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尋找巨龍:見義勇為的黑裝女騎士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幸福講義 尋找巨龍:見義勇為的黑裝女騎士
交換
2020/06/29 第1300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尋找巨龍:見義勇為的黑裝女騎士
(照片/留靜鴻提供)
文/留靜鴻

每每看到傷勢慢慢復原,就會想起她

那一年,那一場突然的車禍,若不是那位力追肇事禍首司機的黑裝女騎士,後來的復健可能不會那麼的順利……

傍晚的市區街道,正是交通擁擠的尖峰時段,趕著赴往補習班的我,騎著小噗噗車穿梭在車陣中,一見綠燈亮起,油門一踩向前奔。說時遲那時快,突然,車身一陣晃動,整個人尚來不及反應,摩托車就摔覆犁田了近十公尺。回過神,左腳已整個被車子壓住,白色的長褲也被擦破滲出血來,膝蓋和足踝霎時一陣劇痛,我,發生車禍了!

幾位好心的路人幫忙把車扶起,急著打電話給家人時,一陣荒亂中,以為是自己車速太快沒看到路面上有障礙物而摔車的,也沒想太多。這時,一位穿著黑色套裝的女騎士停到我身旁,說了一聲:「是前面那臺混凝土車掉飛下來的油箱蓋害你摔車的,我去追他!」

處於痛楚和驚嚇中的我,完全莫名其妙,搞不清楚何來天外飛來此橫禍?過了一會兒,那位緝凶女騎士折返回來,交給我混凝土車司機的車號和聯絡電話後就離開了,而當時也忘了有沒有說聲謝謝。

後來,因為傷及膝蓋和足踝,足足復健了近半年,還好因為女騎士的見義勇為,讓對方無法遁逃並負起治療期間的所有費用賠償,讓傷勢得以慢慢復原。每每看到足踝新生的皮膚,心中就想起那位正義的女騎士,充滿感恩與溫暖。

他們是我們的英雄 把他們找出來

參加辦法:文章字數不超過500字,可配圖。採用後,稿酬1,000元

請以郵寄或email(abcbetterlife@gmail.com)方式投稿,並註明編輯部收

 
交換
(圖/阿兜繪圖)
文/蔡劭璞

外婆,用粗糙雙手、她的青春,交換孩子的溫飽與未來

餵食,是我們最後唯一的溝通方式,不知用餐時總落了滿地飯粒的她,還記得嗎?

一臺收音機播放著臺語歌謠,大黑框盒�堶姨蔥菛邅掑H生,一張張皺痕面容僅少數眼光直直望向前方,絕大半則呈現或放空或沉思之態。然用餐時間一到,這兒倒成了幼兒院,一個個圍上我們幼時也穿過的頸兜,手吃力的拿起湯匙,一口一口舔著用機器攪和的雜米粥,讓漸失去味覺的舌端嘗著時紅時綠的濃烈色澤,一群老孩子在這度過所謂單調而平穩的日子。

秋霜漫上外婆鬢髮,凹陷的臉龐雖已滿布斑斑網網的印記,仍看得出年輕時的標致秀氣,天生的氣質依舊,嫩白的膚色依舊,好到連孫輩女孩都自歎不如。纖瘦的身軀坐在輪椅上頭,褲管捲得高高的,腳一抽一抽的晃動著,手則使勁撐著把手想站起來,卻像隻被牢籠囚困的鳥兒,徒勞無功。

所以她總嚷著:「我不喜歡坐這種椅子……」

她說,她的年齡永遠二十八,卻常常搞不清旁人名字。一句「忘了呀」,從她口中輕輕吐出,卻沉重的讓人心頭打了個結,莫名揪緊。

退化彷彿看不見的細菌,即使僅隔幾周就相見,卻能感覺她被歲月啃食,急速縮小中,而且一次比一次強烈。語彙銳減了,只能用表情傳達喜怒哀樂;齒牙盡落了,只能用舌頭舔呀含的,然後徒手抹去嘴角的飯粒。那散落滿地的殘食,似若掩住過往,用記憶交換身為人的最初本能。

某回提著她最愛的仙貝探望,只見她雙手緊握著仙貝,張嘴滿足的品嘗,像個嬰孩,逢人就漾著笑靨,即使全然忘記你是誰,也會拿起手中的仙貝請你嘗口味,保有孩童般的誠摯與信任。

偶爾,和母親重回山城,客運行駛蜿蜒而上的路程,仿若穿越時間長廊,倒轉了昔日返回外婆家的影像,只是,從車窗望去,景致全然變了,連伴風舞動的白芒花身,也分不清是歡迎遊客,還是難捨舊人。改造後的坑道遺蹟、新建設的商店名品、民宿茶館,確實交換吸引來自韓日港臺遊客絡繹不絕的穿梭著,然一雙雙新奇所見的卻不是幼時我所熟稔的故鄉。

而我也疑惑,外婆要是回復到從前身體健朗、思緒清晰的狀態,看到這�堛漱@切,又會是怎樣的感受?

她待在這兒足足大半輩子了,雨向來極少休歇,一針一針的射落,讓這座悲情山城更添哀傷。那動盪的年代,沒落的礦業,榮景不在的山城,是她擋風避雨的家園。年紀輕輕就嫁給了同庄的礦工,煤煙瘴氣的惡劣工作環境,敲出先生的拗脾氣與弱身軀。以肺癆之名,拋下妻兒撒手而去。她,一個不識字的女子,獨自扛起重擔,照顧五個孩兒,縫衣補褲樣樣都來,靠著靈巧的手藝謀生。縱使貧困難熬,也明白煩事揪心,然而生計壓力沉重,還是得想法子餵養孩子長大,所以,堅強而嚴謹的生活著,用粗糙雙手交換孩子的溫飽。

只是老齡結構,少子現象,工作競爭的現實,讓我們不得不捨棄曾經親密的情感。現在,顧著他們的,是講著異國口音的陌生面孔。他們一輩子以淚與汗拉拔提攜,換來的是用忙碌搪塞他們的空白。

最近的她,有些兒沉默,總支著頭發呆,一向愛笑著問我們這些來養老院做什麼的人,這會兒,連一個字都不說了,似乎真把所有都忘了,就靜靜的待在養老院的一角,孤獨的坐著。

一旁床邊那位年紀百歲,臉蛋仍舊粉撲撲的可愛奶奶,雙手緊抱著布偶,嘴角落涎沉睡著;門前的爺爺用吸管喝著白開水,若有所思的凝望著遠方,目眶底閃著透明。我只知道,我看見了,看見了一雙雙眼癡癡望著,殷切的盼著大門口有熟悉的身影到來,像期待擁有幼時我們等著爸爸媽媽工作回家而來的驚喜,但是,他們往往落空,因為,身處的處所並非真正的「家」。

餵著外婆,我輕輕撫去她滿手、滿臉的渣,看見她一雙眼眸回到最初的真摯,清澈中泛著欣喜。我問:「外婆,吃飽沒……?」卻只見一張咯咯笑著的面容。看著她支著頭眼神呆滯,看著落了一地的菜屑,知道她忘了往事,忘了我手提的紫色編織包,忘了母親床沿的鴛鴦擺飾,沒來由的一股酸澀,倏地湧上我心頭。

所有快樂的、悲痛的,她似乎真的都忘了,近九十年的記憶深鎖,這大半輩子的庸庸碌碌僅烙紋痕於容顏上繁複記錄著,心智卻早已極速倒轉。

永遠記得那天半夜,不尋常的電話響聲,大夥兒趕至醫院的情景。這回她大概真的累了,雙眼緊閉,任管子如利器穿透鼻脖與四肢,以機器螢幕上的直線告知消逝。即使我們呼喊哭泣,巴望著螢幕直線再度跳起,緊握著她的手仍已僵硬失去溫度。

我想,她是愛秋天的,為女兒一一繡上秋天的名,也選擇在秋末靜靜闔上眼。循古禮辦理了一場隆重告別式,我們要送她回家。靈前花叢相伴,在一首首二胡與琵琶交彈的送行樂曲中,我們跪地叩拜,然後捧著花籃,淋著細雨,由樂隊伴奏帶她做最後一趟繞行。十年來她就常嚷著她想回家,如今回來了,但有些遲了。一行人陪著她走回她的家,走回如今熱鬧的老街,一路上閃光燈注目的是外國遊客對披麻帶孝儀式的好奇,無關淚與雨沒停歇的滴落。怕她冷,所以用土覆蓋上了,將她一生庸庸碌碌埋藏,這是場她帶不走的告別式。

慶幸的是,雖然她忘了好多,但沒忘記,還有個家,即如枯殘楓葉總得落地,落葉總得歸根。而我們以曾經與她遙遙相望,用傷痛緬懷她的離開,讓某些深刻在心底發酵,那是換也換不走的想念。

 
Copyright ©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