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正因潛艦太重要,所以預算不該這樣編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2/18 第586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養黨媒還有臉笑黨媒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正因潛艦太重要,所以預算不該這樣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當心川普2.0衝擊全球減碳
民意論壇 雙城論壇 創兩岸溝通契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漫談資通訊夯科技
上海恢復陸客團 勿漏接橄欖枝
最強戰車大而不當 台需輕型戰車
詐騙島國 汙名何日洗清
政府虛應打詐 日子難安心
民間人士協力辦案 該怎麼保護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養黨媒還有臉笑黨媒
黑白集/聯合報
陸委會強迫雙城論壇的上海訪賓「裝啞」,立書切結言行低調,不得受訪,還封殺八家滬媒隨團採訪。此舉被批妨礙新聞自由,陸委會反駁說,陸媒都是黨的宣傳單位,與新聞自由無關。美國要求賴清德過境夏威夷不得公開受訪,他仍把綠媒帶好帶滿,報導他暢遊侏儸紀公園等玩樂行程。陸委會難道是指桑罵槐?

賴政府限制上海團言論自由,更休提採訪自由。陸委會武斷地說,隨團採訪與論壇無關,沒有必要,它甚至越俎代庖,調度駐台陸媒去採訪雙城論壇。這種管法,比中共中宣部管制國內外媒體風向尺度,更高明嗎?強迫訪賓閉嘴,又指揮陸媒採訪,陸委會似想重演青鳥公審馬龍團。

立院預算中心指出,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媒體宣導費暴增,還延續過去三年做法,集中獨厚親綠媒體。陸委會嘲諷陸媒是「黨媒」、「宣傳機器」,已忘了「恥」字怎麼寫。

同樣「養黨媒」,大陸由政府單位明編預算,蔡賴政府卻是藏錢各部會機關,私養黨側翼。例如,就業安定基金許多是取自弱勢家庭的民脂民膏,竟被惡官大把揩去養黨媒。民進黨被譏稱「綠共」,也並不冤枉。

話說回來,上海團沒有自家媒體打光,仍備受外媒關注。可見,「台海和平」是自帶流量的熱議題。賴政府縱有黨媒,也編不出木馬屠城來騙人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正因潛艦太重要,所以預算不該這樣編
社論/聯合報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今天審查下年度國防預算,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明年啟動的國造潛艦(IDS)七艘量產艦。潛艦計畫總額高達二八四○億元,期程十四年,是國軍史上最大單筆投資案。七艦該不該一次列足預算,朝野意見分歧。

在野黨質疑,IDS原型艦海鯤號尚未出海實測,不應現在就啟動量產。立委馬文君、黃仁提議第一年廿億元預算全數減列,徐巧芯提議只留兩億;海軍司令任內提出IDS的藍委陳永康,則和民眾黨林憶君連署提案凍結半數。陳永康另提,海鯤艦明年的五﹒八億元預算,俟開始海測方可動支。綠營方面則發動文宣攻勢,指控藍白聯手「掣肘國防」,將導致美方不願助我國造艦。

潛艦確有助嚇阻中共犯台,IDS從無到有,值得國人肯定;但是,這不代表應對官方劇本照單全收。海鯤艦未完成測試即編列高額預算投入量產,是冒進行為,可能使潛艦國造淪為「爛尾投資」。原因是,自力研製武器必有錯誤需要修正,海軍卅多年前發展錦江級巡邏艦,即先造一艘原型艦,改善缺點後再量產。此後的光華六號飛彈快艇與沱江級巡邏艦,也都如此。

IDS的複雜程度與技術挑戰遠高於上述輕型水面艦,測試後,勢必有瑕疵必須調整設計。海鯤艦尚在泊港測試,明年四月後才出海測試,就算毫無意外,也要十一月才能交船。此時急著量產,等於罔顧風險。

新一代潛艦為提升偵蒐與強化匿蹤,多採用拖曳聲納與外殼吸音瓦。最關鍵的水下續航力,近年更因絕氣推進系統及鋰電池問世,而有飛躍進步。這些新裝備,海鯤艦皆未採用。潛艦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曾說,海鯤的技術水平約等於一九九○年代後期。意即,海鯤設計談不上先進。換言之,量產艦除修正原型艦瑕疵,更須補強先進設備;否則,頭兩艘量產艦服役時,已落後時代卅年。

因IDS起步點低,建造期又長,後期艦的規格配備與所需費用,必然與前期差異大到難以估計。「十四年、二八四○億元」的估算,最後恐怕得大幅追加。此外,潛艦服役後須定期回廠大修,勢必占用台船塢期,海軍卻未將其列入考量。因此,所謂「十四年造七艘」根本做不到。

要求預算合理編列,並非否定IDS的必要性,畢竟每分錢都是民脂民膏。七艘既然分三批建造,即應分三階段編列預算,才能使經費符合實際,也保留調整彈性。這次國防部堅持七艘IDS預算「一次編完」,原因恐不外政治考量。

蔡英文執政後,對國防開銷的大方程度,遠高於馬、扁時代。但蔡、賴政府都有同樣盲點:一是認為光憑硬實力,就可保障台灣生存,因此不在乎降低兩岸敵對氛圍;二是太擅長選舉精算,在盤點政策時,總能兼顧滿足內宣與攻擊政敵。因此,「重視國防」很重要,「強調我重視國防」更重要,凸顯「反對黨不重視國防」最重要。

這種把政策當成政治運動,宣傳勝於實質的風格,過去八年已有多起負面案例。最具現世報色彩的,莫過新冠疫情期間蔡政府夸夸其談的「疫苗國家隊」,當時衛福部自降標準為高端疫苗開綠燈,政府上下一片吹捧,儼然是曠世生技成就。俟塵埃落定,只剩下虛耗數十億公帑卻乏人問津的疫苗,以及揮之不去的炒股疑雲。

原本立意良善的建設,卻以挺台灣、國家隊之名變成政治動員手段,甚至成為某些人套利的禁臠。過去八年已有太多惡例,面對近三千億的IDS,難道還要忍看繼續?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當心川普2.0衝擊全球減碳
社論/經濟日報

全球暖化是一個全球高度共識且真正需要共同合作面對的難題,這不僅僅是個環境問題,更是深深影響經濟、社會與國際關係的重要議題。但川普上台後,對抗全球暖化的共識,走向分歧,企業必須重新調適。

對抗全球暖化,本來就不容易,即使個人有減少排碳的意願,但是機器、工具、能源、制度的面向卻有重重的用碳慣性;全球暖化背後的制度性挑戰,即現代社會的經濟結構與排碳行為已深度綁定,導致轉型的複雜性與難度居高不下。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秘書長指出,富裕國家在運用環境或永續創造出不平等的新壁壘。這種現象與巴黎協定中強調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CBDR)原則是相違背,因為較貧窮的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在資源、技術和能力上無法與富裕國家抗衡,卻必須面臨同等甚至更高的壓力以滿足國際要求。知易行難,這種不平衡導致世界各國在永續發展制度上呈現不同的廣度與深度,國際貿易與供應鏈因此無可避免地受到連帶影響。

美國再次由川普主政,對全球氣候政策的影響不可忽視。根據Carbon Brief的分析,到2030年,川普團隊的政策可能導致額外排放40億噸的二氧化碳,幾乎相當於歐洲和日本的年排放量總和。國外近期報導亦指出,川普未來可能會採取一系列不利於減碳的政策,包括允許更多頁岩油氣的鑽探和採礦、重新允許出口液化天然氣、取消加州更嚴格的汙染標準,以及撤銷對石油和天然氣業的甲烷排放費用要求等。這些政策將對原本已取得的減碳進展造成顯著衝擊。

同時,美國內部的反永續情緒也在上升。例如,德州及其他十個由共和黨主政的州對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如貝萊德、先鋒集團及道富銀行提起訴訟,指控其透過機構投資者影響力推動ESG政策,進而抬高能源價格,損害經濟利益。此外,美國證管會本應於今年中生效的氣候揭露規則也因遭遇廣泛反對與法律挑戰而暫緩生效,川普就任之後在這方面的進展恐怕會進一步放緩,甚至不排除有出現倒退的可能性。

川普政策對《通膨削減法案》中支持氣候創新科技的部分,也有可能削減或延緩批准,並全面擴大對化石燃料的支持。這一改變將直接影響到氣候前瞻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而這些技術原本是推動全球減碳進程的重要支柱。

根據麥肯錫的《電池價值鏈》報告,目前現有的技術能滿足九成的脫碳需求,但最大問題是這些技術尚未實現規模化、商業化。要實現大規模部署,需要公共部門提供風險分攤機制,降低資金成本,以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投入,若缺乏穩定的政策支持,這一進程將面臨巨大阻礙。

美國氣候政策的轉變不僅影響國內,還將對全球其他國家的氣候目標與法規設定帶來不確定性,進一步放慢全球原本應加速的淨零進程。相比之下,歐洲在永續發展上的步伐則顯得更加堅定且高標準。歐盟還於今年通過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要求企業審視其全球供應鏈,確保上下游合作夥伴行為符合永續標準。這些政策無疑為全球永續發展提供了典範,但也對非歐盟的出口導向的眾多企業帶來合規成本的增加與更大的挑戰。

大型經濟體間不同的永續步調,對全球市場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凸顯了推動永續發展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在不同市場間營運的成本與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如台灣,需要迅速適應這種變化,提升彈性以應對不同的合規需求。政府與企業必須展現永續韌性,及早制定策略來應對國際間政策分歧帶來的衝擊,並積極尋求新的市場機會。

   
民意論壇
雙城論壇 創兩岸溝通契機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聯合報
二○二四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雖然一如往常在各有立場的眾聲喧譁下舉辦,但仍平順落幕。上海副市長華源致詞時宣布上海將恢復陸客團赴台旅遊後,台灣旅行業者多表示正面看待。政府相關單位回應「歡迎陸客來台觀光立場不變」,但又表示必須遵循對等原則推動、並依實際狀況進行檢討;換言之,誠如學者分析,在大陸仍有軍機繞台、「懲獨廿二條」仍未取消之前,台灣要恢復開放陸客來台,短期內恐怕並不容易。

由於近年來兩岸敵意螺旋的不斷上升,台灣部分民眾認為應減少與大陸交流,以致聚焦城市治理、政治性相對不高的雙城論壇,都引發了許多政治攻防。

然而,台灣多數民眾對上海並不陌生,無論是旅遊或經商,上海幾乎是台灣民眾赴陸的首站。且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自二○一○年以來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乃至大陸各級城市官員來台參訪,陸方大多對台灣城市的治理成效表示肯定,亦學習了不少台灣的城市治理方式,包括環保、衛生醫療、文化體育、電子票證等;甚至大陸一些城市區公所的便民服務、旅遊景點規畫,甚或垃圾分類,也都是在來台考察後將經驗帶回大陸。

也就是說,由於台灣民意機關的監督及媒體的針砭,再加上城市相對較小,台灣的城市治理較大陸為高效,對大陸形成一定的垂範效應。兩岸交流過程中,台灣對大陸的影響往往相對較大,因此多年來城市治理已經成為大陸來台的考察重點。

因此,類似雙城論壇這種城市交流,從更高的戰略層次來看,事實上仍是有助於台灣的安全保障。回顧歷史,台灣對大陸曾祭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對任何來自大陸、接觸大陸的人事物採取堅壁清野的態度。然而,今日的時空環境已大為不同,大陸已成為影響全球的大國,其任何舉措都牽動全球政經情勢;一水之隔的台灣,不但很難無視大陸,輕言要與大陸斷絕往來,更是不切實際的想像。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Christopher Clark曾研究歐洲為何在一九一四年邁向戰爭之路,他除了指出狂熱民族主義者帶來的毀滅式連鎖效應,亦認為當時歐洲諸強的領導人由於看不清事實,高估自己、錯估形勢,以致在集體夢遊中走向悲劇性的戰爭。

因此,在兩岸和平是台灣絕大多數民眾願望的前提下,面對大陸,台灣需要的是更大的智慧,同時亦需要更多的耐心;即便兩岸有再多歧異,只有透過交流才能對話,也只有對話才能尋求可能的相處之道。否則,兩岸將如一戰時各國的集體夢遊,由激烈對抗莫名地走向戰爭。

在兩岸關係持續低盪的此刻,雙城論壇能順利舉辦,顯見兩岸當局仍企盼對話甚至合作的可能。在川普明年上任、美中即將進入新一輪博弈的此刻,比大陸更親近美國、比美國更認識大陸的台灣,最大的利益究竟是應發揮主動能動性,成為太平洋美中大兩岸的槓桿?抑或因兩岸對抗失卻話語權,成為大國角力的籌碼?答案顯然不言可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漫談資通訊夯科技
趙坤茂/聯合報
歲末將至,茲就今年超夯的生成式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與通訊、數位孿生技術等三項主題,與讀者聊聊當前資通訊夯科技的發展。

針對使用者各式各樣的需求,生成式人工智慧能夠利用既有資料,以深層運算來演繹生成全新內容。生成式人工智慧允文允武,舉凡影音文字創作、軟體開發偵錯、藝術創意設計、醫療藥物保健,乃至於教育娛樂媒體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各行各業皆已深深感受到其運算智能帶來的突破與衝擊。OpenAI、Google DeepMind、Meta、Microsoft和NVIDIA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深耕多年,如今終於開花結果。

聊天機器人是大眾熟悉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童叟無欺,有聊無類。它的論述能力和語言能力與日俱增,並且能夠跨語言和跨平台互動,讓使用者莫不驚為天人。此外,透過整合各種功能的應用程式,它還能協助用戶自動完成複雜任務。

由於量子位元能夠同時處於多種狀態,再加上量子位元之間能夠遠距糾纏,使得植基於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具備處理複雜問題的超強運算能力,而量子通訊則保有無法被竊聽或篡改的安全性。IBM、Google、Microsoft、Amazon和IonQ都投入重兵開發量子計算設備,競爭相當激烈。

三年多前,專欄拙作「量子電腦是計算武林的未來盟主嗎?」曾介紹彼時首家公開發行的量子電腦公司IonQ。這幾年來,它的股價一直徘徊在發行價附近上下震盪,顯見投資者對其市場願景保持觀望態度。近月來,由於超級高效能運算國際會議(SC24)的拉抬,它的股價飆升數倍至歷史新高,並一再創新高。高股價究竟是反映其潛在價值,抑或是股市炒作,仍有待時間檢驗。

想當年電晶體發明後,只花十年左右就開始快速取代真空管,成為新一代電腦的基礎元件。讀者或許好奇,量子電腦的開發高喊了數十年,怎會身旁一部都沒看到?個人認為量子電腦雖然具備「量子霸權」的運算優勢,可惜面臨穩定性和可擴展性的嚴峻挑戰,因此具備特定運算功能的量子電腦,在未來幾年或將不斷推陳出新,但通用型的量子電腦是成是敗,尚在未定之天。

數位孿生技術乃以數位化的複製品,來模擬分析實體物件和系統的行為。它面臨的挑戰包括複雜資料的整合與維護,資料處理的即時性、安全性和隱私性,以及模擬的精準度和可信度等。

今年六月,黃仁勳在台大體育館演講時就曾介紹「數位孿生地球」,利用人工智慧和電腦圖形等技術來模擬地球,藉以預測氣候變遷的趨勢。又如西門子的工業物聯網作業系統MindSphere,能夠讓工廠創建數位孿生,以優化製造效能和預判維護時間。此外,IonQ正著手開發結合量子計算與數位孿生的解決方案,冀能克服傳統電腦難以解決的複雜模擬問題。

資通訊夯科技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給,在在促使我們人類文明邁入新一波的革命浪潮。(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上海恢復陸客團 勿漏接橄欖枝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兩岸官方剛因旅行公會上街抗議大陸旅遊禁團令發言隔空交火,昨天上海副市長華源忽在雙城論壇宣布將積極推動上海居民赴台團隊遊。此舉轉折之大與箇中意涵,誠值推敲。

綜觀當前局勢。我方面對美國川普即將上台與可能施壓,盡快修補兩岸關係及恢復官方協商互動,平衡台、美、中三方利益,以防成為兩強博弈的籌碼或棄子,至為迫切。況對岸正陷經濟疲軟與旅遊消費降級,我方則因震災、缺工、缺遊客等造成觀光業重創。此際雙方若能在過去「大三通」曾締造旅遊榮景基礎上,合作拉抬振興觀光產業,開放彼此居民互動交流,既裨益民生、共渡難關,亦必直接有助緩和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

從而陸方可能係顧及大局,權衡利害,先拋出相關利多。我方原應正面加以看待。一反先前設限刁難態度,此番陸委會針對華源致詞,即時善意回應「政府歡迎陸客來台觀光的立場不變」、「相關機關已做好相關準備」、「將視陸方文旅部正式宣布開放的具體情況,即時相應實施」。我認為值得肯定。

接下來較讓人擔心的,則是華源畢竟屬地方層級,上述宣布亦尚未見到具體內容,僅謂「旅遊路線一定會包含台北市」。故未來所謂「上海居民赴台團隊遊」,陸方放行同時,在遊客資格、班機進出地點與預定旅遊路線等方面,是否仍有所保留?不無疑慮。

鑑於先前因禁團令的實施與相應報復制裁,包括針對懲獨廿二條意見發布橙色旅遊警示,在相關議題上雙方交惡已久,且欠缺互信與溝通管道。萬一日後公布的解禁開放時程範圍,不符我方期待或對等要求,加上唯恐掉入「捧蔣」、「以商圍政」、「地方包圍中央」等統戰手段的政治算計,兩岸會不會又走回到相互指摘「設置交流障礙」、「以政治因素干擾觀光」、「附加條件缺乏誠意」的老路上,導致一切落空?

無論如何,陸方已藉雙城論壇,先行主動向我遞出了恢復兩岸團客遊的和平橄欖枝。後續就看我執政當局能不能抓住機會,避免重蹈覆轍,或還是受制意識型態,弄巧成拙,反而搞成「衝突酸葡萄」了。

   
最強戰車大而不當 台需輕型戰車
林宗達/國際軍務雜誌社社長(台北/聯合報
台灣向美國採購的一○八輛M1A2T戰車,首批卅八輛十五日運抵台北港。這項每輛價格一千七百萬美元、總金額高達十八點七億美元以上的美台軍售案,如從該款戰車對台之適用性、日韓戰車與潛在敵對國家之戰車發展而論,實在是一項大而不當、貴而不實的荒謬軍購,更呈現出台灣政客不惜犧牲台灣人民血汗錢,而只為討好華府,以求得猶如「空中閣樓」般的美國支持與保護的悲哀。

首先,就M1A2T戰車對台之適用性而言,M1A2是美國在M1A1戰車的基礎上,於一九八八年發展的新產品。一九九二年,M1A2戰車進入量產階段,而在二○○四年即已停產。美國出售給台灣的M1A2戰車,至少是服役二十年以上的舊武器。不只如此,該款戰車的重量達到六十五噸,而附加爆炸性反應裝甲之重量更高達七十二噸以上。如此之重的戰車,不只非常不適合台灣之高山遠多於平地、河川滿布的崎嶇地形,且所有的縣道橋梁都無法承受,更何況瀕臨海岸線之鄉道小橋。在決定出售M1A2戰車之前,美國就曾派遣專於戰車作戰之軍官前來台灣考察,這些美軍專員均建議基於地形因素之局限,M1A2相當不適合台灣防衛作戰之用,然卻不為華府與台北當局所採納。

其次,相較於美國,日本地形與台灣更為接近,然長期以來,日本戰車都以輕巧聞名於世。冷戰時期之74式戰車重量卅八噸,後冷戰初期之90式戰車五十噸;然後者相較九十年代歐陸先進工業國家的戰車都更輕六噸以上,且比美國的M1A2戰車更輕十五噸。即使如此,日本陸上自衛隊還不滿意,為因應該國崎嶇地形之需求,日本防衛廳遂交付三菱重工開發一款重量比90式更輕的戰車,並在二○一○年推出重量只有四十噸之10式戰車。基於採用日本研究二十多年之新型複合裝甲,重量只有90式戰車八十%的10式戰車,在高山多於平地的崎嶇地形值勤,不只作戰性能絲毫不遜於M1A2戰車且更勝之。

最後,就潛在敵對國家之戰車發展而言,中國軍方深刻了解重型戰車只適合於平原與沙漠地形作戰,卻不宜於丘陵地、山地、溝渠與水網密布之區域作戰;然中國地形複雜,南方水網密布,邊界多有高山地區,而台灣亦有三分之二是山地,且平原地區又是河川與溝渠的縱橫,因此解放軍無論如何都必須開發出一款適合於丘陵地、山地與河川溝渠密布地形作戰之輕型戰車,於是重量卅三噸之15式輕型戰車因應而生。然為適應不同地形之需要,還有配備八八三匹馬力柴油發動機、部署於平原和丘陵地15式輕型戰車,以及採用一千匹馬力柴油發動機、適於高原作戰的15式輕型戰車,而前者才真正是未來對台作戰的戰車。

事實上,美國早已認識到M1系列重型戰車的問題,故於二○一七年就已提出陸軍「機動防護火力」之四十噸級M10輕型戰車,並預計在二○二五年底服役,而這才真是台灣之所需。美國不出售最新與最符合台灣地形需求之M10輕型戰車,卻將服役二十年以上之二手戰車高價出售給台灣,顯示華府並非以護衛台灣軍事安全為首要考量,將台灣當作武器汰舊換新之最佳圖利場才是其本意。不幸的是,川普上台後,這種事只會更多與更荒謬,而不會更少與更好。

   
詐騙島國 汙名何日洗清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傳系助理教授(/聯合報
譚艾珍、郭彥均,風光矯捷的藝人們公開被詐騙經過,以及北市內湖母女遭遇投資詐騙騙光畢生心血,外加警察辦案時的冷言冷語,因而了斷生命的難過事件。「詐騙島國」這個汙名,似乎長期都沒有辦法解決。

台灣詐騙案件之所以盛行,與多方面的原因有密切關聯,包括技術環境、人性弱點以及制度漏洞等因素。以下將對該現象進行分析,並提出政府與個人層面的應對措施。

首先,「沒知識也要看電視」,但現在人不看或少看電視,新聞中報導車禍的比重之高,詐騙報導似乎也報到麻木了。

在全數位化的環境中,資訊傳遞速度快,但真假難辨。詐騙者利用數位工具(如假冒網站、虛假訊息)快速接觸到大量潛在受害者,技術進步讓詐騙手段越來越專業化,難以被普通人察覺。數位化的便利,伴隨著個人隱私與數據外洩的風險,增加詐騙成功的可能性。

其次,許多數位社群平台缺乏完善的實名認證機制,導致虛假帳號泛濫,詐騙者能以虛構身分輕鬆建立信任基礎。他們常利用受害者的信任或同情,進一步引誘受害者上當。

最重要,詐騙集團「全氣氛」下的心理操縱,營造緊張或高壓氛圍,例如「家人危機」或「財富機會」,使受害者陷入情緒化判斷。他們以關心自我、保護家人或追求利益為誘因,利用人性中的恐懼、焦慮和貪婪,使人迷失判斷。

怎麼辦?政府必須強化數位社群平台的監管,要求平台實行實名制認證,並加強對帳戶異常行為的監控。同時,推動反詐騙技術的開發,利用AI檢測虛假內容、快速封鎖詐騙帳號,並利用社交媒體、學校教育與大眾廣告,多管道加強民眾的風險意識;例如找網紅模擬常見詐騙手法,幫助民眾提高識別能力。

當然,要嚴格重罰、重法打擊詐騙行為,並與其他國家合作以應對跨國詐騙犯罪;制定更嚴格的數據保護法,防止個人資訊洩露。

詐騙的盛行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科技、人性與制度漏洞交織的結果。個人則應提升防範意識,跳出發生當下環境後應立即「反查證」,與家人朋友交談討論,才能產生「判斷能力」。只有透過全社會的合作,才能有效抑制詐騙行為的蔓延。

   
政府虛應打詐 日子難安心
鄭文明/退休人士(桃園市)/聯合報
年末了,日本選出來的字是「金」,而台灣選出來的字,第一名是「貪」,第二名是「鬥」,第三名是「騙」。

貪、鬥、騙,是台灣人的恥辱。但個人認為「騙」不能排到冠軍,至少也應該把三個字並列為第一名才合理吧!

目前的捉詐騙,若非發生台北內湖母女輕生案,政府至今還停留在貼公告、叫媒體刊播如何防詐騙;廣告只宣傳如何可怕,卻不知如何根絕。結果詐騙一件件的發生,而且愈抓愈多愈大。

社區有位基層員警退休的鄰居說,政府單位可以分三級,基層是第一級,大都很認真抓嫌犯;問題是嫌犯最後還可以從後門出去,等混到大尾時,連鐵門都關不住了,為什麼呢?

不久前在海外作案被抓的嫌犯,如果被遣送回台灣,大都面帶笑容。治亂世、用重典,目前社會上詐騙被抓到的,只要被關幾年就可以保釋出來,然後做更大的案子,視法律為何物?何況還有少數不肖法律人員也滲入其中,善良的老百姓反而成了被宰的肥羊。政府如果一再虛應故事,就像現在大法官中還有人支持廢除死刑,看來老百姓想要過個安居樂業的日子,恐怕不容易了!

   
民間人士協力辦案 該怎麼保護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主/聯合報
區塊鏈金融犯罪專家陳梅慧,因遭告發洩密罪,在中檢訊畢北返時,車禍身亡,因其協助警方破獲多起重大案件,故陰謀論四起,檢察總長指示竹檢成立專案小組偵查。日前檢方偵結,並以過失致死罪起訴肇事者,陰謀論似因此終止,惟面對私人協助犯罪調查,現行法是否有足以保護之機制,卻是更該關注之問題。

犯罪偵查,依刑事訴訟法第二二八條第一項,乃以檢察官為主體,司法警察也僅是其輔助機關。至於刑事起訴,亦是由檢察官所獨占,僅有在例外情況,才得由被害人委請律師提起自訴。也因此在我國,基於避免私刑正義及訴追專業性之考量,自不允許私人的犯罪調查權。故一般民眾,僅能在檢警機關的請求下協助辦案,不免會接觸到偵查機密,就必踩踏法律紅線。尤其在偵查不公開下,警察將偵查資訊提供給私人,雖是為破案,但此公務員就會觸犯刑法第一三二條第一項,即法定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洩漏國防以外機密罪。

至於私人接受這些偵查資訊後,必定加以利用,亦會有觸犯刑法之可能。如利用科技設備或工具,錄取他人非公開的活動、談話、言論等,就會涉及刑法第三一五條之一,即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竊錄罪。又或者駭入他人電腦系統,亦會涉及刑法第三五八條,法定刑亦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妨害電腦使用罪。而因獲取之資訊,必然會提供給偵查機關使用,亦會碰觸到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四十一條,即法定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蒐集或洩漏個人資料罪。凡此犯罪,或能依刑法第廿一條第一項的依法令行為來阻卻不法性,故現行法制,有無授權私人介入犯罪調查之依據,就成為可否免責之關鍵。

而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警察為防止犯罪,基於公共安全與秩序之考量,得遴選第三人來秘密蒐集資料,似可為私人協助之正當化基礎。惟依此條文第三項,除支給工作費用外,並不給予證明文件,亦不具有警察職權,更不得有違反法規之行為,致無以為私人協助犯罪調查阻卻違法之依據。

又私人協力調查犯罪者,自己及其家屬的生命、身體、自由與財產,更會受到威脅,致得依證人保護法來為相關保密與保護措施。惟依此法第十五條第一項,可聲請司法警察或法院為保護者,除證人外,雖亦包括檢舉人、告發人、告訴人或被害人,但能否涵蓋至私人協力犯罪調查者,卻有疑問。尤其在證人保護法第十四條所規定的刑事免責條款,乃限於同屬犯罪集團且願意出庭陳述者,這與私人協力辦案是處於局外人之地位,顯然不相符合,致難使此法成為私人協力調查犯罪的法規依據。

故在現行法制有欠缺下,就得建立一套制度,似乎會聯想到所謂吹哨者保護法。惟此等法制,乃是為保護公機關或私部門內之人員勇於舉發內部犯罪,故其可能亦屬於共犯地位,且為避免報復,致必須為相關保護措施。如此的規範結構,實與外部第三人來協助辦案有所落差。

為使民間專業人士協助檢警辦案能無後顧之憂,也能符合正當程序之要求,建立一套公私協力偵查犯罪之法制,恐為當務之急。

   
借錢、還錢、分錢的藝術
首先,要絕對的資訊透明,親兄弟,明算帳,不能算得不明不白的,尤其是關係很好的情況下。此外,絕不能拖延,「錢不過夜」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從利益而言必要性不大,但體現出的原則和態度,卻比錢本身重要得多。

《影后》楊謹華用寬鬆T+長裙穿出擺爛鬆弛感!跟著穿這5點要注意
在Netflix熱播台劇《影后》中楊謹華飾演擺爛三年不拍戲的女演員周凡,幾乎沒有太多的女星華服造型,每次的重要場面都是穿著寬鬆T恤搭配長裙的輕鬆日常感,而這樣隨著裙擺飄曳的造型搭配上一頭浪漫捲髮,讓許多人對這樣的搭配躍躍欲試,不過這樣的裝扮說簡單卻又沒那麼簡單,這邊幾個穿搭技巧推薦給大家!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