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聯合報社論/性騷者安全下莊,司法成為誰的靠山?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7/03 第563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周五再戰 四接環評續辦引眾怒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支持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的團體日前召開記者會指協和發電廠改天然氣發電可改善空汙、舒緩供電缺口,環保署隨即公布四接環評將在本周五召開,並以「延續會議」為由,不再開放民眾旁聽發言。由於公布的時間敏感,引發眾怒,認為環保署為政治考量,欲強渡關山,避免明年大選強碰能源議題。

環保署今年五月廿五日召開四接環評,遭反對團體抗議台電三點零東移方案,應重做環評而流會,並延至六月二日續辦環評。未料五月卅一日,基隆市政府宣布,廢止台電在外木山海域水產動植物保護區開發的同意函,並主張環評暫停審查,環保署當天即宣布六月二日續辦環評取消。

環保署直到上周五、六月卅日才公布,將在七月七日續辦四接環評,但環保署宣布的時間點過於敏感,再度惹議。

上周四、六月廿九日,支持四接的專家學者及環團召開記者會,認為台電三點零東移方案已釋出最大善意,盡可能降低對生態的衝擊。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在記者會上說,四接環評程序並無違法,範疇界定的關鍵在於該地點是否有代表性,以四接選址來講,不管哪個方案都在同一個海洋生態系,一開始的選址就具代表性,因此不需要重送環評。

在支持四接團體表態力挺後,環保署隔日隨即宣布續辦環評的日期,更不再開放民眾旁聽發言,遭質疑時間點太湊巧且敏感。

環保署綜計處長劉宗勇表示,不清楚反四接或挺四接團體何時召開記者會,並非支持團體開口後才公布時程;他強調三點零東移方案在「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的範圍內,東移方案須進行的相關環境調查作業,屬實質審查範圍,無須重新辦理範疇界定會議,也無違反環評法。

劉宗勇說,環評會議落實公開透明,民眾可經由直播了解會議內容;由於本次環評會議是延續會議,雖開放民眾利用直播旁聽,但因上次會議登記發言的民眾已超過廿人,本次會議將不開放新登記發言,會將時間留給上次登記的廿三名民眾;因會議場地小,會安排登記民眾依序進會議室發言。

 
王醒之批:政策霸凌 為大選清戰場
記者邱瑞杰、胡瑞玲、林海/連線報聯合報
環保署宣布七日續審四接環評,基隆護海公投領銜提案人王醒之說,環保署是為了在大選白熱化前「清理戰場」、強渡關山,避免綠營因「能源題」糾纏慘敗,自甘墮落從黑手變打手,毫不遮掩護航掃除障礙,球員兼裁判,他請民眾今自主前往環保署,見證「政策霸凌」可以粗暴到什麼地步。

環保署六月卅日表示,七月七日舉行的環評會議屬延續會議,上次會議登記發言的民眾已超過廿人,且場地小,不再開放新登記發言,民眾則可利用直播旁聽。基隆市府發言人余治明昨表示,市長謝國樑會出席會議,向中央明確表達對於海洋生態永續發展的決心。

「一個人有可能憤怒到咬斷牙齒嗎?」王醒之說,五月廿五日會議中斷後,環保署透過各種關係與管道「社會溝通」,實為憑藉行政權施壓與欺騙。

王醒之質疑,環保署違反環評法與環評作業規範,完全不顧程序違法;刻意引用錯誤資料,忽略環評書件錯誤百出;無視基市府撤銷同意函,也不理會市民反彈,決意犧牲基隆港營運安全。面對質疑,環保署不但未求台電補件,還執意續審,不開放旁聽,懼怕民意到這種地步,成了不折不扣的「環保鼠」。

台電昨天表示,四接興建方案的填地面積已縮減,填海造地的面積減至十四點五公頃,大海扇及潛堤區珊瑚皆完整保留,讓基隆可發展新的生態旅遊景點,期待國人能支持四接興建方案。

 
棄債轉貸熱 台灣Q2聯貸近4200億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內大型企業集團看好經濟將在下半年落底重啟產能布局,並考量在升息循環進入尾聲之際不願在利率最高時發債,因此「棄債轉貸」,從聯貸市場大舉募資。國際知名研調機路孚特(Refinitiv)統計,台灣聯貸市場第二季約六十家上市集團參與,來到近四千兩百億元的天量,創二○一五年以來、近八年的第二季同期次高。

企業「棄債轉貸」,國銀則樂於接手,尤其碰到指標性的企業集團。一家國銀高層說,和去年同期相比,因為不少股債評價利益回升,銀行的資本適足性危機大減,因此有更多錢承作放款,「對好企業的超額認購倍數尤其驚人」,這也反映國銀現在資金不再吃緊,「反而要多找去化管道」。

以台塑集團聯貸案為例,國銀高層透露,台塑四寶日前完成五百億元的大型聯貸案簽約,由合庫、台銀出任管理銀行,本案的超額認購率高達三倍,是近年來最高,最後以上限五百億元結案。聯強也在第二季簽下二○七億元聯貸,同樣創下超額認購熱潮。

此外,「面板雙虎」也很積極。據透露,繼台銀為友達在四月籌組二五○億元聯貸後,群創也計畫籌組聯貸,且目標金額高達三百億元,據了解,將由台北富邦銀出任管理銀行。銀行業者說,北富銀近來在聯貸市場進步顯著,據悉廣達集團正委託北富銀、合庫籌組八點八億美元(約台幣二七四億元)的聯貸案,預計最快七月簽約。

為何企業集團會積極「棄債轉貸」,除了上述原因,還包括債市投資人的期待。銀行主管說,企業主不願意在利率高點發債,但投資人不但願意在此時承接,「而且要發長天期的,這樣就有長達六、七年的高債息收益」。此時發債方、承債方產生極大歧見,因此大企業改以籌組聯貸案募資,加上聯貸利率百分之一點七,但發債利率目前行情高達百分之三以上,企業因此轉向銀行借錢。

 
金融三業5月買債2,000億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統計,5月壽險業終結連二賣、估加碼約1,028億元債券部位,壽險業者認為,隨美債殖利率回升、價格下跌,壽險業趁機進場撿便宜,藉以提升新錢收益率,5月金融三業同步買債近2,000億元。

壽險業者說,5月美10年債殖利率彈升到3.65%、連BBB等級公司債殖利率都攀至5.58%,有助壽險業提升新錢收益率,自然讓壽險業5月逢價格低檔先買一波。

目前已有九家壽險業者做債券重分類,估計壽險業約有九成都列在免評價的攤銷後成本(AC)部位,加上5月美元對台幣貶值0.08%,以一成帳列綜合損益(OCI)及匯率因素估算,5月壽險業加碼約1,028億元債券。

5月銀行業續買債769億元、券商96億元,5月金融三業同步加碼債券達1,893億元,前五月共加碼債券8,266億元,其中仍以銀行業大買6,077億元榮登「買債王」,壽險業1,908億元次之。

銀行主管坦言,下半年升息屆頂後、SWAP(換匯)收益將減緩,各銀行資金運用將會從SWAP轉做高收息債券,如增加浮動利率債券、布局公司債,存續期也會以五年期內為優先,增加淨利息收入,料下半年銀行業仍會是買債大戶。

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5月底三大金融業(銀行、證券和保險業)持債部位29兆1,872億元、月增0.53%,最大宗是保險業持債市值20兆7,506億元,銀行業持債市價則是8兆2,659億元。

以評價損益來看,5月銀行業持債評價仍減損1,839億元,較4月減損1,755億元略為擴大。

 
產險業翻身 連二月賺錢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隨防疫險理賠風暴接近尾聲,對產險業財務影響降低,金管會公布產險業5月稅前盈餘27億元,已連二個月出現獲利,且產險業淨值連三個月走升,產險業淨值在5月底達到914億元,月增153億元。產險業者分析有三大關鍵因素,幫助產險業挺過防疫險理賠風暴。

台灣產險業在2022年面臨史上最嚴峻的「防疫險之亂」,累計去年起至今年5月,產險業在防疫雙險的理賠已來到2,709.6億元,幾乎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但隨著防疫險理賠風暴接近尾聲,今年以來的防疫雙險理賠金額呈現每月下降。

金管會公布金融業今年前五月獲利,三大金融業中,銀行業獲利2,208.2億元、年增25.3%,證券期貨投信業賺365.3億元、年增35%,保險業則呈現虧損,但主要來自於壽險業,由於台美利差擴大、高避險費用持續侵蝕獲利,導致5月轉虧12億元,累計前五月虧損95億元,產險業則因脫離防疫險之亂,5月稅前盈餘達27億元,前五月稅前盈餘達2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表現由虧轉盈。

產險業者分析轉虧為盈有三大關鍵因素,第一,防疫險干擾漸消,防疫雙險今年5月單月理賠件數6.47萬件,理賠金額降至約26.54億元,相較先前單月理賠金額動輒上百億已明顯縮減,這也代表對產險業財務影響降低。

第二,投資效益增加,產險業者指出,利息收入、現金股息與不動產租金收入等是經常性投資收益,受惠於股債回穩,今年來產險業在投資上會略為積極,但由於保險業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大都以穩健保守為原則,所以會加碼配置高股息及產業前景較看好的個股,增加股利收入。

第三,保費費率調漲,產險業者坦言,近期許多險種皆出現漲價聲浪,其中商業火險費率調整,主要是因為國際再保成本增加,而產險業因為去年受到防疫險影響,無法吸收國際再保調漲的成本,因此只能反映在保費上,但如今台灣公司行號也想到應對方法,第一種是提高自付額,第二種是限制賠償金額,如此一來,對產險公司風險也跟著降低。

 
國際財經要聞
法國暴動 引爆政經危機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法國因17歲非裔青少年拒絕攔檢而遭警方射殺、所引發出的全國暴動進入第五夜,總統馬克宏也取消訪德行程,在國內處理這場他從2018年「黃背心」運動以來遭遇的最嚴峻國內危機。這場暴動已造成馬克宏的重大政治危機,並且干擾商業運作,帶來沉重的經濟代價。

法國政府表示,在經過前幾晚抗議群眾在各大城市街頭縱火、攻擊警員和公共建築物及店家後,當局已部署45,000名警力,2日凌晨逮捕的人數減少,顯示情勢趨於緩和。不過,在馬賽等城市仍傳出衝突事件,顯示危機尚未結束。

這場暴動已使馬克宏遭遇重大的政治風險,他取消了策劃已久、原訂2日出訪的德國行程,並與司法部長杜邦-莫雷蒂已向年輕抗議群眾的家長和社群媒體喊話,呼籲一起協助結束這場暴動。馬克宏的德國行原本將與德國總理蕭茲會面,化解兩國在能源與國防等議題上的緊張,同時討論烏克蘭加入歐盟,以及如何提供基輔安全保證等議題。

這場暴動對法國造成的經濟代價也正在累加。法國財長勒梅爾1日表示,已有約10家購物商場、逾200家超市、250個攤販和250家銀行分行遭攻擊或搶劫。內政部的數據顯示,抗爭群眾1日初估燒掉超過500輛汽車。

艾克斯-馬賽-普羅旺斯商會會長蕭文說:「所有類型的商家都已成為目標,尤其是有高價商品的店家。」他表示,保險業者初估的損害超過1億歐元(1.09億美元),而且無疑還會繼續增加。

精品巨擘路易威登(LVMH)旗下品牌Celine也取消原訂2日在巴黎舉行的男裝時尚秀,當局也取消部分地區舉辦的演唱會等文化活動,以防民眾聚集。

 
美就業出現降溫信號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勞動市場今年仍然熱絡,因營建商、建築師、工程師、不動產經紀商、汽車製造業等理應受升息打擊最重的產業,反而留住員工、甚至增僱人手,加上其他產業仍在彌補職缺。但現在出現一些不利訊號,加上利率將進一步上升,就業市場可能即將降溫。

今年1~5月美國就業人口共增加近160萬人,本周的6月就業報告已成為焦點。今年來營建業在利率急升之際仍能穩住就業,且傳統工業與基礎建設業就業激增,是最大驚喜。儘管今年來獨棟住宅銷量減緩,但地產業未減僱員工,汽車及零組件製造業今年來反而增僱近2萬人。此外,目前汽車銷量仍低於疫前水準,但聯準會(Fed)數據顯示車廠正大力增產,4、5月汽車與輕型卡車裝配量達1,100萬輛,高於往年的正常水準。

但就業市場並非一片大好。科技業持續裁員,一些經濟學者也擔憂住宅營建就業也可能因為公寓營造計畫完成,使供給過剩及租金下降,造成營建就業減少,且今年Fed將進一步升息,將加重經濟及就業壓力。

再者,計時勞工就業量減少,可能顯示雇主能提供的工作量減少,且薪資升幅下降,顯示勞工需求正在降溫。

 
馬斯克:推特將限制瀏覽數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老闆馬斯克1日宣布,將暫時限制用戶每日能瀏覽的貼文數量,以處理「數據抓取(data scaping)和系統操縱的極端水準」問題,意在對抗想用推特數據訓練人工智慧(AI)的行為。

去年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的馬斯克,在推特發文宣布採取「暫時的緊急措施」,月付8美元取得「藍勾勾」服務的已認證帳戶,每天最多能留6,000則推文,未驗證用戶每天的限制瀏覽量為600則,未認證新用戶上限則是300則,後來一些用戶遭遇「超越瀏覽上限」或「無法回溯推文」等訊息。

在用戶猛烈抨擊後,馬斯克幾小時後兩度上調限制,截至2日,已驗證用戶的每日「瀏覽量限制」調整為1萬則,未驗證用戶調高到1,000則,未認證新用戶為500則,但他未透露相關限制將持續多久。推特稍早也宣布,只有註冊帳號者才能瀏覽推文。

目前還不清楚馬斯克所說「數據抓取」的意涵,但似乎是在指AI公司用來訓練語言模型的大量數據。他上周五說,幾乎每一家從事AI的公司,從新創企業到產業大咖,都正抓取大量數據。

在馬斯克發表第一個瀏覽限制量後,超過7,000名推特用戶抱怨遭遇廣泛問題,包括網站當機、推文牆不見及追隨者消失等,是推特今年來第三度出問題,包括許多用戶2月8日無法發表推文、追隨其他帳戶或讀取訊息,還有3月6日無法連上推文連結、甚至無法登入。

馬斯克買下推特後,設法保護珍貴用戶數據,或以現有服務變現,如推特研擬對第三方API服務收費。

 
日喊干預匯市 美方關切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她正與日本政府商討透過外匯干預因應日圓貶值的利弊得失。

日經新聞報導,葉倫6月30日在紐奧良被問到是否美國是否關切日本可能干預匯市時說,「我們的團隊正設法更加了解干預的理由,並正和日本官員保持聯繫」。

日圓兌美元匯率6月30日貶破1美元兌145日圓,為去年11月來首見,接近日本政府去年為阻貶日圓而進場干預的水準。

日圓近期貶勢已讓政府官員表示,正在觀察日圓走勢並準備採取行動。

日經指出,日本政府去年9月進場干預時,美國財政部曾表示「理解日方的行動」,暗示容許日方干預,因為美方原則上雖反對任何國家政府恣意干涉匯率變動,但當時日方政府說明,進場干預只是為了抑制日圓匯率的急遽變動。

葉倫這次雖未明講是否容許日方行動,但承認有與日本政府進行商討,「一般來說,我們對干預匯率的看法是,為因應過度變動所做的干預雖屬合理,但還是相信市場決定的匯率」。

 
經濟硬著陸 PIMCO備戰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主動債券基金龍頭品浩(PIMCO)警告,市場太樂觀認為美歐央行有能力在對抗通膨之際,使經濟躲過衰退,該公司正為更嚴重的全球經濟硬著陸做準備。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品浩集團投資長艾達信(Dan Ivascyn)說,隨著主要央行總裁準備繼續升息,他正在為比其他投資人所料想的更嚴峻硬著陸做準備。

他說,人們愈覺得需要緊縮,滯後效應引發的不確定性愈大,極端經濟前景的風險就愈高。以往升息時,相隔五或六季才感受到相關衝擊是「常態」。

他認為,市場可能仍過於相信央行的決策品質及其策劃正面結果的能力。市場覺得央行降息的速度會像殖利率曲線所暗示的那般快速,這有點過於樂觀。他說,現今有實質的通膨問題,就算經濟放緩,只要通膨仍高於2%目標值,央行可能難以降息。

管理1.8兆美元資產的品浩認為,美國經濟最可能的結局是軟著陸,但正避開最容易受經濟衰退影響的市場領域。

艾達信說,此刻他們青睞高品質的公債和公司債,目前正在等待企業的債信評等遭調降,這將在未來幾個月或幾年促使擔保貸款憑證(CLO)等工具被強制出售,屆時將是逢低撿便宜的好時機。

 
下半年油價 市場看空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本周將召開產業研討會,市場交易商普遍押注國際油價將下跌,國際油市出現逆價差,高盛、摩根大通(小摩)及□豐控股也都看空油價,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油價反彈期望,澆了一大盆冷水。

沙國本月再減產,產量將降至每日900萬桶,為2021年6月來最少,並期望下半年石油需求回升。國際能源總署(IEA)與華爾街銀行也預期下半年需求將回升,問題在於國際油市顯然持相反看法,期貨市場出現逆價差,即近期期貨油價高於遠期,顯示交易商認為未來幾個月的石油供給,將足以因應需求且有餘。

沙國面臨利率上升,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等需求遲滯影響,加上美國、伊朗及俄羅斯產油量高於預期,若沙國要拉高油價,必須更急劇減產。

分析師指出,更重大且廣泛的總經因素將打擊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高盛上周表示,持續升高的利率將「持續拖累」油價。小摩兩周前大砍布蘭特油價預估到每桶81美元,低於之前預期的90美元。□豐預測下半年布蘭特油價為每桶80美元,遠低於之前預估的93.50美元。路透訪調的分析師認為,成長風險將抑制油價,下調今年布蘭特原油均價預估至每桶83.03美元,低於5月的84.73美元,本季均價估83.28美元。

 
要聞
災損低於15萬 免報稅局查證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北區國稅局表示,今年梅雨滯留鋒造成間歇性暴雨時有所聞,民眾若因暴雨造成災害損失需申請綜合所得稅減免,應在災害發生後30日內檢具損失清單、照片及其他證明文件,報請管稽徵機關派員查證;但受災金額在15萬元以下,可免報國稅局派員查證,直接在規定期間內申報受災相關資料或證明,供當地稽徵機關書面審核。

國稅局說明,災害損失是指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遭受不可抗力的財產上損失,例如震災、風災、水災、旱災、寒害、火災、土石流、海嘯、瘟疫、蟲災、戰爭、核災、氣爆,或其他不可預見、不可避免的災害或事件,且非屬人力所能抗拒為限,可以列為當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的列舉扣除額,但受有保險理賠或救濟金部分,不能作為災害損失扣除。

 
購買外商技術 有條件享優稅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企業日常營運會有向外國供應商購買技術服務的需求,KPMG安侯建業表示,如果外國供應商符合三種情形之一,扣繳義務人在台灣企業給付技術服務報酬給該外國供應商時,可免予扣繳或扣繳較少的稅款。情形一、有租稅協定適用;二、外國供應商已申請適用技術服務計算所得額課稅;三、外國供應商已申請適用來源所得認定原則計算所得額課稅。

企業給付外國供應商技術服務報酬時,扣繳是必須考量的問題,以免扣繳義務人(例如公司負責人)因違反扣繳義務而須補稅加罰。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陳慧玲表示,當台灣企業與外國供應商簽訂的服務合約中,訂有服務報酬相關的扣繳稅應由給付人負擔條款,或是契約所載的服務報酬金額是不含稅價格,相關扣繳稅實質上將由境內服務買受人承擔。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各項稅捐減免措施,以降低應負擔的扣繳稅款,企業須特別留意。

陳慧玲說明,企業給付外國供應商的技術服務報酬是否應辦理扣繳,首先應檢視技術服務報酬是否構成外國供應商「中華民國來源所得」。

原則上,如果技術服務報酬全部或部分是在境內提供,例如外國供應商派人來台提供服務,或者技術服務完全是在境外提供,但須由境內個人或營利事業的參與及協助才可以完成,相關技術服務報酬皆可能構成外國供應商的中華民國來源所得,而須在國內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陳慧玲表示,技術服務報酬若適用租稅協定,可有機會免予扣繳,因此外國供應商所在的國家或地區如果和我國定有租稅協定,建議優先考慮適用租稅協定中營業利潤免稅的規定。

但如果沒有租稅協定可以適用,則外國供應商可考慮申請適用《所得稅法》第25條;或來源所得認定原則計算所得額課稅,以降低扣繳稅款。

 
綠色投資 提升風險評估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談到淨零減碳,國泰金控(2882)總經理李長庚表示,淨零過程中其實存在許多挑戰,包括是否有明確的政策與法令架構支持、是否投入足夠的資源進行基礎建設,讓消費者也能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淨零。

另外,李長庚認為,金融機構也需要克服投資專案的各項風險,讓金融機構更願意投資。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不只公私協力,他也帶頭呼籲同仁要不斷精進各種知識與工具,來增加對於綠色專案的風險評估能力。

國泰金控做法呼應全球趨勢,也獲得與會人士的肯定。

英格蘭教會退休基金委員會氣候與環境總監(Director, Climate & Environment, Church of England Pensions Board)西利斯(Laura Hillis)表示,身為機構投資人之一,他們非常重視企業的淨零策略,尤其有一半以上的碳排來自亞洲,因此,國泰金控展現領導力,議合投融資企業低碳轉型至關重要。

國泰金控繼首場登上倫敦證券交易所參與論壇,將陸續前進紐約、杜拜等國際永續論壇擔任重要講者。

面對永續轉型,國泰持續凝聚公私單位之力,推動國內外產業零碳轉型,分享國際最新趨勢,同時讓世界看到台灣產業淨零的實績與決心。

 
合庫董座林謙浩驟逝 牽動公股人事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合庫金控新任董事長林謙浩上任不到兩周,傳出因為猛爆性肝炎發作,昨天凌晨病逝榮總,消息震驚公股金融圈。由於事出突然,合庫金及銀行董座職務,將先分由金控總經理陳美足、銀行總經理林衍茂代理。至於新任合庫金董座接替人選是否牽動公股行庫高層人事搬風,已引金融圈高度關注。

據了解,包括土銀董事長謝娟娟、彰銀董事長凌忠嫄,或是由暫時代理職務的陳美足、林衍茂兩人其中一人真除,都是可能的選項。

除此之外,年初的內閣改組後,一直被府院高層鎖定延攬回公股金融圈的第一金控董事長、現任中山國際金融管理學院院長董瑞斌,也被傳出是可能人選。綠營人士指出,在公股高層人事安排上,董瑞斌一直被府院高層視為「活棋」,但會尊重董瑞斌的意願。

至於是否可能有政界人士「空降」?綠營人士認為機會不大,因為距離大選時間接近,若因人事安排橫生枝節反而不利,若人選擺不平,也可能等到選後再決定,因為依規定代理期滿三個月後可再延三個月。

林謙浩今年六十四歲,是公股銀行最年輕的董事長。林的友人私下說,林求好心切,可說是「拚命三郎」。林謙浩在六月十六日完成交接,端午連假前就密集聽取合庫各部室的簡報,且立即對授信、財管、投資、存匯等重點部門提出變革指示。儘管他去年才裝心臟支架,但仍經常超時工作。

據轉述,林謙浩在端午節連假後就因病在榮總住院治療,期間財政部高層官員也前往探視;而他在台企銀董座期間交出亮眼績效,轉赴合庫金不久卻驟然病逝,也令金融圈內惋惜、錯愕。

林謙浩的老同事說,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的總統府前國策顧問黃天麟,當年有兩個秘書,一個是林謙浩,另一個是樂天銀行前董事長簡明仁,林、簡私交甚篤,但兩人都因工作過勞死於任內,令人不勝唏噓。

 
亞泥拚淨零 獲綠色領導獎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亞洲水泥系統性策略布局中,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減排,發展永續綠色經濟,獲得國際肯定,6月30日再次拿下2023 AREA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2023 Asia Responsible Enterprise Awards)中的「綠色領導獎」。亞泥(1102)不但是獲獎次數最多的水泥公司,還是三度在「綠色領導」類別中脫穎而出。

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堪稱亞洲評價最高的CSR大獎之一,亞泥這次得獎專案為「2050年淨零碳排放,亞洲水泥超前部署」,透過使用替代原料、替代燃料、降低熟料比例、減少用電間接排放、以及投入CCU碳捕捉與再利用等五大戰略,規劃出達成2050年淨零的短、中、長期目標。評審認為,水泥製造是高耗能行業,生產過程難免消耗燃料和電力,排放溫室氣體,但亞泥為了有效節能減碳,積極採用最新的設備和技術,多年來減排成果卓著,奪獎實至名歸。

亞泥也公布最新統計數據,單就2022年來看,亞泥勵行綠色友善方案,減少開採天然原料和燃料約33.9萬噸,包括石灰石、鐵砂、黏土26.6萬噸、煤炭1.7萬噸、以及石膏5.6萬噸,更因為使用替代原料和燃料,光在製程階段,就降低溫室氣體排放95,125噸CO2e,相當於24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附量。

亞泥提到,今年是亞泥整合上中下游產業鏈,落實節能減碳的重要一年。亞泥響應經濟部工業局、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所發起的「1+N以大帶小碳管理計畫」,號召集團子公司亞東預拌、亞利預鑄、以及重要客戶,共同參與製作碳盤查清冊和節能輔導,藉此了解自身排放熱點,攜手落實減碳;並與國內研究機構聯手啟動「高效固碳技術計畫」,以工業廢棄物捕捉煙道氣體中二氧化碳後所產生的負碳粒料,提供下游製品業者生產低碳排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達到產業鏈減碳加成效果,目標是2030年碳捕捉再利用1.8萬噸二氧化碳。

 
國泰金:公私協力 推動淨零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落實永續金融,國泰金控(2882)說到做到。繼成為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 WCF)2023年全球首家策略夥伴後,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6月28日親赴倫敦證交所參加「氣候投資高峰論壇」(Climate Investment Summit)擔任與談人,成為首家登上倫敦證交所演講的台灣企業。

會中李長庚以個人在倫敦搭車的經驗為例,強調「公私協力」的重要性,與氣候投資的急迫性,同時提出國泰永續金融三大策略與具體成果,將台灣金融業視野與實績帶往倫敦。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氣候投資高峰論壇」,是近十年來全球致力加速與部署投資全球氣候解決方案的關鍵指標性峰會,邀集全球主要政府機構、金融機構與國際組織、能源公司及開發商等,以市場導向進行氣候及自然為基礎的投資解決方案。

此次於倫敦證交所舉辦的氣候投資高峰論壇,英國外交部(FCDO)國務大臣柴克.高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亦出席致詞,足見英國政府對永續投資議題的重視。

目前氣候投資仍集中在歐美先進的國家,但亞洲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45%,有更迫切的氣候投資需求。

國泰金控代表亞洲金融業參加本屆氣候投資高峰論壇,不僅扮演歐美與亞洲在氣候投資議題的橋梁,更象徵台灣金融業對氣候投資的投入與成果,已受到國際矚目,且足堪成為借鏡。

李長庚在峰會的閉幕座談「金融業如何透過資金驅動支持氣候韌性」上,分享了他從機場前往倫敦市區的軼事。

「司機知道我來倫敦是參加氣候論壇後,開始跟我吐苦水,說政府要推動淨零轉型,用政策鼓勵購買電動車,但他買了電動車卻很難找到充電樁。」引發現場人士會心一笑。

但這段故事也凸顯出,低碳轉型需要各界更多資源的投入,強化相關基礎建設;而政府也應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公私協力」,將私部門資金挹注並支持相關產業的發展。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