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鄭培凱/茶禪一味的歷史進程(下)

聯副電子報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9/30 第682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鄭培凱/茶禪一味的歷史進程(下)
葉國居/暮固狗
幾米/空氣朋友
【小詩房】林明德/藏在《老子》裡的一杯水

  人文薈萃

鄭培凱/茶禪一味的歷史進程(下)
鄭培凱/聯合報

4. 一休與珠光

一休和尚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傳說人物,頗似中國民間傳說中濟公活佛與徐文長的形象,不修邊幅,滑稽梯突,但又超塵出俗,充滿智慧。日本茶道有個傳說,認為「茶禪一味」始自村田珠光(1423-1502)在大德寺向一休和尚學禪,遭到棒喝而開悟,肇始了茶道即禪道的傳統。故事說得活靈活現,是說珠光因為傳承了書院茶的規矩,對名貴的骨董唐物茶器極具鑑賞能力,又視若珍寶,有一次正捧著愛不釋手的名貴茶碗喝茶,一休突然大喝一聲,舉起手中的鐵如意,一棒捶下來,把茶碗擊個粉碎。在錯愕的剎那中,珠光如夢初醒,從此大悟,覺悟到茶道的真諦是超脫世塵,不再留戀於物慾的牽掛。

這個故事很有戲劇性,也合乎想像中禪師開悟過程的風虎雲龍氣象,聽起來過癮,好像就該是一休和尚棒喝傳道的橋段。可惜與歷史的真實情況不符,人物、時間、地點都配不上套,只能算是姑妄言之的傳說。由於大德寺傳承宋元禪茶的淵源,人們想像「茶禪一味」的起源,不自覺就會想到大德寺,聯繫起相關的禪師與茶人,倒也無可厚非,就使得傳說的形成有了著落。大德寺是大燈國師(宗峰妙超,1282-1336)創立的,他的師父則是南宋時期在徑山寺學臨濟禪及禪茶規儀的南浦紹明(1235-1308),因此,大德寺習禪的傳統既有禪道,也有中國傳來的禪宗寺院茶道規儀。把著名的一休與珠光連在一起,以大德寺作為「禪茶一味」風雲際會的聯繫點,也很容易讓人姑妄聽之。

一休宗純(1394-1481)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出身極不平凡,是室町時期後小松天皇的皇子,因宮廷鬥爭的影響,被迫從小出家,後來投入大德寺華叟宗曇和尚門下,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已悟道,曾寫過一首和歌:「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暴雨傾盤由它下,狂風捲地任它吹。」據說他的「一休」法名,就是這樣來的。正長元年(1428)華叟病故之後,他就離開大德寺,雲遊天下,成為一代狂僧。按照他過世後弟子撰寫的《東海一休和尚年譜》,到了文明六年(1474),一休八十一歲(虛歲)時,受後土御門天皇的詔令,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但他晚年住在京都府京田邊市的酬恩庵(俗稱「一休寺」)。一休和尚與大德寺的關係固然密切,時間卻可以確定在正長元年(1428)他三十五歲(虛歲)之前,與1474年他八十一歲之後。傳說珠光到大德寺向一休學禪,是在三十歲左右,已經浸潤於幕府宮廷的書院茶道之後,大約在1453年前後,這時的一休和尚正浪跡江湖,與大德寺同門相互攻訐,處於關係破裂之時,不太可能回到大德寺向珠光傳授禪茶之道。

倒是珠光受教於能阿彌,得以進出室町幕府的書院茶會,對他追求茶道超越精神有一定的刺激與啟發。珠光出身於庶民背景,對日本民間文化的審美意境有相當的體會,感到書院茶會的貴族氛圍不接地氣,而模仿宋元宮廷茶道的精緻點茶又過於繁瑣,引發他融合高雅意趣與簡約審美的契機,從寺院禪茶的規儀與民間藝能的修煉之中,得到審美鑑賞與禪悟超越的結合。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政將軍,是貴族化書院茶的愛好者,同時也有獨特的審美眼光,通過能阿彌的介紹,對珠光的簡約茶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珠光問答》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將軍義政公,召珠光問茶事。珠光曰:「一味清靜,法喜禪悅。趙州如此,陸羽未曾到此。入此室者,外離人我,內蓄和德。交接相見處,謹兮敬兮,清兮寂兮,及至天下太平。」源公欣然,相逢恨晚。

這段話是珠光茶道「謹敬清寂」的來源,也是千利休「和敬清寂」四字真言的前身。更重要的則是,珠光認識到,趙州和尚「喫茶去」的禪意,是陸羽茶道未曾意識到的境界,也就是茶道不能只是茶的技藝,還得要有禪悅。

5. 飲茶參禪

日本茶道集大成的千利休有個弟子山上宗二(1544-1590),曾被豐臣秀吉封為「御茶頭八人眾」之一,是當時著名的茶人。他的命運與千利休有點類似,都是因為個性耿直,堅持自我信念,忤逆了脾氣暴躁的豐臣秀吉,遭到殺身之禍。在他過世前兩年,寫過日本茶道史的重要文獻《山上宗二記》,其中不但明確提出茶道出於禪道的雛形觀念,而且指出,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是一脈相承,展現了侘茶的精神就是禪悟:「因茶湯皆出自禪宗,故茶人修行以僧人為準。珠光、紹鷗悉禪宗也。」

熊倉功夫寫有《山上宗二記研究》,其中特別討論了日本茶道傳統中,「一座建立」與「一期一會」概念的出現及其意義。《山上宗二記》提到,武野紹鷗對初學茶道的人說:「做好一個客人,主要在於『一座建立』,但具體做法很多是屬於密不外傳的。」「一座建立」的主要意義是營造出一體的氛圍,有客觀具體的茶室與茶席的環境,也有主客在施用茶湯時的精神交流,使參與茶會的客人進入一種藝能審美境界,可意會不可言傳。書中還提到千利休的態度:「當時宗易(千利休)則不願意多講這些,只是偶爾在晚上聊天時會涉及一點兒。早晚的『寄合』(日文『聚會』之意)使用新道具或舉辦切茶壺封的茶會時,自不必說,就是一般情況施展茶湯,從進入露地(茶屋的庭園)到退場,主客皆須以一期一度之參會心情來對待。」熊倉認為,武野對茶會的儀式規矩,要求一座建立,是比較屬於藝能的審美感悟,而千利休則讓茶會順其自然,帶有充滿禪意的隨興與活潑,同時要參與者體悟「一期一度」(一期一會)的意義,是生命流逝中值得珍惜的聚會,剎那之中體會永恆。

千利休的另一個弟子南坊宗啟記載了千利休的言行,經後人整理成《南方錄》,在十七世紀末面世,其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人出席宗易的茶會,問他:為什麼你要親自提水桶,往淨手□中注水呢?宗易回答說:在露地裡,主人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運水。客人的第一個動作是用水,此乃露地草庵的根本所在。淨手□的作用,是讓露地中的問答雙方,互相洗淨世塵的汙染。」故事的主旨是千利休規畫飲茶的環境,精心設計經營茶屋與庭園,目的是為了隔絕塵緣,進入飲茶的清修境界,也就是禪宗精神超升的境界。《南方錄》還記載利休的一段話:「小茶室的茶湯,是指佛法修行得道的第一事。居美屋、食珍味為樂,乃世俗之事。居處以不漏為宜,飯食以吃飽為足。此乃佛之教誨,茶之湯的本意。運水、取薪、燒水、點茶,供佛、施人、自享、立花、焚香,皆是效法佛祖之行。」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禪宗日用悟道的痕跡,搬柴、運水、吃飯、喝茶,飢來吃飯睏來眠,一切順應自然,不加意勉強,便可隨緣悟道。

從珠光、紹鷗到利休,可以看到,唐宋寺院茶規與禪道簡約審美觀對茶道的啟示與影響,但是,這三位茶道大師都不曾明確提出「茶禪一味」的理論。他們是以自身對禪修的體會,融入「茶之湯」,以實際經驗的表現,促成了茶道與禪道相結合的歷史進程。「茶禪一味」成為明確的理論,斬釘截鐵咬定茶道就是禪道,不允許飲茶還有禪修之外的念想,把茶道當成是靈修的道路,一切儀式與程序都是宗教修行的過程,是要到了十九世紀初《禪茶錄》的出現。此書一開頭就說,「茶事以禪道為宗旨」,通篇都在闡述茶禪一味的道理,甚至強調沒有禪意,就沒有茶之湯:「茶意即禪意,故除去禪意則外無茶意,不知禪味亦難曉茶味。」

到了《禪茶錄》的茶禪一味,就成了徹底極端的宗教清修,不懂禪就不知茶味。好像人的感官都有礙靈修,只有通過禪修,才能嘗到茶味,才有精神境界的茶味,生命才有意義。不禁令人疑惑,兼有精神性與物質性的茶飲,色香味俱全,有口感有喉韻,讓涉及感官的六根得到審美提升,若是完全轉化為宗教禪修,為什麼還要喝茶?光是禪修,不就夠了嗎?(下)


葉國居/暮固狗
葉國居/聯合報
童年夜晚,我經常聽著母親說的故事睡著。母親受過日本教育,她有一個日本童話故事,是我百聽不厭的情節。一條老狗,一生奉獻農莊,但當牠年老力衰時,主人和妻子商量要將牠送到荒山野外自生自滅,免得徒增餐飯。老狗在門外聽見了,連夜跑去向狐狸哭訴。狐狸獻計,乘次日夫婦種田時,他們會將自己的嬰兒置於籃中,擱在樹蔭下,屆時狐狸連籃帶人銜走,老狗再使勁大叫追趕。

狐狸這個計謀天衣無縫,主人在驚懼中保有自己的小孩,老狗顯現了牠的剩餘價值。這當然是一場騙局,對於那條狗我既憐憫,又不齒。由於每天都聽這個狗故事,耳熟能詳,我開始學會說故事給人聽,聽眾日增,三兩子,六七人,口沫橫飛,侃侃而談。時間一久,我的同儕阿寶竟指責我,說葉國居專門在講老狗的壞話。三年級第一節說話課時,老師要我上台說這個故事給大家聽,當我一上台,腦筋一片空白,吐不出半句來。我找不出原因,只見阿寶學一隻螞蟻,搖頭晃腦捋動觸鬚,狀似思考,其後斷言,說我講了太多老狗的壞話,被其靈魂附身所致。

狗故事,變成鬼故事,我既驚恐又不服氣,找出許多證據反駁阿寶。在客家庄像我這樣的小孩多如溪鯽,就算大人一樣逃不了上台魔咒,彷若與世隔絕的村人,早已感染一種寡語罕言的症頭,積久成癖,代代相傳。上台說話,面紅耳赤,公開場合不善言語,習慣靜默又惜字如金,像極了我們家母雞阿丹,千呼萬喚才生出幾顆蛋。我承襲了這般基因,登台便詰屈聱牙,格格不吐,所有的詞句都卡在喉頭,如同難產,文句夭折而亡。在客家庄這是司空見慣的事呀!我明白告訴阿寶,詞窮與老狗無關。

那個學期,學校舉辦一場「禮義廉恥」為主題的說故事比賽,老師要給我雪恥的機會,幫我擬妥一篇鏗鏘有力的文稿,為了避免出糗,我做足了情境練習,不厭其煩的反覆推演。站在茄苳溪堤上對著眾石開講,流水嘩啦啦的笑著,又立於壟上對著茂林修竹演說,風吹竹林咻咻嘲諷,我似乎有一種不祥的兆頭。比賽當天,場面十分浩大,全校師生坐在操場上眈眈望向講台,眼神如同噬獵。每個比賽演講者登台前,都會先站在司令台右側那棵鳳凰樹下的預備區。鳳凰樹枝葉單薄,我感覺出一朵烏雲從頭頂掠過。

我努力做了數次深呼吸,上台後,眼前黑壓壓一片,怯怯中我故作鎮定,刻意放大聲量,像是虛張聲勢,算是好的開始。哪知在這個時候,操場尾端竟然竄出一條不知名的老狗,我在牠的溜達中晃神了,凝神過來時早已忘了講稿的章節,那禮義廉恥的故事就說不回去了,怔在台上惶惶失措。班導師連忙趨前,叫我鞠躬,下台。我心有不甘,頑強不從,還想繼續再講。老師嚴正的告誡:霸占講台講禮義廉恥,就是沒有禮義廉恥。

真的被老狗附身了嗎?是日,阿寶放學後再將他的見解大肆宣揚。許多長輩紛紛替我解圍,認為這不是老狗靈魂附身啦!只是一條客家庄的「暮固狗」。

暮固狗,客家話,指個性孤僻,不愛說話的人。暮,晚也;固,固執。依我的見解,暮故狗是指不吭氣又不說話的老頑固。噯喲我的媽呀!既然要幫我解圍,怎麼又把狗牽出來彎彎繞呢!看來這件事越說越糊了,連我自己都懷疑起來。此事之後,直到大學畢業,我再也不敢上台說故事了。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圖/幾米)

【小詩房】林明德/藏在《老子》裡的一杯水
林明德/聯合報
靜坐默誦,在五千言浮沉

什麼都給忘了

起行遍尋那杯水

老妻從廚房拋來一句:

是不是藏在《老子》裡?

附記:

老子《道德經》81章五千言,我在大一開始接觸,接著選修、研究。大概諷誦五十多年。退休歲月,不忘老子深沉的智慧(關涉天道、人事,與政治諸面向),無時無地不在默誦,期能納五千言於自家生命。但過程當中81章與經文常常脫落、失序,或空中捕捉或翻書核對,不憚其煩。有時出神坐忘,竟然連倒好的一杯水也忘了在何處。太太在一旁,從廚房拋來一句話:「是不是藏在《老子》裡?」把我從五千言的文字漩渦中拉回現實。目前已熟背了《老子》,且常在誦讀中。


  訊息公告
《最後的情書》淡淡地勾勒出人生的五味雜陳
《最後的情書》是岩井俊二小說改編的作品,也由他自己導演兼編劇,觀眾可能熟悉他的作品《情書》,兩部電影沒有關連,但《情書》的男女主角有來客串演出喔!

讓嫉妒成為職涯助力
在人生道路上,很難不與他人做比較,而且可能會產生嫉妒心,從而有負面情緒。其實,若要讓嫉妒心成為一股助力,而非阻力,你可以從四個面向著手改變心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