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聯合報社論/野火四起,竟不見政府官員關切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23 第49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聊勝於無的政治幻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野火四起,竟不見政府官員關切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角力 全球面臨「危險十年」
民意論壇 閉門打第一針 怎安民心
要當文化輸出國 還是輸入國?
「鮭魚之亂 」的隱憂 反啟蒙世代 娛樂至死
當「鮭族」孕育自政府的怠惰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會奈米,就從毫米做起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聊勝於無的政治幻術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近來鳳梨、帛琉和疫苗,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三件事,卻在執政黨操作下產生了奇妙的共同點:將「聊勝於無」的效益發揮到極致。這種做法,雖賺飽了宣傳,對解決問題卻毫無助益。

大陸禁止台灣鳳梨進口,政府照三餐宣傳賣出多少「自由鳳梨」。其中,賣到澳洲二公噸,比起無法出口的四萬多公噸,只是杯水車薪。但因宣傳機器火力全開,彷彿是曠世成就。

開放台帛觀光亦然。大國已開始談解封,台灣手上疫苗太少,只開放每週二百多人的「台帛旅遊泡泡」,也能當成解封樣板宣傳。至於疫苗,千呼萬喚下終於施打,雖只涵蓋台灣千分之三的人口,指揮中心煞有其事吊足民眾胃口,再由蘇貞昌搶先打下第一劑,彷彿就跟上了潮流。

可惜的是,一百分的宣傳,掩蓋不了殘酷現實。鳳梨出口澳洲,靠的是政府補貼數倍運費,得全民埋單;台帛旅遊泡泡比較像單行道,帛琉來客幾稀,對台灣旅遊業助益有限。至於這次AZ疫苗開打,除了副作用堪慮,打完這批,下批還不知在哪裡,「群體免疫」遙遙無期。

看到問題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是所有負責政府的基本態度。但民進黨政府碰到問題,思考的卻是政治第一,宣傳第一。「聊勝於無」宣傳術,看似政治藝術,其實只是政治騙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野火四起,竟不見政府官員關切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中南部旱象嚴重,最近不少縣市更接連發生嚴重的火燒山事件。阿里山近日森林大火,連燒三天仍餘燼未滅;新竹尖石林區火災,燒毀三萬坪林木。在此之前,嘉義番路林班地二月連燒三天,出動直升機灌救;三月高雄美濃火燒山三天才熄滅,台中和南投更有一天合計發生百起火燒山的紀錄!下月即將進入清明掃墓高峰,大旱之際,處處野火,政府的對策與行動呢?

上述火災,有些是民眾提前掃墓燒香紙不慎所引發,半數以上森林火災原因不明。無論原因為何,久未降雨,風向多變,野火亂竄,在在增加灌救的難度。其中,涉及防火對策、林火監測和氣候治理等多層面問題,蔡政府不能只歸咎天乾物燥或民眾用火不慎,也不能把事情推給地方政府,卻不做任何預防和警示。但火燒山事件如此頻繁,卻不見任何政府官員對此表示關注,山林難道是個「三不管」地帶?或者蔡政府太會「趨吉避凶」,看到不妙現象便三緘其口?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火災頻繁,也助長野火的規模,並為人類與生態帶來災難。從二○一九到二○二○年延燒八個月的澳洲大火,在反常高溫和長期乾旱下,焚毀澳洲廿一%的森林,燃燒面積達四﹒七倍的台灣,造成卅三人死亡和十億隻動物喪生。去年美國加州大火,燒毀面積達三分之一個台灣,天空被染成詭譎的血紅色。全球暖化為美國西部帶來破紀錄的熱浪,極端氣候是野火燎原的主因。

台灣近期的山林火災,也許登山客用火不慎,也許是掃墓香火引發;但若非正值中南部乾旱,不會如此易於延燒。台灣正面臨六、七十年來最嚴重的大旱,野火四起,不僅搶救困難,危及森林生態,更燒出了林火監測機制失靈的問題。每一場大火,除焚毀林中植物,棲息林中的鳥獸昆蟲皆同遭其殃;而林火所造成的空汙,更完全抵銷人們日常減碳的努力,這難道不是嚴重問題?

蔡政府近年雖全力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但對於更前端的氣候治理,乃至國土綜合治理,卻幾乎一片空白。蔡總統今年的元旦談話,曾承諾要積極找出最符合台灣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但她的美麗諾言要如何轉化為政策,落實為行動,卻一片霧茫茫,看不出形狀。僅看政府應對缺水問題的表現,對農業一味採取休耕補貼,對工業則只有課徵用水大戶耗水費一招,對水庫缺水、山林大火則幾乎束手無策,讓人失望。

再看,蔡政府的「非核家園」目標,最初只供奉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後來在環團壓力下,想再塞進一張「減碳牌」。如此一來,能源政策在「非核」和「減碳」間拉扯,左支右絀,既難以滿足非核的供電需求,又達不到減碳的目標。蔡政府高舉非核口號,但當人民開始拒絕用肺換電,「非核家園」即註定跳票。蔡政府被逼急了,開始不顧生態與環境,全台從埤塘、農地、濕地到海岸,逐一淪陷在太陽能板和風機肆虐下;最後,政府竟還要人民在藻礁與燃煤間二選一。

近期層出不窮的火燒山事件,正是政府治理失靈的一環。台灣因為乾旱而缺水,山林因為缺水而易於起火,政府因忙於政治宣傳而無暇關注環境災情。這種現象,跟蔡政府一味追求反核,卻不顧電廠燃煤和汽機車排放造成空汙如出一轍;為了減碳而犧牲藻礁,也是一樣的心態。

極端氣候下,旱澇交替恐成常態,野火頻率也在上升。蔡政府五年,台灣走到缺水缺電又缺氧,人民被迫臨渴掘井,這不該是台灣的宿命。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角力 全球面臨「危險十年」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拜登就任後,美中高層首度會談,日前在阿拉斯加舉行兩天。雙方在會中火爆交鋒,激烈互嗆;次日未發表聯合聲明就草草落幕。美中兩大國的角力,從川普延伸到拜登政府,戰況從明爭到暗鬥,難分難解,但從近來一些脈絡,或可研判未來發展趨勢。

以正迎面而來的新世紀20年代為例,首要關注的將是美國、中國、歐洲乃至全球未來的走勢,及前三者彼此的互動關係,尤其是中、美之間。

被視為「中國通」的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指出,整個2020年代,對中國和美國而言都是關鍵時刻。美中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實力將前所未有地接近,這對雙方、亞洲甚至全球而言,都將是「危險的十年」。

借用「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美國作為一個已有一個世紀左右的老大,正面對著一個來勢洶洶、雄心勃勃的老二中國在後面追趕,隨著雙方差距的快速縮小,焦慮的老大必會想方設法對付老二,甚至把老二往死裡打,欲去之而後安;另一方面,新興崛起的中國終將發現即使想要做個安份的老二也未必可得,因而也會被逼得只有一個選擇,跟老大拚一死活,此即「危險的十年」之邏輯。危險,不單是指中與美,也指亞洲及全球。

我們或可從三個角度對20年代的大形勢作一觀察。首先,就美國本身來看,它經濟上最大的機遇或挑戰取決於跟中國的科技戰能否勝出;除此之外,美國在經濟金融(巨大寬鬆政策與負債下的積累風險)、社會(持續惡化的貧富問題及種族矛盾)及政治(近乎一半對一半的民粹對立)各方面的困境均很難解,凡此均將弱化其霸權地位。

其次,未來十年的最大概率事件將是中國GDP超過美國成全球第一,對於一個已在GDP寶座上稱霸了一個多世紀的美國,這將造成多大心理衝擊有待觀察;同時還可以預期的是,美中雙雄在西太平洋尤其是第一島鏈的交鋒將日趨激烈,台灣及台海現狀能否維持充滿了懸念。

與此同時,儘管美國極力阻擾,但通過RCEP及一帶一路,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經貿網絡將逐漸形成,美國用心建構、旨在壓制中國的戰略布局(美、日、澳、印四邊)能否有效運作也值得觀察。

最後,從全球角度看。首先是美中與歐的關係。英國雖然退出了歐盟,但也正因為如此,讓歐洲減少了來自美國通過英國對歐洲的影響與牽絆,加上美歐之間原本存在的利益分歧,歐洲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將會強化,是否因此會鬆動自二戰以來的大西洋格局值得觀察。順著這個脈絡,中、歐關係的強化幾乎也是必然的趨勢,2020年末雙方簽訂的投資協定即傳達出了清晰的信息,在此之前,更早已有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獲得了歐洲積極的回應;近年來,中、歐班列大幅增長,讓「絲綢之路經濟帶」從抽象化為具體。

與此同時,長期以來,由於美國的霸權主義及美國國際影響力的式微,上世紀二戰結束以來由美國一手打造的國際體系與秩序,從聯合國、IMF、WTO、WHO,到以美國作為國際貨幣的全球金融體系,也都呈現出鬆動與弱化現象,以致於愈來愈難以應付全球性的挑戰與問題,諸如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能源、疫病、糧食、網絡安全、恐怖主義、核不擴散等等,都缺乏一個有效能的國際體系來加以處理,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能力、威望與道德,均開始受到普遍而強烈的質疑。

綜合以上分析,全球面對著正迎面而來的20年代,是一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及高度衝擊性的年代。對美國而言,危機似乎大於機遇,對歐洲而言,危機與機遇並存,對中國及亞洲而言,機遇似乎大過危機;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國際秩序似已在胎動之中。

   
民意論壇
閉門打第一針 怎安民心
周玉娟/教(台中市)/聯合報
AZ疫苗首波配送來台,廿二日上午行政院長蘇貞昌和衛福部長陳時中前往台大醫院打下「全台第一針」。可是既然是為安民心帶頭施打,為何不公開施打,更有公信力?還能兼具疫苗施打衛教宣導?

AZ疫苗在國外出現一些施打副作用,讓許多人有疑慮,此時政府高官願意帶頭示範是件好事,可以讓民眾放心跟打。如能全程實境揭露,不但更能取得人民信任,還能彰顯醫護人員不為人知辛苦一面,也順便指導民眾施打前、施打時和施打後應注意事項和觀察狀況,不是更好嗎?可惜,這第一針,只作半套,閉門施打,讓人充滿想像空間,效果大打折扣。

「打疫苗是好事,不需要作假」,話雖沒錯,但有時候人的心理會影響生理,心若安定,打針效果會更穩定,可以減少很多因為心理因素引發的身體不適。所以,才會有請指標人物帶頭施打等情事,再多補充說明或花費唇舌澄清沒打假針,都沒有以身作則公開過程來得更能說服人心。

相較於美國總統拜登接種第一劑時是電視現場實況轉播,蘇揆和阿中部長的閉門施打,是遜掉了。而且原定才是全台第一針的新北亞東醫院,力邀侯友宜市長到場打氣,卻很巧妙的被搶了頭針,轉移了鎂光燈焦點,這算是疫苗政治學嗎?若是,那麼眾人引頸期盼的國產疫苗研發成功時,希望能邀請小英總統率先施打,全程公開,安內攘外,穩定民心,打響國際。

   
要當文化輸出國 還是輸入國?
黃于玲/畫廊業者(台北市)/聯合報
近期文化部宣稱「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後,有助於文化藝術工作者以及文化事業的發展。其中第廿八條關於租稅機制的優惠,以拍賣為導向,目的是取代香港拍賣市場,成為亞洲藝術中心。鼓吹這次稅改的民間「藝術團體」提出鉅額數據顯示,實力驚人的台灣收藏家,經由拍賣購得的上億藝術品多數不是本國的,顯示我們早已是國際化的藝術品入超國。

文獎條例修正的目的是促進本國藝術市場還是本國藝術品市場發展?我們要當文化輸出國還是輸入國,從兩件事看出警訊:

其一,近日沸沸揚揚的「奈良美智」展覽,以台日友好為訴求,在台灣巡迴展出。日本輸入奈良美智的藝術造成台灣轟動,我們輸出的則是口罩、珍珠奶茶和台灣鳳梨。

其二,文獎條例修正基於文化部認為,二○一八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拍出一幅台幣近廿億的趙無極作品,買家和賣家都來自台灣,若拍場在台灣,政府根據這幅畫可課稅兩千多萬,幾乎等於台灣藝術品整年的稅收等,可知道趙無極一幅畫抵台灣一年交易稅在文化上的相對意義是,本國藝術品市場嚴重萎縮。

曾經台灣藝術市場由中產階級撐起一片天,他們不是左手買右手賣的炒家,也不是買得起千萬藝術品的富人,一百萬元以內的藝術品交易件數超過百分之九十,而且大都是本國藝術品。然而近廿年來民間「藝術團體」成員透過媒體形塑,只有買趙無極、常玉、奈良美智等非本國藝術品才有利可圖,或私下告訴藏家,買本國藝術品會賠錢。以此窺知呼籲「文獎條例」要拓展的藝術市場,並不等於本國的藝術品市場。

稅改的另一目的是「藝術商人」要台灣搶當亞洲藝術交易重鎮。為什麼鄰近國家不如法炮製?台灣不是香港,我們要稅收,也要文化。當媒體人以權威角色提示收藏家要賺錢就不要買本國藝術品時,文獎條例只問交易金額不問文化內容,而讓非本國藝術品交易鉅額一樣享有租稅優惠,實在很難看到本國文化願景,更別說有助於本國文化藝術工作者了。如此僅將藝術品金融化單純計算稅收,何不回到財政部研究比較妥當。

文化部除了建立正確的台灣美術史,更應該推波助瀾本國藝術品的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發展,在這次「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第廿八條藝術品前面加上「本國」,創造市場端收藏本國藝術品的誘因,促進文化與經濟與時俱進。唯有如此,我國的藝術家、收藏家、藝術市場、文化價值,才能將台灣凝聚成為驕傲的文化輸出國,這才是文獎條例修正的積極意義。

   
「鮭魚之亂 」的隱憂 反啟蒙世代 娛樂至死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最近,「鮭魚之亂」引起許多爭論與非議。反對者認為,只為吃鮭魚壽司就輕易改名,這種貪小便宜的舉動,不但拉低了「台灣價值」,讓日本人取笑,甚至指責這種貪婪的行徑簡直是「台灣之恥」。

也有人認為,名字涉及符號意義與身分認同。取一個合適的名字,不但具有「印象整飾」效果,顯現自己某種形象,也象徵家族世代的傳承;在「姓名學」的分析中,名字更承載著一輩子的命運,命名豈可不慎。所以,父母為孩子取名字無不用盡心思。由於名字如此的重要,民法也將「姓名權」視為「人格權」的一部分,並明文規定禁止「姓名權」的侵害。

然而,支持者認為,改名沒什麼大不了,為吃鮭魚壽司而改名,只是好玩罷了。「人不輕狂枉少年」,人生何妨為自己開個玩笑。這種不傷及他人的行為,甚至還可成為少年輕狂的珍貴回憶。

還有人主張「改名」是取回「命名權」的主體行動。人一生下來,都由父母依其意志命名,孩子並無同意權。「姓名決定權」是自然人決定自己姓名的權利,藉由改名,可以展現自己對名字的自主權。不過,有這種想法的人恐怕不多。更何況,這種選擇並非自由意志、自我主張的表現,而是受到商業行銷的驅使。

許多人對這種「吃鮭改名」的行為無法苟同,認為是非不分、價值偏差;不但作賤自己,更是離經叛道。然而,你的是非不是他的是非,你的價值也不是他的價值。「吃鮭改名」的爭議,正是「三觀不合」所引起。

據報導所顯示的資料,改名者的年紀大約落在十八至廿三歲之間,這是需要特別去理解的世代。與其指責,不如去正視這些年輕人的思維模式和生存心態。

這些被稱為「鮭魚世代」的年輕人,大都有下列行為特徵:淺層思考,人生不做長久規畫,行事不會觀前顧後;喜歡即興式的演出,獲得意外的效果。拒絕道德綁架,不談忠孝仁愛,不說禮義廉恥,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反抗威權與傳統,將叛逆視為成長的動力。低慾望、低抱負,不求功成名就,只求一時歡樂;喜新厭舊,很容易厭倦,普遍缺乏情感的忠誠度。生活娛樂化,用娛樂來界定生活;人生不需要大道理,好玩才是王道。

這些行為傾向可視為一種世代特性,或許無關是非對錯;這些人也並非「怪胎」,而是當代社會教育文化下的產物,行為中往往透露出解放與壓仰的成分。因此,我們不應只是偏執的看成偏差或病態,所要擔心的是,如果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思考,只追求從「快閃」中所帶來的短暫刺激和娛樂,從而導致面對現實的道德冷漠,屈從於商業利益下的廣告行銷。這種「反啟蒙」失去主體性的行為,會不會對未來的生活造成慌亂與虛無。

   
當「鮭族」孕育自政府的怠惰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聯合報
「鮭魚之亂」落幕,年輕「當鮭族」賺吃賺錢兩天後,都能順利改回原名。可見他們並無改名的真實意圖,只因了解政府放任改名的作業,提供了兒戲的好機會。據聞龍蝦、牛排、鮪魚或披薩等正蓄勢待發,期待他們真能造成改名的大亂之勢,或許標榜會做事的政府才願意積極地做些事?

政府呼籲不要輕率改名浪費行政資源,但當鮭族卻是政府所孕育。一堆荒誕不經甚至長達三、五十字的鮭魚名,主管機關以大法官釋字第三九九號解釋揭示「姓名權為人格權之一種,人之姓名為其人格之表現,故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應為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為由,即使顯非《姓名條例》第一條所定「國民使用姓名之習慣」,也無須審查而一概許可。

三九九號解釋肇因於近三十年前,十歲的黃志成由家長以其名與同村較長者相同,申請改為黃志家獲核可。但改名後不到一個月,家長因黃志家受同學嘲弄為「黃指甲」又申請改名,戶政機關以不符合「字義粗俗不雅」的法定條件而否准。案經提起行政救濟再至聲請釋憲,大法官認為黃志家固非屬「字義粗俗不雅」,但「讀音會意不雅」則可認定屬法律所定可改名的「特殊原因」情形之一。

事實上,三九九號解釋僅宣告民國六十五年內政部所做「姓名不雅,不能以讀音會意擴大解釋」的函釋違憲,但因解釋文揭示「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外,理由書中又謂「命名之雅與不雅,繫於姓名權人主觀之價值觀念,主管機關於認定時允宜予以尊重」,才導致後來修正《姓名條例》時,對於否符合字義粗俗不雅或有特殊原因之改名條件,須由「主管機關認定」的原規定遭到刪除。因此,目前「更改姓名申請書」只須勾選含有「特殊原因」的選項即可,至於是何種「特殊原因」及改成再怎麼無厘頭的名字,主管機關均在所不問。

政府如果緊抓著「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一句奉為圭臬,《姓名條例》恐怕有超過半數條文也屬違憲。該條例第一條明定外國人、無國籍人申請歸化我國籍者,其中文姓名「應符合我國國民使用姓名之習慣」,其實已明示改名固然是人民自由,但所改之名至少須符合國人使用的習慣,這也應是三九九號解釋的本意。因此,政府對人民所改之名全然放任的行政怠惰,才應是鮭魚們讓台灣在國際上露臉的主因。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會奈米,就從毫米做起
李家同/聯合報
很多工程師當然希望能夠做出非常高級的零組件或設備,但都會有一個困擾,那就是我們對這種高級的工業產品相當陌生,知道以自己的技術水準,大概不可能到達那種境界,因此也就放棄研究了。比方說,有很多工程師用的距離量測儀,誤差是以奈米計算。這種量測儀的價格非常昂貴,如果要做研究,需要相當龐大的經費,很多公司因此也就不願意投資在這種產品的研發上。

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工業產品是最高級的,如果目前無法做出這種高規格的產品,不妨從比較簡單的產品著手。假設那個量測儀的誤差可以到奈米級,我們應該先做出一個誤差在毫米級的量測儀。希望大家知道,做出這種量測儀,會使工程師有相當好的經驗,這種經驗對於發展高規格的量測儀是相當有用的。如果工程師沒有這種經驗,也絕不可能做出高規格的產品。

再舉一個例子,假設我們希望有一個能應付非常高頻率的放大器,這種放大器不容易做出來,可是我們至少要從低頻的放大器著手。如果連做出低頻的放大器都有問題,那麼高頻的放大器也就不能談了。

我非常希望政府了解這一點,因為政府往往希望每一項所補助的研究發展計畫都要能有商業價值。有商業價值當然是好的,但是政府也應該知道,如果研發工作可以使工程師在技術方面有更好的修養,這對整個國家絕對是好的。科技的發展不可能是跳躍式的,如果不會做普通的發動機,也就不可能做出勞斯萊斯級的發動機。

政府應該鼓勵民間公司以及法人,希望他們能夠做可以提高我國工業水準的研究。這種研究在短時間內的經濟效益可能不夠好,但是因為這種計畫可以提高工業水準,這種研究會使工業界最後一定能生產相當高級的工業產品。反過來說,假如工業界沒有做這一類的研究,我們國家絕對不可能有能力做出非常昂貴的工業產品。

政府官員不能只知道一些耀眼的工業名詞,如AI、5G、奈米等等,政府應該盤點我國的工業技術水準,知道哪些工業技術仍然需要往上提升。這些工業技術一定是不起眼的基礎工業技術,政府官員要有勇氣,肯大量投資在這一類的研發計畫中。

我們可以放眼奈米,但是我們不妨從毫米做起。我們可以放眼高頻率的電路,但我們也要先學會低頻率的線路。發展科技必須務實,腳步踏穩以後才可能跨大步。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一次看懂劉揚偉的電動車大夢
在鴻海「3加3」的未來產業中,電動車被看好最有可能第一個營收破兆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更在新春團拜加碼預告,即將在今年第4季發表2到3款依照MIH開放平台設計的車款,顯示出鴻海內部確實正緊鑼密鼓加速電動車布局。

孕媽咪做好3件事 避免妊娠糖尿病造成難產或早產!
體重,始終深受女性朋友的關注!但對於孕媽咪而言,體重控制的重要不在於維持身材,而是萬一無法避免出現妊娠糖尿病時,至少將狀況控制好,避免發生早產或難產的情況!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