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台北市議會審查「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置自治條例」草案,過程中屢提及:董監事任期應採每任二年,得續聘一次。此報導一出,表演藝術界一片震驚,深感憂慮。
這次北藝中心採用行政法人體制,這個制度創設十多年來,已為劇場、文化機構、專業取向單位,打開經營彈性,也開創出發展契機;讓公共任務的推動,得以跳脫公務單位的僵化;讓組織得以走向專業、有機運行。
以組織型態來說,「行政法人」是選項之一,它是方法,但不是目的,也絕非萬靈丹。對一座有前瞻願景的劇場而言,不論人才引進、節目規畫、彈性機制和國際競爭,都需要以專業發展為依歸。因此,北藝中心的組織立法,是否能確切反映劇場的核心價值、創設目的,進而在組織設計、制度擬定上,以專業需求為著眼,不容忽視。
興建中的北藝中心,以「世界級劇場」自詡,不管建築或專業硬體設備,都將是台北市的文化新地標,雖工程進度已延宕,但藝文界對它的啟用、運作,都期以專業劇場為定位。
由於擔任北藝中心籌備委員會多年,在北藝中心設置自治條例草案的討論過程中,瞭解到北藝中心未來走向、體制建置,委員們深為關切,並盡全力提供建言。雖然市府最終未能全然採納,有其堅持,但相信未來若能以專業為導向,仍有可為。
然而,近日的立法審查過程似乎變數已生。未來若採董監事任期二年、得續任一次的規定,確值擔憂!因為,表演藝術、專業劇場之特性與發展有其特殊需求,對藝文生態的培養、節目製作的醞釀和產出,需要一、二年或更長的時間,而董事會二年一任,且市府堅持聘任專任有給職的董事長,來掌理和表演藝術、行政有關的各項決策,另設執行長來執行業務。可預見在此設計下,未來人事更迭頻繁,更使劇場在營運方針、預算配置、節目發展上,出現難以接續推動的問題!
此外,北藝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除了董監事任期外,另有部分法條與理想亦有差距。包括,法案審查過程,將常務監事改回由北市府指派。而北藝中心未來內外部監督機制,包括內部稽核、預算審查、決算審計、績效評鑑;監督不會斷,公婆也不嫌少。市府、議會應充分透過立法授予專業發展空間,無須再派一個簡任級公務人員來擔任常務監事,嚴密管控,以公務思維來監督。這樣的法條,已讓北藝中心冒著走回公務機關老路的風險中!
「行政法人法」對藝文機構有未臻理想之處;北藝中心雖在這個母法的框架,但卻有自治條例的立法空間。若無法善用立法機會,拋開政治考量、防弊圍堵觀點,如何給劇場專業發展機會?
議會是民意機關,組成多元、關切面廣。北藝中心法案擬法的主事單位—市府和文化局,從北流中心的歷程,不難預期議會審查的關切。倘若有心推動新制度、創造一個國際標竿的新劇場,沒有足夠決心,哪來成果?而我始終在意,立法溝通和專業說明,為何沒有及早展開?是不能,還是不為?抑或是有其政治層面的考量?
好的制度,雖無法保證一定成功,但很確定的是,一開始在制度設計上就有問題,未來一定不會成功。北藝中心未來走向、在亞洲劇場的角色,需要市府努力、議會全力協助!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