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就這麼靠在餐桌邊,眼睛直直盯著前日從花台剪下的一株野薑花,不時歪頭扭脖子換角度,後來乾脆把椅子搬開,半蹲著平視桌面。我試著從背後用孩子的高度想瞧瞧究竟有什麼東西這麼好看,卻什麼也沒看見;花還是花,葉子還是葉子,靠近時香氣瀰漫依舊,水瓶底部的托盤溢了一點兒水,是早些添水時不小心灑的。
然而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這麼著迷,連媽媽問話也不答腔,一盯著看就是十多分鐘呢?之後甘蔗在餐桌與書房間來回好幾趟,一下子拿白紙鉛筆,一下子拿小盒子瓶蓋,我摸不著頭緒,但似乎被孩子的興致盎然感染了,就像每次孩子定坐魚缸前,或趴在浴室地板上那樣,肯定有什麼好東西,就像夜市叫賣的人說的,走過路過,但絕對不能錯過。
地瓜是哥哥,中年級的他雖然不上安親班,但學校作業和固定的練琴也消耗掉他大半的放學時間,然而這天地瓜提早完成了工作卻沒有離開書房,只見他或站或蹲地待在櫃子前面,也不打開櫃門取物,只愣愣盯著花花綠綠的門板看了一會兒,便拿酒精擦拭起來,試圖把門板上的貼紙和圖畫去除。
接著地瓜開了抽屜,拿出一疊過期的報紙、雜誌,和許多看起來像是垃圾的硬紙板、竹筷子、舊車票、拼豆,以及不知哪次做報告剪剩下的照片邊角……每翻出更多「垃圾」,地瓜臉上便愈是興奮,好像那些不是該回收掉的東西,而是什麼寶貝。我問他做什麼呢?他只回答在做自己的事,便低頭忙碌起來。我識趣地不再插話打擾,看了幾分鐘仍不明白,卻強烈地感受到孩子要做什麼大事的情緒。
兩個孩子上小學後,對於他們如何利用時間,經常陷入矛盾。學生是孩子現階段重要的身分,對他們的學業態度與成績我有一定的要求,由於沒有課輔,孩子回家後必須自行完成作業,並在考前排程複習,沒有大人直達的指令,摸索如何安排課業的過程中,效率自然打些折扣;加上兩兄弟都不願停止學樂器,即使純粹興趣、無關升學,當初也已與我們約定好,一旦決定持續,便得維持日常的練習。若再考慮睡前的自由閱讀、家人的閒聊、吃飯洗澡等生活例項,似乎無論怎麼刻意減少課後的安排,孩子們放學後的時間仍顯得捉襟見肘。
然而,我和先生都相信,留白,甚或無聊,都是成長中必要的養分。每每聊起各自的童年往事,總不約而同發現許多好點子,以及讓人一再回味、談起便莞爾一笑的美好回憶,都來自這些看似「浪費」時間的活動上;而成年後若說是什麼養成了我們尚能自得其樂,在日復一日的平淡中加點料調點味,大概也是這些曾經被視為無所事事的時刻。
時間與空間的餘裕如同一層棉布,通過這些不受打擾、沒有限制的時光,所見所聞或許才得以被個人的思考過濾,保留下精華、而後吸收消化。更重要的是,日常中所有細微的美好、不理所當然的趣味,也才有機會被發現,在實際觀察、體驗、甚至動手操作後,沉澱累積構築起自己看待與感受生活的方式。
所以,當甘蔗終於離開花瓶,轉頭眉飛色舞地向我形容起那三隻螞蟻是用什麼姿勢爬進爬出野薑花、觸角又是怎麼動的,而其中一隻的腹部特別鼓脹,看起來就像一顆半透明的球……
所以,當地瓜在櫃門上貼起火車意外的剪報,拿了棉線做裝飾、加上自己的註解,還黏上硬紙板和筷子做成的車廂舊式拉門,心滿意足地宣告這是他今天的展覽……
身為媽媽,怎麼能不心動地想:孩子,我多麼樂意讓你無所事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