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全球善念挹注 劑劑疫苗護校園


【樂高雄電子報】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0/04 第36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匯聚共善能量
證嚴上人專區 善行如常 日日有福
慈濟脈動 因為堅持,所以看見希望
焦點專欄 診間的會心一笑
匯聚共善能量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疫苗被視為是終結這場世紀之疫的關鍵。科技傾各種可能測試,打破疫苗至少需經過十年研發的傳統,新冠疫苗只經過一年多的臨床試驗就被認可,進行大規模施打。

儘管這是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大躍進,然而全球疫苗產能有限,加上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購買疫苗的機會並不均等。

面對國際處境的艱難,臺灣在疫苗取得上亦是困難重重。儘管臺灣一度藉著公衛措施而防疫得當,五月進入三級警戒期間,疫情的緊張仍突顯疫苗施打的重要。

在本期封面故事中,「疫苗購捐」是今年度慈濟擴展慈善關懷的一大重點,七月在政府的授權下,與鴻海暨永齡、台積電合作採購共一千五百萬劑,共同捐贈主管機關,終得在九月開始為民眾接種。

慈濟決定投入疫苗購捐,源於證嚴上人一貫的心念,如同三十五年前不畏艱難,在醫療匱乏的花蓮蓋醫院,九二一震災後也援建五十一所「希望工程」學校一樣,上人曾說:「不知道錢在哪�堙A但是知道愛在哪�堙I」「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除了企業善心人士的大力護持,全球慈濟志工也共同勸募愛心。

疫苗能防止重症及死亡,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對飽受衝擊的低收入者而言,助益必然大過各種紓困協助。然而許多疫苗覆蓋率上升的國家,仍會因為病毒變異株擴散,社會交流增加,或過早放寬公衛管制措施,致疫情回升,足見防疫依舊不可輕忽。

面對新冠病毒的一再變異,是否能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仍未可知。專家直言,當施打速度趕不上病毒變異時,反而削弱疫苗的保護力。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學者則警告,疫苗接種的機會不均等,連帶也令全球經濟復甦更緩慢且不均衡。

目前海內外都出現民眾抗疫疲勞現象,在施打疫苗後,需戒慎勿放鬆防疫心態。證嚴上人一再強調,眾人需居安思危,做好自我防護,自愛愛人才能換得全家、全社會的平安。

慈濟志工也響應上人呼籲,藉這波疫情推廣尊重生命的素食,以尊重動物的虔誠愛心,匯聚共善能量,以打造真正的身心防護網。

善行如常 日日有福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林順雄
天天起一念善心,就是為自己造福,每個人也都能行善,滴水入江河大海,

能凝聚起無量數的力量救人。

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許多國家陸續封城,生計受影響的家庭生活陷入困頓。慈濟人紓困發放沒有停止,還設法送到苦難人的家門口。菲律賓吉普尼車、三輪車車夫,因為遊客乘客減少而失業,感恩能獲得慈濟援助,於是在車子貼上勸素貼紙,也領取竹筒存錢助人。

從視訊連線聽到慈濟人分享,這分愛如此真誠,總是打從內心千萬聲的感恩:感恩人間菩薩拯救天下苦難眾生,感恩辛苦打拚的司機用好話布施。這群愛心人雖然不富有,但樂於付出,令人感動,也想到了慈濟五十多年前,同樣也是從「零」、從「無」,從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始。如今每個國家的慈濟菩薩一步一腳印踏得比我更深、走得比我更穩,如果沒有這群菩薩,慈濟如何走得更遠、更普遍造福人間。

這波疫情,看到了人心之美、本性的善,許多人盡所能、盡心意喜捨支持慈濟。臺灣為天下人付出,天下也把愛會合在臺灣。每劑新冠疫苗都很貴,這個時候採購是為了救人,我相信人人有愛,只要我們啟動,人人一定會合來幫助。海內外慈濟人用種種方式義賣,慈濟醫院主管同仁發心付出,還有很多人捐出數百、數千元,也有企業家匯來善款。這點點滴滴,我都很感動、很感恩。如果沒有這些點點滴滴,哪有今天的慈濟?

最近疫苗陸續進來了,從青少年開始施打,逐步到中年、老年人,期待能更普及。各靜思堂持續提供空間給民眾接種,志工人力也投入。更感恩醫療志業系統,醫護團隊守住第一線,也動員施打疫苗。大家出錢又出力,這一波,我覺得慈濟真的有為臺灣做到了。

全球慈濟人踴躍來保護臺灣,我們也要表達虔誠的心,人人造福集福,齋戒茹素。每一個人都能行善,每天發心投一個銅板到竹筒,想要做善事的這分善念就是為自己造福,點滴入江河大海,就能凝聚起無量數的力量救人。

普天之下都是生命共同體,在這個時代會合在地球村,透過科技能宏觀天下生態,更要時刻提醒自己感恩有福。

在富有的國度,生活豐富,吃的、剩的、丟的都很多。在窮困的國家,飢餓的貧民不知道飯的滋味,根本無法享受一餐飽足。

現代媒體資訊發達,「一指」就可以看見天下,卻很少有人能看見苦難人這麼多,與己無關,視而不見。全球七十多億人口,有八億多人在飢餓中;如果我們能了解許多人正在飢餓邊緣生死喘息,十個人每人少吃一口飯,十口飯就能累積成一碗,供應一個人吃得飽。

少吃一點點、少浪費一點食物,這對一般人來說並不困難,卻可以讓與飢餓搏鬥的人安全地生活下去。不要小看自己,不是富有的人才能做善事,有心願意付出,就能讓天下人有福。心念一轉,天下均安;不只是幫助了苦難人,也增長社會祥和,因為翻轉了人人貪欲之念,增長愛的慧命。

無常事時刻都在發生。不只疫情,氣候變遷,四大不調,土石流從高而降、激烈林火威脅民居,瞬間災禍,驚心動魄。地球人口多,生活的習氣破壞了自然生態,一切只為了享受,但又能享受多久?即使富有一切也不安心,因為還是覺得不夠。

天天看天下事,焦急憂鬱,難以言喻;不只是這樣的心情累積,也要很用氣力說話。但我時常對自己說:「盡此一報身」,願人人啟發清淨無染的大愛,願眾生同行菩薩道。

時間飛秒過去,停不住、擋不下、抓不住,唯有精進;若是原地踏步,隨著時間此生也會消逝。把光明不斷普及到人間,在苦難黑暗處點一盞燭光,為人引路;給貧病苦難者一杯水、一把米,度過貧窮甚至翻轉人生。普天之下平安共生息,呼喚人人停止造業的欲念,為自己的生命寫下為人間付出的歷史。請大家多用心。

因為堅持,所以看見希望
口述•顏博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攝影/蕭耀華
從去年一月本土疫情出現開始,慈濟防疫與紓困行動不曾停止,

今年五月則是擴大慈善關懷,更增加了新冠疫苗的購捐;

這是很單純的人道救援行動,但也是很大的挑戰,

要跟病毒傳播競速,而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臺灣在今年五月中旬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本土社區感染,疫情警戒提升到第三級;很多行業與一般民眾生活經濟受到衝擊,還有醫療警消等單位壓力緊繃,上人指示要擴大兩個計畫──防疫物資的支援以及紓困行動。

其實從去年一月底疫情出現開始,慈濟全球動員做這些慈善關懷,沒有停止過,今年這次在臺灣是「擴大」,更增加了一個重點,就是新冠病毒疫苗的購捐。

我們觀察到疫苗施打率比較高的國家,對疫情的防護力比較好,而「變種病毒」也有愈來愈多、傳播愈快的趨勢,各國對疫苗持續有需求;感受到臺灣疫情升溫但疫苗不足,我們開始思考與評估,是不是該購買疫苗來提升防疫保護力。

五月三十一日,慈濟宣布採購疫苗。當時臺灣疫情是很緊張的,甚至可能更惡化,但全臺第一劑疫苗施打率只有百分之三到四,遠低於全世界平均值百分之十。疫苗非常重要,最主要是可以防止重症跟死亡;上人對這件事情,沒有考慮多久就答應了,還提醒我們愈快愈好。

特別是慈濟醫療志業在疫情期間負擔非常重,花蓮、臺北、臺中、大林四所大型慈濟醫院,經常是當區收治確診病患最多的醫院,每一位醫護人員都非常辛苦。如果有足夠的疫苗讓疫情獲得控制,減少重症患者的數量,也能減輕醫療資源的壓力。

而且第三級的疫情警戒,對很多人尤其是低收入者的衝擊是很大的,如果疫苗買夠了,大家趕快施打,讓確診者減少,生活、工作早日恢復正常,會比紓困計畫的幫助還要大。我們認為這件事是很單純的人道救援,也是慈善志業要努力的部分。

從五月底宣布採購,到七月二十一日完成程序,這五十二天非常煎熬,因為救人如救火,加上國、高中開學在即,疫苗的施打很迫切。慈濟也在六月五日起開放各地靜思堂讓政府成立疫苗接種站,希望從各方面為防疫盡一分心力。很高興在九月二日清晨,第一批BNT疫苗抵達臺灣,九月二十二日終於能為民眾接種慈濟所購捐的疫苗!

讓學子優先接種

在六月二十三日遞送疫苗採購申請書的時候,就有媒體好奇訪問,為什麼慈濟要買BNT疫苗?為什麼要買五百萬劑?

第一,BNT是我們所知最好的新冠病毒疫苗之一,高保護力及低副作用,還有混打的彈性比較高。第二,它是可以給十二到十七歲青少年施打的疫苗。

這很重要,因為很多國家疫苗施打率雖然很高,但確診數還是升上來,最主要就是在學生這個族群開始傳播的。年輕人活動力強且容易群聚,如果感染了可能自己沒感覺,卻會傳染給其他人。

我們的國高中生,只要有一位確診,他的學校師生可能就要停止上課,不但本人要被隔離,他的同住家人也要被隔離,整體影響層面是很廣的。全臺灣有將近一百二十五萬位國高中生,如果一人打兩劑,就要兩百五十萬劑。所以我們計畫如果能買到五百萬劑,希望把一半留給國高中生施打。

第三,就是BNT的產能與交期比較符合我們的需求。當時我們掌握到,BNT疫苗最低的訂貨量是兩百五十萬劑,如果購買數量少,談判時就比較不利。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台積電跟慈濟三個捐贈單位,加起來總共購買一千五百萬劑,就有比較大的協商空間,能夠要求比較好的交期和價格。

慈濟選購BNT疫苗的理由,是非常科學而且方向正確的,絕不是盲目跟從。但購買疫苗是高度敏感的事,我們一開始並不敢抱很大的希望,也知道一旦講出去若沒有做到,後果是無法想像的。就算能買到,但數量不夠多,交貨不夠快,也不算成功;另外,在各方合作努力的過程中,如果慈濟沒有辦法廣結善緣,即使買到疫苗但造成很多不愉快,一樣不能算成功。

疫苗採購是一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事。雖然一路上很多人不看好,但是上人跟我提醒這句話:「我們不是看到希望才堅持。」真的,一開始我是看不到希望,所以我們戒慎虔誠,低調溫和但很努力地做,是因為堅持才看得到希望。

當然也要歸功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董事長及台積電這兩大可敬的合作夥伴,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跟政府及相關單位協商,花了很大力氣解決法律相關問題;郭董事長甚至親自去歐洲,確認我們三方所訂的一千五百萬劑疫苗可以如期進口。

而在處理民間購買疫苗方面,政府有最高層級的考量和思維,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也是非常用心來做多方的溝通。七月九日政府正式同意授權慈濟可以採購疫苗,接著在七月二十一日,慈濟等五方正式簽署了疫苗購買合約。

九月二日清晨七點左右,第一批BNT疫苗抵達臺灣,這是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很榮幸能與兩大夥伴:鴻海暨永齡基金會以及台積電代表一起接機,也感恩BNT原廠跟總代理,比原來的交期提早一個月送達,這對臺灣有很大的幫助;感恩政府,把十二到十七歲的青少年列入施打對象,而且第一批就提供給他們!

向全球善士感恩

慈濟用很單純的信念去思維、去做這件事,有很多企業界、醫界人士給予我們一些指教,有些出於同理心來關懷,或以自己的經驗來提醒要有失敗的準備,當然也有質疑或不看好的聲音。還有一些很堅定支持的,大部分都是慈濟人,表達如果能買成,他們願意大力協助籌措購買這五百萬劑疫苗的經費。

我們是有點不自量力去做這件事情,秉承上人救災救人的信念,就義無反顧,沒有問有沒有錢、有多困難,就想把它完成。我也要特別感恩,這一路走來,很多慈濟人及認同慈濟的企業領袖,大家的大力護持。例如慈濟美國總會,透過正確的管道把臺灣的需求,傳達給美國聯邦政府及相關救援組織,美國政府後來捐贈疫苗給臺灣,我相信在這部分,可能就有美國慈濟人的一點貢獻。

而在企業護持部分,這些善心企業非常注重公司治理,對外的大筆捐贈都一定要公開透明,慈濟也向他們的善行公開表達誠摯感恩;也有些是個人的捐助,但低調不願張揚,我們也尊重他們的意願。

雖然慈濟在這段期間,投入許多經費進行防疫物資支援、紓困、伴學計畫、購買疫苗等,志工們勸募的壓力不小,上人卻慈示大家「如常」募心募愛。就好比九二一大地震後,上人決定要援建五十一所「希望工程」時,並沒有考慮到經費的問題,而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慈濟就站出來,創造一個機會讓大家共同行善。

我個人的體會也是如此,因為小時候接受過基督教、天主教的關懷和幫助,所以當我有工作能力後就回饋,全臺灣各大基督教、天主教醫院,我都曾長期捐助,這就是「拉長情,擴大愛」。所以大家要看得比較遠,不必太憂慮現在錢夠不夠,因為善的回饋也許在十年或二十年後,會細細長長久久遠遠,最重要的是讓大家有機會來植福。

時到今日,全球疫情仍然不是那麼容易控制,每天依舊有數十萬人感染。像Delta變種病毒傳播力更強,即使打了兩劑疫苗,如果沒有戴口罩,它還是會透過飛沫進到鼻腔;也許年輕人免疫力比較好、無症狀,但很容易傳染給同住的長者,所以大家還是要遵守防疫措施。

上人則是一再提醒我們戒慎虔誠,行善茹素不殺生。而且我們從醫學報告也可以看到,蔬食真的對人的免疫力很有幫助,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全素的人如果確診染上新冠病毒,發展成重症及死亡的機率,比一般人少了百分之七十三,很接近打疫苗的保護效果;而且如果大家能走向蔬食的話,能減少和病毒接觸的機率,也是這波疫情給我們的「大哉教育」。

診間的會心一笑
口述•陳相如(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
畫作/陳舜芝
醫師講的醫理,病人聽得懂;病人說的,醫師也有共鳴;

彼此會心一笑,或許就是最好的醫病關係。

一位許久不見的病人傳來一則訊息:「血壓高、盜汗,身體很不舒服的我,現在完全好了,百分之百健康了,非常感恩你。一路走來就是不斷學習,愛學習的我,找到了健康的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夠健康。」

她住在南投,一年前每週來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門診,第一次進診間時,看起來非常不高興,好像對全世界都有怒氣,對我也眼神飄移,聳著肩,呼吸急促。

她坐下來,開始自顧自講病情。通常遇到這種狀況,我知道患者可能對醫師沒有什麼信任感。把脈時,她的脈象在中醫來講,是肝火上亢、心神不寧。

就像人家說的,男女朋友吵架,最怕女朋友說「沒事」。如果患者說他沒事,醫師也沒有辦法解開問題所在。

我慢慢對她說:「最近有沒有遇到什麼狀況?有時候你覺得很不舒服、很不順心,這可能是身體正在發炎,生理會影響心理,讓你覺得做什麼都不順心。我幫你把身體調一調,如果比較舒服一點,你會覺得做事情比較順心一點。」

她跟我說,她失業了,也有合併典型的更年期症狀,像潮熱、盜汗,脈象上胃火比較旺。第二次來看診時,她說身體比較舒服了,開始正眼看我;我也感覺到她有比較接納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醫師是當一面鏡子,讓患者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人要能夠接受自己的狀態,然後再去思考,「我現在遇到了什麼的狀況?」「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

看診幾次之後,她說開始去找工作了,也報名照服員培訓班,「而且我主動當了班長!」雖然她覺得當班長很忙,可是從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眼�埵陸{亮的光芒。

大約一個月之後,她的身體狀況穩定很多,很高興地說,照服員培訓班還沒畢業,就已經找到工作了。

聽她講起人生重新步入正軌,蠻替她開心的。雖然失業了,可是她沒有氣餒,很快找到契機重新開始,而且全力以赴。疫情期間很多人失業,後來碰到有相同處境的病人,我也會分享她的故事;她跟我說,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鼓舞更多的人。

想起一位慢性腳痛的患者,講了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他說:「所謂的醫病關係,就是你講的醫理,我聽得懂;我說的你也知道。」診間輕鬆溝通,哈哈大笑,他就知道在醫師這邊得到共鳴。醫病關係,就是在會心一笑中吧。(摘自二○二一年六月十二日志工早會分享)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60期

SLACK敏捷布局疫情商機!執行長暢談如何因應這場全球危機
身為一家從2014年成立,到2019年股票上市公司的執行長,他經歷了許多急劇加速的時期,整個Slack團隊也是如此。且隨著新冠肺炎危機的嚴重性變得明顯,團隊都知道必須面對雙重挑戰:大幅增加的顧客需求,以及驟然轉向遠距工作。

What's your take on this? 不是叫你拿東西
外籍同事找Ethan討論年度的產品計劃,討論時同事問Ethan:"What's your take on this?" Take? 拿了什麼東西嗎?Ethan回答:"I didn't take anything."兩人講半天,似乎雞同鴨講。原來"What's your take on this?"問的是……。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