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防疫與感染管控,儘管我們已經無數次推演, 但若狀況真正發生,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開始,沒有人知道;
我相信所有醫護同仁都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但在這個危急時刻,他們如常排班,如常承擔。
這次疫情與二○○三年爆發SARS時的狀況並不同,當年一開始出現傳染病時,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知道感染這個新病毒死亡率高、病人容易呼吸衰竭,直到後來才被分離出了冠狀病毒(Corona Virus)。在此之前,人類並不知道冠狀病毒會經由動物宿主感染人類。
當時臺灣陸續發生了醫護人員感染、和平醫院封院跟臺大急診室關閉等事件,恐慌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新冠肺炎。那個時候我在三軍總醫院擔任內科部主任,以症狀來看,病人雖然屬於胸腔內科,但是不只胸腔內科醫師,就連眼科、耳鼻喉科、核子醫學科乃至整個內科的醫護人員都齊心互助。
隨著疫情加重、和平醫院出現院內集體感染,臺北的國軍松山醫院成立了第一間SARS專責醫院,每個醫院都要派醫護團到第一線去照顧重症的病人。「要讓誰站到第一線?」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接到這個命令是在一個週末上午。
要被派進去的人其實壓力都很大,因為當時有護理同仁感染,當你的夥伴們感染之後,產生的壓力和恐懼,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的。誰要站到第一線?會不會誰就這樣倒下去?心理的壓力真的非常非常大。
在嚴峻的情勢之下,沒有太多猶豫的時間,就必須交出名單;考量到住院醫師中,第一年的醫師還不熟練、第三年的醫師又即將要擔任總醫師,因此決定派第二年的住院醫師前去。在各科主任的見證之下,院方以公開抽籤的方式,抽出了現為臺北慈濟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的蘇文麟醫師。
我還記得打電話告知他此事時,蘇醫師正與家人在公園散步,他只有問我說:「要去多久?幾點鐘要去報到?」當時的情況,對我來說壓力很大,因為不知道他會不會活著回來,他要承受的壓力更是不言而喻。
而回過頭來面對今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因為已經知道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加上死亡率不如SARS高,且有了二○○三年的經驗,坦白說這次我的恐慌確實是比上次少,但壓力依然存在。
再次面臨「要派誰去」
我翻出我的日記來看,今年元月二十二日,因為已聽聞一些疫情相關風聲,因此請院內總務同仁多儲備一些防疫物資,一方面也是因為再過兩天,也就是元月二十四日除夕,擔心過年期間廠商會休息。
但萬萬沒想到年還沒過完,元月二十八日看新聞,疫情加劇;臺北慈院從元月二十九日開始至今,每天都召開防疫會議,從防疫的前線同仁、管物資的總務、調度病床的醫師、還有護理部及相關單位的主任與副院長、主祕,大家共同檢討所有該注意跟需立即改進的部分。
因為不知道疑似病患何時會出現,不論是發燒篩檢站或採檢場所,都先立即設置;在北區慈濟志工協助下,依照醫院防疫的動線,還增設了戶外檢疫站。因為有準備,所以在硬體方面比較不擔心;我最大的壓力,其實是擔心第一線同仁的安危。
若有確診病患入院,要如何管控接觸者?院內病房跟環境如何維持?所有細節都是一大考驗!儘管在防疫會議中沙盤推演多次,但若真正發生,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開始,沒有人知道;因此這段時間,其實每位醫護同仁都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除了在院內要為疑似案例做篩檢,臺北慈濟醫院也被通知要派醫師到桃園機場協助採檢。雖然我們有「疫病門診」,負責治療發燒、咳嗽的病患,但要將醫護同仁派到機場這樣的前線,不只心理壓力大,當時院內病人也尚未減少,人力要如何調配也是一個考量。
「到底要派誰去?」再次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印象特別深刻、也很感動在開會時,蘇文麟醫師自告奮勇,他說他有對抗SARS的經驗,所以願意到第一線。而在他的帶動下,急診、胸腔科、感染科的醫師及護理師們都陸續自願參加,因此很快就把團隊組合起來。
此次疫情和二○○三年SARS的不同在於,上次因為許多人往生,導致護理師不敢回醫院報到;但這次護理師們並沒有畏懼,而是照往常排班行動,也不會有人排斥抽痰等工作內容。院外更有許多護理師參與志工團,與居家檢疫或隔離者聯繫、送慢性病藥等。危急時刻,每個人都勇於承擔。
憂患時刻學習風險評估
全臺灣的醫院,在疫情發生後沒多久,門診的人數都減少,我們也不例外。住院病人數從七百四十左右降到約五百四十左右,門診人數也少了將近三成的量,但像慢性病患者就不能因為疫情關係而不持續看診服藥;當民眾身體出現不適或急需開刀等病狀,也不要因為怕受到異樣眼光,選擇隱忍不就醫。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嚴肅時刻,病人從住家往返醫院的過程,要注意自我防護,到醫院要誠實告知自己的旅遊史,讓醫師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減少周遭人的感染風險。
儘管院內病患減少,但要配合防疫,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並沒有因此減輕。加上醫療志工此時也停止出班,在人力上,我們有做一些調配,大部分都是主管身兼門診或是大廳的防疫檢查人員。
平時醫療志工會分擔像是在急診室一起推床、傳送文件、在大廳膚慰家屬、指引來院民眾掛號、協助量血壓等,有時也會在同仁忙碌時協助打餐;所以當他們暫停勤務,大家才發現原來平時志工們幫了我們好多事。
這次的疫情讓院內全體同仁有非常多的學習機會,除了感染管制的落實,也要評估每個政策背後是否會帶來更多的風險。好比是否要在入院前插健保卡檢查旅遊史,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政策;若是讓病人都聚在門口,插了健保卡才可入內的話,除了動線流暢度,如何降低群聚的機率也要納入考量。
而在醫護工作分配上則要分批,好比有畫定特殊區域,照顧這�堛甄暩@人員就不照顧別的地方;特定的區域則由特定的同仁來承擔,以避免交叉感染,令醫護人員失去承擔醫療的能力。
對於超前部署要如何拿捏,也是很困難的。比方想要告訴大家實情,又要避免觸犯傳染病防治法,許許多多的細節跟如何傳達,對我來說都很掙扎。身為醫院的院長,雖然心�埵酗ㄕw、擔心,但絕不能亂了方寸,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要造成恐慌。
茹素與祈禱能緩解壓力
這段期間心理的壓力,除了透過虔誠地為世界祈禱來排解外,還要有一些外在的活動,我認為透過素食就是一個很實際的行動。院內提供的餐點本來就都是素食,除了關懷病人,院方也開始關懷平時被忽略的外籍看護,我們提供蔬食餐券給他們,也提供給外包廠商像是清潔員、保全、甚至是附近停車場人員。
會推動素食,一方面是因為人畜共生造成的疾病很多,另一方面也是秉持著愛護地球的慈悲心。上人曾說,以前的社會遇到天大的災難都會禁屠,現在似乎比較少人記得;呼籲食素其實也是希望能為臺灣祈福,期待許多長官也願意登高一呼,樂於共同推動素食。
祈禱與茹素,都可以舒緩心理的壓力;其他行動像是勤洗手、戴口罩等,則可以愛護自己及家人。我們身為醫護人員,能做的就是盡量不要傳染給別人,好比我自己在進家門前,都會把領帶、口罩、白袍及鞋子通通脫在屋外,然後用酒精乾洗手後才入內;這對我來說,就是愛護家人的一個過程。
我同意專家的看法,也認為疫情尚未到顛峰。就連現在感染率較低的國家也不能鬆懈,未來會不會有第二波,沒有人知道。目前專家們已經在找治療的藥物、研發快篩及尋找如何有效預防,因為有過SARS的經驗,相信科學家和醫學家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有效的方式。
在這段日子,大家都要遵循專家的意見,守規矩,保護自己也愛護別人。不分你我,戒慎虔誠,相信一定可以平安度過。
★院長心內話
˙當身體出現不適或急需開刀等病狀,不要因為疫情隱忍不就醫。最重要的是從住家往返醫院的過程要注意自我防護,並誠實告知旅遊史,讓醫師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減少周遭人的感染風險。
˙我進家門前,都會把口罩、領帶、白袍及鞋子全部脫在外面,然後用酒精乾洗手後才入內。對身為醫療人員的我來說,這就是愛護家人的一個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