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 星期四

台中14處托老中心 民代質疑太少


保健身體重要,可是你知道豐沛心靈更重要嗎?【講義雜誌電子報】供應有機閱讀,讓你的心靈更柔軟。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5/14 第493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中彰投選聞 台中14處托老中心 民代質疑太少
彰縣有學校師生幾乎不戴口罩 嚇壞家長:真的很恐怖
中彰投焦點 津貼全國倒數 中市議員籲加碼催生
台中新聞 中市長照App 年底可預約接駁服務
彰化新聞 老宅、豬圈翻新活化 彰化社區獲建築獎肯定
南投新聞 南投縣教室裝冷氣 明年2月完成
 
台中14處托老中心 民代質疑太少
記者喻文玟、余采瀅/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各式長照站、關懷據點名稱五花八門,議員質疑太複雜難懂。記者喻文玟/攝影
台中市有39萬老年人口,議員質疑日間托老服務中心僅14處太少,活化銀髮族的相關據點名稱五花八門,有「樂齡日照」、「樂齡長照」、「社區照顧中心」、「關懷據點」,讓人霧煞煞,應統一改用易讀易懂的資訊。

台中市社會局長彭懷真說,各機構負責局處不同,像樂齡是教育局、長照是衛生局,關懷據點、長青學苑是社會局,這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分工,不是地方不統一,而是得從中央來統籌。

65歲蕭姓市民說,政府活化老年,但一下子日照、一下子關懷據點,真的搞不清楚自己適合去哪裡?身邊也有不少朋友,覺得太複雜了,乾脆待在家中不跨出去。

議員陳淑華說,台中市有29行政區,但只有14家日間托老中心,要求區區都有托老中心才公平,並補助長者參加。議員謝明源說,托老單位名稱多,適用對象、收費都不同,還有公辦、民營的差異,讓人難以分辨。

議員邱素貞指出,很多長輩白天獨居,雖身體健康,若逐漸老化,三餐如何自理?廣設托老中心,可讓年輕夫妻無後顧之憂。

社會局表示,市府廣設關懷據點,到去年底已有430處,六都數量最多,今年要再增加450處,部分據點增加服務時段,有日托與共餐服務。

彭懷真說,日間托老收費上限為4000元,交通接送依距離收費500至3000元不等,依長者中低收、低收等身分給予優惠,未來也會增加服務時段。

彰縣有學校師生幾乎不戴口罩 嚇壞家長:真的很恐怖
記者林宛諭/彰化即時報導聯合報
國內COVID-19疫情警戒提升至二級,讓全民緊張,彰化縣國中小已管制校園不對外開放,也要求洽公訪客或家長要戴口罩。記者林宛諭/攝影
國內COVID-19疫情警戒提升至二級,讓全民緊張,彰化縣國中小已管制校園不對外開放,不過有國小家長反映去接小孩放學時,看到全校師生幾乎都沒戴口罩,讓她好耽心,彰化縣教育處長陳逸玲表示,會請學校改善,師生盡量戴口罩,不過目前只硬性要求洽公訪客或家長要戴口罩。

有二水鄉家長反映去某國小接送小孩時,看到師生多數都沒戴口罩,就連接送小孩的家長戴口罩的也寥寥無幾,真的很恐怖,目前疫情嚴重學校依然如此,讓她很耽心,已經反映多次但都沒用,不知該怎麼辦。

家長在網路上拋出問題,有網友說「這學校對疫情反應太遲鈍了吧」「完全不顧學生安全也太扯」,也有網友說自己女兒的學校在疫情升溫後,學校就要求學生要一直戴著口罩,雖然女兒說很熱,建議耽心的家長要求自己小孩戴著比較好。

二水此國小學生人數約90人,老師10幾人,校長表示,校方有依照中央防疫指導加強教室、門把等處消毒,要學生勤洗手,有要求有感冒等症狀的孩子得戴口罩,發燒的就在家休息,由於天氣比較熱,沒有硬性要求師生要全天都戴口罩,不過如果家長有疑慮,會研究也許在上下學人群比較密集時間,要求師生要戴口罩,也會由校長、老師帶頭戴口罩柔性示範。

津貼全國倒數 中市議員籲加碼催生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生育津貼金額少,議員批評六都倒數第二,比偏遠縣市還少。記者喻文玟/攝影
台中市生育津貼生1胎給1萬元、雙胞胎3萬元,議員批評在六都倒數第二、全國倒數第四,比偏遠縣市金額還少,呼籲拿出「誠意」催生。社會局長彭懷真說,生育津貼不是唯一手段,世界各國把獎勵重點擺在「托育」,友善生育更能提升生育率。

台中市議會昨民政業務質詢,議員質疑市府連2年賣地賺了500多億元,生育津貼全國排末段班,中央將加碼育兒津貼,要求釋放利多給小資家庭,生育津貼應提高到2萬元以上才有誠意。

議員張玉嬿表示,台中市10年來,結婚對數從每年1.99萬對,降低到去年才1.56萬對,減少21.6%,人口社會增加率從2.58%降到1.21%、自然增加率2.58%降到1.21%,今年首季人口自然增加率負成長,減少762人。

議員謝志忠指出,中央今、明兩年都將加碼育兒津貼,宣示國家跟年輕人一起養小孩,盧秀燕市長應釋出利多,生育津貼應加碼增加,「良心價」每胎至少2萬元起跳。

議員王立任說,桃園單胎3萬、三胞胎13.5萬元,生育津貼勝於其他五都,近年來自然增加率、出生人數、生育率高,台中少子化問題不容小覷,市府花小錢,可造福更多人生小孩。

台中市社會局表示,台中市到4月的粗出生率在6都中排名第3,今年若有2萬名新生兒,單胎生育津貼若增加1萬元,將多支出2億元,恐排擠社福資源。彭懷真說,市府打造親子館等托育資源,更能促進年輕人敢生。

中市長照App 年底可預約接駁服務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衛生局整合長照App功能,今年底可透過App預約長照接駁車。圖/台中市衛生局提供
台中市衛生局去年9月推出「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許多失能、失智者就醫、復健舟車勞頓,甚至得由家人接送,市府建置App預約叫車系統,預計今年底可上線,屆時透過App叫車就能e指搞定。

台中市衛生局說,今年長照服務需求人數約8.8萬人,統計到4月底,台中市有49家交通特約單位,共計159輛車服務長照接駁,去年共服務13.35萬3人次,較前年增加55%,各行政區都有接送服務,海線等偏遠地區也會持續推動。

85歲羅姓婦人住在后里,開過3次脊椎手術,無法站立行走,平時由88歲丈夫照顧,兩人靠政府補助維生,每月得定期前往豐原、海線等多家醫院就醫,原本舟車勞頓,今年起接受長照居服、送餐與交通接駁等,讓就醫更方便。

羅姓婦人搭長照交通車,沿途可唱歌、看風景、聊天,駕駛員會預約下次回診時間,還會提前一天提醒,讓就醫、復健就像出去玩。

衛生局表示,透過智慧化系統,整合長照交通接駁服務,居住台中市境內的失能老人,或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等,皆可透過長照即時通App預約叫車。

衛生局長曾梓展說,人工智慧科技與專業資源結合是長照服務發展趨勢,市府積極規劃導入智慧科技於長照服務,打造智慧長照照護網,讓民眾感到更便利的服務,共創永續經營的優質長照服務。

老宅、豬圈翻新活化 彰化社區獲建築獎肯定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聯合報
彰化縣田中鎮北路社區將荒廢老宅院及豬圈翻新,受到建築園冶獎肯定。圖/彰化縣府提供
彰化縣輔導社區營造,田中鎮北路社區將荒廢老宅院及豬圈翻新,現在成為舉辦市集、音樂會的場域,為社區帶來觀光人潮;芬園鄉中崙社區人口老化,志工打造牛車公園,找回昔日農村記憶,大村鄉新興社區與校園打造共榮菜園,活化社區。

北路社區在地的許氏家族老宅、豬圈荒廢20多年,地主人數眾多,社區取得多數地主同意後,推動老宅活化,去年向縣府申請經費,由規劃師駐地輔導,保留老宅原有結構,重新油漆綠美化,讓荒廢地煥然一新。

北路社區理事長田春蓮說,去年改造傳承後,老宅與豬圈煥然一新,更蛻變成文化小區,每個月有音樂會,更不定期舉辦展覽和市集,也吸引部落客來拍照記錄。

中崙社區早年為農村,以鳳梨及牛車造型裝置藝術,表達對鄉土的回憶。中崙社區理事長許炯業說,在地人口老化,長輩需要活動空間,近年打造4處公園,可彼此串連。

他強調,以往芬園山上居民把鳳梨、荔枝與木材,以牛車運往員林做生意,牛車公園裡的牛車、鳳梨,都是志工以紙漿作成,具有代表性。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舉辦的建築園冶獎,有台灣建築界「普立茲克獎」之稱,今年首度開放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彰化縣府提報田中鎮北路社區、大村鄉新興社區、芬園鄉中崙社區3處社區參加評選,全數獲獎。

南投縣教室裝冷氣 明年2月完成
記者江良誠/南投報導聯合報
天氣炎熱,南投縣資源少,家長關心國中小教室裝冷氣是否會跳票?南投縣長林明溱說,全縣教室改善電力設備與安裝冷氣需超過10億元,縣府爭取中央補助,仍需自籌1億餘元,縣府會全力以赴,明年2月底可實現,不讓學生滿頭大汗上課。

縣府盤點173所國中小推動,為每間國中小教室裝冷氣。縣府表示,學校得新設或改善電力設施,安裝能源管理系統等,縣府將全縣學校分為20群,由各群負責學校統一招標,目前已將設計案送教育部審查,有7群正在發包作業中。

南投縣學生數少,偏鄉或規模較小的學校難爭取資源,不少家長擔心裝冷氣政見會跳票。縣府強調,已向中央爭取預算,教育部核定南投縣國中小電力改善計畫1.24億元,加上前瞻建設補助8.9億餘元,縣府仍得自籌1億餘元配合款。

林明溱說,縣府財源有限,但會全力以赴籌措財源,實現「班班有冷氣」政策,讓學生在炎熱高溫下,不必滿頭大汗,可安心舒適學習,預計明年2月底可完成。

縣府強調,台電已協助各校外電改善工程,等校內電力系統工程完工後,即可接線供電;縣府會統一採購冷氣機,目前已評選出合格廠商,等學校確認後,即可訂約,待電力工程完工後,就能進場安裝。

恐怖情人相愛相殺 法律何解?
22歲的真真,發現男友阿文有點「恐怖」。阿文不斷以死亡威脅想要分手的真真。「說到做到」的阿文,最後留給真真的,是頭部、頸胸部及手腳至少47刀。高院更一審法官也在判決書中提到,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的一句話:「愛不是占有,也不是被占有,愛只在愛中滿足」。

體檢被告知腦裡長了腦血管動脈瘤 手術還是觀察?
體檢影像檢查被告知腦裡長了「腦血管動脈瘤」,上網一查後嚇得寢食難安,因為「腦血管動脈瘤」被稱為「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而腦血管動脈瘤是不是很容易破裂?一定需要開腦手術處理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