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簡單的算數:三百六十七萬瓩是不是大於二百廿萬瓩?
昨天台灣在不到四年內再度出現全國性大停電,蔡英文總統與經濟部長王美花先後向國人道歉,但兩人均強調同一件事:「台灣沒有缺電,出問題的是電網而不是電廠」。
昨天供電備轉容量三百六十七萬瓩,亦即有這麼多的供電餘裕,而昨天路竹超高壓變電所故障影響興達電廠的供電量是二百廿萬瓩,如果我們相信三百六十七萬大於二百廿萬,為何昨天還會出現長達五小時的全國分區停電?為何蔡政府會口徑一致說沒有缺電?
真相只有一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說出答案:「所有最壞的狀況疊在一起,我們可能應付不來。」
最壞情況是哪些?首先是台電預測本月最高用電是三千五百萬瓩,但近日天氣炎熱加上景氣轉好,昨天尖峰用電三千六百七十萬瓩,兩者差距一百七十萬瓩,已是兩部大型火力機組的發電量。其次,台電依據上述預估排定各機組歲修,好讓這些機組在七月用電高峰來臨前加入供電,但當五月用電也偏高,之前的樂觀預估就成為台電噩夢。
第三個壞是今年缺水,在擔心影響供水情況下,台電的水力發電減少八十萬瓩。第四個壞是前幾年外界就警告再生能源的調度彈性低,昨天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實際發電量比台電預估少了五十萬瓩。
當四個最壞狀況疊在一起,一個超高壓變電所的匯流排故障,馬上造成逾四百萬用戶停電。
蔡政府非核速度過快,仰賴綠能的進程太冒進,對用電成長的預估太保守;外界示警在過去幾年不斷被提出,國外媒體如彭博的總結是,「台灣讓自己脆弱。」
對於這些質疑,蔡總統說,不要質疑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決心,政府一定可以兼顧供電安全、減碳與電價。她還說,政府從電力的最低點開始努力,「現在,台灣不缺電,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一個不必爭辯的事實」。
對蔡政府而言,上述四個最壞狀況都不是「供電不足」,供電雖大於缺電,但能源問題從來不是單純的算數問題,對全民來說,四個最壞狀況疊在一起的結果就是停電。
與其爭辯缺不缺電、擁核或非核議題,蔡政府要想一想,為何台灣的能源轉型,會走到連經濟部官員都承認應付不來的地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