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

USPTO《AI發明人指引》: 發明有自然人重要貢獻即可申請美國專利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3/28 第54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法規訴訟 USPTO《AI發明人指引》: 發明有自然人重要貢獻即可申請美國專利
憂鬱症治療藥物之均等侵權:Smithkline Beecham Corp. v. Excel Pharmaceuticals, Inc.(Fed. Cir. 2004)
蘋果公司申請擴增虛擬實境軟體商標被拒? 美國專利商標局2023年ZeroDensity v. Apple案
   
深入報導 國衛院發現自體免疫疾病致病關鍵 對未來醫療策略發展有莫大助益
   
智財管理 「版權」用語埋下著作權歸屬認定之不確定性
   
 
USPTO《AI發明人指引》: 發明有自然人重要貢獻即可申請美國專利
黃蘭閔/北美智權 智權法規研究組

USPTO公告《AI輔助發明發明人判斷指引》及說明例,明示發明專利申請案所請發明若屬AI輔助創造之產物,不會因使用AI就逕自歸類為非可授予專利類型。然而,一發明若沒有自然人的重要貢獻(significant contribution),該發明就無法依現行法規在美國取得專利保護。

為因應席捲全球的AI浪潮,USPTO 2024年2月13日於美國《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公告《AI輔助發明發明人判斷指引》(89 FR 10043)及說明例(以下簡稱《AI發明人指引》),明示發明專利申請案所請發明若屬AI輔助創造之產物,不會因使用AI就逕自歸類為非可授予專利類型,但其發明人分析應聚焦人類貢獻:若一發明有自然人的重要貢獻(significant contribution),該發明就可在美國申請專利保護;反之,若一發明沒有自然人的重要貢獻,依現行法規,即非美國專利法可予專利客體。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3年10月30日針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的開發使用發布行政命令,責成USPTO局長Kathi Vidal於AI行政命令發布之日起120天內,就發明過程中誰是發明人、使用AI(含生成式AI)的情境,向USPTO專利審查官和申請人發布指引文件,依AI系統在各種發明情境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舉例說明應如何分析每一情境、判斷哪個或哪些人是實際發明人。USPTO發布《AI發明人指引》,明顯是為完成這項任務。

USPTO:既存法規可用以追咎AI使用不當行為

不過在《AI發明人指引》發布前,USPTO先於2024年2月6日發布公告,指出生成式AI發展仍有Hallucination及其他問題,川普(Donald Trump)前律師Michael Cohen的狀紙援用Bard杜撰判例、Park v. Kim, 2d Cir. Case No. 22-2057 (Jan. 30, 2024)一案利用ChatGPT寫出的訴狀亦有同樣問題,USPTO一方面明示,專利文件的撰寫如同專利發明的創造一樣,也可以利用AI系統輔助完成,但也特別提醒應注意AI產出的風險,相關違規行為同樣受既有法規的規範約束。

依規定,任何提交給USPTO的簽名文件都須由提交人先行檢視確認,若提交人假定AI工具產出一定正確,絕對無法滿足此一要件,要是所送(AI生成/輔助)文件錯誤敘述相關事實或法律條文,也可視為違規行為。

而針對違規行為,USPTO可選擇的懲處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刪除該份問題文件、降低其參考份量;禁止當事人或其律師提交文件、針對某爭點陳述意見或加以反駁;中止USPTO相關程序。如果是明知故犯,根據18 U.S.C. 1001規定,並可能有刑責問題。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3期:生成式AI專題報導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憂鬱症治療藥物之均等侵權:Smithkline Beecham Corp. v. Excel Pharmaceuticals, Inc.(Fed. Cir. 2004)

隨著人類文明持續的發展,精神疾病中憂鬱症的罹患人數及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逐步攀升,憂鬱症已是現今社會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憂鬱症的患者時常有憂鬱情緒、提不起興趣、無法專注等症狀,更嚴重者可能會有自殺的念頭,因此,亟需相關藥物進行治療。憂鬱症治療藥物中的安非他酮係一種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抑制藥物,定時服用,能改善憂鬱症患者的情緒,故史克貝克曼藥廠  (Smithkline Beecham,現改稱為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藥物安非他酮製成控制緩慢釋放藥劑並上市,惟Excel學名藥廠亦申請該藥物之學名藥簡易新藥上市程序,史克貝克曼以原告身分提起了藥物安非他酮的侵權訴訟,於本件訴訟中,究竟是被告Excel學名藥廠侵害該藥物之專利權,還是能成功抗辯而被法院認定未侵權?

結果如何,讓本文藉由Smithkline Beecham Corp. v. Excel Pharmaceuticals, Inc.(Fed. Cir. 2004)案,來研究憂鬱症治療藥物的均等侵權議題。

案件背景

本案被告Excel學名藥廠因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提出了憂鬱症治療藥物Wellbutrin®及Zyban® (成分為安非他酮鹽酸鹽,bupropion hydrochloride) 的學名藥許可之簡易新藥上市程序 (ANDA) ,原告史克貝克曼藥廠於是向美國維吉尼亞州東區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Virginia) 聯邦地方法院提出專利侵權訴訟,主張被告Excel學名藥廠侵害系爭專利,然而,地方法院經過判決後認定被告Excel學名藥廠未侵害系爭專利。原告史克貝克曼藥廠不服地方法院的判決,因此提出上訴。

憂鬱症與其相關治療藥物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造成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的疾病中,憂鬱症將於2030年攀升至第一名。這代表著隨著科技進步,將有更多人罹患憂鬱症,且造成社會經濟更沉重的負擔。美國研究指出,憂鬱症於2010年時,造成美國經濟損失為210.5億美金,高於癌症之131億美金及糖尿病之173億美金,惟憂鬱症治療之困境在於投注於該研究與治療的經費,卻遠低於癌症與糖尿病。

憂鬱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若憂鬱的情緒過於嚴重且持續過久時,即可能罹患憂鬱症。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九個症狀,有五個症狀以上且持續超過兩週時,則可能罹患憂鬱症。前述九種症狀,包括憂鬱情緒、興趣與喜樂減少、體重改變、食慾改變、失眠或嗜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疲累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罪惡感、無法專注或無法決斷、及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研究認為憂鬱症的成因是由於腦部中的神經傳遞物質不足所導致,而該些神經傳遞物質有血清張力素 (圖1) 、正腎上腺素 (圖2) 、及多巴胺 (圖3)等。因此,史克貝克曼藥廠研發有藥物安非他酮,相關產品為Wellbutrin®及Zyban®。安非他酮於憂鬱症患者之腦部中,具有抑制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功能,可以使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量提升,對於憂鬱症具一定的療效。安非他酮也因此被分類為一種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抑制藥物。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3期:生成式AI專題報導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蘋果公司申請擴增虛擬實境軟體商標被拒? 美國專利商標局2023年ZeroDensity v. Apple案
楊智傑/雲林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

蘋果公司(Apple Inc.)在2019和2020年,就其擴增虛擬實境軟體工具「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的名稱向美國申請註冊商標。但2023年底商標審理救濟委員會(TTAB)認為該商標只是描述詞,沒有識別性而拒絕該申請案。故蘋果公司於2024年2月底正式向弗吉尼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挑戰TTAB的決定。

蘋果公司申請註冊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商標

美國蘋果公司的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二個產品,允許開發人員為蘋果應用程式創建和修改3D擴增實境內容。該內容與蘋果公司的設備相容,包括混合現實頭戴式設備Vision Pro。

蘋果公司於2019年9月申請將「Reality Composer」(Reality部分聲明不專用)註冊為聯邦商標,指定使用於商標分類9的相關商品服務:「用於開發其他軟體應用程式的可下載電腦程式;可下載的應用程序開發軟體;提供用於開發其他軟體應用程式的虛擬對象庫的可下載電腦程式;用於在其他軟體應用程式中製作動畫和立體效果的可下載電腦軟體」。

2020年3月,蘋果公司也申請將「Reality Converter」註冊為聯邦商標,指定使用於商標分類9的「用於開發其他軟體應用程式的可下載電腦軟體;可下載的應用程序開發軟體;用於編輯、定制和製作立體效果的可下載電腦軟體」。

ZeroDensity公司提出異議

蘋果公司提出申請後,一家土耳其的視覺特效公司ZeroDensity公司提出異議。其異議理由包括:1.該商標對該產品僅為描述性;2.該商標與異議人先前使用的「Reality Engine」的標誌相似,且異議人曾將該標誌使用於「視聽電視製作和廣播生產電腦系統」....等。

TTAB認為異議人曾使用的標誌確實與蘋果公司申請的商標有關,且使用的產品也有關,故允許其提出異議。

 
國衛院發現自體免疫疾病致病關鍵 對未來醫療策略發展有莫大助益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自體免疫疾病是台灣十大重大傷病第3名,也是門診第3常見疾病。它是一種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活化而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 (SLE)、僵直性脊椎炎 (AS)、類風濕關節炎 (RA)等。自體免疫疾病目前尚無法治癒,病患必須終生接受治療與用藥,飽受病痛之苦,及承受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因此,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是醫界長久以來的挑戰。如今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歷經6年探索研發,已成功找到解方,將有助於此領域之醫療策略發展。


成果發表會合照,由左至右:臺中榮總轉譯醫學研究科主任陳一銘、臺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

國衛院副院長許惠�琚B免疫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副研究員莊懷佳、博士後研究員施盈均;照片來源:國衛院提供

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及副研究員莊懷佳,率領施盈均博士、陳雪芬博士、及王佳文博士組成研究團隊,經歷6年探索, 已成功解開去磷酸酶DUSP22缺失促使泛素酶UBR2含量上升,引發T淋巴細胞過度活化導致自體免疫疾病之關鍵致病機制,此研發成果對開發新穎的醫療策略有莫大助益,已在2024年1月發表於全球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譚澤華研發團隊於2014年首度發現去磷酸酶DUSP22是負責抑制T細胞過度活化以及自體免疫反應的關鍵負調控分子,接續與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陳一銘、台北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陳明翰合作,研究自體免疫疾病SLE及AS致病成因與精準之生物診斷標記,分析臨床檢體發現,SLE及AS患者體內T淋巴細胞中的去磷酸酶DUSP22表現量與正常T細胞相比大幅下降,且與疾病嚴重度相關。去磷酸酶DUSP22的缺乏造成蛋白激酶Lck異常地持續活化,促使T淋巴細胞大量分泌發炎性細胞激素,此為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的元凶 (如圖1所示)。

圖1. DUSP22調降誘發僵直性脊椎炎(AS)發炎反應


圖片來源:國衛院記者會簡報資料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3期:生成式AI專題報導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版權」用語埋下著作權歸屬認定之不確定性
陳秉訓/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

「版權」一詞是內容產業慣用語,其意涵從發行權、使用權、到著作權(或更精確指著作財產權),有賴法院解釋。問題在於當「版權」成為契約用語時,常造成著作權歸屬認定的模糊。本文在介紹最高法院於110年度台上字第1167號民事判決,其確認「版權」不等於「著作權」,而須探究當事人立約之本意來解釋是否指「著作權」。

背景

在ZK公司與HL公司的糾紛中,HL公司的負責人HSU同時為「系爭電玩著作」與「侵權電玩著作」之創作者。ZK公司認為HSU當時開發系爭電玩著作時為其員工;即使當時HSU是以「RI工作室」方式研發,但仍屬ZK公司的內部組織。不過,當時ZK公司卻與HSU等研發人員簽訂「電腦遊戲委製合約書」,因而最高法院認為僱佣關係之著作財產權推定不可採。另就該合約書是否有著作財產權轉讓給ZK公司的效果,最高法院認為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應再審酌。

爭點與見解:版權移轉之約定

由著作權法第12條,本案最高法院指出「又出資聘請他人完成著作(如委任、承攬關係),以該受聘人為著作人,其著作財產權依契約約定歸受聘人或出資人享有;未約定著作財產權之歸屬者,其著作財產權歸受聘人享有。如著作財產權歸受聘人享有者,出資人得利用該著作」;據此,其表示於「受聘關係中,著作財產權之歸屬,原則上依契約約定」。

其次,本案最高法院認為HSU等4人乃依系爭委製合約書而完成系爭電玩著作之電腦軟體;而該合約書關於著作財產權歸屬的條款內容包括:

第8條:「甲方(HSU等4人)保證將其所製作的前貳拾肆套遊戲,全部交由乙方(ZK公司)發行」。

第12條:「甲方所完成的電腦遊戲之『版權』同意無條件轉讓乙方」。

第13條:「乙方有權對甲方所完成的遊戲著作,轉錄成各種媒體在全球各地區以各種出版方式,有線或無線傳播方式授權國內外公司代理行銷發行」。

第14條:「乙方…對遊戲出版擁有決定權」。

第18條:「甲方所製作的電腦遊戲,乙方同意依實際發行量給付版稅」。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3期:生成式AI專題報導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