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國家地理新鮮聞:新加坡水獺,以城市為家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幸福講義 當心打開的時候:翻牆而出,投奔自然
世界講義 國家地理新鮮聞:新加坡水獺,以城市為家
2020/07/01 第1309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當心打開的時候:翻牆而出,投奔自然
(照片/張伯權攝影)
文、攝影/張伯權

不知何時,人類開始「打造」了一座又一座的超級大城市,集體生息。隨著時日俱增,不斷向外擴張,住進來的人也愈來愈多,有形無形的城牆似乎也愈築愈高。許久以前,住在這個城市的人毫不猶疑拆掉了舊城垣,另外砌起三、四人高灰濛濛的長牆把唯一一條大河遮蔽起來。從此,住在牆內的人,眼睛再也看不見河水流動的樣子,耳朵也聽不到河水潺潺流過的聲音。慢慢的,有一天終於把牆外那條河給遺忘了。

忘掉了河,忘掉河�堛漱禲A也忘掉了水�堣藽靾晹釭漲U種生命。

城牆內的樓房愈蓋愈高,頭頂藍天愈縮愈窄,各種空氣污染更不忘記把幾塊剩餘角落抹成跟樓房一樣的灰白邋遢,大樓的人以為自己是住在霧�媔竟搹角F神仙。

有天午後,漫散的回憶突然喚醒了兒時翠田綠野依稀的記憶。心一橫,決定立刻翻牆投奔大自然,不顧一切追逐昔日野風拂撫草尖的自由。

人決定「重新」走進大自然,少不了都有下面幾個共同經驗。

一旦經常進出,初始總少不了那份久違的可「親」可「愛」的喜悅,再走進更深處,遇見窮山惡水,看過風捲殘雲,聽過深山幽谷萬籟的靜寂,心中對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

可親可愛可畏之後,徐徐環顧身畔,不禁感覺自己不過太滄一粟、天地蜉蝣,有人或許愴然涕下哀生之須臾,恍悟「人」原來不過如此渺小無助。

蒼狗白雲,雲水蒼茫,目睹身邊總總而生,林林而群,突然明白自己不僅渺小,跟枝頭麻雀地上螞蟻並無不同,不過也是動物一種,天地之間大自然的一部分。內心深處遂波濤迭起,湧生一股難抑的盼企,巴望像「自然」一樣存在、一般生活。

最後驀然回首,卻發現「自然」已經不再那麼自然,彷彿回到家卻發現家變了樣。有誰,願意住在一個不像家的家?於是挽起袖子想在房舍傾圮之前,將這個「家」整頓一番,畢竟這是先祖留給父母,父母再留給我們,將來我們還要再留給孩子,讓世世代代皆能安身立命的「遺產」,而非僅僅一世一代的事。

這四步變化,可說是任何人只要有機會與大自然互動,都會感受到內在深處心靈起承轉合的四「步」變奏曲。

一彳一亍,最終必然都會走出相同感悟。最要緊的是整個心路過程,不但學會了如何重新閱讀自然、重新認識自己,也終於懂得如何重新看待與自己同一時空的其他大小生命—包括我們的同類,「人」。

已記不得有多少次,在不同的書頁,讀到愛因斯坦這一句字字扣打心坎的話。他說:「好好審視大自然吧,對生命的一切就會有更深入的了解與體悟。」(Look deep into nature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everything better.)

我相信,愛因斯坦必然跟我,以及許多人一般,都走過相同一段路,才能說出這樣許多人一直想說在說,但都不如他說得這麼好的一句話,不禁激起內在更多「吾道不孤」的信心與喜悅。

 
國家地理新鮮聞:新加坡水獺,以城市為家
圖說:毛皮柔滑的水獺調皮愛玩,近年在新加坡成了另類網紅(照片/美國國家地理會社提供)
文/Claire Turrell;呂玉嬋編譯

牠如何適應繁忙的都會環境?

五十年前,新加坡的河流充塞著垃圾、污水與腐爛的動物屍體,新加坡原生物種滑毛江獺面臨著滅絕的危機。一九七七年,新加坡政府發起清潔河流運動,到了一九九八年,水獺開始重返這座熱帶都市。

由於食物豐富(比如池塘�堣H養的錦鯉),牠們的數量日益增加,如今至少有九十隻水獺以這座城市為家,在水泥橋上築窩,於鋪路石板間曬太陽,儼然十分適應城市環境。

不過水獺的增加也造成了民眾的不便。比方說,社區池塘中的錦鯉往往都讓水獺吃光了。在旅遊勝地聖淘沙,有一間旅館曾在幾個月內損失了大量昂貴的觀賞魚。根據媒體報導,水獺也曾咬傷幼童。

儘管如此,新加坡人一般來說還是喜歡這些放肆的鄰居。二○一六年,市民投票選出水獺為國慶慶典的吉祥物。愛好水獺的市民替牠們建立臉書粉絲專頁,分享牠們可愛的動態。

隨著市民對水獺興趣的加深,科學家也不斷深入研究,試圖了解水獺如何適應了繁忙的都會環境。科學家發現,為了適應狹隘的都市空間,水獺改變了行為模式─例如,與父母一同生活的時間更長了。大多數野生水獺在兩歲左右就會離開父母,但新加坡的水獺與父母一起生活到三、四歲,慢慢等待開拓領土的機會。科學家打趣說,這有點類似三十五歲的城市成年人窩居在父母的地下室。

水獺即使適應了城市環境,也仍舊面臨著自然和人為的威脅。首先,這種哺乳動物與水蜥共享水域,而水蜥以水獺幼崽為食。新加坡水獺死亡的主因是車禍,每年大約有五到六隻死於輪下。

為了保護水獺,新加坡國家公園局、民間慈善組織和學者共同組成了水獺工作小組,進行保育相關工作,同時提高民眾的意識,比如在水獺出沒的地點放置路標和教育標誌,減少水獺與市民可能發生的負面互動。

 
全民抗疫 保險健檢補缺口
因疫情的關係,民眾風險意識高漲,頻頻詢問保險顧問自己的保障內容是否足以抵抗,若真的陷入疫情風險時,現在的保單規劃是否足以支應個人需求;對於民眾現階段的疑惑,在此也提供幾個自我檢視的方式。

「台灣之光」世界唯一玻璃打造媽祖廟
在鹿港彰濱工業區有一個「台灣之光」,世界唯一的玻璃媽祖廟,從裡到外全是玻璃打造的,包準你來一定驚嘆得合不攏嘴,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玻璃廟呀!這座台灣第一、也是全球唯一的玻璃廟。
 
Copyright ©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