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前瞻花二千多億治水,卻換得供五停二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25 第49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疫苗有什麼怕見光?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前瞻花二千多億治水,卻換得供五停二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五缺 政府要積極作為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AC熱潮 台灣該跟進嗎
當美中競合的潤滑劑
推動共同管道建設 降低漏水率
中國戰狼外交背後的算計
老後安居 提早規畫
歐盟等距外交會動搖嗎?
確保長者的基本人權
老宅困老人 當連出門都成了奢望
長照據點的照護未爆彈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疫苗有什麼怕見光?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立法院要成立「疫苗調閱小組」,藍推綠擋吵翻天,光程序問題就鬧了五天,昨天總算定案。疫苗是全民關注的議題,民進黨百般阻擋,到底裡頭有什麼見不得光的醜事?

民進黨一向標榜政府資訊要公開透明,但遇上疫苗卻遮遮掩掩,不免讓人起疑。它越是想要遮掩,越顯得其中有鬼,民眾越想探究到底。調閱小組由跨黨派立委執行是適合的,有弊端就要揭發,有害蟲就該揪出,但不能害國家買不到疫苗。

目前受到關注的疫苗議題有五:第一,東洋先前談妥引進輝瑞疫苗,到底為什麼破局?第二,其間有沒有政治人物,如外界傳聞甚深的吳姓立委或其他人介入?第三,疫苗採購的決策權,是在總統府、行政院或指揮中心?第四,我們對外採購的疫苗價格各是多少,未來採購的國產疫苗又設定每劑幾元?第五,陳時中口中許諾的各色疫苗,多少是已簽約付款,多少只是嘴上說說?

陳時中酸說,成立調閱小組對現狀沒有幫助,如果「買貴了」,反悔也來不及。這話邏輯不通:成立調閱小組又不是為了促進採購,而是為了解我國採購遲緩的癥結所在,一則避免再犯,二則揪出誤國誤民的干預者。

若沒什麼見不得人的內情,政府部門就不必怕調查。就像如果是坦蕩蕩的論文,早點公布更能釋疑。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前瞻花二千多億治水,卻換得供五停二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由於缺水日益嚴重,旱災中央應變中心昨天開會,作出台中、苗栗「供五停二」的決定。經濟部長王美花提醒民眾,「要做最壞的準備」;原因是,眼前看不到乾旱紓解的跡象。颱風不來,雨水不至,主要是天候因素所致。但蔡政府八年八千八百億元的「前瞻建設」,編列了二千多億元打造「水環境」;投入這麼多公帑,人民迎來的卻是「供五停二」的苦旱,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這是個令人笑不出來的問題。治水是台灣長期面對的議題,時旱時澇,執政者不斷砸錢整治,許多問題卻始終不曾解決。扁政府時代因水患嚴重,曾提出「八年八百億」的治水計畫,後來不斷追加暴增至一一六○億元。其中,台南、高雄、嘉義都獲得上百億治水經費,卻依然遇大雨則淹,成效讓人失望。其間,還發生經濟部次長侯和雄及河川局官員涉貪遭判重刑事件,原因在工程經費龐大,易遭覬覦和濫用。

蔡政府雄心更大,以「水環境建設」之名,大手筆編列了二五○七億元經費,要達到台灣「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的目標。在「不缺水、喝好水」方面,政府將透過興建生態水庫、清淤、再生水、佈建聯通管、伏流水開發等工程措施創造水源,增加常態供水及備援供水。這些計畫看起來洋洋灑灑,包山包海;但五年過去,如果「水環境」建設成效良好,今天台灣還會陷入這種臨渴掘井的窘境嗎?

根據經濟部的報告,截至二月底止,前瞻的「水環境」計畫中,目前進度最快的是水環境「亮點」,預計完成八十八處,已完成六十多處,達成率七二%。其次是親水空間的營造,預計打造四二○公頃,已完成兩百多公頃,達成率六二%。此外,對無自來水地區的供水,預計增加九﹒二萬戶,完成三萬多戶,達成率卅五%。至於要開發伏流水、佈建聯通管等增加備援調度供水的計畫,每天預計增加七七六萬噸,僅達成十五%。

由上述統計可知,投注二千五百多億的前瞻水環境計畫,政府其實把大量經費和心力花在「打造親水空間」上,用來創造自己的施政「亮點」。這些親水環境的打造,當然不能一口否定說是浪費;但對照當前西部各地四處枯乾的景象,恐怕是在決策上畫錯重點,弄錯了施政優先順序。尤其,在苦旱之中,許多「親水空間」露出的只是大片水泥和土石,豈非反諷之至?

經濟部在水環境建設網站上發出豪語,宣稱若再發生二○一五年的大旱,經前瞻建設改善,應可避免進入「第三階段限水」。但目前經濟部推動的「供五停二」,就是第三階段限水,災難未減,前瞻的大話被自己攻破。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一月底完工的「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石門水庫可藉此管線支援新竹地區用水,從每日的七﹒八萬噸提升為廿萬噸,稍稍舒緩新竹缺水之渴。

但別忘了,竹科缺水影響許多科技廠的正常運作,是驚動國際的國安議題。說穿了,石門水庫的挹注,對需水孔急的科技大廠而言,其實只是杯水車薪,助益無多。被稱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最近的抗旱對策,是四處到建築工地進行水質水量測試,取用工地開挖地下室的回收水作為工業用水。這種景象,出現在名列世界第三的半導體廠,蔡政府不覺得有辱台灣科技盛名嗎?

兩千五百億元的前瞻水環境建設,不知餵飽了多少建商,卻留給台灣面對乾旱而束手無策的困境。這是計畫太草率,或是執行太離譜,都該好好檢討一番。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五缺 政府要積極作為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台灣因擁有產業聚落優勢與市場投資商機,吸引國內外企業持續加碼投資,在台發展先進製造、前瞻技術研發與創新應用,進而成為支持台灣產業發展,推升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雖然吸引外資維持高動能,但是政府在積極招商之餘,也應正視基本的「五缺」問題,近年來不但沒有舒緩,反而更加惡化。若無法解決,將成為台灣吸引外資最大的瓶頸。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很重視五缺問題,定期親自主持改善投資環境追蹤會議,也確實有具體進展,外人投資稍有起色,但近年來政府改組,五缺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尤其面臨史上最大乾旱,各地水情吃緊,缺水竟成投資的最大障礙,政府的不作為再度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在2016年以前,台灣每年約吸引40~50億美元外人投資,而後政府進行法制變革,以及推動產業創新計畫下,在2016年吸引外人投資達到113億美元,為金融海嘯後的歷史高點。在美中貿易衝突升高,許多在中國大陸外商調整生產布局,台灣亦成為外商考慮的投資選項,2018年及2019年外人來台投資金額均超過110億美元。2020年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對外投資大幅縮水,衰退幅度超過六成。但台灣由於防疫表現佳,展現產業的韌性與實力,外資仍積極前進台灣,吸引約92億美元的外資。

美中科技戰及5G、AI等新科技發展推升半導體的重要性,而台灣又扮演重要角色,吸引許多供應鏈關聯廠商來台或擴大在台投資。其次,在環境建置、風場開發與產業鏈逐步完善下,綠能產業亦成為近年外商投資台灣另一重點領域。

缺乏足夠電力、水源、土地、勞動力和人才等「五缺」問題,最早由全國工業總會的2015年白皮書所提出,而後不斷在國內及外國商會白皮書中被提及。特別是美國及歐洲商會的白皮書中,外商對於台灣五缺問題的關切,似乎已高過對於經貿制度改革的需求。

電力可說是五缺中最嚴重的問題,2017年815全台大停電,外資企業記憶猶新;而後也持續發生跳電,更是雪上加霜。雖然跳電停電已不常發生,但供電情況仍然吃緊;政府必須對用電大戶採用差別性累進電價來強迫其節電,以化解缺電風險。

最近電力問題又更為嚴重,國內企業搶購綠電,以及興建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三接)所衍生藻礁公投爭議。經貿首長也承認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台灣2025非核家園「以綠能取代核電,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的能源政策將無法落實。事實上企業所關心的並非仰賴何種電力來源,而是能有一穩定、充足以及合理價位的電力,並非僅是在及格邊緣打轉的供電系統。

除了電力問題外,最近也出現供水瓶頸的問題。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大旱災,在已經限制農業及民生用水下,工業用水仍不足,甚至還引發科學園區鑿井取水的荒謬問題。此次水荒凸顯台灣是多雨缺水國,要靠天吃飯的窘境。

目前夏季未至,但水電供應情況已相當嚴峻;特別是政府招商引資的一些重點產業,例如半導體及資料處理中心,又都是屬於高耗能產業。由此所衍生的新需求,未來如何走出缺水缺電的陰影,對台灣是一重大挑戰。

在新冠肺炎衝擊下,有效建構韌性供應鏈成為產業關注焦點,台灣具備安全、可信任及產業聚落完整等優勢,可以吸引外商來台布局。但是除了電力及水源問題外,土地、勞動力及人才問題也未見明顯改善,而侵蝕到台灣的優勢。例如最近即有美國媒體關心台灣乾旱影響晶片生產,而危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問題。政府除了藉此展現科技產業在世界舉足輕重地位外,未來更必須以務實政策,來化解五缺投資環節的盲點。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AC熱潮 台灣該跟進嗎
張瑞雄(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聯合報
NBA球星俠客﹒歐尼爾、美式橄欖球球星科林﹒卡佩尼克、饒舌歌手Jay-Z等名人正跳入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的熱潮,美國證管會對此感到憂慮,對投資大眾警告說「切勿僅僅基於名人的參與就對SPAC進行投資。」

SPAC又稱為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ck Company),其成立目的就是要找市面上一些還未上市但值得投資的公司將其購併,被購併的公司可以藉SPAC的殼上市,SPAC的投資人也可藉此間接投資於一些未上市公司(即未來被購併的公司),雖然一開始並不知道是哪家(所以是空白支票)。

比起IPO(首次公開募股),透過SPAC上市手續簡便,上市後也沒有閉鎖期,被購併公司投資者可立即將股票脫手變現,所以蔚為風潮。SPAC市場火熱,以至於今年的募資活動已經超過去年的全部,到目前為止,在美國上市的SPAC籌集了八百卅一億美元的資金,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二○三一%,難怪美國證管會要發出警告。

目前只有美國有SPAC機制,紐約利用此制度再次成為全球IPO的中心,引起其他金融中心眼紅,因此英國也準備出手修改制度允許SPAC,香港嗅到這股趨勢,也想投入這場熱戰之中。

疫情前,SPAC被華爾街嘲笑,因為如果被購併的公司是優良的,為什麼不走傳統IPO路線呢?但疫情讓傳統IPO受到阻礙(如無法舉辦公開說明會),再加上各國紓困資金充沛和利率低,所以讓SPAC大爆發,例如Virgin Galactic(太空旅行公司)和DraftKings(網路運彩公司)都選擇了這條路,而不是IPO。

當然也有人擔心SPAC的繁榮,是一個等待破裂的泡沫,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的副董事長就說:「如果沒有SPAC,世界會更好。」美國證管會則警告說,SPAC的發起人(如名人)「可能存在利益衝突問題,因為他們的經濟利益與普通股東的經濟利益有所不同。」因為發起人通常比公開市場上的投資者以「優惠的條件」購買股權,所以在購併時可能以有利於發起人的條件來完成交易。

新創通常有技術但缺資金,SPAC剛好可以滿足新創的需求,且可馬上變成上市公司,當然受歡迎,但前提是SPAC的募資管理者有足夠經驗和遠見,選擇購併好的新創。台灣一直說要培養獨角獸(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或許開放SPAC可加速此夢想。

(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當美中競合的潤滑劑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聯合報
拜登政府上台後,首場美中外交高層對話,火藥味十足;可看出美中間氛圍重大變化。

過去面對美國,中國基本上還是採較低姿態,不願與華府直接衝突;近年來,中國大陸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尤其新冠疫情控制得宜,經濟率先復甦,反觀美國卻成疫情最嚴重國家,加上內部族群撕裂。對中國而言,美國霸主地位已不如前,所以敢直接向美嗆聲,同時對美方所提人權及主權問題,更是寸步不讓。

台灣一向親美,兩岸關係隨著政權更迭時好時壞。現在台灣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陷入冰點,協商大門關閉。之後因香港反送中及疫情口水戰加深嫌隙。特別在川普執政後期,頻頻釋出各種友台舉動,台灣儼然成白宮最忠實盟友。中國大陸對此極度反彈,軍機繞台成了常態。

有人或許認為,台灣可坐收漁翁之利,且一旦兩岸有軍事衝突,美國可保衛台海安全,這是天真想法。從這次美中會談中國大陸強硬態度就可知道,台灣問題是中國大陸不可逾越的紅線,甚至不惜一戰也要維護的民族利益。

美國「友台抗中」是基於其國家利益的戰略考量,希望與亞洲各國建立多元雙邊同盟關係,牽制中國擴張。但是兩岸如真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是否有意願提供台灣保護傘,值得我們務實面對。何況,台美間距離遙遠,不待美方馳援,台灣淪為戰場,幾十年努力建立基業,就會毀於一旦。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接受BBC專訪,提到中美競爭日益劇烈,雙方爭相拉攏其他國家「站邊」,但是「新加坡無法支持任何一方」,這也是東協大多數國家的立場,他們既無法拒絕中國經濟上的實力,又希望藉由美國抗衡中國提供安全保障,因此「不站邊」哲學就成最好的策略。當大多數國家都知道不要在美中間選邊站,以免危及經濟,我們面對這個最大貿易伙伴及有歷史共業對手,在彼此國力及經濟實力懸殊條件下,台灣應用更智慧方式處理。

因為兩岸政治糾葛及主權爭議,台灣問題比起其他國家要複雜很多,目前為止我們的選項也不多,但是至少可以不要成為美中角力的棋子,或是衝突導火線。與其過分宣揚台美關係,觸動對岸敏感神經,或是強硬「攖中國之鋒」,自陷危險之中,不如先擱置爭議恢復協商,重新建立兩岸互信及交流。

比如台灣抗疫成就驚豔世界,我們可用更大氣度,展現對大陸民眾關懷,推動雙方疫苗及醫療合作,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台灣融合東西社會優點,與美國有相同民主體制,又有中華文化深厚底蘊,台灣應把自己從中美互嗆的工具,變成中美競合關係的潤滑劑,對區域穩定及和平會有巨大貢獻。

盼政府發揮智慧,以靈活身段及務實態度,維持台美友誼,也降低兩岸緊張,走出自己的路。

   
推動共同管道建設 降低漏水率
拱祥生/土木、大地技師(台北市)/聯合報
旱象危機升高,讓水情會議聚焦至民生限水;長期來看,紓解旱象除了開源,節流更重要,其中,降低自來水漏水率,成為檢討節流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降低漏水率,不能只汰換舊有漏水管線,將自來水管線積極納入共同管道建設中,才是事半功倍前瞻建設,值得自來水公司積極面對與配合。

台灣用水以農業用水占七成為大宗,主要由農田水利會灌溉水路系統供水,至於占三成民生及工業用水,則大都依靠自來水公司供水,讓台水公司自來水管線降漏,就是目前主要節水對象及執行中計畫。

不同於農業灌溉水路主要採明渠輸送用水方式,自來水管線大都埋在道路下方,由於分年興建及台灣位處地震帶,造成管線老化腐蝕及接頭震動鬆脫,是漏水兩大主因,使得自來水管線漏水率一直居高不下,民國一百年以前整體漏水率超過廿%。

台水公司從一○二至一一一年預計投入近八百億經費,希望將漏水率降至十三點四五%,預計汰換近六千公里老舊管路,但大多數埋在道路下方,自來水管路汰換並不容易。高雄氣爆事件,讓全國民眾了解到,台灣道路下方管線星羅棋布,且雜亂無章,這從道路施工挖破台電、天然氣、台水管線時有所聞,就知道道路整修管路,是一個高風險工程。

民眾或許認為,政府怎麼連道路下方資訊都無法掌握?事實上,台灣早期並沒有共同管道建設,道路下方管線資訊散布在各事業單位(台電、台水、中華電信等),就形成先搶先贏,造成今天您挖斷我管線,明天換我挖斷您管線,即使現在部分縣市成立道路管挖中心,但圖資大都是平面圖,每個管線管徑、深度資訊仍不足,在道路進行工程,沒挖斷管線反而是運氣好的狀況發生。

依照台水公司汰換新管線方式,光是第一關申請道路挖掘許可權就受到侷限,因為「路平計畫」施工後道路,至少一年不能挖掘,即使好不容易管線換新,仍然可能被其他工程挖斷,造成瞬間大量漏水率提升;顯然目前自來水防漏方案並不經濟,也有治標不治本疑慮。

釜底抽薪,唯有全面開啟台灣共同管道建設,讓自來水等事業單位管線進入共同管道中,由人工直接進入共同管道檢修自來水管,不僅降低自來水管線維修時程與經費,更能大幅提升道路平坦度與維修頻率,因為道路少了人手孔及減少挖掘次數,一舉數得。

台灣共同管道建設和汙水下水道,這些在地表下看不見工程,是一個偉大城市「良心工程」,期許全民一同要求政府來積極推動。

   
中國戰狼外交背後的算計
賴玟憓/大學生(高雄市)/聯合報
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也無法緩和美中的火爆衝突,在壓制與爭霸戰中,進入更精彩的起承轉合。

外交會談慣用外交詞令,不直接說破,然而此次中方代表楊潔篪卻一反常態「下馬威」;這樣的大內宣,在中國境內沸騰,畢竟在美國川普壓著打這麼久之後,中國終能一吐怨氣。中國外交布局並非近年埋下,不過是收網之際才讓大家恍然大悟。

從中國站上第二大經濟體,當局便開始布下外交大局,一帶一路以經濟誘餌拉攏盟友;面對不容忽視的主權試探,中共當局一向強硬回擊,樹立共同對抗敵人,是凝聚社會共識的快速捷徑。

在經濟繁榮發展下,隱藏貧富差距加大事實,脫貧致富是口號,但並非一朝一夕可成。香港反送中撕開壓抑社會下的大口子,當局也看到社會背後的不確定性,新疆再教育營就是最好的利劍,是警告亦是威嚇更樹立威信。疫情到來算是因禍得福,轉移注意力,扭轉形象;並騰出手祭國安法,今年兩會後又反殺一個選制改革,斬斷港人民主化希望。

然而要治理蠢蠢欲動的民怨和不滿,最好辦法是樹立敵人,團結對外。疫情是契機,在反華氛圍中,挑起民族意識,加之中美貿易戰川普給的仇恨拉好拉滿,華春瑩多次霸氣回應,不論是對澳洲議題的反擊、中印邊界爭議的回擊、歐盟抗中定調擊破等,都讓中國作為戰狼道路上,越戰越勇。

中國不論是披著「戰狼」外衣,抑或是加強對內政把控,緊咬不放的台灣主權也是,戰狼的每一步都有目的,全世界都在看。

   
老後安居 提早規畫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聯合報
拜讀願景專題,年過耳順,感觸良多。台灣中高齡不少人沒做好養老規畫,老後經濟和安居都會發生問題,還增加子女困擾,這些現象就在你我身旁。

你我都會老,若想老的有尊嚴、有價值,就必須提早做準備。以目前現狀看,年輕一代自身難保,只要不變成家庭負擔,就已是萬幸,這已是種共識和覺醒;依靠子女奉養比例不到兩成,代表積穀防饑勝過養兒防老。

現在的中年人,不想成為別人累贅,應將規畫退休生涯列為人生要點,正所謂「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只有靠自己最好。」鋪設好退路,就不必擔心將來無路可走。

筆者曾擔任身障協會總幹事,會員都是脊髓損傷患者,我時常要去家庭訪視,鄉下販厝沒有電梯,他們為了方便輪椅進出,將房子打造成無障礙住宅,進門坡度平緩,走道動線不擺放雜物,廳堂寬敞可供迴轉,玄關衛浴不設門檻,馬桶浴缸旁加裝把手,流理臺高度降低,這樣的設計值得學習,但首要條件是經濟因素。

「老」是無可避免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消費勢必增加,想要過得樂活舒適,必須儲存足夠的資金,替自己的晚年預作安排。

   
歐盟等距外交會動搖嗎?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聯合報
歐盟日前就新疆人權問題出招,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北京隨即宣布報復性制裁。歐盟多國近日召見當地中國大使表示抗議。剎那間,原本採取等距的歐洲,反中情緒有升高趨勢。

面對歐洲進逼,北京為凸顯平視西方地位,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這幾個國家想當人權教師爺,根本不配。」一點也不在乎歐洲議會是否會批准中歐投資協定。甚至環球時報總編發文主張,切斷與中國研究智庫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聯繫。

中方批評,顯示主權立埸不容他國置喙;對內則曉以民族大義,以一百廿年前的辛丑合約凝聚團結,斷絕西方的人權理念有縫隙溜進。北京的大動作是否能逼迫西方禁聲,是我們迫切想知道的結局。

反觀歐盟所強調的對外與對內講價值觀與原則,隨著美國的結盟與拉攏,憑著西方加持底氣,逐漸恢復過去風格。德國與法國忌憚北京在南海的勢力,紛紛驅艦東來,一時間似感歐盟轉向。只是向來支持民主的歐洲議會,需要面對利益考量的各國政府,在中國大陸已成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之際,面對北京彰顯肌肉實力與價值觀相符的美國拉攏,歐盟的等距外交是否感到猶豫,改而美歐vs.中俄,值得密切觀察,而台灣需要掌握情資,尋找有利的契機。

   
確保長者的基本人權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聯合報
日前雨天我到樹林後火車站搭車,一名行動不便老婦人想進站,卻被眼前階梯阻擋。老婦人為倚靠助行器,只能淋雨;其實台鐵只要多用心,做個無障礙坡道,就能嘉惠無數行動不便者。

我住新莊一棟廿多年電梯華廈,對面樓上一位老婦人跌傷,只能坐輪椅,我才發現,電梯雖有到一樓,電梯口到地面還有五、六格階梯,每次她要出門,到了一樓,只能下來靠另一隻健康的腳跳下來。

出了門,挑戰才真正要開始。新北騎樓、人行道充滿障礙物,不管健康與否,常常走著走著,就必須走到馬路與車爭道;還有很多縣市騎樓高低不平,每次出門都像溯溪。

新北市有路平專線,但路上仍有障礙阻擋行人,是否也能迅速排除呢?又或者政府能否開闢專線,專門協助人民解決居住空間障礙問題,或許鄰居就無需從一樓電梯跳下來。

老屋重建沒那麼容易,在重建之前,隨著屋子變老的人怎麼辦?過渡期需政府各種幫忙,才能讓老人順利從家裡到外面,這應該是基本人權吧!

去年父親往生,坐輪椅的他,每天活動空間就是臥室到客廳,唯一休閒是看電視。

最近看公視北歐長照系列報導,才知道我為父親做的實在太少了!一切都以自己為出發點,從來沒想到他快不快樂?北歐政府花很多資源在預防人民生病,他們認為讓人民活得健康快樂可以減少後續龐大醫療資出;所以北歐政府為老人興建許多設施。

現在新北有許多國民運動中心,可惜來運動的清一色是年輕人和免費的老人,政府有想過那些忙著賺錢養家的中年人嗎?這些更是政府應該關照的對象,因為他們是未來的老人。運動中心應該針對他們設計課程和活動,讓他們健康快樂,他們的上一輩和下一代才有幸福的環境。

   
老宅困老人 當連出門都成了奢望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聯合報
聯合報報導老宅困老人現象,全台有近四十三萬老人住「無電梯公寓」,成為難解的雙老問題。

筆者一位長輩從公營事業退休,退休前有自建公寓配售,他抽到其中一戶,退休後就與太太住那裡,左鄰右舍都是以前老同事,子女在外拚事業,他和太太租一塊地種菜和鄰居分享,原單位的長官因擔任公益社團的負責人,也找他回去協助,退休生活可謂精采。

不意,兩年前生病後體力大不如前,進出家門變得十分困難,公寓近四十年了,不少樓層轉手多次,想循都更或設施改善,不是涉及產權就是涉各住戶利害關係躊躇不前,眼看連就醫都有困難,兒子另買有電梯公寓才解決難題。報載有人四十多歲就為自己購終身宅,但時下多少年輕人卅歲才進職場,提前部署是奢望。

台中市是在民國一○三年透過自治條例,以□勵方式改善住宅的障礙空間,而最易做到的是施設電梯,但實施七年僅十棟申請、其中七棟完工;雖然成績不亮眼,卻是六都中完工率最高的都市。自民國一○三年後新蓋的五樓公寓、透天厝均有電梯,然屋齡超過三、四十年的老宅困住老人的問題依然存在,台中市況且如此,全台各地情況則更慘。

   
長照據點的照護未爆彈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聯合報
台灣高齡社會到來,快速高齡化讓長照需求大增;這幾年各式社區據點或失智據點等長照單位大量開設,工作人員滿腔熱忱招呼老人和家屬,又有多少人注意,長照人員在嚴苛條件下,燃燒自己的危機。

前幾天,有機會與一位老友聊天,四年前政府開始推動失智照護計畫時,我們都是創始單位,一路執行至今。朋友回想這幾年,苦笑著說:「其實我也有過勞時,幸好我還有先生支持,累到不行那幾天,他會要我回家休息。沒有他,我應該早就離開了。」

見到我訝異神情,她解釋:「失智據點看來規模不大,但周一到周五每天也有廿到卅個長輩來活動,長輩都會問我同樣問題『我今天吃藥了沒』、『我要回家沒有』等等,我還能耐心應對。但每天重複問、我不停回答;直到有天,突然情緒上來說:『好了啦,我已經跟你講過了,我到底還要講幾次?!』那瞬間,我警覺到我也累了。」

她繼續說:「那天我很認真思考是不是應該離職了,之後問身旁其他夥伴,發現很少有人能在第一線持續工作超過一年,幾乎每個據點工作夥伴都換過一輪。」

我猛然發現,工作環境真是非常辛勞的。以日照中心來說,依規定每八位長輩要有一位照護者,可是據點人力配置,卻是每位工作人員負責十五至廿位長輩,甚至更多。因為不時有家屬照顧到快崩潰,工作人員忍不住就答應讓長輩來參加,但每多一人,就意味自己要多扛一份負擔。

雖然主管機關總是說,只要服務十五位就好,可是在社區見到的家屬和長輩,都渴望為他們提供服務;於是在長久負擔後,也讓自己耗盡、過勞了。

我理解,長照員最初都是充滿熱情地踏入這個領域,但時日一久卻因無法喘息、高負荷比率照顧量下消磨,加上變化無常的政策和看似無止盡的規範,長照員都是帶著身心疲憊和歉疚離開。對政府、社區、照護單位、患者和家屬來說,這是人才流失。

要留住人,我直覺想到是薪資,可是問起來也沒得到有力的答案。友人說:「其實薪水不是最關鍵,畢竟會選擇這工作的,多半是懷有照護熱情,薪資不是第一考量。可是每天照顧這麼多長輩,不時還有家屬說我們照顧得不夠好,每天忙碌,還要隨時緊張主管機關對各種指標的要求…我啊,真的是累了。」

那天對話讓人心酸,我們都提醒家庭照顧者要避免過勞、要小心照護創傷上身,鼓勵家屬把長輩帶到據點。可是於此同時,我們將負擔轉移到第一線人員身上,當他們沒有足夠支持,卻要承擔大量工作,很自然的發生照護創傷。若沒有改善,只能看著照護網路永遠在補破網,人力一直輪替,過勞持續發生,這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的照護模式啊。

   
千面鹿港 與老屋共生的平民英雄
二百多年前的鹿港,是台灣貿易大港,繁榮的經濟帶動大戶人家興起,一些大企業家也從此發跡。但誰也無法料到,有一天,這裡的港口會淤積,人口會外移,連豪宅也成了廢墟。幸好,這個時代有一群人願意用新的眼光看待老屋,動手修繕,活化空間。他們要用新風貌,延續鹿港百年的活力。

理財達人股魚 9檔私房存股標的大公開!
根據理財達人股魚的試算,若從小孩出生後,每個月存1萬元,每2個月買一張玉山金股票,存股22年到小孩大學畢業,累積本金264萬,加上股票的投報率,這筆資金就會長胖到987萬,1年就可以領59萬的股息。另外,股魚根據4大選股條件,選出9檔適合長期存股的標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