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_Red Vera/ 旅讀 圖_任中豪/旅讀、CTPphoto、視覺中國
如果古代有網購與外賣,又饞又懶的閒人可以準備什麼食品來過寒食節呢?從漢朝開始,市井間就有各種現成熟食販售;一場唐朝「燒尾宴」,光是精緻冷盤與點心就達二、三十種;宋朝民眾喜愛果脯零嘴,五花八門的街頭糕點族繁不及備載;元明清則將清真潔食納入中菜系譜當中,舌尖上的風情更是多變……餓了嗎?請跟著旅讀穿越時空,一同來看看歷代饞婦的採購清單吧!「朝事之籩,其實麷、蕡、白、黑、形鹽、膴、鮑魚、鱐。鄭司農云:『朝事謂清朝未食,先進寒具口實之籩。』」──《周禮註疏》此時的寒食節並沒有留下特殊的食俗記載,不過在《周禮》中倒是可以窺見初期寒食的樣貌。周朝宮廷有專門職人負責竹籩盛裝的冷食,如麷(音豐)麥、蕡(音焚)麻、白稻、黑黍等四種冷食的熟穀,搭配捏成虎形的鹽、膾生魚片、烤鮑魚乾、臘魚。東漢的鄭眾認為這是清早墊肚子的「寒具」(冷食之意),後繼的鄭玄則指正這些乃祭祀用冷食。在《楚辭• 招魂》中,也記載了粔籹(音巨女,蜜煎餅)、蜜餌(蜜黍糕)、以及餭(音章黃,麥芽膏飴)等南方拜拜食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翻閱《or旅讀中國》No.109【閒適春朝:辦一桌寒食小宴】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