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一案三查:蔡崇義是「進化版」陳師孟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24 第49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蘇內閣和疫苗的怪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一案三查:蔡崇義是「進化版」陳師孟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推展機器人理財 強化資管競爭力
民意論壇 F-5E失事的可能肇因
活用洋流知識 提高搜救效率
刺槍術 與其改良不如「落實」
IC技術擴散 只能緩無法擋
巴拉圭疫苗 美中博弈下的台灣警示燈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即使暫時風調雨順 仍須節約用水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蘇內閣和疫苗的怪事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台灣終於開打新冠疫苗,時間不僅落在四小龍之末,更排在全球倒數。這麼難看的時刻,蘇貞昌仍不忘搶頭香,硬要在台大醫院上班前接種「全台第一針」。據稱,蘇揆挨針是為安民心,怪的是,他作秀還關門不讓媒體拍攝,引起民眾質疑他「打假針」。

蘇內閣不只打針搞神□,對這批疫苗的來歷,也搞得高深莫測。不論是否韓國轉賣,效期逾半已是事實,至於下批何時到港,仍在未定之天。解封無期,蘇揆挨針秀竟還能吹出一大串台灣第一,「台灣第一針」果然藥到忘形。

疫苗一苗難求,疫苗黑箱更難探究。在野黨要求成立調閱小組,蘇內閣怒稱會害台灣買不到疫苗,綠委則批藍營會洩密助中共打壓。但是,連破局的東洋案也不說嗎?若有人想發國難財,難道不該揪出來?

國際市場,疫苗價格透明。外交部金援巴拉圭買疫苗,就大膽做外交秀,為何不怕對岸打壓?陳時中倒是該說清楚,是否在水貨市場搶貨,否則怎如此見不得光?

陳時中搞疫苗政治,績效遠勝採購,不時替國產疫苗放利多,幫自己打光,但股價飆速和研發進度卻有如天壤。為淡化關門打針效應,他竟斗膽替蔡總統預約注射,府方回應「若研發成功,會以行動支持」,他旋即改稱個人意見。總統聖明,洞察要害。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一案三查:蔡崇義是「進化版」陳師孟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涉及浩鼎案,受到彈劾及申誡處分,本屆監委竟以「一案三查」的方式為他洗白,認定翁啟惠無財產申報不實,也未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此舉,不僅自己打臉監院威信,也把監察機構當成鬥爭場域。監院不惜自毀形象,許多人或許以為是因翁啟惠「後台」強大;但剖析脈絡,關鍵在監察院出現了「進化版」的陳師孟。

翁啟惠在二○一六年五月因捲入浩鼎案請辭中研院長,次年監察院通過對他彈劾,並移送公懲會。二○一九年,公懲會以他未據實申報財產,亦未揭露職務可能的利益衝突,判他申誡。但在公懲會判決申誡前數月,士林地院判決翁啟惠貪汙案無罪;監委蔡崇義即以此為由,展開對翁啟惠連串洗白。

去年在蔡崇義主導下,監院提出了對浩鼎案的「第二版」調查報告,指責檢方辦案違反客觀性及偵查不公開原則,要求法務部檢討。蔡崇義還聲稱,翁啟惠原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但他因浩鼎案遭到調查,使得諾貝爾獎委員來台喊卡,更導致台灣技術移轉案銳減。近日,蔡崇義再主導提出「第三版」調查報告,稱翁啟惠並無財產申報不實;其目的,顯在促公懲會撤銷對翁啟惠的申誡。但是,刑事無罪不代表沒有行政責任,蔡崇義不懂嗎?

檢視蔡崇義處理案件之爭議,即可知這次「一案三辦」不是唯一奇案。前年他和監委高涌誠受前綠委段宜康之託,調查檢察官陳隆翔偵辦之「曲棍球案」;不由分說,即以辦案有瑕疵為由將陳隆翔彈劾。但經司法院職權法庭審理,認為陳隆翔未違反程序,判決他不予懲戒;高涌誠和蔡崇義不滿之下,隨即揚言將聲請再審。為此,陳隆翔公布了兩監委約談他的錄音譯文,對話中兩人不僅態度隨便,且語帶威嚇,令人咋舌。

根據那項譯文,蔡崇義告訴陳隆翔:「我老實告訴你,我真的沒有看卷;因為他(高涌誠)臨時找我,我也是剛才才看起訴書。」蔡崇義和高涌誠以「違反辦案程序」為由彈劾了陳隆翔檢察官,但自己行使監察權,卻是連相關卷宗也不看,這種邏輯說得通嗎?兩人還脅迫陳隆翔,如果不幫他們設想解決的辦法,接下來,就會查辦地檢署長官的責任。如此赤裸裸的脅迫,是御史大夫行徑嗎?

蔡崇義調查曲棍球案,是幫民進黨派系人物出氣;調查其他案件,也一樣藍綠立場分明。在蔡政府「卡管」期間曾出任四十多天教育部長的吳茂昆,因任職東華大學校長期間發生私設公司並廉售專利的倫理事件,違反利益迴避,遭到監院調查。在十幾名審查監委一致投票通過彈劾後,蔡崇義卻領銜和其他數位監委對調查結果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吳茂昆僅涉違法兼職,並無圖利,並公開指責主導監委高鳳仙欺騙。當時,此舉被形容是開出「窩裡反」第一槍。如今蔡崇義「一案三查」主導為翁啟惠洗白,此刻監院已是綠家天下,誰與爭鋒?

蔡總統首任提名監委陳師孟,未上任即宣稱其立場將「辦藍不辦綠」,引起各界物議。陳師孟去年初辭去監委,但觀察監院成色,蔡崇義等人其實就是「進化版」的陳師孟們,他們不宣稱自己將看顏色辦案,卻直接付諸行動,手法更高明而曲折。凡是綠營被監院彈劾的,他們幫忙洗白,如翁啟惠及吳茂昆;辦了綠營人物的司法官,則遭到他們彈劾報復,如陳隆翔。

蔡崇義的作法,除罔顧監院威信,更直接威脅司法獨立與正義。蔡總統和監察院長陳菊都沒看到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推展機器人理財 強化資管競爭力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也促使社會大眾金融投資更加仰賴數位平台,因而加速了機器人理財的發展。機器人理財一般又被稱為「智能投資」,即「將人工智慧導入傳統理財」的顧問服務,依照金融消費者的風險屬性及投資需求,利用演算法模型計算後,提供金融消費者適合個人的交易策略及投資組合。目前世界幾個成功發展機器人理財的國家,主要商業模式多為採取機器人理財(平台)加投資顧問(人),可說是利用數位平台來實現普惠金融的一種工具。

機器人理財發展迄今約13年,根據德國市調公司Statista預估,2021年機器人理財的資產管理規模將突破2兆美元,2025年更將達約4.79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20%,成長速度驚人。以2019年為例,機器人理財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1.5兆美元,其中美國約占了77%、中國大陸占18%、歐洲地區占3%,其它地區則占了2%。

反觀台灣,機器人理財的推展相對緩慢,自2017年6月金管會開放機器人理財業務以來,初期乏人問津,直到2019年底才有九家業者開辦,累積投資人數3萬多人,資產規模約新台幣10.3億元。2020年呈現大幅度成長,累積投資人數8萬多人,資產規模約25億元,但相較全球2020年機器人理財所管理的資產規模,仍顯得微不足道。機器人理財在台灣不但有極大的成長空間,也是後疫時代提升台灣資產管理競爭力的一大利器。

加速發展機器人理財有助提升台灣資產管理的競爭力。首先,金管會正加速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機器人理財正是金融科技創新的一環;同時,金管會2020年9月發布資本市場藍圖,也規劃推動投信投顧業科技化發展,因此國內投信投顧業應加速推動機器人理財,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在管理業務上的競爭力,亦可響應主管機關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政策。

其次,機器人理財為「利用演算法模型計算後向金融消費者提供之適合個人的交易策略及投資組合」,因此可以讓每個人在理財過程中享受到VIP般的尊榮,加上台灣儲蓄率高且散戶及小資族充斥,極適合發展機器人理財。其三,2020年10月台灣證券交易所推出「盤中零股交易制度」,邁開台灣朝向智能投資的新進展,亦提供了未來台灣進一步發展機器人理財所需的養分。

除了這些有利發展條件,要讓機器人理財在台灣加速發展,仍須主管機關大幅鬆綁相關法規及限制,例如現行的機器人理財「投資組合自動再平衡機制」就侷限頗多。在機器人理財中,所謂「投資組合再平衡機制」指的是,當投資人投資組合各資產的「實際權重」偏離「目標權重」時,投資人必須重新調整各類資產的權重,以確保投資組合內各資產的權重符合目標權重。這在機器人理財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若是限制太多,將不利長期績效提升及業務的推動。

再者,全權委託業務的規範應可再加以簡化,同時必須考慮降低進入門檻金額,讓機器人理財有更多的操作空間,以利相關業務發展。另外還要呼籲國內投信投顧業者,應勇於投入資源並招募人才來推動機器人理財的業務,提升其資產管理的競爭力。

綜合上述,在後疫時代人們除了透過數位型態消費,投資大眾的金融投資也變得更加仰賴數位平台,再觀諸全球機器人理財所管理資產規模的高速成長,台灣在後疫時代的「天時」、市場環境的「地利」及主管機關支持的「人和」下,相信正是推展機器人理財的最佳契機,不但可藉以提升台灣資產管理的競爭力,並可讓台灣在全球資產管理業務占有一席之地。

   
民意論壇
F-5E失事的可能肇因
許德英/退役飛行員(台北市)/聯合報
廿二日驚聞空軍一批四架F-5E/F戰機自台東志航基地起飛執行炸射訓練,其中兩架在空中發生擦撞後墜海,雷達光點消失在屏東旭海漁港外距岸一點四浬海域處。國軍立即派遣黑鷹搜救機、海巡船艇,以及台東與屏東消防岸際進行搜尋。隨後在海上尋獲羅尚樺中尉,緊急送醫仍因彈射導致顱內出血而不幸殉職;另一位潘穎諄上尉則尚未尋獲,期盼能在黃金七十二小時內搜救回來。

根據空軍公布的初步資料,當時四架戰機高度一萬四千英呎,雲層九千五百英呎,四架戰機在雲上集合後,二、四號戰機依指示進行交換位置時,疑似發生擦撞。據此,發生事故的人為、機械、環境、組織管理等四大可能肇因,已經可以先行排除機械與環境等兩大肇因;因為,一是沒有任何戰機遭遇故障的呼叫,二是在雲上目視天氣的狀況下操控。

軍機在空中發生撞機事故,有兩種最主要的情境使然。首先是,同一批飛行的戰機,有可能是在編隊時因操控不當而發生擦撞;或是在演練戰術與戰鬥動作時,因未能目視到友機而發生相撞。在此情境下的可能肇因,大都涉及人為因素,或是環境與人為的複合因素。諸如:在密雲中編隊時,突然看不見長機;或是看不見長機,又未能遵守雲中失散的緊急處置程序;以及演練的空域有雲層,或是動作太激烈而未能全程目視對方戰機,因而造成不幸的撞機事故。

其次是,不同批次或不同基地起飛的戰機,有可能在同一空域或不同空域的接連處,因計畫與管制不當,以及未能遵守高度或空域的安全隔離,因而發生與不同編隊的戰機相撞。在此情境下的可能肇因,大都涉及管理、環境以及人為的複合因素。諸如:所有在空中的戰機,如果都依規定接受航、戰管以及地面管制進場等單位的雷達管制,或是塔台的程序與目視管制,當然不會發生空中接近與相撞的事故;因此一旦發生,當然就會涉及多種複合性因素。

此次兩架F-5E戰機疑似發生擦撞,除了上述的可能肇因之外,還有一項人性因素需要列入考量。依空軍公布的資料,二、四號戰機的飛行時間分別為四○四小時卅分鐘、六○一小時卅五分鐘;另依世界戰機的失事統計,飛行時間五百至八百小時,係發生失事的最大族群。研究分析指出,該族群的飛行操控技術逐漸成熟,但飛行經驗仍不夠豐富,因此應變處置能力尚需加強訓練。

有輿論指責F-5E/F戰機的老舊問題,然而此次發生擦撞,確實與戰機的老舊無關。另有關機械的可能肇因,必須探討羅中尉使用彈射椅成功跳傘,但在海上獲救後仍不幸殉職。其可能肇因,除了F-5E/F彈射椅的性能之外,係由飛行員啟動,或是因撞機而啟動,或是戰機不在彈射安全姿態,或是撞機時飛行員已受重傷等原因,這都需要進一步查證。

值得一提的是,有鑑於去年朱冠甍上尉跳傘殉職,空軍為此規畫了F-5E/F彈射椅的更換,並已獲得國防部核准,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更新計畫。新型彈射椅為英國馬丁貝克「Mk16」,預算金額約新台幣六億元;當F-5E/F戰機完成汰除時,此套最先進的彈射椅,同樣可以改裝至其他戰機上,這筆國防預算不會浪費,依然能夠持續保障我國戰機飛行員的生命安全。

   
活用洋流知識 提高搜救效率
胡健驊/海洋大學兼任教授(基隆市/聯合報
真不幸,空軍又發生意外,兩機相撞,還有一名飛官下落不明,如果是落海,七十二小時黃金時間內,必需有洋流知識來提高搜救效率。

九十八年六、七月,空中勤務總隊曾邀我至北中南三個分隊講習,針對當時連續多起落海事件,苦於空中搜尋有如大海撈針,談該如何研判縮小搜救的飛航範圍。

我大半生專攻洋流,主要以追蹤隨流漂移的浮標來觀測海流,並自行研製各式浮標及定位方法。當時即建議空勤隊打造不再回收的木製浮標,成本不過台幣兩三百元,直升機迅速飛往失事地點,將浮標低空投海,同時機上GPS定位,鍵入筆電,即可離開,暫時以「同心圓」航線繞飛十分鐘搜尋,再回原址找到掛旗(夜間則掛電池小燈)的浮標,飛至其上方,再定位一次。兩次定位即初步看出當下的海流概況。然後順海流方向改以「扇形範圍」左右來回擴大但密集的S航線,往下游搜尋十分鐘,再於扇形中線上最遠一點,再投第二支浮標,依此類推。

筆電上靠程式展示推估的現場,畫出飛航方式。以每秒半公尺平均流速估計,十分鐘海流雖只走了三百公尺,但飛航距離遠大於此,而且隨高度動態變化的海流而機動調整搜尋方向。大規模洋流不易在幾天內顯著改變,但有季節性特性,例如黑潮,在台灣東邊永遠穩定地向北流去,每秒一至兩公尺,有時超過三公尺,卻在盛行季風之下,其主軸或整體會東西擺盪。夏季西南季風往東北方向吹,向東的分量把黑潮推離台灣一些,東部近岸便少有黑潮的影響;反之,冬季吹東北季風,向西的分量便把黑潮推擠到東岸,即常見強勁的北流。

不過,台灣東邊並非平直的海岸線,在鵝鸞鼻至台東這一段,向西凹彎一些成弧線,稱為台東彎(Bight,跟Bay是海灣不一樣),在冬季黑潮迫壓台灣而北衝時,在那裡卻不易貼岸直闖,而常是強流側邊的渦轉動作。這次飛官落海在旭海漁港外不遠之處,就在台東彎內,被黑潮快速漂往北方的可能性較少。

可是,近岸還有潮汐推出來的潮流,隨漲、退潮而改變方向。台灣東南邊漲潮流往鵝鸞鼻流去,退潮流反之。轉潮時,潮流近乎停滯,準備調頭,故高潮點時間至低潮點的中央時間,大約就是潮流最快的時候。最高流速多快,跟高低潮位差相關。查氣象局在附近大武的潮汐站資料,這幾天潮差只約六十公分,相對那裡最大潮差約一點五公尺,可知正值小潮日,所以最大潮流不致很快。

當日飛官落海時大約在下午三點多,依潮汐表知道是在退潮中,快接近高、低潮點的中央時間,因此該往北漂。若以較弱潮流的概念估計,平均流速取每秒卅公分計算,每小時走了一公里,到七點多低潮點,約向北漂了四公里,再回頭同理推算。

現場瞬間風力也能吹送海面漂浮物,但人體沒入水中的部分不小,短時間可姑且不計。故重點在搶時間取得需要的資訊,立即到現場執行滾動式快速海流觀測,依電腦軟體推算搜尋方向,提高尋獲機率。如今已過日餘,希望蒼天保佑,救回飛官。更盼搜救單位已有科技研判機制,還望要到各處海域時常操練,豐富作業經驗,補強科技一定會需要改進的缺點。

   
刺槍術 與其改良不如「落實」
張博智/退役上校、前步訓部體育組/聯合報
聯合新聞網針對立委提議廢除刺槍術而國防部宣示保留的決心,數日來連篇報導與評析,關注國軍刺槍術近戰戰技之存廢,個人深表欽佩。

本人軍旅廿八年專事國軍體能戰技教育訓練、體育師資培訓,尤其專任刺槍術之教育訓練研究發展,更於退伍十餘年期間,仍以國防體育志工自許,致力刺槍術在軍民之間落實與推廣。這些年除在步訓部體幹班擔任志工與應邀至各部隊經驗分享,並組建「退伍老兵刺槍隊」,連續兩年舉辦「軍民通用刺槍術對刺比賽」,且已吸引不少現役及後備軍人自動報名參賽,最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國、高中生組隊參賽呢!

刺槍術於我本土防衛作戰有其必要與需要,這也是國防部宣示保留並將精實的主因。然而,除了保留,更需要有針對性、實戰性的訓練配套,淺見以為,最直接、最具實效的配套,就是以「對刺」做為落實與精實刺槍術訓練之核心目標。

「對刺」本是刺槍術戰技的核心進度,但多年來除了步訓部體幹班及本人曾經前往開班授課的單位(六、八軍團),大多數部隊與官兵並不曾受訓。各部隊普遍所做的無外乎基本刺槍,而且都是團體進行「空刺」,這樣的訓練,淪於形式整齊、動作一致,官兵難以體會「為何而刺」、「為何而練」的實戰性;加上訓練時數少,通常就在虛應故事中草草了事,惡性循環下,連官兵都看不起刺槍術的訓練價值,才會有廢除刺槍術的意見,聯合報評析應加強刺槍術實戰性堪稱一語中的。

刺槍術本來就是「殺敵保命技」,只是長年形格勢禁偏頗,發展成了徒具形式的「表演」。當務之急,卻不是「改良」或「拼裝」短刀術、徒手搏擊,而是落實它本具的動作要領、訓練要求,並且以「對刺」作為訓練的重點,逐級定期舉辦對刺比賽。

軍人持槍,所以必須練刺槍,儘管槍的形制有所變革,都不影響刺槍術的訓練與應用。現在部隊換裝的T91步槍槍枝短,更能靈巧用槍刺槍,有人以為槍變短了不利於刺槍術,甚至據此做為廢除刺槍術的理由,那是門外漢之見。「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何況刺槍術是兼槍帶棍,遠刺近擊順勢砍,長短皆宜、遠近兼施,一槍在手,只要熟練精練對戰技能,刀彈並用,銳不可擋!

但願國防部在宣示之後,落實精實刺槍術訓練,並且加強「對刺」訓練與舉辦比賽,帶動部隊訓練風氣,進使促進刺槍術成為軍民通用的國防戰技運動,厚植全民國防!

   
IC技術擴散 只能緩無法擋
謝錦銘/退休、前RCA IC設計受訓成/聯合報
聯合報日前報導中國晶片設計公司高薪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行政院長認為可能涉及國安層次問題。個人認為IC設計產業發展至此階段,要完全阻絕其擴散的困難度很高,延緩擴散似較可行。

民國六十五年,我們第一批人員奉派去美國RCA公司受IC技術移轉訓練。一年時間談不上深入,我們帶著一招半式回國,肩負發展我國IC設計技術任務。如今國內已有不少於六十家IC設計公司,其中不少公司股票上市,最成功的當屬受訓成員之一的蔡明介領導的聯發科,已是世界性公司。

一九七○年代進入大型積體電路時代,IC設計除須配合製造工廠製程,還需電腦輔助設計(CAD)工具。那時只有IBM,RCA,AT&T等一條龍全包的IDM大型公司內部才能設計IC,因為他們都自己發展CAD工具,製程更是獨家祕方。

我們國家很幸運,開始發展IC時正是產業分工的萌芽期,讓我們在擁有RCA的製造技術同時,也能在市面上買到標準的CAD系統。加上可公開取得的學術界論文,及許多旅美學人的協助,成功建立了IC設計技術灘頭堡。配合工研院衍生公司,開始在科學園區開枝散葉。

工研院衍生第一家是聯華電子,當時只有晶片製造能力,必須將封裝功能尋求外人合作另設公司,加上RCA受訓團隊成員王國肇成立我國第一家IC設計公司,開啟我國IC產業分工模式。當工研院再次衍生台積電晶圓代工時,更確定水平分工成為必然發展的營運模式。此時的IC設計公司才真正有獨立成立營運的產業鏈,後來吸引留美專家回台創業,更壯大IC設計產業發展。

以前IC設計人員須了解半導體元件特性及電子電路,具跨物理與電子專長,養成時間很長,但在產業水平分工時代就不同了。晶圓代工廠需要很多產品填滿產能,期待更多人能快速設計IC,於是他們公開其製程的設計規則及元件參數,讓客戶得以依循設計。為降低客戶使用障礙,他們更設計出功能複雜的矽智財(IP),讓工程師設計IC像堆樂高積木。而堆積木的工具已進化為設計自動化程度更高的EDA工具,藉EDA與IP就可快速訓練IC設計工程師。

還有人用逆向工程訓練IC設計。一位我早期訓練的工程師觀察發現,中國大陸已發展出完整的電腦輔助逆向工程工具,用以解剖分析別人IC成品,快速獲得設計資訊。

一九九二年工研院與前國科會推動「晶片設計製作中心」專案計畫,目標就是應用EDA與IP訓練研究生設計IC;如今已擴充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的IC設計服務部門。現在只要能從矽谷或台灣科學園區挖角有經驗的IC設計主管或資深設計人員,訓練IC設計工程師就沒那麼難,其他國家情況亦是。

綜合上述IC產業發展趨勢,有心人可從多方面獲得IC設計相關技術,根本無法完全阻絕技術擴散,就連美國都很難做到,最多只能拖延對方發展速度。

維持競爭力最好的方法是,我們不斷進步,讓別人追趕不上才是硬道理,如護國神山台積電就是最佳案例。科技界跨國打官司已司空見慣,除少數牽涉國防軍工,極少有國家將每件案子皆視為國安問題,這類事件就讓司法依法辦理,若輕易就提升為國安問題,日久讓國人對國安議題麻木絕非上策。

   
巴拉圭疫苗 美中博弈下的台灣警示燈
李樹賢/致理科技大學拉美經貿中心/聯合報
十九日美中外交高層在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進行兩天三個回合的密集會談。雙方各自展現強硬立場,甚至無視傳統外交禮節,拜登政府首場的大國博弈已然登場。

針對美方關切台灣議題並向中方表達立場,我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然而美方除表達「深切憂慮」外,能否以具體行動展現支持台灣的決心,是我們表達感謝外更應關切的。在大國博弈中台灣該如何審視評估所面對的困境?如何在霸權國家間呈均勢時,研判可能衝突方式與尋求避險策略,才是重點。而去年美國簽署生效的《台北法案》,或可做為台灣在新一輪大國博弈賽局中重要警示燈。

一、鑒於中共在外交上對我頻頻施壓,《台北法》開宗明義表達了「美國支持台灣的外交友邦」,並明訂美國政府應支持台灣強化與印太地區,及全世界各國的正式外交關係及非正式夥伴關係。

二、針對其他國家,《台北法》更訂有「賞罰條款」:對加強或提升與台灣關係的國家,美國將增加與其經濟與外交接觸;反之對嚴重損害台灣安全或繁榮的國家,美國也考慮調整與該國的經濟、安全與外交接觸。

三、《台北法》不是單純的美國惠台法,其本質是美中關係的延伸,落實的程度及可能的影響,是觀察美中關係發展的重要指標;其是否落實及執行程度則是我國決策重要指標。

《台北法》中揭示美國支持台灣的友邦,眼下我南美唯一的邦交國巴拉圭正可做為檢驗的對象。隨著疫情日趨嚴峻,巴國日前爆發大規模示威抗爭,為平息民怨,巴國傳出與大陸接洽購買科興疫苗應急。為避免邦誼生變,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巴拉圭外長阿瑟維多緊急電話聯繫,表達願意協助該國疫苗取得,並強調台灣將持續與巴國合作共同對抗疫情挑戰。

根據巴國媒體ABC日報報導,美國務卿布林肯十四日亦曾致電巴拉圭總統阿布鐸,表達支持巴國對抗疫情,並請巴國與台灣攜手抗疫;美國駐巴拉圭大使館臨時代辦薩拉札也主動拜會阿布鐸,研判與巴國希望由中國獲取疫苗,甚至可能以與台灣斷交做為交換條件有關。

巴國確診人數超過十六萬,死亡人數逾三千二百人,而我國也面臨亟需採購抗疫,外交部明白表示,台灣只能幫助他們牽線及出錢買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強調,台灣目前還沒本錢轉讓疫苗給巴國。此時美國的「致電抗疫」與「道德勸說」,如何能使巴國免於掉進中國「疫苗外交」的陷阱?《台北法》中的「賞罰條款」檢討影響台灣邦交的對象又該是誰?

實踐檢驗真理,台灣是美國的長期忠實盟友,或只是叫板時的籌碼,面臨嚴峻疫情的我國最重要友邦巴拉圭,近期的發展將可成為我們認清國際現實的警示燈;當然我們期待的是放行的綠燈,而非告警的紅燈。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即使暫時風調雨順 仍須節約用水
楊之遠/聯合報
由於去年梅雨期短,全年沒有颱風入侵台灣,導致水庫集水區蓄水量為歷年同期最低,旱情嚴峻。目前桃園、彰化、雲林、南投及高雄水情亮黃燈,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及台南則已亮橙燈,且分別實施自來水減壓供水或減量供水。

近日經濟部提出「長久水資源建設行動計畫」,採取包括水庫清淤等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四大策略,預計於二○三一年前增加十億噸儲備水量,相當於全台三個月用水,有效降低缺水風險,提升供水穩定性。

這樣的計畫看似宏偉周密,但仍緩不濟急。首先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用水量太大,據環保署現有環評書件系統查詢目前屬於審查園區之興建或擴建,計有廿案件,包括:提供未來高科技業進駐之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二期擴建計畫;因應美中貿易大戰,台商回台投資,行政院核定「配合台商回台土地需求,中南部產業園區開發方案」;還有各縣市政府主導開發案等,初估未來總需水量每日將達十三萬六千立方公尺,若以二○一九年每位國人每日自來水生活用量平均約二八四公升估算,這些需水量將可供應四十七萬八千人每日使用,相當於南投縣或宜蘭縣現有人口數。面對未來高科技業這樣龐大的用水需求,經濟部的行動計畫能否可行令人質疑。

其次政府所估計之用水來源多以正常年平均降雨量計算,對於極端氣候之風險並未納入。去年發生五十六年來首度沒有颱風入侵,主因是太平洋高氣壓太強,且高壓位置無法誘導颱風低壓進入台灣,數度錯失良機。這樣的大氣變化情景實在令人意外,顯示氣候暖化擾亂颱風的路徑與分布。但這個特例也說明颱風登陸對台灣水資源供應的重要性。未來水利及氣象單位除了要預防颱風的強風豪雨災害外,更要錙銖必較颱風對水庫帶來的水資源,將災害預防轉化為資源管理才是上策。

面對今年的嚴重旱情,國人甚為焦慮,誠心期盼五月中旬台灣能準時入梅,希望至少能有三波梅雨鋒面通過台灣。西南季風、東北季風及太平洋高氣壓能三足鼎立,使得梅雨鋒面滯留,給台灣中南部帶來豐沛的梅雨。

目前太平洋反聖嬰現象已逐漸消退,展望今年夏季太平洋天氣背景將回歸正常,颱風發生數目仍可能接近常年值,估計仍有颱風入侵台灣,但所帶來之降雨能否解除台灣的嚴重旱象,機會有限。因此即使今年暫時風調雨順,民眾仍須節約用水。

(作者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低醣」飲食 為何可在短短3個月內減重10公斤之多?
米字旁的糖是醣類的一種,屬於精緻糖,是造成我們肥胖、癌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罪魁禍首。「低醣」飲食對身體的好處為何?又,為什麼許多人奉行低醣飲食,可以在短短3個月內,減重10公斤之多。有5個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防癌險混搭 給付更給力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多年,民眾規劃保單時,多會將癌症保障列入考量,該如何挑選適合組合,只要掌握基本原則,將分次給付的防癌保單搭配一次性給付的重大疾病、重大傷病險,就能將保費花在刀口上,且填補罹癌醫療支出的風險缺口。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