為「茅坑國家」。雖然川普否認,但有幕僚放話說,川普不是說茅坑,而是「茅房」,讓海地與非洲人民對這個「可遮風避雨」的廁所說法,諷刺地表達感謝之意。
海地這個加勒比海國家是西半球少數的法國殖民地,且是繼美國之後第一個脫離殖民統治的國家。照理美國應該對這個小老弟的獨立建國惺惺相惜;然而,海地的獨立運動乃是推翻奴隸制度,在一八○四年建立了世界第一個黑人的共和國。由於擔心海地的經驗可能鼓舞美國的黑奴群起仿效,因此美國直到南北戰爭期間才正式給予外交承認。
廿世紀初,防止歐洲國家介入美洲事務的「門羅主義」,已演進為美國可以介入西半球國家內政的「羅斯福推論」。一九一五年,華府以海地五年內換了五位總統,最後一位還遭暴民打死、分屍等動亂不安因素,派海軍陸戰隊占領海地、接管政府近廿年,並將海地原先禁止外國人擁有土地的憲法條文刪除,展開經濟殖民,打擊了整個民族的自信心。華府認為他們缺乏自我治理能力,對海地落後、罪犯充斥及社會充滿危險的印象,自此深植美國人心。
廿世紀中葉以後,杜華利父子近卅年的獨裁統治,靠著反共旗號,讓華府願意容忍,且不讓遭威權迫害的海地人尋求美國政治庇護。一九八○年,美國第五巡迴法院判定美國移民政策對海地種族歧視。海地人還遭汙名化,被認為是美國人感染愛滋的來源。著名的「四健會」被用來形容為海地人(Haitians)、同性戀(Homosexuals)、血友病患者(Hemophiliacs)及海洛因使用者(Heroin users)等四個H字頭的縮寫。一九九○年代,美國以預防愛滋為由阻撓海地移民入境,卅年後藉口改為COVID-19,海地人在川普執政末期、拜登上任初期,成為被拒絕入境比例最高的外國移民。
海地移民受到歧視,和海地天災頻仍、政治貪腐嚴重、社會動亂不安、經濟長期落後、人民貧困無助有密切關係。個人曾教過一些來自海地在台灣的留學生,他們大都勤於學習,表現優於中南美洲其他友邦的留學生。與其他國家的移民相比,海地裔移民在美國的表現也毫不遜色,白宮發言人尚皮耶女士就是五歲隨父母移民紐約的海地人;網球名將大�d直美的父親是海地裔美國人;NBA前籃球明星、灌籃高手葛里芬也是海地移民後裔。
川普挑撥起的種族歧視已發酵,春田市收到幾起炸彈威脅,少數海地移民的住所遭到破壞,海地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而不敢讓他們上學,有兩所學校也撤離學童,甚至市政廳也出現人員撤離的情形,顯然極右派的種族主義者對川普的談話有所回應。這些族群關係的緊張,雖然不為多數美國人樂見,但只要川普支持者明確接收到他「美國優先」及「讓美國再度偉大」的隱藏訊息,就達到其政治目的。至於談話造成撕裂美國社會的後果,川普在乎嗎?(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