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4日 星期二

蔡英文縱容派系,現在嘗到了施政苦果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5/05 第497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此一時 彼一時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縱容派系,現在嘗到了施政苦果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請中央直接開徵「囤房臨時稅」
民意論壇 逆向行駛的大學考招列車
私校退場條例 教育部美好起手式?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不該等退場,應轉型「進場」
楊志良/1450萬碎!
三接外推 敷衍的鬧劇
協勤民力染黑 警察都管得到嗎
請給居服員合理工作場域
掛台灣豬賣美國肉 只騙國軍嗎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此一時 彼一時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福建省頒布「台胞來閩便利措施」,台灣民眾入境只需兩天隔離,搭配十九天限往返住宿與工作地的檢疫;另開放金馬居民四周內未去外地者,持檢疫證明循小三通到福建免隔離。陸委會對此僅作制式反應,稱視疫情發展及兩岸互動逐步恢復人員往來,奉還一枚軟釘子。

我方先前放寬大陸商務人士來台,獲准者雖不滿百,但大陸方便台企營運,也算善意。不料我官媒央廣獨具卓見,質疑陸方「黃鼠狼給雞拜年」,憂心金門成疫情破口,反對恢復小三通。

這回大陸沒惡言反擊,大方開放台胞赴閩。倒是大陸網民大譁,批台灣防疫既未普篩、疫苗注射又少,還爆發華航群聚疫情,擔心福建引進病毒禍延全國。

大陸對邊境嚴防死守,網民不滿福建獨對台開便門,向國務院網站上報,痛罵省方「跪台」、「福建人的命不是命?」,要求限制福建人員跨省移動。此一「厭台」氛圍,嚇得閩官修改發布文,刪去「便捷」字眼,降低特權爭議,甚至關閉留言板。但民怨不止,連環球日報總編都出馬代中南海切割,澄清無關中央惠台任務。

兩岸政府喊打喊殺,惡意螺旋勾勒出「黃鼠狼嫌疫雞」的心理,誰還記得「最美的風景是人」?難怪國際媒體形容台灣是全球最危險之地,當兩岸人民相互仇視,和平種子將棲何地?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縱容派系,現在嘗到了施政苦果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警界從「松山之亂」、「濫抓良民」到「北投之亂」,一波接一波。這一連串警紀崩壞,底下赫然穿插著民進黨派系亂鬥的斧鑿,浮現「派系與黑道共生」的脈絡。其中,「松山之亂」牽動警政署長陳家欽、內政部長徐國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的三角恩仇;「北投之亂」則暴露黑道扎根民進黨派系,而且是蔡總統旗下的「英系」。兩者,皆嚴重踐踏民進黨「清廉勤政」的創黨價值。

事實上,不僅警政,政府諸多施政亂象,民進黨派系內鬥往往是其中關鍵字。從關中天事件、疫苗採購到太魯閣號事件,背後都存在綠營派系權勢爭奪的黑影。蘇內閣用人行事徇私,引發派系反彈,而拖垮施政。外界更深的質疑,則指向蔡總統縱容派系乃至被派系挾持,因此,在地方有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是否「黑道傀儡」的質疑,在中央則放任山頭以國政為競技場,割據政府部門。

民進黨標榜「派系共治」,實則藉此進行人事分贓及爭奪資源,一直備受詬病。蔡政府上任之初,林全內閣被貼上「老藍男」標籤,執行蔡總統改革政策卻遭黨內派系掣肘,迅即黯然下台。新潮流的深綠金孫賴清德取而代之,他之上,還有被喻為「地下總統」的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新系全面掌控政府資源,連獨立機關都淪為東廠及酬庸籌碼。二○一八地方選舉綠營慘敗後,面臨連任危機的蔡總統起用敗選的蘇貞昌總管行政大軍,扛下輔選重任,也埋下派系再平衡的伏筆。蘇揆利用行政資源壯大個人權勢,挑動派系接班之爭,是近來內政亂局的源頭。

「英系」一詞,是二○一四年蔡英文重掌黨主席準備挑戰大位時所創,聲稱「要把民進黨還給社會」,並夸言「黨內只有一個派系,叫作人民」。但五年執政的結果證明,民進黨把公民力量收編成小綠側翼,派系則從黨內中常會爭到國營事業、內閣席次、插旗生技能源等產業,無所不爭。蔡總統的「英系」更成新興山頭,南方的英系大將陳明文,被爆助黑幫入監探視槍手;北部的英系大老黃承國,則吸納黑道掌控首都黨部。

蔡英文高談「派系合作」,其潛台詞就是權力分配。「蘇系」掌握了最多行政資源,於是立院龍頭擺上與蘇素不對頭的「正國會」大老游錫□,私下則用萬年黨鞭柯建銘操控國會。為節制蘇系坐大,蔡英文巧妙地把黨政喬手陳菊送進監院,無視其形象爭議。蔡總統布局看似平衡,但最大盲點在於高估自己,也小看綠營派系的野性。

從民眾的觀點,每天看到政府的施政,政客不是在職位指派的脈絡中分贓,就是在權勢爭奪的狂沙中結夥;這樣的景象,還有任何「以民為念」的理想嗎?NCC人事的圈定,關中天的言論箝制,派系介入疫苗採購的禍國殃民,台鐵因人事角力導致可怕的生命損失人禍,人們看到派系的身影無處不在,卻看不到主政者的用心和理性。

蔡總統以為,分配權力即足以平衡派系,卻讓整個國家陷入「派系治國」的泥淖而不自知。她破格提拔的吳怡農之所以陷入「黑道傀儡」之譏,正與她自己敦聘有黑道背景的黃承國為「國策顧問」一樣,都是過度盲目、自信及蔑視百姓的結果。

無論蔡英文是縱容或是迫於形勢,她的派系平衡政策已經窘態畢露,既無法建構強大有效的施政,反而讓國政、警政和民主價值不斷遭到派系惡行的消耗與侵蝕。若每一樁施政爭議,揭開來都有派系作祟的痕跡,民眾還會相信蔡政府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請中央直接開徵「囤房臨時稅」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近來政府打房行動四起,政策琳瑯滿目。社會輿論對這些措施都頗為認同與支持,也給予政府不少掌聲;但因為財政部突然放棄囤房稅的改革,民間開始出現強烈指責政府「打假球」的聲音。對此,財政部亟需進一步澄清並提出有效作為。

其實,一開始財政部的確把囤房稅的修正納入整套房地稅改方案之內。依照現行房屋稅條例規定,地方政府得在1.5-3.6%稅率間,針對超過三戶以上住家用房屋,按其戶數訂定差別稅率,此即俗稱的囤房稅。惟由於房屋稅係地方稅,囤房稅率雖統一由中央訂定,但實際徵收率各地方卻可自行決定。在政治現實的考量上,各地方政府為避免加稅得罪選民,大都不敢採行囤房稅率提高多屋者的稅負。

其實,中央在「授予」地方此權力時,即可預知此一結果。遺憾的是,中央並未預為防範,仍然在條文上規定「各地方政府得視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既然是「得」而不是「應」,對地方當然就無法律約束力。就此而言,不得不讓人質疑,對於囤房稅的開徵,中央從一開始就企圖打假球,只是卻很技巧的把責任全部丟給地方。

日前房地合一稅2.0修法通過後,財政部已明確定調暫不推囤房稅改革。財政部蘇建榮部長的說法可歸納如下:一, 房地合一稅2.0已經能抑制短期投機炒作,囤房稅宜再從長計議。二, 中央提高稅率,但地方政府若不調高甚或調低稅基,囤房稅難有效果。三, 房屋稅按月逐屋核定,再根據房屋所有人做全國總歸戶,稽徵成本將大幅增加。四,可能導致租金上漲,將稅負轉嫁予租屋族。五, 擁有非自住房屋未必皆為囤房謀利,例如共有、繼承等,課囤房稅可能「傷及無辜」。

以上說法似乎言之成理,但所有這些都是財政部在2014年決定採行囤房稅時,就應該做好的事前評估。如今,政府面對的問題是囤房稅的成效檢討;若真如部長所言,擔心的問題這麼多而嚴重,那就應該果斷地廢除囤房稅。一個實施多年的稅制,明明缺失繁多,卻因為沒有真正落實以致無從發生問題而得以保留下來。財政部吃定地方的不會配合,造成囤房稅形同虛設,這種「不廢不修」的態度值得商榷。

其實,蘇部長所言觀點,大都可以合理的驗證評估。迄今為止,採行非自住房屋差別稅率的地方有台北市、宜蘭縣及連江縣,桃園市與新竹縣則訂定了高於法定下限的稅率。財政部應參考這幾個地方的實施經驗,廣泛搜集資料,確實去估算與評析實施囤房稅後對稽徵成本、錯殺無辜以及稅負轉嫁等層面的影響。以房租為例,根據主計總處區域別房租指數年增率可知,從2014年到2020年,採行囤房稅最多的北部,房租年增率都不是最高的。由此可見,以囤房稅會刺激房租上漲將稅負轉嫁給租屋者,作為反對課徵的理由,似乎過於武斷。

其次,居住正義應同時實現於房地的取得、獲利及持有等三種稅目,缺一不可。財政部期望只透過所得稅房地合一2.0修正,就能達成打擊投機炒房、抑制房價的效果,不啻緣木求魚。我們再次呼籲,將契稅改按實價計徵並納入土地之外,中央應創新思維,依據財劃法第19條規定,為「適應特別需要」取代地方直接開徵「囤房臨時稅」。

中央開徵「囤房臨時稅」,不但可擺脫地方的掣肘,更可以視各地房市狀況差異,主動而精準的打擊囤房歪風蔓延。尤有甚者,臨時稅年限訂為二年,完全符合政策性打房所需的即時與彈性考量,而同時也能讓房屋稅回歸到地方稅的本質,在進行合理化的改革時,不再受到房市起伏的干擾。更重要的是,囤房稅既是中央的政策,財政部就不應把責任推給地方。

   
民意論壇
逆向行駛的大學考招列車
王延煌 /高中校長(彰化市)/聯合報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曾說:「士有三不鬥,毋與君子鬥名,毋與小人鬥利,毋與天地鬥巧。」易言之,好的政策必須順天時、相地利、安人和。近日各界呼籲一一一大學考招新制的時程,教育部不應將分科測驗、分發放榜延後至七月底、八月底。昨天招聯會擬提議分科測驗提前到七月上旬,教育部則提議將分科測驗和放榜分別改到七月十二、十三日和八月中。

分析過去十年間(民國一百年到一一○年)的天然災害停止上班上課公告訊息,只有一天落在七月第一周(一○七年七月二日),影響的學校也僅彰化縣三所國中小;卻有高達廿一天是在七月八日到七月卅一日之間發布,其中七月底更有多天是全國停止上班上課。辦理全國性試務應盡可能排除「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而非明知風險高卻寄希望於「天公作美」的賭局裡。

我國大學聯考從民國四十三年開始,考試日期除了這兩年受疫情影響稍有延後一兩天,幾乎都在七月一、二、三日舉行,這有其「順天時」的考量。歷史經驗明白告訴我們輕易更動辦理期程並非明智之舉,尤其在全球氣候變遷的當下。

如果大學「分科測驗」考試和放榜日期延後辦理,勢必牽動或衝擊考場學校或所有高中職的正常運作。數十年來暑假期間的既定流程,如暑期課業輔導、新生銜接課程、重補修、多元社團營隊、國家考試、教師進修、藝文活動等,都將被迫改變場地或日期。孟子曾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考招新制(草案)的連鎖反應,「順天時」未可知,「相地利」卻已現缺口,「安人和」更讓人擔憂。

多位民意代表對此考招新制(草案)表示憂心,上個月底已經有家長團體發起連署反對,且聲浪愈來愈大;高中與大學端的行政人員對招生作業時間被壓縮也怨聲載道,打算行政大出走;教師亦認為對學生管理與完整學習幫助不大;學生更發出壓力增加、假期被剝奪的不平之鳴。顯見新制(草案)在無法「安人和」的情況下,前景不容樂觀!

其實大考中心與招聯會早在一○五年就已經提出和教育部草案大致相同的規畫方案,當時有許多學者專家、家長團體和行政人員均期期以為不可,如違反測驗原理、窄化多元入學進路、只求形式上的「完整學習」,忽略「有效學習」的重要性等等,但始終未見充分溝通。公共政策決定理論剴切指出,挑戰「趨吉避凶、好逸惡勞」的人性,或堅信「人定勝天、畢其功於一役」,都非理性決策。一一一大學考招列車還要逆向行駛嗎?

   
私校退場條例 教育部美好起手式?
蘇復興/大學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私校退場條例」已進入實質立法程序,關鍵法條的審議牽動廣大利害關係人的敏感神經。我把這項法制作為看成教育部整頓私校問題的「起手式」,衷心盼望一旦立法完成,權責機關在面對各種燙手山芋時能夠依法行政,劍及履及,切勿留給社會大眾「束手無策」的負面觀感。

我說「束手無策」絕非言過其實。因為曾有一段漫長時期,教育部肆行門戶開放政策,對於申請升格或改制的各級學校幾乎是有求必應,來者不拒。短期之內,教育部的菩薩心腸看似營造了皆大歡喜的局面,但長此以往卻種下了大學和高中職教育體質虛胖的禍根。

教育部把關不嚴,任憑私校盡情擴充,以致在教育品管上降格以求,如今發現苗頭不對,轉而積極訂立遊戲規則,要求原本依法設立的諸多學府「退出江湖」。這樣的監督和管理方式看似於法有據,卻不無欺之以方的嫌疑。

在進行逐條審議時,教育及文化立委赫然發現眾多私校充斥大量不合格師資,其比率令人瞠目結舌。我們不禁納悶:這樣奇特的教育景象孰令致之?這些必須迅速納入預警或專輔名單的學校何以長年屹立不搖?

監察院曾在一○六年六月十五日發布調查報告,內容涉及教育部的職務懈怠,理由是該機關未能妥善處理大學整併及私立大專校院退場事宜。報告指出,自八十五學年度起,政府推動「廣設大學」、「一縣市一大學」等政策,造成大量專科升格、技職教育大學化等現象;公私立大專校院的數量因此劇增,於此同時,高中生人數卻不增反降。然而,教育部對此「未善盡政策規畫職責及學校數量控管,復以亦未妥盡政策論理辯護,致大學合併及退場之時程與效益,均與『大學法』立法意旨及社會期待相去甚遠。」

這件事實顯示,面對大學數量浮濫,引發各類社會問題,教育部並未快速採取有效行動,適時導正。若非監委自動調查,揭露廣設大學的政策與少子化人口結構所形成的反差現象,權責人員或許仍然處於觀望狀態,吝於作為,行政院也可能不會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和「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私校退場條例」)兩項草案。監察院批判教育部「斲傷我國高等教育總體競爭力與資源綜效」,我則認為該機關是應作為而不作為,一再錯失先機,在監督上呈現失能狀態。

我不知道「私校退場條例」施行後會營造出何種博弈賽局,參與其中的各方人馬,如學生、教職員工、自然人、學校法人、監察人、審議委員、主管機關等是否能夠各取所需,營造相安無事,各方均贏的場面,或者會陷入零和遊戲的僵局。

根據教育部的構想,「私校退場條例」的立法標的在於建立私立高中以上學校的退場機制,以便因應少子化衝擊,維護學生受教及教職員工權益。對此,立法者除了積極固守應保護對象的法定權利之外,也必須從社會公益的角度設想,對主管機關明確表明課責要求,重建社會各界對於公共政策的信賴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不該等退場,應轉型「進場」
侯勝宗/聯合報
近來私立康寧大學董事會重組頻上新聞,各方人馬紛傳介入,財團掏空校產謠言為高教退場再掀一場風波。本文和讀者一同來反思在高齡化、少子化二股壓力下,台灣未來大學的轉型策略。

現今的大學亂象是廿五年前所種下的因。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時任教育部長吳京提出了透過普通、技職、終身的「三條國道系統」,藉以暢通升學管道。當中以「第二國道」政策影響甚鉅,不僅積極廣設大學,並將大量技職院校升格為科技大學,導致過去廿年內大學數量暴增一倍以上。但近年來由於少子化影響,當初的政策造成如今技職教育的摧毀,許多私立大專院校招生不足,紛紛面對大學退場的困境。

在少子化趨勢下,那些大學會有退場危機呢?國立大學因為有公務員保障,短期內並沒有退場恐慌,退場名單主要落在私立大學身上,特別是從專科升格的科技大學或地理位置不佳的私立學校。

但這些學校難道沒有其他方法來進行大學轉型嗎?有無其他社會需求可以成為大學老師、職工與校地可以華麗轉身的機會?

答案是有的,解方可能是將大學引導到滿足高齡化社會的終生學習與照顧需求。台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到來的人口結構改變。預估到二○二六年,將有五分之一人口為六十五歲以上的銀髮長者。然而同時因為生物醫學的快速解碼、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與陸續成熟的5G電信商業應用,科技將以另一種無形面貌進入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領域。

筆者近來的研究與觀察,對十至廿年後台灣未來社會的可能樣貌,有以下三大推測:一、人口高齡化:老人比小孩還多;二、科技普及化:手機與雲端資訊服務將無所不在,所有人(包含高齡者)將逐漸適應並熟悉科技的使用;三、社區共融化: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與政府近來推動的地方創生與長照政策,將引導高齡者偏好在地老化,社會更強調社區共融與世代共融。

奠基於上述的社會脈絡變化,筆者認為大學應該逆向思考,改變消極「退場」思維,改為積極「進場」──轉進成為年長者終生學習的基地,改造校地成為所在城鄉的生活創新樞紐與跨界共創場域。特別對於位處六都以外的偏鄉大專院校,未來的營運模式與學生結構將不再以年輕學子為主,應該設計成為在地民眾的終生學習園地與社區發展的協力夥伴。

總之,因為地方少子化、人口老化與工作尋找不易,將導致偏鄉凋零問題日漸惡化,招生不易的偏鄉大學若能轉型成為服務所在社區的重要參與者,善用校園內的空間、師資與學生,整合地方的相關利害關係人,將有可能成為一股創新的社會力量,讓教師與學生投入在地社區問題的解決,互補彼此的長處與資源,建構共好共榮的區域生活圈。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大學與其被動等待「退場」,不如主動轉型「進場」!(作者為逢甲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楊志良/1450萬碎!
楊志良/聯合報
何謂1450萬碎?凡阻擋1450者,除非神功護體,否則即使不粉身碎骨,也至少灰頭土臉。

最先是一九九八年吳敦義競選高雄市長期間,傳出「緋聞錄音帶事件」,因而落選,謝長廷當選。該錄音帶後來送美國鑑定,確定是剪接變造,吳敦義控告提供錄音帶的陳春生,但無法證明是謝的授意。

再來是二○○六年陳菊與黃俊英的高雄市長選戰。選前一夜,數名不敢以真面目見人的黑衣人,指控曾是陳菊老師的黃俊英發「走路工」。後經司法證明黃沒有賄選,但黑衣人是誰無從查考,更無法證明是陳菊指使的「栽贓奧步」。

時至今日,1450不斷進化,二○一六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之爭,原先支持度領先的賴清德,一夜之間被小英的網軍打趴,乃至公開求饒。近年大內宣及外宣的花費何只數十億,1450的預算更是無上限,所以台灣敗壞至此,小英政府的民調支持度竟可維持不墜。

近日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有感於太魯閣號事件平白損失四十九條生命,加上缺水,慨言天災人禍不斷、風不調、雨不順、國不泰、民不安,立即引來包括自由時報、三立電視台在內,如洪水般的網軍猛攻。請問,善政之言,何錯之有?難道過去一年無災無難、國泰民安?在1450猛攻之下,明明是對政府自普悠瑪號事件以來毫無作為的憤怒,卻被扭曲為唱衰台灣。類似例子不知凡幾。

被網軍圍剿者,本人也在內。一月部桃醫院照顧新冠患者的醫師,已有症狀請了病假,竟沒有警覺,還跟女友趴趴走,造成嚴重院內及社區感染。本人說了一句「應該開除」,就有勞蔡總統、賴副總統、全體綠媒猛批。了解「醫療法」者多知,醫師被醫院開除,隨時可到他院任職或自行開業。本人任衛生署長時,對少數嚴重違反醫療倫理者,廢止醫師證書,又將少數貪瀆的署立醫院院長,包括醫管會主委(管理全部署立醫院)開除及移送法辦,那才是嚴懲。

另有1450為甩鍋,認為買不到疫苗是因我任內簽了「兩岸醫療衛生合作協議」,要我切腹自殺。然而正是因為有此協議,台灣的專家才能在疫情初起的二○二○年元月十二日,便赴武漢實地調查。這是世界各國在疫情後首次的專家調查,發現人傳人現象。專家回台後,疾管局於廿日成立疫情指揮中心,由局長周志浩擔任指揮官,廿三日提升為二級開設,始由陳時中任總指揮官,廿七日再升至一級開設。本人對此嚴正聲明,但媒體全由綠營掌握,對此少有報導。

台灣早已沒有民進黨,只有以民脂民膏誤國害民的1450黨。凡是被1450出征者,應自我榮耀,因為這表示你是個咖(人物),否則網路批英皇、綠蛆者成千上萬,網軍根本來不及批鬥。

蔡英文是個毫無誠信的人,髮夾彎、雙標事例至少可列出廿項,多數綠委也是如此,但只要有1450網軍,仍然無往不利。蔡英文執政五年,行政、立法、司法、媒體一把抓,將台灣帶入絕對的獨裁。今日的台灣大眾、媒體人、學界,不是被收買,就是噤聲,長期終將導致國家敗亡,執政者為民眾唾棄驅逐。

共機頻繁繞台,更加深台灣人民仇中氣氛,習近平是知台派,哪能不知,這是在蓄意強化反中意識。加上1450一再網攻大陸網民,導致大陸年輕人強力主張武統,已成為習近平堅強的助力。小英為維護政權,只得緊抱老美大腿。然而1450終有被識破手腳的一天,就如希特勒的納粹黨及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必遭萬碎。(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三接外推 敷衍的鬧劇
謝英士、高思齊/環境品質文教基金/聯合報
藻礁公投將在八月舉行,行政院再拋出外推四五五公尺方案作為因應。官方的經濟部、農委會,民間的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中興大學教授莊秉傑、地球公民分別表示,這已經是可以接受的妥協方案。面對圍攻,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則用六大問題與兩大謬誤回應。

外推方案是一場鬧劇,從這個方案由學法律的詹順貴提出開始,就是個鬧劇。這是一群根本不承認藻礁有生態價值的人提出的方案,只說外推會減輕對藻礁的影響;要注意這些說法根本沒有經過任何嚴謹的驗證,也沒有科學的基礎。行政院已經攤牌了,「藻礁公投若是通過會是災難」,那麼今天提出的是外推一百/二百/五百公尺又有什麼差別?外推當然都會減少影響,問題是藻礁生態系到底在工程之後還能不能維持平衡?根本不被人關心,因為這擺明就是一個妥協方案。

我們必須指責蔡總統是一個輕諾且輕視憲法的人。憲法增修條文明定「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如果「藻礁永存」與「二○二五非核家園」的兩種承諾受到同等的重視,執政黨會用這種隨隨便便的態度對待藻礁?很明顯地,非核家園是重要的政績與政治承諾,而「藻礁永存」只是如同「心中最軟的一塊」的文青日常po文。

正所謂上行下效,你們聽出這些人對藻礁的敷衍了嗎?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說,沒辦法蓋三接,供電穩定將大受影響,今天的方案,政府亦付出代價,就是三接供氣延期二年半和一百五十億元;經濟部長王美花說,開發範圍「已」縮小,距離「已」外推;詹順貴說,不要某個單一議題被放到最高,外推方案確實能兼顧非核、減碳、保育等議題;莊秉潔說二○二五非核時程已經確定,會少掉十趴。蓋儲槽要四年,都會超過二○二五年的非核時程。

你們聽到那些嗡嗡作響的弦外之音了嗎?「好了吧」、「夠了吧」、「不要再鬧了吧」,政府已經為護礁團體拖了兩年,還多花了一百五十億,再這樣下去就趕不上實現蔡總統承諾的「二○二五非核家園」了喔,到時候缺電就是你們的錯!

在這個無處不政治的時代,放個屁,都有政治味。連一個環保也可以各自表述。民主是不是未來之路?跟環境又有什麼連結?民主如果失靈,常因無法自我節制,而自我節制,正是環境政治所需的核心。「二○二五非核」究竟能不能當成至高無上的環境價值,值不值得為之犧牲真正的、珍稀的、活生生的、無可回復的環境生態?讓七千年藻礁葬送在非核的政治理念,值得嗎?

用這種差不多態度對待藻礁,難怪潘忠政先生要站出來捍衛自然,所幸他的德尚不孤,還能覓得知音之鄰。

   
協勤民力染黑 警察都管得到嗎
蘇天從/公(桃園市)/聯合報
聯合新聞網報導:協勤民力染黑爭議,警政署:嚴審成員不容灰色地帶。聽起來警政署好像在誓師北伐,短時間做得到嗎?

其實義警、義交、民防、志工、巡守隊等民力,除了體制內,還有體制外。分局成立各種中隊、派出所成立分小隊,從隊員到中隊長都要經警察單位查核,此為體制內;但還有體制外,大隊長由縣市首長遴選,警察局長沒有置喙餘地。

十幾年前,有一個引發當時縣市長選舉風暴的中部「更生人」,出現在被縣太爺圈選為某大隊長的就職大典,他帶著一群「祕書」自坐一桌,隨司儀唱名上台頒發匾額,下台後直接坐到主桌,引起一陣騷動。在座的警察局長只好在次日主管會報表明:「大隊長不是我聘的、不是我邀的,我們只負責做好志工訓練,能為我們所用就可以,至於志工幹部則盡量保持辦公室公誼…」。

四十年前要擔任民力幹部,要有補足應勤裝備、慰勞各種勤中勤後的心理準備。但近年來「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卻被民力發揮到淋漓盡致,每個分隊到大隊都各自聘有顧問,然後成立顧問團,甚到成立「義警協會」向社會局立案,直接跟縣市政府要錢,警察想管都無法管起,這更是體制外。

警察的「難題」卻是政治人物的「利多」。這些有組織、有實力、有錢財的團體在選舉時大大好用,政治人物爭相納為禁臠,演變成今天台北市「棒打老虎、雞吃蟲,蟲又會蛀掉棒子」的風暴。

過去在某分局時,一位有道上背景的選舉功臣,被首長圈選為民力大隊長,他聘當地的「黃金榮」為顧問團長、協會理事長。春安慰問,警察、民力禮貌性列隊接受慰問,那位團長抱了一箱泡麵要我代表接受並拍團體照,我趕快推一位基層同仁替代,然後閃一邊。但每兩個月的聚餐,能承受不重視民力的罵名不去參加?好在我官不夠大,只能坐第二桌,沒有坐主桌的尷尬問題。

在外勤時,多數民力幹部都是選自地方碩彥,所聘也都是社會中堅,的確幫警察、民力很多忙,像新竹市警車有一半還是一分局警友主任張文錦所捐。但警察、民力該有的裝備與福利應該都由公家解決,民力幹部的遴選更不可不慎,才是長遠之策。

   
請給居服員合理工作場域
羅品善/居家式長照機構主任(新北/聯合報
五月十六日開齋節是穆斯林非常重要的節日,許多外籍看護工已預告將請假。現在因疫情影響外籍看護工引進及外籍看護工重視自身休假權益等因素,案家開始尋求居家服務。

過去對於居家服務只求有,於是居家式長照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但基礎的居家服務人力仍然僧多粥少。主要就是居服機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甚至連督導考核機制都付之闕如,讓居服員在案家單打獨鬥,導致居家服務員滿腔服務熱忱逐漸消失而離職或為了賺錢而隱忍著服務,讓服務品質逐漸低落,傷害了案家的權益,也讓民眾對於居家服務仍停留在低賤工作的印象,更會導致居服員不願留在職場。

此次長照服務法修正案將考核處罰機制列入,雖不完善,但總是開始。呼籲立法院能早日通過長照法修正案,中央及地方政府能提供督導人力經費補助,讓居服員有合理的工作場域,提升居家服務品質。

雖然政府長照2.0將長照服務以服務項目代替服務時間,以及居服員薪資調高到時薪不低於二百元及月薪至少三萬二千元等政策,來提升居服員的福利;然而,居服員人數仍遠不及居家服務需求人數。

政府對居家服務員雖訂有完成九十小時訓練的門檻,但居家服務員的工作場域在民眾家中,不只要提供專業照顧服務,還得面對不同家庭型態,要學會如何和個案及家屬溝通,也得不畏高溫或風雨在外面跑,解決到案家的交通問題,更需要良好居家服務機構提供支持。

尤其是督導員具有行政、教育、支持的功能,可以避免讓居服員產生孤立無援單獨面對案家的無力感,也可以減輕居服員溝通協調的工作,降低居服員的工作壓力。而督導可以考核居服員服務品質,給予居服員適時指導,也可藉由個案討論與月會的方式,提升居服員的技能與地位,對於居服員與案家長久合作的默契和關係會有莫大的幫助。

對居服員而言,居服機構提供勞健保、團保與職災保險,依勞基法排班、給薪及給予加班費,即使是兼職的居服員也需要予以投保,都已是基本條件,但機構內的督導考核管理機制其實更重要。雖然政府規定每一單位至少應置一名專職督導,每位督導員所督導之個案不得超過六十位,但因為政府對於督導人力並沒有經費補助,許多居服機構根本不設督導,甚至將督導賦予搶案拉業務的功能,只求搶到案家,導致居服亂象頻仍。

在政府尚未規定居服機構督導考核機制下,或許只能呼籲居服員慎選居服機構,不要被高薪的話術蒙騙了。

   
掛台灣豬賣美國肉 只騙國軍嗎
程仁宏/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文化大/聯合報
政府公告今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噸的美豬進口,但是消費者在市面上看不到業者賣美豬,美豬那裡去了?業者只進口都不賣嗎?顯然不可能的,掛羊頭賣狗肉嗎?也不是!而是掛台灣豬賣美國肉!

臉書社團「靠北長官」有自稱海軍官兵投稿示:高雄左營副供站提供部隊食用的里肌豬排,產品外箱包裝上註明原產地為台灣,內包裝原產地卻標示美國。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史順文四日證實這批豬排原產地是美國,並表示軍方將肉品送驗,確認「不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

此事件凸顯幾個問題,首先各級學校都要求營養午餐要使用台灣豬肉,為什麼保家衛民的國軍卻要吃美國豬肉?雖然該批美國豬肉有檢驗萊克多巴胺瘦肉精,但是後續是否每一批都會檢驗?否則就讓國軍有誤食瘦肉精的風險。

其次,用掛羊頭賣狗肉的招數來欺騙國軍,讓國軍以為吃的豬肉原產地都是台灣,結果只是外箱包裝的標示而已,軍事發言人還宣稱是符合□福部的規定。當時瘦肉精美豬要進口時,行政院長蘇貞昌特別指示,會要求詳實標出原產地,如今國軍吃美豬外包裝標示台灣豬,請問蘇院長這樣符合規定嗎?這樣有欺騙國軍嗎?

消費者有知的權利,更有選擇的自由,一千五百多噸的美國豬肉,都翻身成為台灣豬肉,這不是欺騙消費者,什麼才是?

   
書香繞嘉南 誠品虎尾合同廳舍
在歷史建築空間經營書店,各種穿越時空的對話在空氣中交織,讓人著迷,吸引各地讀者、遊客遠道而來,一探究竟。坐落於嘉南平原上愜意的雲林縣虎尾鎮,「誠品虎尾合同廳舍」為全臺第一間開在歷史古蹟中的誠品書店。

精油能作防蚊液的「檸檬桉」
市面上可以看到的防蚊液有很多種成份,防蚊效果最好的是「敵避」。但有些人對這個人工合成的東西會有不良反應,所以有些商品便以不含「敵避」(DEET)為訴求,採用天然原料,防蚊效果雖然比較差,但卻讓人感覺舒服許多,檸檬桉葉片提煉出的精油就是其中之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