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平鎮區前瞻停車場建設工地日前坍塌、工人罹難,聯合報社論針對前瞻停車場是否合宜提出質問,本文進一步探討台灣城市建設和前瞻城市建設的內涵。到底什麼才應該是前瞻的城市願景?要如何看待台灣城市現況的交通、停車和塞車糾結命題,確實需以前瞻眼光和城市願景檢視。
前瞻停車場建設訴求之一,是結合大眾運輸場站為優先考量,這個概念不算全錯,但為什麼到大眾運輸場站,還只是以私家汽機車為主要考量?完全不考慮自行車?每個城市基礎建設的背後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核心價值,引導城市發展方向和經費編列。
歐洲城市很早就認知到「城市不能繼續被車輛占據,也不應無限度容納車輛的交通和活動,人們應該奪回城市,讓城市再度成為以人為本的城市。」筆者研究人本城市多年,二○一八年從荷蘭、丹麥、瑞典、德國、比利時、法國到冰島,見證這些四十年前還被車輛占據的城市,如何成為今日以自行車、步行和大眾運輸為主的城市。
筆者在人口卅萬的荷蘭第四大城烏特勒支火車站,見到世界最大的地下自行車停車場,可容納一點二五萬輛自行車(超越東京車站的九千四百輛),內部空氣乾淨,雙層停車架有效率,智慧系統讓找尋車位極為便捷,市府估計往後這個停車場還要增加三萬個車位。
目前烏特勒支每天超過十二萬人騎車通勤,全市超過一半家戶沒有私家汽車,大多數市民以自行車、分享汽車、火車、電車等交通工具通勤。試想像台灣的基隆、新竹等城市,人口更多,是在什麼樣的城市願景下,火車站才會有如此規模的自行車停車場,人民生活方式又得經歷過什麼樣的改變,才會進入如此不同的城市景象。
台灣前瞻停車場建設經費和效益,若僅以新竹市、台中、台南和屏東四縣市來看,共計興建卅座停車場,花一○四億元,僅增設八八八○席汽車和三三○○席機車停車位,平均每個汽車停車位的建設經費超過一百萬元。這四縣市卅座停車場,只與烏特勒支一座自行車停車場的數量相近。
雖然近年許多台灣城市也在興建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優化大眾運輸,個人建議從三個面向強化台灣邁向人本城市的願景:
觀念層面,政府要鎖定人本城市建設大方向。台灣正處在城市建設的十字路口,是車本或是人本,政府不應搖擺不定,拖得愈久,只會延遲台灣城市升級時間。以廿年時間讓城市從車本一步步轉變為人本,讓民眾從開車逐漸過渡到人本交通的生活模式。
政策層面,政府推動城市建設應與上述大戰略一致。停車場建設凸顯台灣仍停留在落伍的車本城市建設思維。荷蘭城市道路在過去卅年,汽車占用的空間從六十六%降低為廿五%,大幅提高行人、自行車與大眾運輸的使用面積。
社會層面,前瞻性城市建設理念會改變人們日常用路模式,政府需更有技巧讓民眾了解其內涵與作為,否則易遭反對,又落入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是亂源的泥沼中。
期待有一天台灣的城市,能讓民眾從長年對城市的忍受中脫困,從車本轉為人本,讓人們經歷到對城市的享受,讓城市更安全、更節能、更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