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大阪峰會落幕,其中的壓軸戲是川習會,結局看來是雷聲大雨點小,讓全球所有的「利益攸關者」,都因此鬆了一口氣。川普會後承諾暫不加徵新關稅、允許華為購買美國企業設備;習近平則同意增購美國商品和農產品。雙方雖未達成具體協議,但同意恢復貿易談判。對川習兩人,這次會談的結果是不滿意但可接受。因貿易休兵讓雙方可各自清理戰場,以時間換取空間。大家先比耐力,最後再比實力。
川普商人出身,當然懂得如何在商埸上玩「競合遊戲」的道理。競合戰略是一種互補性的商業思維模式,設法先把餅做大,而不是和競爭者搶食現有的這張餅。川普在這次川習會中顯然作出了妥協,他的目的是要競選連任。中美一場貿易戰下來,美國農業州去年對中國的出口銳減。美國的中小企業也蒙受重大損失,民眾已飽受商品價格提高之害。如果美國對所有中國大陸進口產品課廿五%關稅,估計每個家庭一年要多開銷二千三百元。
習近平把二○一九年至二○二二年中共召開廿大之前,定位為「歷史交匯時期」。習沒有選舉的壓力,但必須為他的長期執政,取得「合理化」的來源。至少不能讓他的政績,只出現「負面表列」。因此,習除了「戰略上藐視敵人」,還必須「戰術上重視敵人」。習在中共「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講話,提出了「兩制台灣方案」,讓蔡英文在九合一選後,取得反中的話語權,民意支持度止跌回升;而香港一場「反送中」運動,使特首林鄭月娥變成了習的「豬隊友」。不僅「台獨」借力使力,中共更成為眾矢之的。為免蝴蝶效應擴大,習自知在處理中美議題時,不容出現重大差錯。
川習會人散曲未終。川普一上台就把中共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他強調美國優先,就是避免中國崛起影響到美國的霸權地位。因此,貿易戰只是遏制中共的一環,川普的意圖是希望中國大陸因經濟量變而產生政治質變,也就是大陸學者所說的「既要錢又要命」。習近平已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人民日報》連續發表的「新九評」,就是為了從事內部的精神武裝。
一山不容二虎。只要川普繼續堅持美國優先,習近平繼續作他的「中國夢」,中美關係就會是一場零和遊戲,就會步步接近「修昔底德陷阱」。川習在大阪峰會建立的共識,會不會因此淪為口惠而實不至,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台灣無法自外於中美關係的變化,但台灣進入選戰熱季後,未見任何有意角逐大位者,提出台灣因應中美短期競合和長期零和博弈的對策,使這場總統選戰看來像是「茶壺裡的風暴」。試想,連川普都認識到,為了避免破壞和習近平會面的氣氛,暫時要把對台軍售的議題擱置一旁;而台灣卻已急著選邊站,把「親中」、「反中」,當成是這次選戰的主軸,讓「紅帽子」滿天飛。眼見參賽者為此殺得難分難解,幾乎已到敵友不分的地步。
中美戰略競爭,不會只是一場貿易戰的輸贏;台灣的生存和發展,也不是單靠一場選舉的勝負來決定。從這次川習會的過程得知,因應中美關係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川習兩人的一席話。台灣政治人物只圖偏安,似乎除了「凍蒜」之外,就無話可說。(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