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久以來一直輕視商人,甚至可以說是仇富心態,不僅是官方對富人服飾車馬有嚴格限制,民間往往也以「為富不仁」敵視有錢人,中共建政之後,毛澤東的土地革命,就是以「打富豪、分田地」階級鬥爭進行的,個人沒有私有財產的觀念,所有的收入來自國家、來自黨。到了1985年改革開放之後,才有了例外,鄧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策略,但是現在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被認為是對鄧小平政策的重大修正,也是中共經濟改革政策的重大轉向。
在8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習近平要求加強經濟規範,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其中包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所謂的三次分配,在學者的討論與建議中,應該是個人和企業受到道德感召,而把一部分可支配收入,自願捐贈出去,就像蓋茲與巴菲特一樣,成立慈善基金會,但在中國的體制下,在政策的壓力下,企業被迫捐款做慈善。
就在習近平講話的第二天,全中國、全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騰訊立即表示,將投入人民幣500億元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畫」,這正是騰訊深知自己樹大招風,而主動表態。
從去年11月以來,中共即以反壟斷、加強監管為由,對科技業、補教業、網路遊戲業等巨型公司逐一整頓,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上市案,硬生生被強制喊停,騰訊旗下社交媒體微信,罕見地遭到民事公益起訴,中國監管總局更陸續向阿里巴巴、騰訊等連開三張「反壟斷」罰單,「滴滴出行」今年6月在美國上市,但隨即遭中國當局以網路安全審查為由,要求暫停新用戶註冊,之後更要求應用程式下架並整改。
中國大陸從社會主義均貧走過來,社會大眾看到鉅富灰頭土臉,甚至鋃鐺入獄,心裡是很痛快的,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素樸的社會主義情緒,往往由下而上,未必由上面發動。中國的確有貧富不均的現象,主要是相對剝奪感特別強烈,大家認為這些人不應該這麼有錢。
雖然有學者強調,高收入者已繳了更多的稅,只要是合法取得的財富,不管多巨大,都應當受到保護,不能因為政策目的,有錢就遭到公權力的剝削,政府應做的是對窮人提供保障,而不是以國家力量平均貧富。但是這是資本主義與個人主義的看法,大部分的人不是這樣看,習近平的「共同富裕」其實是迎合社會普遍仇富、排富的心態,改革開放40年來,一直有左、右兩條路線的鬥爭,過去高層堅持改革的靠右,現在看起來左的勢力占了上風。
部分原因也是由於幾乎所有富豪的第一桶金,都涉及政府與黨的特權,所以國家要享有特別的權益,向富人搾取財富被認為理所當然,近日金融時報報導,未來滴滴出行可能要給予政府具特殊權利的黃金股(golden share),以方便並加強當局的控制。這不是首例,貴州省政府是全中國最窮、負債比最高的省分之一,債務占GDP比重超過100%,為了緩解債務問題,貴州茅台先後在前年與去年年底捐贈鉅額股份給貴州省,貴州省政府今年第1季已出脫3.5%股權,估計落袋123億美元用來還債;利用價值2兆人民幣的貴州茅台,協助負債1兆人民幣的貴州政府,中共自豪是成功的試點。
強調公平或所得均等,當然會回到過去吃大鍋飯的時代,沒有人肯多幹,也沒有人會去動腦筋,這是否犧牲了效率,不鼓勵創新?這不是希望經濟還能夠繼續發展的中國大陸,所希望看到的。既要公平,又要兼顧效率,這意味著習近平不可能把「共同富裕」做到底,究竟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或者這僅僅是個政治號召,是為了他要坐穩20大連任總書記的政治造勢而已,這就有待時間證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