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市原中區自由路二段的東海大樓,已依危老條例著手改建。圖/市府都發局提供 | | | 台中市逾30年的「老房」有近40萬戶,中央與地方公布「危老條例」加速去化危老民宅,但中市多年來申請僅約1千件;中市都發局長黃文彬說,不少民眾考量一旦申請結構補強可能影響房價,另有些是集合住宅因共同地主眾多難以整合,以致中央「美意」補助款,每年竟花不完。 目前中央補助針對危老建物有兩項獎勵,分別是「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條例)」,及鼓勵補強結構;兩者都可獲經費,去化老屋除了安全問題,也希望美化市街。 其中「危老條例」3年內申請可獲容積獎勵10%,去年5月11日起逐年遞減2%;台中市府表示,到今年5月12日再次調降只剩6%,預計5年後獎勵可能歸零。 只是多年來申請案約350件,核准244件;另要補強結構約600多件申請,兩項申請案加起來雖有1千件,但占全市30年以上老宅的40萬戶,占比仍偏低。黃文彬局長解釋,確有不少民眾拒絕申請或不同意社區申請,怕影響房價,也有些戶數過多的集合住宅住戶意見多,或老宅持有者沒能力改建,中央提供1億多元獎勵金,確實花不完。 房地產業者也指出,都市計畫內的老舊建築物多是在實施建築管理法前興建,舊有合法房屋的建蔽率與容積率早已高於法定值,加上經濟弱勢者重建籌措經費困難、所有權人整合不易,政府雖有獎勵,仍須增加誘因。 都發局表示,台中危老改建已高於其他縣市,主要透過快速通關、獎勵明確及稅捐優惠等好處,中區知名的東海大樓就是依「危老條例」重建;都發局另委託大台中建築師公會成立危老輔導團,安排建築師提供諮詢、協助意見整合、耐震評估、擬具重建計畫等服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